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体内一种信使分子,不仅调节淋巴系统生理功能,且参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及肿瘤淋巴转移的调控。深入研究NO与肿瘤淋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毒性极强、不稳定、易扩散、半衰期极短(3~5s)、化学性质活泼的自由基,在体内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利用L-精氨酸(L-arginine,L-Arg)和分子氧,并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苷磷酸(NADPH)的参与下,由多种细胞产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参与免疫、神经、消化、循环等多种系统的生理及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三者与SACC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SACC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CD34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①20例SACC组织表达VEGF,22例表达iNOS,25例表达eNOS;②VEGF与iNOS的表达正相关,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③VEGF、iNOS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MVD呈正相关,eNOS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VEGF的表达与SACC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iNOS的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未见相关。eNOS表达与以上因素均无关。结论:①iNOS对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有重要影响;②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SACC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IL-1对髁突软骨细胞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合成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的日本大耳白兔,经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胶原酶联合消化获得MCC细胞。取第2代软骨细胞,培养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0.1-100.0μg/L)的IL-1,采用Griess重氮化反应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一氧化氮合成及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结果:IL-1在0.1-100.0μg/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促进髁突软骨细胞合成N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位杂交显示,正常软骨细胞仅有轻度iNOS表达,但在IL-1作用后各组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地表达增强。结论:IL-1通过上调iNOS的表达,促进了NO的生成从而达到抑制髁突软骨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稳态(homeostasis)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过程, 生物体系统通过这种过程保持系统稳定, 同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 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稳态医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细胞、器官及全身稳态平衡的科学, 是以维持稳态平衡为立足点继而维护人体健康、预防和诊疗疾病的综合性学科。稳态医学(homeostatic medicine)着眼于机体整体, 聚焦稳态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有望为维持健康和诊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机体多系统稳态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硝酸盐可以通过硝酸盐-亚硝酸盐-NO途径调节机体NO发挥重要生理作用以维持机体稳态。存在于细胞膜及细胞内的硝酸盐转运通道唾液酸转运蛋白(sialin)可介导一系列细胞生物学功能, 其与硝酸盐产生的NO一起, 共同成为调控机体稳态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eystic carcinoma,SACC)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与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SACC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eN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unclear angigen,PCNA)的分布及表达。结果①20例(62.5%)SACC组织表达VEGF,22例(68.75%)表达iNOS;25例(78.13%)表达eNOS;②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③表达VEGF的涎腺腺样囊性癌PCNA标记指数(PLI)明显高于不表达VEGF的SACC;表达iNOS的涎腺腺样囊性癌PLI明显高于不表达iNOS的SACC。表达eNOS的涎腺腺样囊性癌PLI与不表达eNOS的SACC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①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说明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PLI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加而增加;说明二者对SACC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L-硝基精氨酸对大鼠创伤性面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c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G nitro arginine,L—NNA)对大鼠创伤性面瘫恢复的影响及面神经核内cNOS、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鼠腹膜内给予L—NNA,在伤后各时间点观察面瘫的恢复,并观察面神经核内cNOS、OX42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L—NNA给药可显著延缓创伤性面瘫的恢复,其面神经核内cNOS免疫反应明显受到抑制;而OX42免疫反应明显提高。结论 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介质在创伤性面瘫模型中具有重要的介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在牙髓组织中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是左旋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成酶作用下生成胍氨酸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它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其中在牙髓血管紧张性调节、牙髓痛觉传递及牙髓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均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滑液及血清中一氧化氮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aitric oxide,NO)是一种高反应性细胞毒自由基,其在许多疾病中对组织造成损伤已得到证实。我们通过检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关节滑液及血清中NO,探讨NO在TM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是多形核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在慢性感染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活性较高的酶类,其合成及分泌受到众多细胞因子的调控。iNOS催化产物一氧化氮(NO)在尖周病理损害中起轴心作用,NO生成抑制剂可望作为根管药物用于尖周病的治疗。本文就iNOS的产生、主要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合酶在口腔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人体内重要信号传递因子,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催化而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调节作用,参与体内循环、消化、神经、免疫等多种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由于NO是一种不稳定、化学性能极活泼的自由基,体内半衰期极短,约5秒,合成后很快被氧化为二氧化氮,  相似文献   

12.
