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阶段心理干预对行再血管化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本院进行再血管化治疗后抑郁的冠心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心理护理组和多阶段心理护理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入组2年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Gensini评分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入组2年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01),且与常规心理护理组比较,多阶段心理护理组SAS[(65.74±3.95)分比(61.13±3.87)分]、SDS[(70.14±5.69)分比(65.59±5.70)分]和Gensini评分[(40.33±4.30)分比(35.14±3.61)分]下降更显著(P均=0.001);多阶段心理护理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心理护理组(13.75%比31.25%,P=0.008)。结论:在再血管化治疗后给予冠心病患者多阶段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重构干预运用于冠心病患者对控制态度、心理状态和依从性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护理组、认知重构组,各56例。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控制态度评分、心理状态变化和依从性情况。结果:与护理前及常规护理组护理后比较,认知重构组护理后控制态度评分显著提高[(26.51±2.04)分、(27.22±3.58)分比(31.96±3.13)分,P均=0.001];两组护理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与常规护理组比较,认知重构组护理后SAS评分[(41.62±6.55)分比(35.02±4.31)分]、SDS评分[(48.24±7.32)分比(41.02±5.33)分]明显降低(P均0.01);认知重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96.43%比75.00%,P=0.003)。结论:认知重构干预运用于冠心病患者可明显改善控制力,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改善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118例,参照住院号奇偶数匹配原则患者被分为常规护理组(58例)与心理护理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失眠症发生率、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降低,入睡潜伏期明显缩短;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明显增加(P均=0.001);且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护理后心理护理组失眠症发生率(48.28%比20.00%)、SAS评分[(42.31±7.06)分比(35.62±6.14)分]和SDS评分[(45.01±6.23)分比(37.12±5.14)分]降低更显著,睡眠效率[(66.48±6.59)%比(73.26±8.15)%]、实际睡眠时间[(5.14±0.84)h比(5.89±0.92)h]明显增加,入睡潜伏期[(39.24±6.48)min比(28.51±6.23)min]明显缩短(P均=0.001),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01)。结论:基于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显著,可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最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2013年入住该院治疗的80例脑出血后忧郁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DS、SAS、SCL-90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焦虑症状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抑郁和焦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除精神病性外其他8项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忧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因此值得临床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认知训练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PCI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46例)与认知训练组(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积极的个体化认知训练干预),护理观察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LVEF明显提高,MoCA评分明显增加,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与常规护理组比较,认知训练组LVEF[(51.87±4.89)%比(58.29±5.13)%]明显提高,MoCA评分[(24.44±4.10)分比(29.34±3.14)分]明显增加,SAS[(38.22±5.64)分比(32.09±4.11)分]和SDS[(37.22±4.98)分比(30.56±5.68)分]评分明显降低(P0.01)。认知训练组训练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5.7%比82.6%,P=0.044)。结论:个体化认知训练能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训练依从性,显著改善认知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状况,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对心肌桥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126例行冠脉造影确定为心肌桥的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62例)和心理干预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和舍曲林治疗]。另选择40位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三组进行焦虑抑郁评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干预前常规治疗组和心理干预组之间SAS和SDS标准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AS:(50.38±7.10)分、(49.78±7.42)分比(25.70±3.80)分,SDS:(48.5±7.43)分、(47.67±8.12)分比(26.47±4.10)分,P均0.01]。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AS和SDS标准分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标准分[SAS:(40.84±6.23)分比(50.88±8.63)分,SDS:(39.82±5.84)分比(50.69±8.48)分](P均0.01)。结论:心理疏导加上药物干预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心肌桥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治疗的CTO患者130例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两组接受护理干预10d。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量表(SA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疗效以及随访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92.3%比80.0%),P=0.042。护理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综合护理干预组SAQ的躯体活动受限[(21.82±2.13)分比(24.12±2.06)分]、心绞痛稳定程度[(2.26±0.98)分比(4.14±1.03)分]、心绞痛发作情况[(6.16±0.88)分比(6.47±0.80)分]、治疗满意度[(11.85±1.82)分比(15.94±1.95)分]和疾病认知[(10.02±1.47)分比(10.87±1.76)分]评分均显著升高,SAS[(43.38±3.13)分比(39.46±2.83)分]和SDS[(47.41±3.63)分比(44.66±2.41)分]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两组3个月内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71。结论:对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介入术后的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及积极心理干预对伴发焦虑或抑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上海市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0月门诊649例高血压患者,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阳性的15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干预组(常规降压治疗+抗焦虑抑郁治疗+积极心理学干预),心理干预组(常规降压治疗+积极心理学干预),及对照组(仅常规降压治疗),随访8周。比较3组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干预前后采用SAS、SDS评定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各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综合干预组与心理干预组收缩压较对照组降低[(136±11),(132±12)比(148±10)mm Hg,P0.05]。综合干预组与心理干预组患者降压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92.5%、84.9%比64.2%,均P0.05)。干预前3组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综合干预组与心理干预组SAS(39.4±7.7、42.8±6.4比54.4±9.1)和SDS评分(41.2±5.7、43.7±6.2比50.2±10.1)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而干预后综合干预组与心理干预组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积极心理干预能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对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115例行CABG患者随机被分为联合干预组(60例)和常规护理组(55例),在围手术期联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和舍曲林。从社区中选择25位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在手术前后评价三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联合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之间SAS和SDS标准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术后联合干预组SAS和SDS标准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SAS:(41.31±6.13)分比(51.35±8.95)分,SDS:(40.20±5.80)分比(51.22±8.78)分,P均<0.01]。