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6例AVM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结果36例AVM均显示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共发现供血动脉59支,引流静脉53支,其中单支动脉供血15例(41.7%),多支动脉供血21例(58.3%)。引流静脉汇入上、下矢状窦14例(38.9%),上矢状窦10例(27.8%),下矢状窦6例(16.6%),上矢状窦和直窦3例(8.3%),上矢状窦和横窦1例(2.8%),下矢状窦和横窦1例(2.8%),下矢状窦和岩上窦1例(2.8%)。11例合并脑出血(30.6%),5例(13.9%)有出血后脑软化,3例(8.3%)合并供血动脉瘤或血管巢内血管瘤样扩张。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巢和引流静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CT对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62例及正常对照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增强CT扫描时间为注药后28~30s,后处理进行VR、MIP及MPR重建。结果:肺癌组62例中61例VR可以重建出支气管动脉(BA),正常对照组30例中26例可以重建出BA。肺癌组共重建出161支BA,平均2.6支/人;正常对照组共重建出45支BA,平均1.5支/人,肺癌组VR重建BA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肺癌组右侧显示1支BA的占69.3%, 左侧显示2支以上BA的占50%,R1L2型占肺癌组总数的35.5%。共发现7支变异的BA,均从锁骨下动脉及分支发出。共发现6例异常体动脉供血,分别为肋间后动脉、内乳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肺癌组肺癌同侧BA行程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及肺癌对侧长。肺癌组34例可显示肿瘤血管形成。肺癌组肺癌同侧BA直径及截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增加,肺癌对侧直径及截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肺癌同侧较肺癌对侧BA直径增粗、截面积明显增加(P<0.05)。肺癌癌肿越大,引起的BA血流量增加越明显。结论:64排CT能定量分析原发性肺癌BA扩张和总供血量增加等病理生理特征,并可显示异常BA的起源及异常体动脉的供血,CTA可以显示肿瘤血管形成,对原发性肺癌血供研究及指导肺癌介入途径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66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显示率分别约90%、68%。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结论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观察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CTA显示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64层CT支气管动脉成像,以VR、MIP及MPR后处理技术显示支气管动脉解剖学特征。结果 35例患者中,共63支支气管动脉获得显示,右侧39支,左侧24支;支气管动脉正常起源34例,异常起源1例;4例有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共10支血管,1例存在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最常见的支气管动脉类型为R1L1型(18/35)。27例支气管动脉增粗,直径2~5 mm。结论 64层CTA支气管动脉成像可无创、直观显示支气管动脉及肺外体循环动脉的形态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技术对肺癌支气管动脉的显示,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L1R1型肺癌支气管动脉进行分析研究,比较L1R1型肺癌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开口直径,走形方向的差异,了解其左右支气管动脉的特点,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或灌注栓塞治疗肺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方法收集113例L1R1型肺癌支气管动脉的MSCTA图像进行详细观察分析,比较其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在开口位置,走形方向,开口直径的差异。 结果L1R1型肺癌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走形方向,开口直径存在差异。 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技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L1R1型肺癌支气管动脉解剖信息,为经支气管动脉进行灌注化疗或灌注栓塞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赵伟  任千里  陈龙  祝洪福 《临床医学》2012,32(3):34-35,128
目的 探讨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以及曲面重建.结果 30例患者CT血管成像检查均能清晰显示动脉血管影像,可以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血管情况.结论 64层CT血管成像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对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魏俊  杨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732-473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8例烟雾病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技术.结果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具有以下特征性表现:大脑基底部大血管闭塞或极度狭窄;脑底部和基底节区异常毛细血管网,侧支循环及代偿动脉的形成;脑实质继发血管循环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脑出血或缺血性及脑萎缩等病理变化.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成为烟雾病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对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DSA(肾动脉血管造影)为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回顾分析31例经DS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资料。使用GELightspeed64层螺旋cT,动脉期利用Smart技术触发阈值行腹部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对肾动脉进行血管重建。结果31例三维肾动脉血管成像能充分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分支。轻度肾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50%(1/2);中度肾动脉狭窄,MSCTA诊断准确率100%(9/9);重度肾动脉狭窄,MSCTA诊断准确率100%(20/20)。中度以上狭窄,MSCTA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MSCTA对肾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肾动脉狭窄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3月在深圳市中医院确诊的11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人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影像特征,运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方法显示真腔、假腔和内膜片。结果:64层螺旋CT对11例病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真腔、假腔和低密度内膜片的显示率均为100%,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破口位置距腹主动脉开口平均24.1 mm,累及范围平均48.5 mm,夹层段肠系膜上动脉管腔直径平均增粗12.7 mm。11例病人中,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血栓形成8例,假腔内血栓形成4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变,可作为该病无创性确诊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6例经支气管镜手术证实的病例,分析其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对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对支气管镜证实的77例位于左侧主支气管内异物正确显示74例(96.1%);89例位于右侧主支气管内异物正确显示87例(97.8%);53例位于气管内异物正确显示49例(92.5%);6例多发异物的正确显示4例(66.7%)。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具有很高的显示率和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支气管动脉性咯血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大咯血患者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CTA检查,并分别在DSA对照下对支气管动脉CTA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支气管扩张或慢性炎症以及8例肺癌的咯血患者均显示有支气管动脉的异常,表现为支气管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扩张、迂曲以及远端血管网的形成,部分有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2例CTA阴性表现中,经DSA血管造影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并移位。