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金相组织检验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规格82B拉拔劈裂脆断问题.结果表明:劈裂断口试样的中心处,由于锰、铬偏析而出现异常的马氏体组织,导致其变形与基体不一致,在拉拔过程中中心马氏体断裂成为裂纹源.断口附近表面存在结疤和擦伤等表面缺陷,中心马氏体和表面缺陷共同导致大规格82B拉拔劈裂脆断.通过优化合金元素锰、铬的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高峰  寇沙沙  王亚男  刘莉 《包钢科技》2018,44(1):58-61,95
ER70S-6焊丝钢自Φ5.5mm预冷拔至Φ1.2mm,在拔至Φ1.3mm时出现脆断现象,其中脆断部分均为笔尖状断口。通过金相、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扫描电镜检测分析,焊丝钢脆断的主要原因是成分偏析及轧制过程中冷速过快造成硬质块状马氏体的产生,硬质块状马氏体组织在拉拔过程中因不随基体变形在其周围产生大量裂纹,变形较大时发生脆断。  相似文献   

3.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研究了82B线材在拉拔过程中显微组织和芯部马氏体的演变规律。分析认为:由于索氏体属于细片状珠光体,拉拔变形时,承受滑移的铁素体相不易引起应力集中;渗碳体相为细薄片层形态,也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经过多道次的拉拔,索氏体基体变形量较大,没有出现任何裂纹。而芯部由偏析形成的马氏体,其塑性变形能力明显低于索氏体,基本无变形,在基本拉应力和附加拉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早期拉拔时就在芯部出现裂纹,在后期拉拔过程中,裂纹沿着拉拔方向不断扩展。为减少断丝,可采用加大吹风量、扩大连铸坯、控制钢水过热度、增加电磁搅拌等工艺,来提高索氏体含量和细化渗碳体片层及预防马氏体的形成,以提高拉拔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酸洗、金相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焊接用钢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表面裂纹、脆断等缺陷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盘条拉拔时出现严重的加工硬化,导致出现表面裂纹和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5.
55SiCr弹簧钢热轧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发生断裂,为查明断裂原因,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试样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盘条芯部马氏体偏析带在拉拔过程中产生的裂纹是断裂起源,这些裂纹沿切应力最大方向扩展,造成了盘条的拉拔断裂。  相似文献   

6.
通过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10B33盘条拉拔脆断样品进行了分析,认为导致盘条断裂的原因是盘条边部的马氏体组织在拉应力作用下开裂。通过调查发现,用户在入厂检测取样时使用火焰切割不当,导致局部受热,高温火焰喷射到盘条表面,超过材料熔点使其部分熔化;又因环境温度低,以致盘条局部区域过热快冷后生成马氏体,最终导致盘条拉拔脆断。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显微硬度计(MS)、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82B拉拔断裂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2B盘条母材表面有擦伤现象,导致盘条在进入拉拔道次前即发生断裂,对此类断裂机理进行了探讨。拉拔断裂试样的表层出现马氏体(M)+屈氏体(T)或表层硬化组织,进而在此类组织中出现V形裂纹或平行横裂纹,继续拉拔导致断裂。最后针对降低82B盘条拉拔断丝率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ER50-6热轧盘条在进行交货检验时发现,盘条中存在混晶、心部马氏体以及白亮带异常显微组织。结合生产工艺分析认为:吐丝温度高是导致盘条产生混晶和心部马氏体的主要原因;末端电磁搅拌强度大引起连铸坯白亮带,偏析遗传导致盘条亦出现白亮带。通过优化控冷工艺和末端电磁搅拌参数,消除了盘条的异常显微组织,合格交货。  相似文献   

