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B(PBK,又称Akt)信号转导通路在生长分化因子-9(GDF-9)抑制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体外培养大鼠颗粒细胞磷酸化Akt的表达,Hoechst法检测体外培养颗粒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GDF-9能降低促凋亡制剂Ceramide引起的颗粒细胞凋亡,并促进磷酸化Akt在颗粒细胞的表达。结论 GDF-9具有抑制体外培养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提高细胞p-Akt的表达完成,Akt信号转导通路在GDF-9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及卵泡闭锁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促排卵过程中,卵泡的发育不仅取决于卵泡刺激素(FSH)的剂量,还取决于基础窦卵泡数,窦卵泡中颗粒细胞数量,颗粒细胞表面FSH受体的质量以及卵母细胞的质量.当FSH剂量达到阈值后,卵泡发育的关键就取决于窦卵泡数和卵泡发育的内在因素.窦卵泡在正常范围内,增加剂量可能增加获卵数,但并不增加妊娠率,因此促性腺激素(Gn)剂量只要超过需要卵泡数的阈值即可,一般建议为150~225 IU;而卵巢反应不良的患者,由于卵巢内能对FSH发生反应的小窭卵泡数减少,而且卵泡颗粒细胞和FSH受体数量下降,对FSH反应不敏感,因此增加剂量不能增加获卵数.系统综述、前瞻对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结果均提示,FSH>300 IU不能增加获卵数和妊娠率,因此对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建议的最大FSH剂量为300 IU/d.  相似文献   

3.
JIN Lei  聂睿 《生殖医学杂志》2008,17(4):276-280
目的探讨高胰岛素血症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1)按改良Poretsky法建立PCOS动物模型,采用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睾酮(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1-IR);HE染色观察卵巢病理变化验证模型。(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组织生长分化因子9(GDF-9)蛋白质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胰岛素血症组FBG、FINS、T、HOMA1-IR显著升高(P<0.01)。(2)高胰岛素血症组各发育阶段卵泡数明显减少,但囊性扩张的卵泡和闭锁卵泡增多,卵泡膜细胞增生,卵泡间的间质明显增厚。(3)高胰岛素血症组卵巢组织GDF-9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通过抑制GDF-9在卵巢组织的表达,使卵泡发育停滞、闭锁而导致排卵障碍。  相似文献   

4.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超促排卵中,促性腺激素(Gn)的给药剂量和应用方法对促排卵效果起着关键作用.众所周知,在超促排卵中,Gn剂量过大,容易出现过多卵泡发育,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剂量过小,则卵巢持续反应不良,卵泡生长迟缓,雌二醇(E2)水平上升缓慢,促排卵时间较长和周期取消率高.迄今为止,尚无一致公认的理想超促排卵方案[1],这仍是生殖界的研究难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然周期排卵与促排卵状态下小鼠卵巢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成年雌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分别为自然排卵组(对照组)、普丽康促排卵组(实验组),取两组小鼠排卵期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的表达与定位,并分析表达丰度。结果两组小鼠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中均检测到HIF-1α的表达,实验组HIF-1α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0.149 5±0.034 7)高于对照组(0.192 4±0.026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可增加小鼠卵巢组织中HIF-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黄素化颗粒细胞上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1的蛋白及mRNA在不同培养时间的表达水平,了解与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相关的MMPs/TIMPs系统参与PCOS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9月到2012年1月行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PCOS患者30例,对照组为同期行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30例。密度梯度法获得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细胞贴壁培养,分别在培养24、48和72h收集颗粒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颗粒细胞中MMP-2、MMP-9和TIMP-1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颗粒细胞中MMP-2、MMP-9和TIMP-1mRNA的表达。结果 (1)PCOS组黄素化颗粒细胞MMP-2,-9蛋白表达在各培养时间点(24、48、72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MMP-2蛋白表达水平在48、72h相对于24h的比值,以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在72h相对于24h的比值,PCOS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2)PCOS组MMP-2mRNA在24、48、72h的表达,MMP-9mRNA在48、72h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MP-2,-9mRNA表达水平在48、72h相对于24h的比值,PCOS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PCOS组TIMP-1蛋白及mRNA表达在24、48、72h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OS患者黄素化颗粒细胞中MMP-2和MMP-9的表达升高,其MMPs/TIMPs的平衡状态向蛋白酶的活性增强方向移动,可能与PCOS患者黄体功能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基因多态性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与卵巢储备功能及临床治疗结局的相关性,为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以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治疗的103例不孕症女性为研究对象。取卵后,提取废弃卵泡液中颗粒细胞的RNA,反转录获取c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基因测序患者FSHR-rs6166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根据FSHR-rs6166 SNP位点基因测序结果将患者分为AA组(野生型,n=51)、AG组(杂合型,n=40)及GG组(突变型,n=12),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卵巢储备功能、妊娠结局及卵巢的反应性。结果 纳入的103例行ART助孕的患者中,FSHR-rs6166基因型以AA型最常见,频率为49.5%。GG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值[(6.90±1.30) U/L]及AG组bFSH值[(6.26±1.54) U/L]显著高于AA组[(5.65±0.90) U/L,P=0.003],GG组的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3.20±1.28) ng/m...