结论:心理疏导加上药物干预可明显减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改善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改良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12周后比较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6min步行距离(6MWD),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12周后两组FMA、MBI、BBS、6MWD均明显增加,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改良康复组FMA[(53.23±5.13)分比(60.67±5.67)分]、MBI[(57.83±6.11)分比(69.93±6.74)分]、BBS[(41.45±4.12)分比(50.53±4.56)分]、6MWD[(179.46±24.62)m比(211.34±26.71)m]增加更显著,SAS[(50.75±2.56)分比(41.11±1.53)分]和SDS[(51.34±3.35)分比(40.78±2.11)分]得分降低更显著(P均0.05);生活质量上,两组治疗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积分上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改良康复组提高更显著(P均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平衡功能,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60例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干预组各30例。心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干预外另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结果:两组心理干预开始前 SCL-90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1周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心理干预组 SCL-90量表中躯体化[(1.31±0.47)分比(0.55±0.68)分]、强迫症状[(2.11±0.35)分比(0.78±0.35)分]、人际关系敏感[(1.57±0.53)分比(1.22±0.46)分]、抑郁[(1.63±0.29)分比(1.00±0.41)分]、焦虑[(0.98±0.17)分比(0.76±0.13)分]、敌对[(1.11±0.31)分比(0.80±0.37)分]和恐怖[(1.39±0.26)分比(0.53±0.19)分]分值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97例脑卒中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50例,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组(47例,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入院时及出院后在我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 CSS和 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 均<0.05);出院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康复护理组患者 CSS评分[(14.27±7.45)分比(7.87±6.25)分]显著减少,ADL评分[(50.52±19.59)分比(74.52±20.61)分]显著增加(P<0.05或<0.01);住院期间康复护理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8.0%比89.36%,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脑梗塞康复期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塞康复期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2例。给予常规护理组常规的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评分和Ba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升高,且心理干预组的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NIHSS:(70.52±5.79)分比(42.61±3.17)分,Bathel指数:(62.62±20.53)比(43.24±1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在脑梗塞康复期时给予心理干预,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探讨心理干预对军校新学员军训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180例军校新学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90例。干预组除常规军训外另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军训开始前和军训后对两组学员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结果:两组军训开始前除精神病性指标外,SCL-90评分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军训1个月后,心理干预组SCL-90量表各项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组躯体化[(1.21±0.49)分比(0.45±0.67)分]、强迫症状[(2.01±0.37)分比(0.68±0.34)分]、人际关系[(1.77±0.47)分比(1.12±0.52)分]、抑郁[(1.53±0.38)分比(0.90±0.47)分]、焦虑[(0.88±0.34)分比(0.66±0.41)分]、敌对[(1.01±0.33)分比(0.70±0.63)分]、恐惧[(1.29±0.36)分比(0.43±0.39)分]、偏执[(0.89±0.74)分比(0.55±0.47)分]和精神病性[(1.73±0.59)分比(1.07±0.54)分]分值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减轻军校新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据老年综合评估(CGA)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3月~2013年3月心内科住院老年CHD患者96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8例,心内科专科护理)及CGA组(4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根据CGA的特色护理)。于入院及出院6个月后应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进行评分及比较。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CGA组干预后体力[(7.35±4.12)分比(10.86±5.06)分]、病情[(4.57±0.85)分比(8.75±4.54)分]、医疗状况[(4.72±0.82)分比(5.90±0.40)分]、一般生活[(3.85±1.45)分比(5.22±1.95)分]、社会心理状况[(3.67±1.52)分比(8.41±3.22)分]、工作状况[(0.70±0.64)分比(0.97±0.66)分]评分及CQQC总评分[(24.86±4.43)分比(40.11±9.05)分]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根据老年综合评估的特定护理能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降压药物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和帕罗西汀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帕罗西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帕罗西汀组临床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2%比70.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P<0.05),且帕罗西汀组较常规治疗组血压[(133.1±37.1/82.7±17.1)mmHg比(137.9±24.4/85.4±23.8) mmHg]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帕罗西汀组HAMA[(13.1±7.7)分比(10.9±8.5)分]、HAMD[(13.5±5.5)分比(9.9±3.8)分]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的状况。方法:对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对其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血管病患者的SAS[(39.13±8.15)分比(56.91±10.39)分]、SDS[(40.21±9.30)分比(59.36±11.42)分]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71例,占59.17%,其中焦虑状态35例(29.17%),抑郁状态22例(18.33%),焦虑抑郁状态14例(11.67%)。结论: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12周为1疗程。于人组时、1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评定。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试验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3.91±7.39)分,(38.67±6.59)分比(44.89±8.59)分](P〈0.01);12周末试验组SAS和SDS评分比人组时均显著降低[分别为(34.27±8.62)分比(45.68±7.92)分,(38.67±6.59)分比(46.81±9.68)分](P〈0.01)。12周末生活质量总指数试验组为(8.88±1.63)分,对照组为(7.94±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02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另一组为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组(心理干预组)。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SAQ首次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的SAS、SDS、SAQ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生物反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生物反馈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FC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78例符合FC罗马Ⅱ标准的患者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表、结肠转运时间、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治疗FC的总有效率为79.5%。生物反馈治疗前,与中国常模相比,FC患者的焦虑(39±8对31±13)和抑郁(52±9对42±11)积分显著升高(P均〈0.01)。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焦虑(33±7对39±8)和抑郁(46±8对52±9)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生物反馈不仅可改善FC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改善其异常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