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和正常眼眶前脂肪细胞膜表面的形态学异同。方法使用AFM观察TAO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眼眶前脂肪细胞膜表面的形态学特点。结果AFM扫描范围为80μm×80μm时2组细胞均为长梭形,细胞直径均>80μm,未观察到明显差异。扫描范围为1μm×1μm时2组细胞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颗粒状物质,观察组细胞膜表面相对粗糙,隆起结构起伏较大,排列疏密不均,其平均粗糙度为(36.480±8.146)nm;对照组细胞膜表面相对光滑,隆起结构起伏较小,排列疏密均匀,其平均粗糙度为(32.189±7.819)nm;观察组细胞膜表面粗糙度大于对照组(t=4.342,P<0.05)。结论 AFM可清楚直观地观察到眼眶前脂肪细胞膜的微观结构及三维成像情况,是一种较好的观察细胞膜表面微观形态工具。  相似文献   

2.
陶维  纪小龙  张新武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6):515-517,527,I0002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观察正常人群的口腔鳞状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探讨性别、年龄对人口腔鳞状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AFM对健康不吸烟的男性与女性的青年(20~30岁)、中年(40~50岁)、老年(60~70岁)的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进行扫描。应用图象软件分析细胞膜表面的平均粗糙度、峰值、表面积差值,并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年龄组的正常男性与女性的口腔鳞状上皮细胞在外形上无显著差别。男性与女性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峰值、表面积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组之间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峰值、表面积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对人口腔鳞状上皮细胞膜表面结构无影响 性别对人口腔鳞状上皮细胞膜表面结构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万峰  纪小龙  臧照辉  王俭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7):516-518,540,F0002
:[目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观察甲状腺正常滤泡上皮细胞、腺瘤细胞和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纳米级超微结构,旨在为临床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难点寻找帮助.[方法]以甲状腺正常细胞和肿瘤性细胞为研究对象,其中腺瘤组织、腺癌组织作为两个试验组,肿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印片法获取各组甲状腺细胞(每组各3 000个),应用AFM(轻敲模式)扫描各组细胞并利用软件自动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1)AFM扫描后图像分析结果:正常甲状腺细胞表面的隆起较光滑,分布均匀、形状规则,排列疏密适中;腺瘤细胞表面的隆起较正常细胞粗糙,分布不均匀、形状渐不规则,排列开始紊乱,隆起物之间的裂隙呈"沟渠状",裂隙间相互贯通;癌细胞的膜表面则更加粗糙,隆起物分布更加不均匀、形状极不规则,有的隆起呈"尖刀状",还有的隆起呈"馒头状",排列已经参差不齐,隆起物之间的裂隙比腺瘤细胞增宽,呈"沟壑状",其宽度和高度均明显增加.(2)各组细胞膜表面重要参数比较结果:各组细胞膜表面的平均粗糙度、平均峰高度、平均凹陷深度和表面积差值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AFM从纳米级水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临床诊断的新思维,使AFM在临床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恶性鉴别方面有可能成为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辅助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星形细胞瘤(II/WHO) 细胞、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II/WHO)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差异,为临床的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和向导.方法 选取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30例,每例随机选取10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FM并对每例的10个细胞进行扫描,对每个细胞膜表面1 μm区域的平均粗糙度、峰值、表面积差值进行测量,对比观察两组细胞膜表面的纳米结构变化、找出肿瘤细胞特异性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细胞膜表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星形细胞瘤细胞膜表面的平均粗糙度、峰值、表面积差值均明显低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P<0.05).结论 本实验应用AFM对星形细胞瘤细胞、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细胞进行观察,并依据细胞膜表面数据对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大肠癌癌细胞与癌旁正常组织的细胞膜的纳米级超微结构,并进行对比,旨在为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大肠癌细胞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细胞30例,每例随机选取10个细胞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轻敲模式)扫描并利用软件自动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观察发现大肠癌细胞和癌旁正常组织细胞细胞膜存在明显差异,大肠癌细胞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平均峰高度及表面积差值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细胞(P〈0.05)。结论实验证明原子力显微镜可以明显区别大肠癌细胞与癌旁正常组织细胞,为临床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泌素(GAS)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由40例肿瘤组织组成(含87个点)的组织芯片中GAS的表达,同时检测临床相应的肿瘤组织和胃癌细胞SGC-7901、AGS、肺癌细胞A549、肝癌HepG2、乳腺癌细胞MCF-7中GAS和胃泌素受体(CCK-BR)的表达.