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的探讨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年龄40岁髋关节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年龄40岁因髋关节疾病采用陶瓷-陶瓷TH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疗效评估重点观察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估重点观察术后脱位率、骨溶解及陶瓷碎裂发生率等。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6(12.1±3.7)年。Harris评分由术前9~68(49.3±9.7)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68~98(95.1±6.7)分(P0.05)。除1例(1.9%)在术后7 d出现髋关节后脱位外,其余患者均无脱位。2例(3.8%)随访中出现关节异响,1例(1.9%)术后8年出现陶瓷碎裂。至末次随访,未出现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采用陶瓷-陶瓷THA治疗年龄40岁髋关节疾病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458-1461
[目的]评估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中长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重点观察磨损、骨溶解、陶瓷碎裂发生率。[方法]2001年5月2005年5月,共142例(148髋)在本院行陶瓷对陶瓷THA治疗。平均年龄57.2岁(232005年5月,共142例(148髋)在本院行陶瓷对陶瓷THA治疗。平均年龄57.2岁(2381岁),平均随访8.8年(781岁),平均随访8.8年(712年)。术前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7髋(52%)、髋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36髋(24.3%)、股骨颈骨折18髋(12.2%)、类风湿关节炎15髋(10.1%)及化脓性髋关节继发关节退变2髋(1.4%)。评估患者术后临床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大腿及腹股沟疼痛发生率。影像学评估重点观察是否有磨损、假体周围骨溶解及陶瓷碎裂。[结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8.3分(1012年)。术前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7髋(52%)、髋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36髋(24.3%)、股骨颈骨折18髋(12.2%)、类风湿关节炎15髋(10.1%)及化脓性髋关节继发关节退变2髋(1.4%)。评估患者术后临床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大腿及腹股沟疼痛发生率。影像学评估重点观察是否有磨损、假体周围骨溶解及陶瓷碎裂。[结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8.3分(107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2.5分(797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92.5分(79100分)。在末次随访时,有4髋(2.7%)出现腹股沟部疼痛,6髋(4.2%)出现大腿疼痛,这些患者均未发现股骨柄假体松动。共29髋观察到假体周围有非连续性透亮线,其中股骨侧25髋(16.9%),髋臼侧4髋(2.7%)。观察到膜内成骨在股骨侧有95髋(64.2%),在髋臼侧有88髋(59.5%)。股骨侧和髋臼侧均未观察到骨溶解。有2髋(1.4%)出现髋臼杯倾斜角的改变,2髋(1.4%)髋关节脱位,1髋(0.7%)陶瓷头碎裂,1髋(0.7%)出现异响。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假体平均术后8.8年存留率为98.1%。[结论]陶瓷对陶瓷THA是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中长期临床疗效以及较高的假体存留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第3代陶对陶(ceramic-on-ceramic,CoC)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中青年髋关节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09年5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73髋采用第3代CoC假体行THA的中青年髋关节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18~50岁,平均38.6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15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9例9髋,强直性脊柱炎5例8髋,骨关节炎10例10髋,创伤性关节炎12例12髋,股骨颈骨折12例12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6髋,股骨颈部肿瘤1例1髋。采用Harris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活动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大腿痛。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溶解、假体松动、陶瓷假体碎裂等相关并发症,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假体生存情况。结果 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年,平均9.7年。3例3髋采用"三明治"陶瓷内衬者出现内衬碎裂,行翻修术。1例1髋于术后3年重体力活动后出现髋关节异响,停止活动后异响消失。末次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无大腿痛出现,VAS评分为0分。患者均获骨性固定,未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以陶瓷假体碎裂引起的翻修为终点,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6%及95.9%;以假体松动引起的翻修为终点,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均为100%。结论第3代CoC假体可满足中青年患者THA的需要,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5年12月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应用第3代或第4代陶瓷对陶瓷界面对CroweⅣ型DDH行THA患者111例(137髋),单侧85例,双侧26例,年龄18~68(38.88±10.83)岁,随访时间12~96(41.16±21.50)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进行观察,并采用Harris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术后Harris评分的改善,陶瓷碎裂、异响以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56.54±15.67提高至术后88.30±6.86(P=0.017)。未发现假体周围明显骨溶解,无陶瓷碎裂发生。3髋分别因感染、股骨柄松动、下肢不等长翻修;3髋脱位。77例患者记录步态及髋关节活动度,其中69例患者髋关节屈曲可达120°以上。结论 :在CroweⅣ型DDH行THA中应用陶瓷对陶瓷界面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scopy,THA)治疗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患者21例(21髋),均行THA治疗,术中自体骨植骨重建髋臼。男13例,女8例;年龄60~75岁,平均67.4岁。左髋12例,右髋9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事故伤9例,压砸伤4例,其他原因2例。伤后至该次手术时间1~20年,平均9.6年。