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公共交通导向的中国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探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管驰明  崔功豪 《城市规划》2003,27(10):39-43
基于对城市交通应融入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的认识 ,通过借鉴国外大都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经验 ,指出中国大都市面临着小汽车浪潮和快速城市化的冲击 ,城市土地市场正在形成 ,城市交通亟待寻找主流运输方式的背景 ,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 ,认为中国大都市必须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运输体系 ,而实现这种运输体系必须建立公共交通导向的以CBD为中心、沿着放射状的公共交通线站点为次中心的、疏密相间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1965年以来的香港公共交通发展与运输政策演进历史,分别从探索中的缓慢发展阶段,转型期的理性扩张阶段和面向未来的精明增长阶段对这一过程进行解读;揭示了香港公共交通发展与运输政策经历了从"供给导向"到"需求管理"和从单一目标到系统性解决途径的发展历程;进而讨论了对内地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交通与社区规划设计——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萍  彭科 《规划师》2007,23(12):56-59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观点已被业界普遍接受,但对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的实践研究大多未深入到微观规划设计层面.深圳市的居住、商务、综合三种不同类型社区与典型TOD社区之间存在着差距.公共交通与社区规划设计的进一步协调是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尹金宁 《山西建筑》2008,34(8):58-59
在分析了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模式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的根本出路的同时,结合西安的古城特点,提出了影响西安市建立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并建立西安市以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欧洲正在发展的两种主要公共交通体系——轻轨交通(LightRail Transit)及导向运输(Guided Transit)的特性及一般技术要求,对我国发展新型交通方式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鹏飞  宋锋  窦知礼 《城市住宅》2021,28(9):156-157
当前,交通拥堵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交通拥堵,保障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中,亟须深入讨论.绿色城市交通作为我国实现城市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城市现代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倡导绿色出行,注重高速公共交通、自行车出行、步行等方式,实施以绿色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绿色交通规划.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的道理运输体系已很难适应新的社会形势。不完善的制度对道路运输市场的运作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威胁着社会公共交通的安全。文章从新情况入手,分析了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然后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完善道路运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刘磊 《建筑与环境》2012,(2):151-152
公共交通建筑的根本目的是为广大的出行人群创造安全、高效、快捷的空间环境。公共交通建筑导向系统的科学构建能够达到提高交通建筑使用效率的目的。为了能够使得公共交通建筑中的导向系统更加科学合理,就需要对其的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下,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并建立与公共交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一种共识,然而,鉴于我国目前城市开发建设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步骤程序及困难,客观上又使得这一共识难以得到实际体现。如何结合我国的具体状况,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开发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新城区的建设开发过程中得到真正运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开发普遍模式的分析并结合上海陆家嘴新区及重庆东部新城规划设计方案的对比研究,在建立可操作的公交导向的城市形态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
该文通过分析视觉导向设计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概况,阐述视觉导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将其与河北省城市精神内涵、文化形象相融合,将河北省城市文化形象转化为可运用的视觉符号,以更好地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服务。城市文化在公共交通视觉导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传承河北地区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利用公共交通系统遍布于城市、集结成网络的特性,在保障城市交通有效流通的基础上凝聚城市文化,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使用率,最大化地展现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和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1.
张立 《城市建筑》2014,(24):213-213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建立包括商业、居住等功能复合的中高密度社区,并依此原则在公共交通节点上发展,在区域层面上形成有序的网络状布局。本文分析了TOD模式在中国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TOD模式在福州市的应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晨立 《福建建筑》2007,(3):65-66,64
以较小的资源投入、较小的环境代价,最大可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这一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的目标决定了从长远看必须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TOD模式是实现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TOD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概况,并系统分析了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模式(TOD)在福州市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大学为例,从开放性大学的特点及其问题入手,通过对"TOD"模式的深入研究,分析了"TOD"在开放性大学校园规划中应用的可能性、优势以及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肖少白  高海  杨建华 《山西建筑》2007,33(10):52-54
在发展可持续交通的需求下,针对西安市的城市交通现状,提出了轨道主导型TOD策略,并分析了轨道主导型TOD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基于TOD的城市布局对西安市交通的优化作用,最后阐述了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一体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
小议TOD策略在我国特大城市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曦  张虎 《山西建筑》2009,35(15):41-42
针对城市空间拓展与交通需求增加之间存在显著矛盾的问题,指出TOD策略用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对特大城市TOD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特大城市实施TOD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is research measures the influence of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on the San Diego, CA, condominium market. Many view TOD as a key element in creating a less auto dependent and more sustainable transport system. Price premiums indicate a potential for a market-driven expansion of TOD inventory. A hedonic price model is estimated to isolate statistically the effect of TOD. This includes interaction terms between station distance and various measures of pedestrian orientation. The resulting model shows that station proximity has a significantly stronger impact when coupled with a pedestrian-oriented environment. Conversely, station area condominiums in more auto-oriented environments may sell at a discount. This indicates that TOD has a synergistic value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It also implies a healthy demand for more TOD housing in San Diego.  相似文献   

17.
A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approach for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has been employed as one means of reducing car dependency. Planning for Subiaco Station precinct, one of the first Perth TOD precincts, commenced two decades ago. Drawing on a resident survey, an analysis of the extent that TOD has influenced transport mode choice is provided.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over time, public transport use has increased and car use decreased, but the latter remains the primary mode of transport. Further reductions in car use could be achieved by addressing “within precinct” factor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destrian infrastructure and reducing generous car parking standards; and “beyond precinct” by improving metropolitan wide public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in order to better link the precinct to other destinations. In addition to precinct design, addressing attitudes towards car use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change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8.
卢源  刘晓刚  姚胜勇 《华中建筑》2011,29(12):70-81
促进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发挥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综合效益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本文以北京市轨道交通9号线花乡站站点周边地区的整合设计竞赛方案为例,对基于轨道变通站点的地区规划设计中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借鉴TOD理论,从规划设计的层面,对站点周边和站点核心区设计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轨道...  相似文献   

19.
齐亮  王惠婷 《建筑与文化》2016,(12):214-215
本文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探讨分析TOD交通发展模式中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及用地性质的最优化设计,以实现空间的集约利用,并以徐州市1号线韩山站为例进行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分析,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TOD背景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tegrate land use and transport in pursuit of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literature on TOD is devoted to station areas in urban contexts; even when TOD is considered with a regional approach, suburban and rural stations are poorly investigated. Analysing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explores spatial potentialities and constraints for TOD in suburban and rural contex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ditions for TOD around suburban and rural stations vary substantially from those around urban stations. A broader, more complex and context-sensitive approach to TOD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