结果:GAS主要表达于细胞质,组织芯片检测发现GAS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胃腺癌、结肠腺癌、肝细胞性肝癌、肺鳞状细胞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GAS在临床肿瘤标本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和胃癌细胞SGC-7901、AGS、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HepG2及乳腺癌细胞MCF-7中证实GAS阳性表达,同时发现CCK-BR也在胃癌、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组织及SGC-7901、AGS、A549、HepG2、MCF-7细胞株中表达.结论:GAS和CCK-BR在消化道和非消化道肿瘤中表达,胃泌素/CCK-B受体环可能在胃癌、肺癌、肝癌及乳腺癌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乳腺癌细胞膜的表面形态变化,为亚细胞水平下探索肿瘤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和细胞水平诊断和早期诊断提供新方法,并为探索肿瘤的治疗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观察雌激素受体抗体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乳腺癌细胞膜表面形态特征并对特征参数平均粗糙度、平均峰高度、平均凹陷深度和表面积差值进行定量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雌激素受体抗体阳性表达组的乳腺癌细胞形态和阴性表达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阳性表达组乳腺癌细胞膜表面凸凹不平,可见“细密尖锐”的“麦芒样”隆起,而阴性表达组的乳腺癌细胞膜呈“粗大饱满”的“沟渠样”隆起。两组细胞在平均粗糙度、平均峰高度、平均凹陷深度和表面积差值方面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  细胞膜表面结构因细胞的功能状态的不同而不相同。相同肿瘤细胞在不同功能状态下,其细胞膜在形态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为探讨肿瘤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和早期诊断及细胞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TrkA和p75在乳腺肿瘤和不同乳腺癌细胞株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乳腺肿瘤的相关性及TrkA/p75比值对NGF诱导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28例乳腺良性肿瘤和62例乳腺恶性肿瘤中TrkA和p75的表达及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SKBR3中NGF、TrkA和p75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种细胞株中TrkA和p75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MTT检测2种细胞株对NGF诱导增殖的反应。结果 TrkA在乳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χ2=39.98,P<0.01);p75仅在正常乳腺的肌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高表达,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p75的表达逐渐减少最终缺失(χ2=50.96,P<0.01);SKBR3乳腺癌细胞分泌的NGF,表达的TrkA和p75 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MCF-7细胞(均P<0.05),并且SKBR3细胞表达的TrkA/p75比值高于MCF-7细胞(P<0.05);相对于空白对照组,NGF可诱导SKBR3和MCF-7细胞的增殖(均P<0.05),并在各时点,NGF对SKBR3细胞诱导的增殖率均高于MCF-7细胞(均P<0.05)。结论 TrkA和p75的表达与乳腺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有可能作为乳腺癌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27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癌旁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及非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癌旁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癌旁正常鳞状上皮及非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P2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0% (21/60)、38.89%(14/36)、77.78%(42/64)、80.00%(8/10),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旁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P27阳性表达率与癌旁及非癌旁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P27阳性表达率下降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浸润及琳巴转移有关(P均<0.01),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P2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体现在P27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时易导致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因此检测P27蛋白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P21、CDK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0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21及CDK6的表达情况,分析他们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的P21及CDK6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组及正常组;P21的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有关,与肿瘤分化程度(P>0.05)无关;CDK6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P<0.05)均有关.