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与鼻腔填塞止血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鼻腔填塞止血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止血效率、鼻腔通气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止血成功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一次性止血成功率高、且术后患者疼痛难受好,鼻腔损伤小、安全性更佳,具备鼻内窥镜及带吸引电凝条件时更值得推荐应用,鼻腔填塞止血操作简单,不受设备限制,临床应该根据患者的治疗要求及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与鼻腔填塞止血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鼻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鼻腔填塞止血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止血效率、鼻腔通气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止血成功率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带吸引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一次性止血成功率高、且术后患者疼痛难受好,鼻腔损伤小、安全性更佳,具备鼻内窥镜及带吸引电凝条件时更值得推荐应用,鼻腔填塞止血操作简单,不受设备限制,临床应该根据患者的治疗要求及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为常见的急诊之一,发病率高,起病原因复杂多样。在临床中前鼻孔特别是鼻中隔利氏区的出血最为多见且易于治疗,通常经过鼻腔填塞即可止血,而鼻腔中、后段的动脉性出血由于视野,解剖复杂等因素往往难以通过简单的鼻腔填塞治疗,但可以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下介入栓塞治疗。回顾分析我科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及DSA 下介入栓塞治疗的急诊鼻出血患者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218例鼻出血的定位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8例鼻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27例)行局麻鼻内镜下出血点查找并双极电凝结合填塞止血,对照组(91例)行前、后鼻孔填塞止血。结果:实验组1次治愈123例,2次治愈4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次治愈63例,2次治愈15例,总有效率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具有视野清、定位准、止血快、痛苦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的临床分析。方法首先应用鼻内镜下云南白药+鼻腔微型填塞,直接或者进一步应用鼻内镜下电凝+鼻腔微型填塞治疗鼻出血。结果60例鼻出血,1次治愈57例(95%),2次治愈3例(5%),治愈率为100%。患者痛苦小,随访1个月未再次出血。结论鼻内镜下云南白药+鼻腔微型填塞对治疗鼻腔前段、静脉性鼻出血就能有显效。鼻内镜下电凝+鼻腔微型填塞治疗鼻腔较深部位、动脉性出血是最佳的选择。根据鼻出血不同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及难易程度选择有效的方法止血能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反复鼻出血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填充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应用效果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填充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应用效果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鼻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与传统的填塞止血方法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鼻出血患者7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鼻内镜止血组(61例)与鼻腔填塞止血组(18例)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再出血(治疗后至随访4周结束)、出血量(治疗开始至随访4周结束)、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等。结果鼻内镜组患者治愈率为91.8%,高于鼻腔填塞组(72.2%)。术后4周内鼻内镜组患者再出血率为6.5%,低于鼻腔填塞组38.9%。治疗中鼻内镜组患者疼痛评分平均值为(3.11±2.72),与鼻腔填塞组(3.74±1.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平均值(1.59±0.48)低于鼻腔填塞组(3.43±1.37)。鼻内镜组总出血量(31.05±12.83) mL低于鼻腔内填塞组(51.09±18.32) mL。鼻内镜组术后主观鼻腔恢复通气时间(3.1±1.8)d短于鼻腔填塞组(6.4±1.8)d。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除治疗中患者疼痛评分平均值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操作出血点位置准确,疗效可靠,出血量少,疼痛较轻,术后恢复较快,可作为难治性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鼻内镜下电动吸割联合电凝止血术后鼻腔不填塞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肥厚性鼻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鼻甲切除术,术后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治疗组100例采用在鼻内镜电视监控系统下鼻甲电动吸割联合电凝止血治疗肥厚性鼻炎治疗,术后不填塞.结果 治疗组100例中发生术后出血4例,发生率4%,对照组50例中术后抽取纱条时发生鼻出血5例,发生率10%,治疗组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感觉良好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鼻腔近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较远期鼻腔鼻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电动吸割联合电凝止血术后鼻腔不填塞,可使患者获得较为轻松而舒适的术后状态和感觉,避免术后抽取填塞物时的痛苦和发生再出血的可能,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彭氏电刀电凝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有效性及优点。方法 6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下彭氏电刀电凝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鼻腔黏膜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3.52±0.79)min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4.61±0.77)d均短于对照组的(5.76±0.63)min、(7.37±0.62)d,术中出血量(42.35±10.23)ml少于对照组的(72.42±14.4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鼻腔粘连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鼻腔黏膜感染、鼻中隔穿孔、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灵活使用鼻内镜检查能准确查找鼻出血的出血部位,鼻内镜下彭氏电刀电凝止血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操作简便,止血快捷,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在顽固性鼻出血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被确诊为顽固性鼻出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8例接受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对照组36例接受单纯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治疗,观察两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恢复通气时间和黏膜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鼻腔填塞治疗,可显著减少出血量,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和鼻腔填塞综合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1例萍乡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患者1次治愈46例(90.2%),2次治愈5例(9.8%),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和(或)鼻腔填塞综合治疗鼻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及传统鼻腔填塞术对特发性鼻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出血部位及性质。方法356例特发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进行鼻内镜下检查定位并辅助微波凝固止血和传统的鼻腔填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术后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190例(100%)患者均成功止血,以中隔黎氏区出血最多见(112例);B组166例患者中,161例(96.99%)成功止血,5例经鼻腔填塞术止血失败,后改为鼻内镜检查辅助微波凝固成功止血。A组患者术后反应及术后复诊较B组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检查定位辅助微波凝固止血治疗特发性鼻出血疗效确切,止血成功率高,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出血治疗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81例鼻出血患者行凡士林纱条填塞、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结果81例鼻出血患者经过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治愈率达97.5%。结论凡士林纱条填塞、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效果良好,值得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镜辅助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 以70例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鼻内镜下射频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以传统方法重新行鼻腔填塞或前后鼻孔填塞止血.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鼻内镜下射频治疗组35例中1次即止血成功33例,3例经过2次处理,均治愈;对照组中一次成功止血19例,16例再次出血,其中10例经2次填塞,4例经过3次填塞.结论 鼻内镜辅助电凝止血定位准确,效果好,止血迅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林业第二医院81例鼻出血患者行凡士林纱条填塞、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结果81例鼻出血患者经过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治愈率达97.5%。结论凡士林纱条填塞、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效果良好,值得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殿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76-17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5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鼻内镜高频电凝治疗86例(治疗组)和传统填塞止血72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出血量、鼻腔恢复通气时间、黏膜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5%,治疗组为97.67%,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出血量、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高频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明确鼻出血的部位后,排除患者治疗禁忌证后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治疗后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参与研究患者鼻出血部位分别为:嗅裂鼻中隔部位57例(57%),下鼻道后穹隆部位16例(16%),下鼻道外侧壁部位10例(10%),上鼻道中后段部位8例(8%),中鼻道前段部位6例(6%)出血部位不明确3例(3%)。治愈率比较:行一次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即治愈的95例,治愈率为95%,行二次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即治愈的5例,治愈率为5%。结论鼻内镜可明确一些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同时采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出血治疗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81例鼻出血患者行凡士林纱条填塞、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结果81例鼻出血患者经过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治愈率达97.5%。结论凡士林纱条填塞、鼻内镜下高频电凝止血效果良好,值得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顽固性鼻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采用经鼻内镜探查鼻腔进行止血治疗,并选取以往采用局部压迫和前后鼻孔填塞等传统方法止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术野清晰,止血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和出血次数,改善鼻组织的正常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