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合成了富含苯并咪唑配体的Cu(Ⅱ),Fe(Ⅲ),Mn(Ⅱ)和Ni(Ⅱ)的单核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等表征.研究了以邻苯三酚为底物各配合物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4种配合物催化邻苯三酚氧化都符合米氏方程曲线,且催化活性都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通过电喷雾质谱证实,邻苯三酚首先被氧化成邻位醌,进一步生成红倍酚.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对邻苯三酚在Tris-HCl和磷酸盐2种不同反应体系(缓冲液)中的自氧化产物进行UV-Vis吸收光谱扫描,确定其最适吸收峰;同时研究了tcv Cu,ZnSOD(简称tcvSOD)和Bovine Cu,Zn-SOD(简称Bovine SOD)分别在2种缓冲液中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的抑制模式.波长扫描显示,终浓度为0.225mmol/L的邻苯三酚在50mmol/L Tris-HCl pH 8.2缓冲液中于320nm处30s出现明显吸收峰,30min吸收峰达到最高值;30min后440nm附近出现吸收峰;A320处的自氧化速率为0.139/min.同样浓度邻苯三酚在0.2 mol/L pH8.0磷酸缓冲液中除了A320的自氧化速率稍高(A3200.152/min)外,其他性质与50mmol/L Tris-HCl相同.tcvSOD和Bovine SOD在Tris-HCl缓冲液中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较磷酸盐缓冲液为强.研究结果确认320nm可作为检测邻苯三酚自氧化、SOD对其产生抑制及SOD活性间接测定的特定波长.  相似文献   

3.
四种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420nm法)与邻苯三酚/DTT终止法测定SOD酶活力,结果基本一致,其转换系数(CC)为1.03;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325nm法)、微量邻苯三酚/Vc终止法测定SOD酶活力与420nm法差别较大,其转换系数分别为2.51、5.51.在测定SOD酶活力时,可根据不同的测定方法采用转换系数进行校正;实验表明:终止剂维生素C(Vc)和二硫苏糖醇(DTT)对SOD酶活力的测定无影响;325nm法与Vc法灵敏度较高,可用于SOD活力较低的样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能准确测定木瓜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法,通过探究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定时间段、缓冲液pH值、邻苯三酚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自氧化速率的影响,建立了测定木瓜SOD活性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最佳应用体系;通过建立的木瓜SOD活性检测方法优化木瓜SOD提取条件。结果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最佳测定条件为:检测波长319nm,测定时间范围3.5min,缓冲液pH8.20,反应温度25℃,邻苯三酚浓度4.5mmol/L。木瓜SOD最佳提取工艺为: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超声功率600W、超声时间20min浸提木瓜SOD,丙酮分级沉淀法纯化木瓜中的SOD,最终所得SOD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活性为529.72U/mg。结论 建立了能准确测定木瓜SOD活性的检测方法,并筛选得到木瓜最佳SOD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N,N′-双(2-羟基-1-萘甲醛)缩乙二胺配体(H_2L)及其Cu(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摩尔电导率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SOD活性。  相似文献   

6.
络合吸附剂脱除FCC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过渡金属离子Ag^+,Cu^+,Co^+,Ni^+的络合吸附剂Ag-SiO2,Ag-Al2O3,Ag-Y,Cu(Ⅱ)-Y,Co-Y。Ni-Y,分别在氮气和氦气环境中、450℃条件下,对Cu(Ⅱ)-Y进行了自动还原处理,制备了Cu(Ⅱ)-Y和Cu(Ⅱ)-Y(N2)吸附剂。在固定床吸附器上,常温、常压下考察了吸附剂对汽油模型化合物MLO-1(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μg/g)的脱硫效果和模型化合物中芳烃(甲苯)对Cu(Ⅱ)-Y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u(Ⅱ)-Y对硫的破点吸附量比Cu(Ⅱ)-Y(N2)高出近1,5倍;吸附剂对硫的破点吸附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Y,Ni-Y,Co-Y,Ag-Y,Cu(Ⅱ)-Y;Cu(Ⅱ)-Y处理不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1时。每100g吸附剂硫的破点吸附量为4.6g,处理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2(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μg/g、含苯1%)时,每100g吸附剂中硫的破点吸附量为1.8g。  相似文献   

