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提取果胶和橙皮苷后残余的橘皮渣是一种极好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来源。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橘皮渣的二次利用,研究了采用化学方法从残余的橘皮渣中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提取工艺,同时对IDF的脱色工艺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NaOH浓度0.25mol/L、碱浸泡温度50℃、碱浸泡时间1.0h、固液比1∶15。膳食纤维脱色最优参数为:H2O2浓度为4%、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3h、pH为9。在该条件下,不溶性膳食纤维产率为65.98%,提取率高达92.86%,产品颜色为乳白色。  相似文献   

2.
以提取苜蓿蛋白后的新疆紫花苜蓿渣为原料,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实验研究,研究的关键在于对膳食纤维进行脱色与去除草腥味.由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优提取条件为:碱浸温度为30℃,碱浸时间40 min,酸浸温度为90℃,酸浸时间为3 h,得率为73.91%.采用混合溶剂处理使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呈白色且无草腥味,其膨胀力高达8.15 mL/g,持水力为830%.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枣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色泽,提高产品质量,以双氧水为脱色剂对枣渣IDF的脱色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脱色后枣渣IDF的性能特性进行了测定.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枣渣IDF脱色的最佳工艺为:H2O2的浓度为10%,料液比1:10,pH为11,脱色温度为60℃,脱色时间3h.在此条件下脱色枣渣IDF的色差值达到86.10,显著改善了枣渣IDF的质量,使其持水力提高了2.53倍,溶胀性提高了1.81倍.  相似文献   

4.
酱油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酱油厂生产酱油废渣为原料,研究采用碱处理法从酱油渣中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膳食纤维影响顺序为:碱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条件组合是碱浓度4%、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料液比16ml/g;在此工艺条件下,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达32.37%,得到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为5.65g/g,溶胀度为4.08ml/g。  相似文献   

5.
孙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2016,(4):318-321,329
以柑橘皮渣为实验材料,采用微波法通过灭酶、脱色、烘干、研磨和离心分离等工艺提取皮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功率和料液比对皮渣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同时以此最优提取工艺提取小金橘、香橙、金丝柚、丑柑皮渣中的IDF,同时测定其理化指标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IDF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 min、提取功率400 W、料液比1∶4 g/m L,柑橘IDF提取率最高,达18.13%。其中丑柑皮渣IDF的水分含量最高,达8.05%;金丝柚灰分含量最高,达4.70%;小金橘脂肪、蛋白质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4.36%、2455μg/g、18.18%;香橙持水性和膨胀性最高,分别为949%和1384%;丑柑持油性最高,达189%。  相似文献   

6.
黄豆酱油渣油脂和膳食纤维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伟  朱新贵  刘滢  曾苑玲 《中国酿造》2013,32(10):109-112
黄豆酱油渣是传统酱油酿造后所产生的废渣,富含大豆油脂和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提取油脂和膳食纤维的条件。提取油脂最佳工艺:料液比(正己烷量∶酱油渣量)2.5∶1,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60℃,油脂的提取率为44.1%;脱脂酱油渣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脱脂酱油渣经酸处理,并水洗至中性后,按料液比10∶1加入浓度4%的NaOH溶液,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27.0%。对提取产品进行分析,粗油脂颜色较深,过氧化值为2.26mmol/kg,酸价为51.51mg KOH/g;黄豆酱油渣的膳食纤维呈米白色,其溶胀性和持水力分别为3.20mL/g和4.53g/g。  相似文献   

7.
荞麦膳食纤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以荞麦为原料,对荞麦壳申膳食纤维的提取及脱色工艺进行的研究.采用化学法和酶法分别制备荞麦膳食纤维,并对所得膳食纤维进行脱色.通过试验分别得到,化学法提取荞麦壳膳食纤维最佳工艺为:pH 5.0,反应温度为55℃时,NaOH质量分数为4%,水解时间60min;酶法提取荞麦壳膳食纤维最佳工艺为:pH 7.0±0.2时,蛋白酶质量分数为0.2%,反应时间60 min.两种方法比较得出,酶法提取效果较好.脱色最佳工艺为:pH 11,H2O2体积分数为4%,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90 min.  相似文献   

8.
甘薯茎尖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碱结合木瓜蛋白酶水解法分别提取2种甘薯茎尖的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探讨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对膳食纤维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尖中IDF的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浓度5%,碱浸温度75℃,碱浸时间70min,木瓜蛋白酶用量0.6%.成品气味较淡,IDF干基含量分别为70.17%和53.27%,膨胀力为8.11mL/g和6.78mL/g,持水力为6.20g/g和5.18g/g.  相似文献   

9.
酶法提取荞麦仁中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荞麦仁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膳食纤维,得出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所得膳食纤维进行脱色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60℃,pH6.0时,淀粉酶酶解60min,淀粉酶浓度0.3%;调节pH7.0,温度40℃时,蛋白酶酶解45min,蛋白酶浓度0.3%。最佳脱色条件为:pH11.0,H2O2浓度4%,温度90℃,脱色时间90min。  相似文献   