结论 P21及CDK6表达异常可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对判断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Annexin A2蛋白在人体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人宫颈鳞状上皮永生化细胞株(H8)和人宫颈鳞癌细胞株(Caski)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检测人体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Annexin A2的表达差异,并体外培养人宫颈鳞状上皮永生化细胞株(H8)和人宫颈鳞癌细胞株(Caski),检测Annexin A2的表达差异。结果 Annexin A2免疫阳性表达产物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其表达量比较高,呈细颗粒状,主要表达于胞浆和胞膜;Annexin A2蛋白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Annexin A2蛋白免疫阳性表达产物在人宫颈鳞癌细胞株(Caski)表达量较高,主要位于胞浆,淡黄色细小颗粒,分布均匀;Annexin A2蛋白在人宫颈鳞癌细胞株(Caski)中的表达高于人宫颈鳞状上皮永生化细胞株(H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内、体外实验结果均显示Annexin A2蛋白在肿瘤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是上调的,可能成为临床研究新的诊断与治疗标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中Ki67蛋白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68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进行Ki67检测。结果 Ki67在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ASCUS)及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Ki67可作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应用于宫颈癌高危人群筛查,同时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检测Ki67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29a 在宫颈癌组织和不同种类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上调后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①组织标本检测:收集2014 年7 月-2016 年7 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活检或手术切除的宫颈组织标本160 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9a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癌组织中miR-29a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②细胞学实验:采用qRT-PCR检测miR-29a在不同种类的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HeLa、Caski及C33a)和人正常宫颈细胞系Ect1/E6E7中的表达水平,选取miR-29a表达最低的宫颈癌细胞系SiHa进行后续研究,使用miR-29a mimics转染SiHa细胞,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miR-29a 的表达变化,CCK-8 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miR-29a 表达低于HSIL、LSIL及正常宫颈组织(p <0.05);HSIL组织中miR-29a表达低于LSIL及正常宫颈组织(p <0.05),LSIL与正常宫颈组织间miR-29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宫颈鳞癌组织中miR-29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05)。miR-29a在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HeLa、Caski和C33a)中的表达低于人正常宫颈细胞系Ect1/E6E7(p <0.05)。SiHa细胞转染miR-29a mimics后,miR-29a表达水平增高(p <0.05),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 <0.05),细胞凋亡率增高(p <0.0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 <0.05)。结论miR-29a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均呈低表达,上调miR-29a的表达能够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促进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HPV检测可最大程度优化子宫颈筛查和子宫颈异常细胞学的临床处理。对于30岁以上妇女,如HPV检测为阴性且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可安全地将子宫颈筛查间隔延长至3年。但是,由于HPV病毒感染在年轻妇女中常见且多为一过性感染,因此不建议将HPV检测作为年龄小于30岁妇女的子宫颈筛查内容。对于任何年龄妇女,建议将HPV检测作为未明确诊断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患者的分流检测方法,同时对于不能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或不典型腺细胞而未发现中或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HPV也是随诊方法之一。对于治疗后患者,HPV检测也和阴道镜及子宫颈细胞学一样,可作为随诊方法。HPV检测的正确使用可促进异常子宫颈细胞学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可用来指示宫颈癌从癌前病变到癌变的血浆蛋白标志物,并分析其潜在机制与功能。方法收集健康人 (Control 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CC)和治疗后患者血浆样本富集低丰度蛋 白。LC-MS/MS检测样本的全多肽类型与序列,检测结果用Proteome Discoverer 2.2进行数据库检索,筛选差异蛋白类型与种 类(要求Coverage≥20%,且Unique Peptides≥2蛋白质),LSIL、HSIL、CC组分别与Control组进行T检验比较,P≤0.05视为表达 有显著差异的蛋白。通过观察差异蛋白在各组中的色谱图筛选出能提示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潜在标志物及预后效能评估标记 物,并通过靶向蛋白组学技术,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样本量对潜在蛋白标记物在各组的含量进行验证实验。进一步通过蛋白功 能、功能富集及共表达分析明确差异蛋白的功能探讨其作为标志物的意义与病理机制。结果基于LC-MS/MS和蛋白组学分析 发现LSIL、HSIL组相较于Control组分别存在9个异常表达蛋白,CC组相较于Control组存在5个差异蛋白。其中ORM2、HPR 在LSIL组相对于Control组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指示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潜在标志物;F9在LSIL、HSIL、CC组中相对于 Control组,随着疾病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是一种潜在的指示宫颈病变程度的蛋白标记物;CFI、AFM蛋白在预后组和CC组差异 明显,是一类潜在的评价疗效和预后的蛋白指标。