7.
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导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和邻苯二胺共热缩合得到双核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及合成的一系列含Cu(Ⅱ),Fe(Ⅲ),Mn(Ⅱ)的具或不具咪唑外桥的EGTB配合物,对配体的~1H NMR,IR,UV-Vis谱及配合物的IR,UV-Vis谱、元素分析、电导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并用硝基四氮蓝唑(NBT)光还原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配合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配合物在10~(-6)~10~(-7)mol·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歧化超氧离子自由基O_2~-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3-氯苯甲醛丙氨酸席夫碱及其3d-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3-氯苯甲醛丙氨酸席夫碱及其与Cu(Ⅱ),Ni(Ⅱ)、Co(Ⅱ)、Zn(Ⅱ)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以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重、红外光谱、^1HNMR谱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的组成和配位环境;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抑制超氧自由基的初步实验,发现3-CACu、3-CANi有较强的抑制超氧离子自由基的作用,但与SOD相比相差较远,其余化合物几乎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SOD在维持生物体内O2^-产生与消除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小分子模拟化合物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本文合成了5种以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及苹果酸,酒石酸为配体的模拟SOD的铁配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以及红外谱图,紫外谱图表征,最后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进行了生物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PMBP缩苯丙氨酸乙酯、PMBP缩色氨酸乙酯席夫碱以及它们的Cu(Ⅱ),Co(Ⅱ),Ni(Ⅱ),Cr(Ⅲ),Fe(Ⅱ)金属配合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谱表征;测定了席夫碱及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糖球菌的抑菌活性,生物活性试验表明,这几种化合物对2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盐与MCl2(M-CO(Ⅱ)、Cu(Ⅱ)、Fe(Ⅱ)、Zn(Ⅱ)的配位化合物,通过IR、HNMR、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磁化率等表征,指认Co(Ⅱ)、Cu(Ⅱ)和Fe(Ⅱ)的配位化合物为MC10H20N2S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Zn(Ⅱ)的配应化合物为八面体结构的MC15N30N3S4K。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含邻菲咯啉的三元混配的双核酮、锰配合物:[Cu2(L^1)(Phen)4](ClO4)4(1)和[Mn2(L^2)2(Phen)4](ClO4)(2)(Phen=邻菲咯啉,L^1=苯并三氮唑,L^2=4-喹啉羧酸),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中两个Cu(Ⅱ)中心均为五配位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两金属中心之间通过苯并三氮唑桥联,分子内Cu…Cu距离为0.5877nm;配合物2中Mn(Ⅱ)中心为六配位的八面人本构型,两个4-喹啉羧酸均以双单齿的桥联模式将两个Mn(Ⅱ)原子连接,分子内Mn…Mn的距离为0.4728nm.此外,两个配合物均存在着较强的π-π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Fe(Ⅲ)、Zn(Ⅱ)、Ag(Ⅰ)的邻菲罗啉配离子与四苯硼酸根生成三元离子缔合配合物沉淀的pH条件,实验验证了金属—邻菲罗啉配离子与四苯硼酸根的缔合比。用系数比率法测定了Fe(Ⅲ)、Fe(Ⅱ)、Co(Ⅱ)、Ni(Ⅱ)、Cu(Ⅱ)、Zn(Ⅱ)、Cd(Ⅱ)、Ag(Ⅰ)的邻菲罗啉—四苯硼酸根三元配合物沉淀的溶度积Ksp,并对有关缔合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型含邻菲罗啉多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含多胺的邻菲罗啉桥联配体(L),并在25℃,I=0.1mol/L KNO3的溶液中测量了其质子化常数,以及配体与二价过渡金属离子Cu(Ⅱ),Ni(Ⅱ),Co(Ⅱ),Zn(Ⅱ)和Mn(Ⅱ)的二元稳定常数。通过对配体与不同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比较发现,配位情况符合Irving-Williams序列。  相似文献   

