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Ni-Zn铁氧体粒子的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i0.5Zn0.5Fe2O4纳米颗粒.测量了它们的矫顽力随温度的变化,发现纳米颗粒的矫顽力比块体材料的要大,并且矫顽力随温度增高而减小。我们还得到不同磁场下Ni0.5Zn0.5Fe2O4纳米颗粒的ZFC-FC曲线。穆斯堡尔谱测量证实了Ni0.5Zn0.5Fe2O4中超顺磁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聚乙二醇(PEG4000)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然后分散于水中制成磁性液体,研究了PEG用量对磁性液体稳定性的影响。粒度测试和形貌分析表明,PEG包覆的纳米Fe3O4颗粒平均粒径为30nm,包覆层厚度约5~10nm,粒径分布较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EG与纳米Fe3O4主要以氢键结合,结合差热和电镜分析,认为颗粒的分散作用主要是空间位阻作用,PEG用量为15wt%的纳米Fe3O4颗粒的PEG包覆量约为9wt%。吸光度测试表明,随着聚乙二醇用量的增加,悬浮液的稳定性提高,用量15wt%时,悬浮液分散稳定性最好,包覆样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7A·m2/kg,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燃烧法制备了Fe3O4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Fe3O4纳米颗粒的特性。结果表明:合成工艺对Fe3O4纳米颗粒结构特性、光学特性和磁性均存在一定的影响。采用燃烧法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更具有纳米晶体特性,其粒径小,带隙大;两种颗粒均具有较好的超顺磁特性,而共沉淀法制备的Fe3O4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值。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反胶束微乳法制备纳米Fe3O4微粒的方法.以十六烷基溴化铵/正丁醇/正辛烷/氨水构建反胶束微乳液体系,通过反胶束微乳法制备纳米Fe3O4微粒,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分析、透射电镜(TEM)等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为单相Fe3O4纳米微粒,粒径均匀,颗粒尺寸集中分布在20~30nm之间,纯度高,分散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以NH3.H2O为沉淀剂,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粒径分布均匀的超顺磁性纳米Fe3O4粒子。针对Fe3O4纳米粒子易团聚的现象,采用有机化合物油酸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所得Fe3O4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20nm、粒径分布窄、饱和磁化强度为70.29 A.m2/kg,矫顽力为零,具有超顺磁性。利用油酸进行表面改性可有效降低Fe3O4纳米粒子的团聚,使其分散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简便的氧化沉淀法制备出了结晶度高、粒径均一的八面体Fe3O4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产物的结构、形貌、粒径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制备的八面体Fe3O4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43nm,在室温下表现出铁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74.2 A.m2/kg和7.4 kA/m。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Fe3O4纳米颗粒-石蜡复合样品在0.5~18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测量,研究了复合样品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样品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吸收峰位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向低频移动,峰值和吸收峰数目也随样品厚度而变化,当匹配厚度为2.8 mm时,在10.8 GHz反射损失最小值达到了-22.5 dB。  相似文献   

7.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Fe-Al氧化物纳米复合磁性颗粒.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合成的产物为多相Fe-Al氧化物纳米复合磁性颗粒.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所制得样品的磁化曲线,并由此得出了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热处理温度下,当样品中Fe元素与Al2O3的质量比越大,所制得的Fe...  相似文献   

8.
用化学共沉法制备了纳米Co0.7Fe2.3O4粉末,用射频磁控溅射镀膜法制备了纳米结构的Co0.7Fe2.3O4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振动样品磁强计对不同热处理温度的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磁性分析,结果显示,Co0.7Fe2.3O4薄膜的比饱和磁化强度略低于粉体材料,矫顽力高于粉体材料,并且晶粒明显细化。650℃退火薄膜具有最大矫顽力125.2kA·m-1。550℃退火薄膜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矫顽力和较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Co0.7Fe2.3O4薄膜还具有平行膜面方向的择尤取向。  相似文献   