9.
陈斌 《马钢科研》1999,(2):26-29
针对H08Mn2Si焊丝过程中频繁断丝的现象,对断丝样品进行了断口扫描和金相分析,并对相关的盘条进行了理化检验分析,认为盘条组织中的马氏体量较多是造成直接拉拔时频繁断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预应力钢绞线SWRH82B笔尖状断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笔尖状断裂主要是由于心部网状渗碳体和马氏体硬脆相在拉拔过程中形成微裂纹产生的;网状渗碳体组织是由于心部碳元素偏析造成心部局部增碳,二次渗碳体沿晶界优先析出形成的;马氏体组织是由于心部合金元素偏析,改变轧制冷却过程中的等温转变曲线,为心部马氏体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拉拔82A钢预应力钢丝的断线现象,通过化学分析和物理检测,认为钢丝经铅浴处理后,表面产生局部长条状全脱碳区,在拉拔过程中形成横裂纹,加之加工硬化和组织因素,致使钢线脆断。  相似文献   

12.
针对SWRH82B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拉拔断裂,通过断口形貌分析、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对SWRH82B盘条笔尖状断口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盘条心部存在碳偏析,形成网状碳化物等硬脆相,在拉拔过程中硬脆相易与基体形成微裂纹,随着加工的深入,萌生裂纹扩展并最终断裂。  相似文献   

13.
通过SEM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牌号的高碳钢盘条在使用前或机械剥壳过程中发生脆断的断口形貌,利用光学显微镜检验了脆断盘条断口处对应的金相组织,分析了盘条发生脆断的原因。结果表明,盘条在吊装或运输过程中,由于碰撞或摩擦等机械外力作用造成盘条表面局部金属发生剧烈变形,导致盘条表面组织发生变化,形成应力集中从而诱发裂纹,最终造成盘条在使用前或机械剥壳过程中发生脆断。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碳钢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脆断问题进行了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盘条心部存在较严重的成分偏析和脆性组织是造成高碳钢盘条脆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董洪山 《南钢科技》2002,(4):12-13,69
针对生产销售中线材拉拔脆断质量异议数量的增加,高线厂技术人员对中高碳钢线材拉拔脆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用户在拉拔过程中出现了多次断裂现象,对断口形貌、组织和成分分析,得知铸坯碳偏析是造成82B盘条拉拔脆断的主要原因,且拉拔脆断与B类脆性夹杂物也有一定关系。同时提出采用无铝脱氧工艺、降低铸坯碳偏析工艺及合理控制轧后冷却速度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HO8Mn2SiA热轧盘圆在金属制品的拉拔过程中产生脆断,其原因是由于变形终了温度过低,进入集卷器内的盘条没有时间进行回复再结晶,使得在拉拔过程中晶间阻力大,破碎的晶界间结合力减弱造成脆断。通过金相组织分析,找出合适热轧工艺温度区间,在不改变工艺设备的情况下,解决脆断问题。  相似文献   

18.
某钢厂生产的HRB400盘螺钢筋在工地弯曲加工时,发生脆断现象。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以及力学性能等检验,分析该钢筋弯曲脆断原因。结果表明:由于锰偏析引起的马氏体异常组织,使得钢筋强度变高,塑性变差,产生弯曲脆断现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宣钢生产的SWRH82B盘条,下游用户在拉拔过程中断丝率高的问题。对易断试样进行金相组织、显微硬度、电子探针显微成分分析,认为连铸坯中心Cr、Mn偏析是导致线材心部产生马氏体的主要原因,心部马氏体组织是线材拉拔过程中产生尖杯状断裂的原因之一,从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方面分析了线材心部产生马氏体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82B在拉拔过程中出现的笔尖状断口进行分析,认为铸坯中心碳、锰、铬成分偏析以及轧后冷却速度过快产生了马氏体组织,相变时引起晶格畸变,由于马氏体硬度高、变形能力差,微裂纹在拉拔过程中萌生并扩展,导致断裂。这是导致笔尖状断裂的主要原因,为此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铸坯成分偏析,优化轧后冷却工艺,降低马氏体组织尺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拉拔过程笔尖状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