10.
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超声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枣渣含有丰富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但直接从红枣渣制备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色泽较深,影响其产品质量,因此,脱除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的色泽对开发利用枣渣具有重要意义。为脱除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色泽。本文采用超声辅助H2O2技术对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脱色,研究H2O2脱色浓度、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超声功率对枣渣白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色浓度7%,脱色时间20min,脱色温度47℃,超声功率160W,该条件下枣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白度达到62.3。表明超声辅助脱色技术是一种适宜的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脱色方法,为提高枣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菠萝果渣为原料,分别采用酸法和碱法制备水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初步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酸法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为温度90℃、pH1.0、时间90min、料液比1:10,其得率为8.1%(以干渣计),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条件为温度60℃、pH2.0、时间60min,得率为24.4%(以干渣计),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力高达9.25mL/g,持水力为5.85g/g,持油力为1.35g/g、阳离子交换能力为0.21mmol/g;碱法制备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1%、料液比1:15、时间40min、温度50℃,其得率为62.80%,持水力为3.82g/g、膨胀力为10.66mL/g、持油力为1.75g/g、阳离子交换能力为0.27mmol/g。故碱法制备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更高,性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油茶饼粕茶皂素与多糖综合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脱脂饼粕为原料,对其茶皂素和多糖的综合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先提取茶皂素,再提取多糖,并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油茶饼粕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9(g/mL)、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为8.98%;提取油茶饼粕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5.88%。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废弃红曲霉菌丝体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红曲色素和粗蛋白的提取条件、麦角固醇的皂化条件及壳聚糖的脱乙酰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红曲色素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温度为50 ℃,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34 (g:mL);粗蛋白提取条件为pH为9,温度为45 ℃,时间为2 h;麦角固醇皂化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为14%,温度为90 ℃、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8 (g:mL);壳聚糖碱法脱乙酰条件为碱液浓度为45%,温度为110 ℃,时间为3 h。采用该工艺,最终红曲废渣中红曲色素、粗蛋白、麦角固醇和壳聚糖的得率分别达到94.41%、65.23%、4.16%、3.64%。通过该途径可一次性综合提取红曲色素、粗蛋白、麦角固醇和壳聚糖,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醇提法分别对凤凰单丛茶叶籽的果皮和种皮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 L9(34)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凤凰单丛茶叶籽果皮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120 min,此条件下果皮总黄酮的提取量为(7.56±0.04) mg/g;茶叶籽种皮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种皮总黄酮的提取量为(9.72±0.05) mg/g。  相似文献   

15.
甘草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草多糖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测定甘草多糖提取的影响,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甘草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料液比1∶30 g/g、提取时间0.5 h、提取次数2次;最佳醇沉条件为乙醇浓度80%、絮凝时间12 h、室温下醇沉。  相似文献   

16.
以梨渣为原料,用酶与碱结合提取的方法,探讨了酶用量、料液比、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温度和时间对酶碱法提取梨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并对其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淀粉酶4 U/g在p H6.0下处理后,在料液比1 g∶15 m L、氢氧化钠溶液浓度1.0 mol/L,温度50℃,时间1 h的条件下提取,梨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最高,达到12.9%。最优的脱色条件是H2O2溶液体积浓度8%,温度60℃,时间3 h。产品的膨胀力、持水力分别达到6.167 g/m L、7.1 g/g。  相似文献   

17.
对柚子皮抗过敏活性成分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次数等提取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为50℃,料液比1∶30(g/mL),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透明质酸酶抑制率达到22.51%。  相似文献   

18.
陈欣  龚兰  刘冠卉 《食品科学》2010,31(14):140-144
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4 种食用真菌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还原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杏鲍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料水比1:30(g/mL)、提取时间1h、乙醇体积分数为95%;香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料水比1:20(g/mL)、提取时间3h、乙醇体积分数85%;金针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料水比1:20(g/mL)、提取时间2h、乙醇体积分数95%;美味牛肝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料水比1:40(g/mL)、提取时间4h、乙醇体积分数95%;经过工艺优化,4 种食用真菌多糖最高得率分别为3.89%、5.93%、2.79%、9.48%;4 种食用真菌多糖的还原能力均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提高而提高,而美味牛肝菌多糖的还原能力最强。与其他3 种食用真菌相比,经过提取工艺的优化,美味牛肝菌的多糖提取率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茶叶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及结构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茶叶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液料比、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3个影响因素,以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6∶1(mL∶g),乙醇体积分数58%,提取温度82℃,提取时间2h,茶叶籽中总黄酮含量为11.174mg/g。通过颜色反应和紫外光谱特征,初步鉴定茶叶籽黄酮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孟宪军  刘欣  冯颖 《食品科学》2012,33(10):51-56
根据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分别对回流法提取长白楤木中的皂苷与黄酮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回流法提取长白楤木中皂苷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65.3(g/mL)、时间2h、温度94.1℃,预测皂苷最大提取量为74.65mg/g,实际测得皂苷最大提取量为70.25mg/g;回流法提取长白楤木中黄酮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60(g/mL)、时间4h、温度100℃,预测最大提取量为20.56mg/g,实际测得最大提取量为19.86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