唾液腺损伤(salivary gland injury, SGI)是临床多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头颈肿瘤放射治疗和Sj9gren综合征(Sj9gren’s syndrome, SS)介导的自身免疫失衡机制与唾液腺上皮细胞损伤过程密切相关,是SGI发生发展的不良因素。随着细胞旁分泌组学在组织再生医学领域研究的逐渐深入,其在唾液腺组织损伤修复治疗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细胞旁分泌组可通过调控免疫稳态、神经血管形成,细胞凋亡、重塑、招募及干细胞分化、迁移等途径参与唾液腺上皮细胞损伤修复,但具体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及靶向修复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基于旁分泌活性因子和细胞外泌体生物学效应在唾液腺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唾液腺损伤的“无细胞”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活性很强的自由基气体,它的生物合成主要受一氧化氮合酶(NOS)调节。人体内的NOS主要有三类:nNOS、eNOS和iNOS。它们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表达的强弱有所不同。NO和NOS与骨折愈合的关系密切,调节NO水平可能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机械力调节骨缝生长改建过程中早期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取实验组和对照组体外器官培养的培养液,用NO试剂盒,检测牵张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大鼠颅骨骨缝组织在1h、6h、24h、48h生成NO的表达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的骨缝被显著扩宽,缝细胞计数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受力1h后,NO含量开始明显增加,到48h最为明显。生成的NO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NO在机械力促进颅骨缝组织改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2,COX-2)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SACC中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SACC中COX-2表达与VEGF、iNOS表达密切相关(P〈0.05,P〈0.01)。SACC中COX-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MVD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SACC中COX-2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有关,iNOS和VEGF可能参与COX-2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唾液是一种复合的外分泌液,由三对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的分泌物所组成,在口腔内恒定地浸泡并覆盖于软、硬组织表面。唾液中含有多种成分,发挥多种生理功能。唾液分泌分静态分泌和刺激分泌,静态分泌是指无刺激状态下涎腺的基础分泌,其中分布在唇、颊、腭、舌等部位的粘膜下小唾液腺分泌是主要来源,也是形成唾液薄膜重要部分。刺激分泌又叫动态分泌,指在味觉或咀嚼等刺激下涎腺的分泌,主要由三对大涎腺的分泌组成,主要反映涎腺的储备功能,对进食的吞咽等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与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的定位及表达,探讨ILK与NOS在SACC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2012年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30例SACC存档蜡块,和25例非肿瘤疾病的正常涎腺组织(对照组)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ILK与NOS在SACC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ILK与NOS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在SACC中,ILK阳性率为76.67%,e NOS阳性率为63.33%,i NOS阳性率为80%。ILK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e NOS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i NOS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ILK与e NOS在SACC中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ILK与i NOS在SACC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512。结论:ILK与i NOS在SACC中的表达存在正性相关,可能通过i NOS信号转导途径启动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早期的血管发生和形成。  相似文献   

18.
刘欣彤  李江  迟爽  袁瑞  兰传建 《口腔医学》2019,39(7):660-663
水通道蛋白5(AQP5)是一种能特异性跨膜转运水的蛋白,能显著增加细胞膜水通透性,参与水的分泌与吸收,并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在人体的外分泌功能中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唾液腺分泌与AQP5的表达与定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临床上将AQP5作为治疗唾液腺分泌障碍的作用靶点取得了可观的治疗效果。本文就AQP5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唾液腺分泌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Survivin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的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同时其还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及参与血管生成的作用。Survivin基因的特异性表达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新型指标,还可以作为判定涎腺ACC预后的指标。本文就Survivin基因在涎腺ACC的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口腔癌中表达水平以及与口腔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以正常口腔粘膜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口腔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同时检测口腔癌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CD34标记).结果口腔癌组织iNOS阳性表达率为63.41%,淋巴结阴性组和阳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9例正常口腔粘膜表达均为阴性;在iNOS不同表达组间MVD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VEGF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NOS在口腔癌中高表达,并与肿瘤血管形成、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它可能参与VEGF促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