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髋关节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跛行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Harris评分为(32.95±2.06)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14±0.73)分。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6.4年,平均4.6年。X线片复查示,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4~24个月,平均12.5个月;植骨无明显吸收,无骨溶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假体无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无透亮区。术后1周及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87.67±2.01)、(92.10±1.95)分,VAS评分分别为(2.57±0.81)、(0.19±0.51)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通过THA可恢复髋关节正常旋转中心,重建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累及髋关节的中远期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1999年3月—2011年5月采用THA治疗32例(42髋)AS累及髋关节患者。男26例,女6例;年龄20~78岁,平均39岁。病程2~41年,中位病程10年。假体摩擦界面采用金属-聚乙烯者19髋,陶瓷-陶瓷者23髋;股骨头假体采用36 mm直径者15髋,28 mm直径者27髋;假体均采用生物学固定。手术前后测量并记录患者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总和),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根据X线片,髋臼侧和股骨侧假体分别采用De Lee分区和Gruen分区描述;异位骨化程度采用Brooker标准。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麻醉意外、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29例(39髋)获随访,随访时间5~17年,平均9年。术后股骨头假体28 mm直径组24髋中发生髋关节前脱位2例(2髋),36 mm直径组15髋无脱位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VAS评分、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术前病程越短,术后Harris评分越高、髋关节总活动度越大(P0.05);股骨头假体直径越大,术后髋关节总活动度越大(P0.05)。末次随访时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均固定良好。采用金属-聚乙烯假体的18髋中,臼杯周围显示有广泛性骨溶解者9髋(50%),但假体尚无松动;采用陶瓷-陶瓷假体的21髋中无任何骨溶解和假体松动征象。7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BrookerⅠ级5髋,Ⅱ级2髋。结论 THA是治疗AS累及髋关节的有效手段;术前病程短,并采用大直径股骨头陶瓷-陶瓷假体行THA者,术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平均5年随访的临床结果。方法延长随访先前报道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本组进行的1139例(1208髋)陶瓷-陶瓷THA,包括Stryker陶瓷-陶瓷全髋关节354例(368髋),普鲁士陶瓷-陶瓷全髋关节672例(727髋),Lima陶瓷-陶瓷全髋关节(三明治型)113例(113髋)。其中,男617例,女522例,平均年龄59.5岁(39~75岁)。术前诊断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34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全238例,骨性关节炎335例,强直性脊柱炎8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7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61例。至2011年3月,共有1017例病例获得随访。结果以翻修为终点的假体生存率为98.5%,并发症包括脱位11例,其中3例因为反复脱位而翻修;假体周围骨折5例,其中3例因假体松动而进行翻修;感染7例,均行二期翻修;陶瓷碎裂3例,2例进行了翻修,1例仍在随访中;异响3例,均未需要翻修。末次随访,平均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92.4分。在没有翻修的病例中,没有发现骨溶解的证据。结论陶瓷-陶瓷THA平均5年的中期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手术方法及早期疗效。方法对21例成人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22髋)行生物型THA。髋关节脱位按Crowe分型:Ⅰ型15髋,Ⅱ型和Ⅲ型共6髋,Ⅳ型1髋。髋臼重建方式中采用真臼加深内移15髋,结构性植骨4髋,旋转中心上移3髋。1髋CroweⅣ型行转子下短缩截骨。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无假体周围感染、假体不稳及松动。X线片显示结构性植骨无塌陷,转子下截骨部位愈合良好。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前30~53(38.6±5.6)分,术后76~94(84.2±6.8)分。结论 THA治疗成人DDH早期疗效满意,与普通THA相比,DDH的THA技术要求高,操作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4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50髋)。记录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神经损伤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5(24.1±16.0)个月。术后无感染、髋关节脱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由术前7~77(38.0±15.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68~96(87.2±6.0)分,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患侧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满意;摄髋关节X线片复查显示关节假体位置、宿主骨对臼杯覆盖良好,假体骨骼界面稳固、无松动。结论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满意,术中髋臼处理、真臼重建以及股骨假体的选择与安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联合截骨矫正术治疗股骨近段畸形合并终极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2013年6月,采用生物型THA联合截骨矫正术治疗48例(51髋)股骨近段畸形合并终极髋关节疾病患者。男14例(16髋),女34例(35髋);年龄19~83岁,平均52岁。单髋45例,双髋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36例(39髋),创伤性关节炎3例(3髋),有股骨转子间外翻截骨手术史1例(1髋),股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4例(4髋),陈旧性髋关节结核3例(3髋),陈旧性化脓性感染1例(1髋)。Trendelenburg征均呈阳性,19例双下肢不等长。畸形位于股骨大转子4髋,股骨颈39髋,股骨干骺端7髋,股骨干1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4.28±3.28)分。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以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47例(50髋)获随访,随访时间1~9年,平均3.8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改善至(92.87±4.5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19,P=0.00)。