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 arom)在大鼠多囊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450 arom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COS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450 arom基因(CYP19)的表达;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大鼠卵巢组织中P450 arom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卵巢组织中CYP19基因,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0.138±0.072)和(0.759±0.236),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中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成熟卵泡比较,P450 arom蛋白表达下降(P<0.05)。对照组间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比较,arom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450 arom mRNA在PCOS大鼠卵巢组织中呈低表达;P450 arom蛋白在PCOS大鼠卵巢初级卵泡和成熟卵泡中表达下降;PCOS的发生可能与P450 arom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孕晚期暴露于高雄激素环境对子代雌鼠卵巢颗粒细胞P450芳香化酶(P450arom)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性成熟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1∶1比例与雄性Wistar大鼠合笼交配。在雌鼠妊娠第15~20天,实验组大鼠颈部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0.6 mg/d,对照组注射中性茶油0.6 mg/d。待其子代雌鼠2月龄时取双侧卵巢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子代雌鼠P450aroma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PV-6002)二步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子代雌鼠P450aroma的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测得P450aroma蛋白在窦状卵泡颗粒细胞、黄体和卵巢间质中均有表达,且实验组P450aroma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T-PCR法测得实验组与对照组卵泡颗粒细胞中P450arom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17 7±0.008 3)和(0.413 2±0.010 3),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孕晚期暴露于高雄激素环境可以导致其子代雌鼠P450aroma表达下降,提示胎儿期暴露于高雄激素环境可能是导致PCOS的早期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Fas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将雌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孕马血清促排卵组(PMSG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GnRH-a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组(GnRH-ant组)、自然排卵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取排卵期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组织凋亡因子Fas、FasL、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4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均有Fas、FasL、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经不同促排卵方案干预后,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免疫组化Fas、FasL、Caspase8、Caspase3表达水平总体趋势为:GnRH-a组/GnRH-ant组空白对照组PMSG组。其中,PMSG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Fas、FasL、Caspase8、Caspase3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与GnRH-ant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Fas、FasL、Caspase8、Caspase3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Fas凋亡通路的影响不同,PMSG方案可能抑制颗粒细胞凋亡,GnRH-a方案与GnRH-ant方案可能促进颗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2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9例PCOS患者(PCOS组)和12例排卵正常的输卵管性不育患者(对照组)促排卵后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行体外培养,并用罗格列酮处理48h,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颗粒细胞IRS-1、-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患者颗粒细胞IRS-1的表达升高,IRS-2表达降低(P〈0.05);罗格列酮可显著降低PCOS患者黄素化颗粒细胞IRS-1的表达(P〈0.05),增加其IRS-2的表达(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调整IRS-1/2的表达失衡,改善PCOS卵巢局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细胞周期蛋白D2(cyclin D2)的表达与卵巢功能及超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8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根据取卵时卵泡发育数不同将卵巢反应性分为高反应组(12例)、中反应组(30例)及低反应组(6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颗粒细胞膜上eyclin D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颗粒细胞cyclin D2 mRNA的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分析颗粒细胞eyelin 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IVF临床各项参数、卵巢反应性的关系以及和颗粒细胞增殖活性PCNA标记指数(PCNA-LI)的相关性。结果(1)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D2蛋白表达与年龄、基础FSH水平及促性腺激素(Gn)支数呈负相关(r=-0.547,P〈0.01;r=-0.456,P〈0.05;r=-0.451,P〈0.05);cyclinD2蛋白表达与获卵数和hCG日E2水平呈正相关(r=0.592,P〈0.01;r=0.626,P〈0.01);高、中和低反应三组cyclinD2蛋白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4.995,P〈0.05)。(2)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 D2 mRNA表达与年龄、基础FSH水平呈负相关(r=-0.510,P〈0.05;r=-0.891,P〈O.01);与获卵数和hCG日E2水平呈正相关(r=0.629,P〈0.01;r=0.524,P〈0.05);高、中和低反应三组cyclin D2 mRNA的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CF=8.843,P〈0.01)。(3)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 D2蛋白及mRNA表达与PCNA-LI均呈显著正相关(r=0.696,P〈0.01;r=0.498,P〈0.0S)。结论黄素化颗粒细胞cyclin 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并与卵巢反应性正相关。