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期货投资主体是期货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了投资主体,就没有了期货交易与交割,就没有了套期保值.期货市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投资主体作为期货市场的灵魂,其风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期货市场的风险。风险控制得好,期货市场就会持续、稳健、快速发展;风险控制得不好,期货市场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影响整  相似文献   

2.
徐斌 《江淮法治》2011,(2):53-53
春节前买年货.拐到启明书店里,购得汪朝选编的《汪曾祺散文》,本想快速浏览一下的,可是读着读着,就慢下来了。——他的文字太过精细。随处风景,你手指的脚步走着走着.就不自觉地慢下来了,停下来了。开学后上课太多,声带充血,引发咽炎,只得到医院吊水,请假休息。虽口不能言.而目能于文字间穿行,药水吊完书也读完,感觉嗓音也清亮些了。  相似文献   

3.
有权必有责,权责须一致。权力与责任的正比关系,是确保权力正当运行的基础。这就好象交通工具的进化——速度的提升必须伴随安全措施的提升。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速度越快也就栽得越惨。"有权而无责"或"权大而责小"的责任机制,造就了官场畸形的高风险。如今官员贪腐弊案事发,涉案金额动辄以千万甚至以亿元计。若问责制能把关在前,让权力及时得到警醒,何来如此乱象!  相似文献   

4.
屁股、肚子与脑袋,三点一线,密 不可分。从物质和精神的观点来看,一 个人的屁股坐到哪里,他的利益就跟到 哪里;利益跟到哪里,肚子就随到哪 里;肚子随到哪里,脑袋就相伴到哪 里。因此,抓住一个人的屁股,就抓住 了一个人的肚子,抓住了一个人的肚 子,就抓住了一个人的脑袋。换句话 说,一个人的脑袋(思想)是由他的肚子 (利益)决定的:一个人的肚子(利益)是 由他的屁股(位置)决定的。现在人们不 是经常说"屁股坐到哪儿,就说哪儿的 话"吗? 这个道理,西方的思想家们也明 白。美国的密尔顿、杰伊和麦迪逊所著  相似文献   

5.
过错责任规则原则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活动的一项基本制度原则,为个人行为划分了基本的自由区间.一般而言,只要不越界限则不会受罚,只要越界就应承担相应后果,这既是一种对自由空间的约束,也是一种对自由范围的保护.本文以一则案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有不少法院实行了错案追究制度,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在理论上对错案的认识和理解有不同意见,导致了在实践中对错案的认定和处理不统一.要实行错案追究制度,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错案.对错案进行科学地界定是实行这项制度的重要问题.如果错案范围界定比较宽时,就会出现不应追究责任的而追究了.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所办案件越多,出现错案的概率就越高,这就影响甚至打击了审判人员的积极性;复杂、疑难、新型的案件,审判人员不敢大胆去办.这就伤害了审判人员的创新精神,加大了审判人员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了整个审判工作.因而错案追究制度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反  相似文献   

7.
近日,清河县检察院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一行18人,就该县监所检察工作开展情况、驻所检察室的工作进行视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深入驻所检察室、看守所监区、各监室进行了实地视察。对该院监所检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监管场所的法律监督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涉外经济贸易以及其他各种民事活动已日趋广泛和复杂,迫切要求就调整涉外民事关系制定健全、完备的法律制度,这就给我国国际私法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极其光荣的任务。粉粹“四人帮”后的几年来,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及理论工作得到了新的发展,但整个看来,立法工作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发展,而理论工作又落后于立法工作的要求。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作者拟就当前国际私法理论研究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黄静 《中国公证》2014,(3):87-87
正从小我就爱看港台剧,特别羡慕电视剧中头戴假发的律师,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够"仗法律之剑,行正义天涯",做一个"金牌律师"。但是机缘巧合,我走进了公证行业,成为公证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不敢说自己已经爱上公证这一行,但至少说明我已经和公证交上朋友了,这个过程就好比谈恋爱,经历了蜜月期、平淡期、反省期,最终我找到了对自己的定位:做个"平凡、有责任心、富有激情"的公证人。也许说到"平凡",不少人会认为没出息,毕竟很多人都赞同这样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相似文献   