6髋Trendelenburg征阳性,其余均为阴性。39例步态恢复正常,8例存在轻度跛行。X线片示畸形完全矫正,截骨区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4个月;末次随访时股骨及髋臼假体均获骨长入性固定;股骨假体周围Gruen 1、7区呈局限性骨溶解者2例,髋臼假体周围未发现骨溶解,无假体松动。结论采用生物型THA联合截骨矫正术治疗股骨近段畸形合并终极髋关节疾病,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第三代氧化铝陶瓷全髋关节置换在中青年患者中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本组98例行全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获得有效随访患者82例,共89例髋,其中男43例(48髋),女39例(41髋),平均年龄47.6岁,平均随访时间101.9个月(66~120个月),对有效随访的患者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患者术前Harris评分(49.8±8.0)分(36~65分),术后末次随访(92.3±2.6)分(86~97分)(P〈0.05)。术后随访均未见假体破裂,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翻修病例。1例术后出现脱位,1例出现关节异响现象,均在非手术治疗后消失。术后影像学均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无假体松动。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三代氧化铝全陶髋关节假体用于中青年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是一种良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LCU股骨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采用LCU股骨柄假体行THA术85例(90髋),男26例(28髋),女59例(62髋);年龄19~83岁,平均55岁;平均体重指数(23.33±3.13)kg/m2。单髋80例,双髋5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4例(38髋),股骨颈骨折14例(14髋),股骨头坏死17例(17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18例(19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例(1髋),髋关节结核1例(1髋)。股骨侧假体均采用LCU股骨柄假体。髋臼采用陶瓷-陶瓷界面者78髋,陶瓷-聚乙烯12髋。对术后及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82例(87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12~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失访。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3.73±3.21)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改善至(92.84±4.4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69,P0.01)。末次随访时大腿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1例,无重度疼痛。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按Engh标准评定:所有获访者均获骨长入固定,其中股骨侧假体诊断为骨性固定者85髋,诊断为纤维性稳定者1髋。假体下沉小于2 mm者1髋,其余均无假体下沉。结论 LCU股骨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THA的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经髋臼截骨术后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5年因髋关节发育不良经初期髋臼截骨术后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29例患者(29髋)所行单侧THA的结果。手术时患者平均年龄(42.00±13.85)岁(21~64)岁。分析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系列X线片,对临床和影像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术后脱位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1例以及术中假体周围骨折2例。无需要翻修者。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52±51.06)个月(25~18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2.90±12.18)分(16~6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2.66±5.16)分(76~97分)(P0.001)。26例(86.66%)患者对手术疗效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结论]尽管既往髋臼截骨术会对后续的THA治疗造成诸多技术性困难,但采用生物固定型假体对髋臼截骨术后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病例进行THA重建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仍然令人满意,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中的疗效,回顾性分析该类患者THA术后5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2年7月在我院采用THA治疗DDH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55例(69髋)进行术后随访.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估根据随访骨盆平片及患髋正、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位置及其周围骨质变化,测量内衬磨损率.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以任何原因的臼杯、股骨柄翻修或影像学假体明显松动为随访终点.结果 截至随访终点,共45例(57)髋获得5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9个月,随访率为81.8%.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19±18.0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1.78±3.52)分,尚无假体翻修病例.聚乙烯内衬平均磨损率为(0.27±0.14)mm/年.5髋髋臼侧发生骨溶解,8髋股骨侧近端发生骨溶解.Kaplan-Meier分析假体总生存率为1.0(95%可信区间,0.98~1.00).结论 THA治疗DDH继发骨关节炎5年以上随访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效果尚可,但存在较高的聚乙烯磨损率及骨溶解发生率,对于年轻、活动量大的DDH患者,THA手术时应选择新型耐摩擦界面假体.DDH患者的定期随访尤为重要,可甲期发现骨溶解,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本组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结果,探讨行全陶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体会。方法本组在2000年3月~2008年4月间,对行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超过24个月的有202例(269髋),其中男123例(178髋),女79例(91髋),平均年龄46岁,随访时间平均41(24~122)个月。所有这些患者均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3.47(3~85)分,术后平均为90.66(59~100)分。术后随访无患者有关节异响的主诉,未见假体松动,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翻修患者。