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宁晓波  来志坚  王保国 《山西冶金》2024,(1):231-232+244
由于首钢长钢8号高炉发生设备故障无法上料,导致炉内空料线至炉身中部,赶料线后因调剂不及时而造成了高炉悬料。针对此问题,对8号高炉悬料原因、前期表现和恢复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高炉生产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2号高炉近年顺行度低,悬料次数多,阐述2号高炉悬料的种类、特点,分析造成悬料的原因,总结处理经验,对日常操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宣钢8号高炉容积1260m~3,采用并罐式无料钟炉顶,于1989年12月8日投产。开炉比较顺利,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也稳步提高,但高炉强化过程比较缓慢,妨碍冶炼强度提高的主要问题是高炉顺行情况欠佳。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高炉崩悬料次数增加,顺行情况受到破坏,1990年第四季高炉月平均崩料次数达124.6次,悬料次数达63.7次。高炉长期不顺,多采用发展边缘的操作,  相似文献   

4.
对首钢股份3号高炉中修空料线停炉及开炉操作进行了总结。采用炉顶打水降温空料线停炉法,停炉过程中未发生一次爆震,料面整体降至风口中心线,实现了安全、环保、快速停炉。由于凤口前理论燃烧温度过高,提前停氧,认为在降料面的初期,热制度的匹配有待进一步优化。开炉操作顺利,未出现管道、悬料等失常炉况,60h达正常全风水平、焦炭负荷恢复至4.03,开炉120h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02t/(m^(3)·d),燃料比505.70kg/t,实现了中修开炉快速恢复及达产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包钢4#高炉于2008年4月13日采取空料线打水法降料线停炉项休。包钢4#高炉是国内第一座采用全干法除尘系统的2000m3以上级高炉。本文重点阐述包钢4#高炉降料线操作过程,并对比2007年4月包钢3#高炉降料线操作分析降料线过程中风量控制、铁次安排等对降料线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炉上部悬料是高炉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影响高炉的顺行与高产。块状带压差反映了高炉上部悬料的可能性,更精确地计算块状带压差对高炉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使块状带压差计算结果更符合高炉实际,在原有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温度变化影响。基于此模型研究了高压操作与料柱透气性、高炉顺行之间的关系;以迁钢2560m3高炉为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高炉块状带压差的实测值相符。研究发现:随着顶压的提高,炉料孔隙度、粒径变化对块状带压差的影响幅度越来越小。将该模型应用于处理高炉上部悬料问题时,根据实际炉况计算出在不同顶压下块状带压差随鼓风量的变化曲线,预测操作过程中块状带压差的变化趋势,为定量化处理高炉上部悬料问题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陈吉洲  蒋晓嘉 《四川冶金》1994,16(1):28-29,47
本文介绍峨眉山市铁厂罕见的高炉开炉悬料,分析悬料原因及改进建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根据鞍钢高炉布料溜槽的特点,开发了高炉炉料落点数学模型,提出了料面形状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并应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鞍钢5^#高炉(2580 m^3)料面形状和径向矿焦比情况,得出高炉炉喉中心部位焦层厚度大,中心加焦面积广,中心区域矿焦比高,易造成高炉燃耗高、稳定性差,甚至引起高炉崩料或悬料。  相似文献   

9.
高鹏  李华军  盛国良 《炼铁》2019,38(1):42-46
对马钢A号4000m~3高炉中修空料线停炉、开炉操作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停炉采用回收煤气、炉顶打水降温空料线法,停炉过程中未发生一次爆震,料面整体降至风口中心线,实现了安全顺利停炉。中修开炉恢复进程顺利,风量、负荷恢复节奏良好,未出现崩料、管道、悬料等炉况失常问题,开炉第四天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029,实现快速开炉达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邯郸中和铁厂对高炉进行大修后,由于炉型微小偏差而发生的频繁崩料、悬料、结瘤事故,提出一定要严格控制高炉炉型,避免发生类似事故。  相似文献   

11.
王宁 《山西冶金》2015,(3):61-62,113
在详细分析新钢第一炼铁厂9号高炉悬料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恢复炉况的具体措施。分析认为,连续两次长时间休风后炉缸工况有所变差且在炉况恢复过程中原燃料质量明显变差,高炉炉况调剂有所滞后,低炉温渣铁物理热不足,渣铁流动性变差,致使中心主导气流不足、高炉悬料。及时采取有效调剂措施后,炉况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2.
八钢2#高炉因热风炉操作失误被突然放风,高炉操作控制不当,致使高炉悬料。通过调整布料制度和洗炉等措施,高炉炉况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张庆东  孙占国  周红波 《炼铁》2007,26(4):30-32
安钢8号高炉因入炉原燃料条件发生变化,高炉操作调节不及时,致使高炉严重悬料.通过调整布料制度和送风制度等措施,高炉炉况才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邯钢4号高炉对炉身上部及炉喉部位进行了遥控喷补造衬,喷补后高炉煤气流分布趋于合理,消除了突然悬料和频繁崩料,炉况稳定、顺行,生产技术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对邯钢首次在4#高炉炉身上部及炉喉进行喷补造衬作了分析,认为喷补造衬后可以使高炉煤气流分布趋于合理,消除突然悬料和频繁崩料的现象,提高高炉的各项技术指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姜涛 《甘肃冶金》2012,(2):16-18,29
由于长时间连续滑尺崩料导致高炉料柱僵死,透气性急剧变差,边缘形成细小管道,处理不及时,最终导致高炉出现顽固性悬料,处理上采取休风堵风口,只留铁口两侧1#、14#风口,以增加鼓风动能,从局部逐渐烧出空间,待高炉顽固性悬料解除后由于炉缸长时间没有热量给予补充导致高炉出现炉凉,炉况顺行难以保证,后期大量集中加净焦尽快补充炉缸热量,并且采取小批重、轻负荷等措施恢复炉况,一周之后炉况逐步恢复,顺行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对高炉休风53 h后发生悬料、后期炉况出现难行问题和出现顽固悬料的事故进行了分析。认为采取堵风口、改装料制度、加循环净焦等措施,有利于炉况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济钢3200m3高炉采用激光网格法进行了开炉装料实测,确定了料罐最大容积为66m3,中心加焦角度为14.5°,同时找出了排料速度和料流调节阀开度的关系,测定了料流轨迹和宽度、料面形状等,根据测量结果确定了开炉和正常生产时的布料参数。实践证明,开炉后料面形状合理,实现了高炉快速达产达效,煤气利用达到50.5%,燃料比510kg/t。  相似文献   

19.
针对鞍钢集团朝阳钢铁高炉2016年4月份炉墙结厚问题,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通过采用打水降料线方法,快速解决了炉墙结厚的问题,使高炉炉况迅速恢复正常,取得较好生产经营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王爱萍 《炼铁》2002,21(4):51-52
1 引言 高炉上料方式的选择应以满足总图布置要求和上料能力为前提。对750~1500 m~3级高炉来说,料车上料与皮带上料均能满足上料能力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若在总图布置与工艺布置上无优势,如无地形高差优势,无物料输送短捷优势,则宜采用料车上料方式。在《高炉炼铁工艺设计技术规定》中也明确规定,750 m~3级高炉宜采用料车上料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