cyclin D2可能通过调节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卵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中卵巢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分析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患者共452个周期,按患者的卵巢反应性分为卵巢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和高反应组,比较拮抗剂方案中患者的一般情况、内分泌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药时间和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结局,并分析上述因素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结果(1)在卵巢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和高反应组中,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基础睾酮(T)水平、窦卵泡计数(AF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三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的雌二醇(E:)水平、Gn的用量、取卵数、移植数、冷冻数及流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Gn的用药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卵巢低反应组的临床妊娠率(30.28%)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bFSH水平及总Gn用量与卵巢反应性呈负相关,取卵数与卵巢反应性呈正相关。结论拮抗剂方案中,卵巢反应性与患者的年龄、bFSH水平及Gn用量有关,对卵巢反应性进行评估应当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超声学检查及内分泌特点等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和尿卵泡刺激素(uFS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促排卵中的疗效。方法244例接受IVF和ICSI的不育患者,分为rFSH组103例、uFSH组141例,两组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超促排卵。卵泡监测、取卵、IVF—ET按本中心常规进行。观察用药时间、剂量、费用,获卵数、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及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等。结果rFSH组与uFSH组比较,使用FSH安瓿数显著减少(P〈0.05),但费用比uFSH高(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rFSH较uFSH高,但无显著差异。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和OHS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uFSH和rFSH促排卵治疗同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卵巢刺激方案及血清CA125水平对手术后复发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IVF治疗的39个周期(3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后复发的不孕妇女治疗的临床结果,以及卵巢刺激方案与垂体降调后血清CA125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垂体降调后采用短方案卵巢刺激13个周期,临床妊娠6个周期(46.2%);长方案卵巢刺激26个周期,临床妊娠8个周期(30.8%)。长方案组周期平均获卵数(8.42±5.22)显著高于短方案组(5.00±2.35)(P=0.021),但受精率、周期临床妊娠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482)。垂体降调后23个周期血清CA125为(18.5±12.6)U/ml;其中妊娠8例CA125为(10.2±5.8)U/ml,与妊娠结局呈显著负相关(r=0.492,P=0.017)。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不孕妇女,垂体降调后作IVF有较好疗效。卵巢刺激短方案或长方案的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降调后血清CA125水平可作为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尿源性卵泡刺激素(uFSH)和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在超促排卵中的疗效。方法256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不育患者分为采用uFSH和rFSH两组,比较两组的总促排卵药物(Gn)使用剂量、天数、获卵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患者所用Gn总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FSH用量uFSH组显著低于rFSH组,两组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用量无显著性差异,因此uFSH组的药物费用显著低于rFSH组;获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OHSS发生率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虽然卵裂率rFSH组显著高于uF—SH组,但优质胚胎率和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uFSH组。结论uFSH组较rFSH组FSH用量显著减少,对IVF-ET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亦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价格相对低廉,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对卵巢刺激(ovarian stimulation,OS)和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来源的卵母细胞影响.方法 对OS和COH来源的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观察存活率,继续发育潜能及移植后的妊娠率并与COH来源的新鲜卵母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OS和COH来源的卵母细胞玻璃化冻融后的存活率和继续发育潜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新鲜卵母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H冷冻组和OS冷冻组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是25.0%(3/12)、20.8%(5/24)和33.3%(1/3)、12.5%(1/8).结论 玻璃化冷冻技术可以应用于OS和COH来源的成熟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对其继续发育潜能和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卵泡液和血清内分泌腺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浓度水平对接受控制性超促排卵(COH)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进行IVF/ICSI治疗,COH中呈中、重度卵巢反应的不育妇女74例,其中OHSS组14例,非OHSS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取卵日卵泡液和取卵后第2天血清的EG-VEGF、VEGF浓度。结果所有患者中,卵泡液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EG-VEGF浓度均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1;r=-0.559,P0.01;r=-0.478,P0.01),而与血清VEGF浓度无此相关性,卵泡液EG-VEGF和卵泡液VEGF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2,P0.01)。与非OHSS组相比,OHSS组的卵泡液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EG-VEGF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P0.01,P0.05),而血清VEGF浓度无显著差异。与轻度OHSS者相比,中度OHSS者的卵泡液EG-VEGF浓度显著降低(P0.01),而血清EG-VEGF、卵泡液VEGF和血清VEGF浓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卵泡液和黄体早期血清EG-VEGF浓度与卵巢反应负相关并在OHSS发生者中明显下降,可用于预测OHSS的发生。与VEGF相比,EG-VEGF对OHSS的预测性更强,且卵泡液EG-VEGF浓度还能预测OHS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