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本组患者术中出现1例边缘崩裂。四种不同公司的髋臼对患术后Harris评分无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的短期随访结果显示,现代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年轻的骨质量较好的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但需更长期的随访以验证其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 20例(27髋)DDH行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手术前后Harris评分、VAS评分,观察术后双下肢等长否、有无关节异响、假体位置。结果20例术后均无感染、假体碎裂发生,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现象,1例出现关节异响。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等长。术后平均VAS评分由术前5.78分降至1.02分,术后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50.25分上升为90.76分。结论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收到很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冯卫  刘建国  齐欣  李冬松  杨晨  李叔强  付莉 《中国骨伤》2012,25(11):899-902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在骨性强直髋治疗中的临床及放射学效果进行评估。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20例(30髋)骨性强直的髋关节患者采用THA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6岁。术后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患者疼痛缓解满意度、肢体长度差异、髋关节活动范围以及髋关节外展肌力进行评价。X线影像学随访包括对髋臼及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松动、透光线及异位骨化进行评价。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75±6.52)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6.40±5.42)分;邻近受累关节疼痛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7例;13例外展肌力量恢复满意,跛行症状明显缓解,肢体短缩下降至小于0.5cm;髋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显著改善。放射学评估发现2例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1例股骨假体周围透光线,无关节假体脱位及翻修的病例。结论:近期随访发现THA在治疗骨性强直的髋关节中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矫正髋关节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患髋邻近关节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在保留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2-12在保留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直径36 mm陶瓷-陶瓷股骨头假体的32例(32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评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周、6个月、1年及随后每隔半年随访中临床及X线片评价是否出现假体脱位、松动、下沉、骨溶解、陶瓷碎裂。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6.2(11.0-38.0)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68.9(9.0-87.0)分提高到85.0(39.0-9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6,P=0.013)。均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下沉、骨溶解、陶瓷破碎。结论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在保留股骨假体的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率,不增加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溶解,可以获得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中青年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骨性融合的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26例中青年AS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31髋)。患者AS导致髋关节病变距行THA时间为2~26(11. 2±0. 8)年。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结果 1髋术中发生股骨近端劈裂骨折,予钢丝环扎固定; 1髋术后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半年后康复; 1髋髋关节后脱位即时手法复位。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123(36. 5±2. 8)个月。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松动、下沉。术后3个月,1髋发生髋臼侧透亮线,2mm;所有股骨侧未见透亮线; 4髋发生异位骨化。Harris评分术前为12~30(20. 1±1. 8)分,末次随访时为78~92(87. 1±7. 1)分;总被动活动度术前为0°,末次随访时为171°~235°(215. 0°±22. 0°);被动屈曲度术前为0°,末次随访时为70°~102°(85. 8°±9. 3°); Harris评分、总被动活动度、被动屈曲度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 0. 01)。结论 THA治疗AS髋关节骨性融合可获得满意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优良的假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臼加盖技术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臼加盖技术行生物型THA治疗30例DDH患者(30髋),观察手术前后双下肢长度差异、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和水平距离、移植骨块与髂骨融合时间,记录术后骨溶解、骨长入、臼杯松动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60(38.8±16.9)个月。双下肢长度差异由术前11~55(25.3±17.2)mm下降到术后0~12(3.7±3.5)mm(P<0.001),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由术前35~65(46.1±16.7)mm下降到术后18~30(23.7±5.9)mm(P<0.001),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由术前35~55(42.8±8.9)mm下降到术后18~29(23.3±2.7)mm(P<0.001)。移植骨块与髂骨融合时间5~12(7.7±4.9)个月。HHS由术前39~65(41.8±14.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84~100(93.5±7.9)分(P<0.001)。至末次随访,无一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假体均获得骨长入固定。结论采用髋臼加盖技术行生物型THA治疗DDH,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