【结论】CTA能显示咯血患者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其所在位置以及数量等信息有助于对再次咯血的预测和指导介入治疗,其无创、方便值得大咯血病例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在肾区巨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肾区巨大肿瘤患者术前CTA资料。利用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来源、数目及变异血管情况,肿瘤病变对邻近肾内动脉分支的影响及肾动脉有无变异等。结果 30例患者CTA资料均可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血管的解剖结构,其中可见肿瘤血管26例(86.7%),变异性血管13例(43.3%),侧支血供9例(30.0%),肿瘤染色14例(46.7%),动静脉瘘7例。21例(70%)显示4个左肾段动脉,9例(30%)显示5个左肾段动脉;17例(56.7%)显示4个右肾段动脉,12例(40%)显示5个右肾段动脉。结论 CTA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多方位立体观察肾区肿瘤血管解剖结构及变异,并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多排螺旋CT扫描检测支气管动脉(BA)的走形、特征及变异,观察分析BA与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及肺癌的供血特点.方法 将119例患者按疾病的不同分为4组:正常组(16例)、慢性感染组(21例)、肺结核组(20例)和肺癌组(62例).肺癌组根据病理及其在肺内的位置又分为4个亚组(1例肝癌肺转移除外):左侧中央型肺癌组(16例)、右侧中央型肺癌组(28例)、左侧周围型肺癌组(7例)及右侧周围型肺癌组(10例).均使用GEBright speed 16层CT增强扫描,通过GE Avantage Workstation 4.4后处理工作站对薄层图像进行观察和后处理.对各组BA直径进行组内和组间的统计学分析,对患侧BA直径与肺部肿块的直径进行Personl和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 119例患者中BA为左1支右1支101例(84.9%),左1支右2支8例(6.7%),左2支右1支9例(7.5%),左3支右1支1例(0.8%).左侧共检出支气管动脉130支,右侧共检出支气管动脉127支.正常组、慢性感染组及肺结核组两侧BA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右侧中央型肺癌组及右侧周围型肺癌组患侧BA直径大于对侧BA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侧周围型肺癌组两侧BA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中央型肺癌组、左侧周围型肺癌组肺癌侧BA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左侧BA直径(均P<0.01).右侧中央型肺癌组、右侧周围型肺癌组肺癌侧BA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右侧BA直径(均P<0.01).Personl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中央型肺癌组患侧BA直径与肿块直径呈正相关(r=0.342,P<0.05),周围型肺癌患侧BA直径与肿块直径无相关性(r=-0.026,P>0.05).结论 MSCT支气管动脉成像安全、无创、快速,通过后处理技术可较好地显示BA,能较好地观察肺内疾病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提供依据.BA参与了中央型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分析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支气管动脉(BA)改变特点,区别肺癌BA改变与肿瘤大小及解剖位置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50例(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各25例),分为结节组(肿瘤直径≤30mm)和肿块组(肿瘤直径>30 mm);正常对照30例.采用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等方法进行观察,分析BA起源、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肺癌的解剖学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30例均可显示BA,其中右侧共显示50支(平均1.7支/例),左侧53支(平均1.8支/例).肺癌组50个癌灶供血BA均能清晰显示,共90支(平均1.8支/例).正常对照组BA平均管径1.4 mm.中央型肺癌结节组12例平均管径1.8 mm,肿块组13例平均管径约2.9 mm,合计平均管径2.6 mm.周围型肺癌结节组9例平均管径1.5 mm,肿块组16例平均管径2.0 mm,合计BA平均管径1.8 mm,周围型肺癌结节组B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和周围型肺癌肿块组及中央型肺癌结节组BA较正常对照组BA增粗,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央型肺癌BA较周围型肺癌BA明显增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旋CT能够有效地显示BA,肺癌BA的改变与肿瘤的大小及位置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方法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31例房颤心律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采用绝对值时间法重组心脏容积数据,对其中12例患者心电信号进行编辑,再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分析31例心房纤颤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利用血管分析软件判断血管有无狭窄并测量狭窄程度,其中1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结果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CAG)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364段血管节段成像质量分析结果:质量优、良、中和差分别为194段(53.3%)、82段(22.5%)、41段(11.3%)和47段(12.9%);成像质量优良率为276段(75.8%)。10例与CAG进行对照,共分析冠状动脉血管125段,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为85.0%(17/20),特异度为95.2%(100/105)。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对房颤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合心电编辑、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工作站后处理技术,可以重建出较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比较,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60岁及以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28例在CTA检查1周内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对比分析DSA及CTA的检查结果。结果以DSA为参考标准,CTA检出老年脑血管中度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6%和99.2%,重度狭窄为87.5%和99.3%,闭塞分别为92-3%,99.8%。结论64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是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A与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拟诊为脑梗死的患者100例,同时进行64层螺旋CTA和DSA检查,将64层螺旋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DSA为金标,CTA检出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76.4%。结论 64层螺旋CTA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血管的狭窄,在某些方面可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脏肿块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Definition AS 128层螺旋CT机,对29例肝脏肿块患者进行上腹部MSCTA检查,并对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成像(VR)等三维重组。结果腹腔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率:脾动脉、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显示率为100%,胃左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96.5%,肝右动脉93%,肿瘤供血动脉79%。腹腔动脉开口对应T12左上缘4例,T12左下缘11例,L1左上缘12例,L1左下缘2例。开口于腹主动脉左前壁21例,前壁7例,左壁1例。肝脾胃左动脉型25例,肝脾型3例,脾胃左型1例。腹腔动脉长度最长4.9cm,最短1.9cm。与腹主动脉间下夹角最大107°,最小14°。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能直观、立体反映腹腔动脉开口部位、开口方向、长度、与腹主动脉间角度,走行及其分支、变异,肿瘤供血动脉等,对介入手术具有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