15.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混乱,为提高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对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就该活力测定体系中缓冲溶液的介质组成、浓度、pH及所含的EDTA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新的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ELISA法测定了理囊散治疗卵泡囊肿不孕奶牛前后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孕激素(P)和雌二醇(Ez)的浓度,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Cu、Fe、Mn和zn的含量,分析探讨4种激素和四种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与回归方程。结果表明:Cu、Fe、Zn与P呈正相关,Mn与P呈负相关;Mn与E。呈正相关,Cu、Fe、Zn与Ez呈负相关;Mn、Zn与FSH呈正相关,Cu、Fe与FSH呈负相关;Cu、Mn、Zn与LH呈正相关,Fe与LH呈负相关。结论:理囊散治疗卵泡囊肿不孕奶牛前后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与激素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的含硫希夫碱配体二苯甲酮双缩硫代氨基脲(HL),在以此化合物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Cu,Zn,Fe金属作阳极,首次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合成了二苯甲酮双缩硫代氨基脲(HL)与Cu(Ⅰ),Zn(Ⅱ),Fe(Ⅱ)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等方法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新的高Tc的稀磁半导体(DMS),利用自旋局域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对3d过渡金属(TM=Ⅴ、Cr、Mn、Fe、Co或Ni)掺杂的Ⅱ-Ⅳ-Ⅴ2(CdGeP2和ZnGeP2)以及Ⅰ-Ⅲ-Ⅵ2(CuGaS2和CuGaSe2)黄铜矿半导体的电磁性质进行系统计算.结果发现:Ⅴ或Cr掺杂的Ⅱ-Ⅳ-V2将出现铁磁(FM)状态,而Mn、Fe或Co掺杂的Ⅱ-Ⅳ-Ⅴ2将出现反铁磁(AFM)状态,Ni掺杂时,DMS的磁性非常不稳定;在TM掺杂的Ⅰ-Ⅲ-Ⅵ2的DMS中,Cr、Mn掺杂的CuGaS2和CuGaSe3将表现为FM状态,而当V、Fe、Co或Ni掺杂时,Cu(Ga,TM)S2和Cu(Ga,TM)Se2则表现了AFM性质.Cr掺杂的Ⅰ-Ⅳ-Ⅴ2以及Ⅰ-Ⅳ-Ⅵ3黄铜矿半导体将可能出现较高的居里温度(Tc)。  相似文献   

19.
研究Fe(Ⅲ)对单宁酸(TA)原位修复含水层Cr(Ⅵ)污染的反应机理及效能. 结果表明,Fe(Ⅲ)通过与单宁酸配合可有效提高单宁酸对Cr(Ⅵ)污染含水层的修复效率. 单宁酸分子中邻苯三酚结构中两个相邻的酚羟基与Fe(Ⅲ)配合并提供电子,因此修复1 mol Cr(Ⅵ)至少需要9 mol单宁酸;若使Fe(Ⅲ)达到最好的强化效果, 则要求n(TA)∶n(Fe(Ⅲ))=3∶5, 此时单宁酸-Fe(Ⅲ)结构最稳定, 储存容量最大. 在Cr(Ⅵ)污染被修复后, Fe(Ⅲ)在单宁酸的作用下形成稳定的FeOOH, 对Cr(Ⅲ)进行吸附并形成共沉淀, 从而达到去除总Cr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苹果酸、酒石酸分别与碱式碳酸铜(碳酸锌)反应合成了4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模型化合物,进行了红外、紫外谱图的表征,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了活性.活性数据表明,以酒石酸为配体的配合物具有抑制O2·-的活性,其数据分别为2.52与2.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