9.
以Fe3O4纳米颗粒与SU-8光刻胶混合制备成复合材料,以一定形状的磨具制备出固定结构参数的平行板电容器结构,研究复合材料的磁电容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磁电容随纳米颗粒的浓度增大而增强,浓度为30wt%的Fe3O4纳米颗粒/SU-8复合材料在外加8kA/m(100Oe)磁场作用下介电常数和电容均增大了约10%,表现出显著的磁电容效应。同时,实验得到该复合材料的磁电容特性在周期磁场中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为开发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新型磁电容传感器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稀释堆积密度对针状磁粉矫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稀释堆积密度对针状γ-Fe_2O_3磁粉矫顽力的影响.采用不同混合分散方法所获得的稀释堆积密度磁粉样品,其矫顽力随堆积密度的变化关系不同.对于分散良好的磁粉样品,随着堆积密度的减小,颗粒或颗粒集团之间的平均距离增大,其相互作用减弱,矫顽力增大.在极稀堆积密度下,孤立磁粉集合体的矫顽力达到最大值.对于分散较差的磁粉样品,其矫顽力几乎与稀释堆积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磁性纳米Fe3O4颗粒,以聚山梨酯80为改性剂制得聚山梨酯80/ Fe3O4复合微球.采用透射电镜( 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 VSM)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3O4颗粒粒径在10~20nm,聚山梨酯80包覆在其表面.复合...  相似文献   

12.
Fe3O4磁粉掺硅后矫顽力大幅度提高,硅的加入导致Fe2O3磁粉内应力的产一,内应力是提高磁粉矫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氟醚酸包覆的Fe_3O_4纳米颗粒,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影响Fe_3O_4纳米颗粒饱和磁化强度的四个因素,得出其最优制备条件:Fe~(3+)与Fe~(2+)摩尔比为1.75:1,初始Fe~(3+)浓度为0.05 mol/L,初始pH值为9,共沉淀温度为65℃。按该优化条件制备的Fe_3O_4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5.80 A·m2/kg;该颗粒晶格类型与Fe_3O_4尖晶石结构相同,平均粒径大小约为11 nm;氟醚酸可通过化学吸附作用包覆于颗粒表层,且包覆量可达31.33%。  相似文献   

14.
牛建杰  刘琦  张声威  吕静  罗聃  彭勃 《热力发电》2021,50(1):110-114
以Fe3O4纳米颗粒为核,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通过St?ber法合成了Fe3O4-SiO2核壳纳米颗粒。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改性剂对纳米颗粒进行改性,得到了环氧基功能化的Fe3O4-SiO2核壳纳米颗粒,随后将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共价固定到纳米颗粒上,以实现CA固定化。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载体材料进行表征;以对硝基苯酚乙酸酯(p-NPA)为底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试酶活力,并对固定化酶进行了性能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均优于同等条件下的游离酶,其在循环使用10次后仍保持84.2%的相对酶活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种纳米颗粒的新型制备方法,即固相烧结方法,成功制备出单分散的Co_3O_4和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利用金属前驱体粉末混合在NaCl介质中高温下分解金属原子在NaCl颗粒上聚集长大,在空气中烧结氧化形成纳米颗粒。NaCl介质既作为纳米粒子成核和长大的基底,又作为隔离介质防止纳米颗粒在高温加热过程中出现烧结团聚现象。在制备过程中除了金属前驱体和NaCl,没有其他试剂使用。通过XRD、TEM、VSM等对制备出的Co_3O_4和Fe_2O_3纳米颗粒进行了物相结构和成分、微观形貌及磁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Co_3O_4和Fe_2O_3纳米颗粒颗粒尺寸小,结晶性好,且尺寸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6.
张冬  宋伟  孙志  韩柏  雷清泉 《高电压技术》2012,38(4):807-813
纳米Fe3O4是典型的顺磁性材料,将其与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复合,会给LDPE基体的磁、电等性能带来影响。为研究纳米Fe3O4加入对LDPE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并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不同条件的纳米Fe3O4粒子。将此纳米Fe3O4按质量分数0.25%~1%分别以熔融共混法与LDPE复合制得Fe3O4与LDPE的复合材料。以宽频介电谱仪进行了该Fe3O4与LDPE复合材料介电谱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纳米Fe3O4的加入及磁化对LDPE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有影响,且其大小与掺杂方法及纳米Fe3O4质量分数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二茂铁和水为原料,在碳纳米管表面包覆氧化铁纳米颗粒,制备出磁性氧化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包覆在碳纳米管上的是γ相Fe2O3纳米颗粒,它们均匀分布在碳纳米管表面。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γ-Fe2O3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增大,γ-Fe2O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也随之增大。因此,通过简单的合成温度调节即可以实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纳米颗粒尺寸和磁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