各组中的差异蛋白在功能富集分析中发现与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通路有 关。结论F9、CFI、AFM、HPR、ORM2五种新型蛋白可能是指示宫颈病变程度、疗效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联合分子标志物来 评估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可以增强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鳞癌病变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7例宫颈鳞癌、37例CIN、1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s的表达及分布。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宫颈鳞癌中AQP1与VEGF,AQP3与VEGF,AQP8与VEGF的共同表达与分布。结果①AQP1在3组宫颈组织间质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②AQP3、AQP4、AQP5和AQP8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CIN异形细胞及宫颈鳞癌癌细胞胞质和(或)胞膜中表达;③AQP1在CIN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P<0.05),在临床Ⅰ期宫颈鳞癌的表达高于临床Ⅱ期(P<0.05);④AQP3、AQP4、AQP5、AQP8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的表达逐渐增高;⑤AQP3在低分化组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⑥AQP1和VEGF,AQP3和VEGF,AQP8和VEGF在宫颈鳞癌中共同表达。结论 AQP1、AQP3、AQP4、AQP5和AQP8在宫颈鳞癌癌变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AQP1、AQP3和AQP8可能参与宫颈鳞癌微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亚型α、δ、θ和ζ在宫颈鳞状上皮组织癌变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1)Western blot法检测PKC在12例宫颈鳞癌及癌旁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⑵免疫组化法检测另外43例宫颈鳞癌、31例上皮内瘤变(CIN)、32例癌旁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PKC α、δ、θ和ζ的表达.结果 (1)PKC蛋白仅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癌旁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PKC蛋白未见表达.(2)PKCα、δ、θ和ζ在癌旁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3)PKCα在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的阳性表达率比高分化宫颈鳞癌组织高(P<0.05).PKC δ在II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较I期高(P<0.05).PKC ζ在无淋巴转移的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比有淋巴转移的宫颈鳞癌高(P <0.05).结论 PKC在宫颈鳞状上皮组织的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亚型α、δ、θ和ζ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细胞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径向基(RBF)人工神经网络在宫颈细胞图像识别中的应用。方法:提取宫颈细胞和细胞核的15个形态学特征参数及12个色度学特征参数,对700个宫颈细胞按正常、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进行分类识别。利用软件STATISTICA7.0建立网络模型并训练,用VC++.NET语言调用网络。结果:RBF网络对训练集的拟合度为97.3%,对测试集的分类准确率为95.4%。在测试集中,正常细胞的识别率为96%,LSIL细胞识别率为94%,HSIL细胞识别率为100%,癌细胞识别率为88%。RBF网络输入参数的敏感度排序与细胞病理学特征基本一致。结论:RBF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很好的对宫颈细胞特别是HSIL细胞进行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诊断为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caspase-3、survivi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探讨Caspase-3、survivin在ASCU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9例ASCUS宫颈脱落细胞及10例正常宫颈细胞、20例宫颈炎宫颈细胞、4例鳞癌宫颈细胞中caspase-3、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caspase-3、survivin在正常组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鳞癌(SCC)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炎症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HSIL、鳞癌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aspase-3、survivin在LSIL、HSIL、鳞癌之间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aspase-3、survivin在宫颈非典型鳞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上皮型钙黏素E-cad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的免疫组化染色对10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63例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cad在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高于宫颈鳞癌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组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且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E-cad与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