10.
高娟 《检察风云》2014,(13):42-43
当今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人们把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幸福长久地寄托向外部物质世界,人们普遍认为生活条件优越了就会获得幸福.于是,人们通过个人努力去寻求功名利禄,却经常身陷繁忙、苦不堪言;闲暇时则寄情于物质享受,却在结束后倍感迷茫.大家热衷在微博、微信的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的衣食住行、品质生活,博得了朋友、网友的羡慕.可如果有一天,你不慎走进身边某个人的生活,就会发现表面光鲜的生活中处处充斥着不如意,就像张爱玲说的,“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存在多种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不良因素,而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和智力的发展时期,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亲自去做,但由于他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所限,他们的认识能力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容易养成不良品质和恶习劣迹,最终导致违法犯罪。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考虑到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为了让他们既能改过自新又能健康成长,在对他们进行惩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启发、感化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政策,这就是所谓寓罚于教。在管理过程中始终贯穿教育、感化、挽救的精神,从而达到治其心、治其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诱惑侦查之合法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惑侦查的核心问题之一即是其合法性的标准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所提出的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标准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个标准的利弊,提出了修正应立足客观,兼顾主观的标准,建立一种首先考察客观,然后考察主观的两步判断标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继承客体的遗产,其范围的确定不仅涉及被继承人及遗产债权人的利益,且关乎其他继承制度的设计.囿于当时立法环境和立法技术,现行法关于遗产范围的规定不能反映现实之需,与公众继承习惯亦不相符.借鉴他国立法经验,尊重民情,重塑我国遗产范围制度.  相似文献   

14.
谭建华 《河北法学》2007,25(9):140-142
早期罗马法极重形式主义,凡为法律行为必依一定形式进行,否则不具法律效力.形式重于实质内容是早期罗马法形式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但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经历了一个由盛及衰的过程.从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法对罗马法的影响及罗马民族的务实精神等方面对其衰落的原因作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劳动法发展——一种全新的思维和开放的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法学家》2001,(3):55-59
人类进入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潮流,由此也给法律的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劳动法的立法和研究也因此而更加繁荣。在开放的社会和世界性的经济环境下,以一种新的思维和观念来研究和探讨劳动法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之救济,是指在仲裁裁决作出后,若有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则依照法定程序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审查申请,进而通过司法程序对裁决予以处理的一种机制。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和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两种方式来获得救济。本文在对仲裁裁决救济机制确立之依据从理论上予以阐释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现有机制运行之机理加以析明,最终得出结论:申请不予执行之途与理不合,须予删除;申请撤销在适用上亦存在缺陷,须予改进。  相似文献   

17.
对于民法上土地与建筑物的关系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但通过一种形而下的还原性考察可以发现,罗马法及近现代范式民法其实既未采取绝对的一元主义,也不是纯粹的二元主义,而是以一元推定主义为共性,英美法亦不例外。我国立法尚有必要进一步契合一元推定主义的法理,妥善安排土地权利与建筑物权利的得丧变更,以保障秩序、自由、平等和效益等多元价值目标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发挥政府的转移支付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缩小贫富差距是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转移支付的职能,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的、基本的方式之一。转型期我国的财力还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转移支付的效用最大化,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减少政府投资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向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医疗、社保、农业等领域倾斜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知青作家”对于他们“革”中的“知青”身份有着强烈认同,而对作为“知青”前身的“红卫兵”身份却着意回避,这一方面意味着他们在刻意“剥离”其历史身份中的“革命”内涵,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历史反思的巨大局限,这一状况,与意识形态,历史转型以及他们的个人生命周期和身份认同历史均有重大关联。“知青作家”只有“正视”并且深刻反思其早期的“革命”身份,才能为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身份形象和话语体系的重建确立一个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定位——从法律监督分类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行政与法》2006,(4):116-118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实践中的新生事物。从法律监督分类的角度,应当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做出如下定位:一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对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的外部监督;二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权力监督;三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的事后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