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33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检查资料,通过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多发性硬化病灶影像特征,并对多发性硬化病灶特点进行分析,与临床特征进行比对。结果本文共33例患者,通过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多发性硬化病灶直径3-20mm不等,病灶多呈不规则团状,共167处,其中17例患者病灶分布双侧脑室周围,共73处;13例患者的病灶分布在脑白质深部,共33处;7例患者的病灶分布在脑干、基底节区及双侧小脑半球,共21处。其中侧脑室病灶垂直于侧脑室长轴呈T1低信号,T2和FLIAIR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可见脑干和侧脑室旁病灶部分强化,部分不强化。结论常见的多发性硬化临床特征多变,主要表现为脑干、神经受损等症状。随着MRI技术在临床医疗的快速发展,应关注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MRI影像技术相结合,通过总结多发性硬化影像学的特征来提高MS的诊断准确率。MRI的影像学资料为MS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脑部临床及MRI表现,讨论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1年3月MS患者15例,均行头部MRI检查与复查,7例行脊髓MRI检查.结果:15例患者中,颅脑MRI 8例,脊髓MRI 7例.病灶T1WI为低信号或略低信号,边界不清;T2WI为高信号或略高信号,边界显示较T1WI清晰;FLAIR序列为高信号,并能显示T1WI、T2WI未显示的病变.病灶大小各不一样,直径为1mm~2cm,悬殊较大,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可以融合,边缘清楚,部分病灶融合成片状或条带状.增强扫描,形态呈环形、团状或斑片状.结论:MS脑部病依据MRI表现就可以对MS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可以对预后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3.
MRI对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脊髓型MS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人的病灶部位以颈、胸髓多见,病变脊髓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或仅有轻度斑片状、环状强化.MRI复查,1例病人发现有新的MS斑块出现.急性期需与髓内肿瘤及急性脊髓炎进行鉴别.结论 MRI对脊髓型M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50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0例多发性硬化在MRI上均发现异常,病灶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位于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36例,半卵圆中心26例,脑干15例,小脑5例,颈髓3例,病灶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50例CT扫描26例表现为正常,23例见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单发或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影,1例仅表现为脑萎缩.结论 MRI能发现许多CT不能显示的病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T;特别是MRI能显示多发性硬化的“垂直脱髓鞘征“特征性表现,是诊断多发性硬化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中MRI扫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照分析不同的扫描方法对多发性硬化(MS)患的病灶显示程度,评价MR对MS的分期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4例临床确诊的MS患行常规及增强MR扫描,4例采用抑脂(Fatsat)序列扫描,比较其对MS斑的显示率及范围,并与临床症状进行对照,以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24例患中,T1WI显示MS斑16个,T2WI显示MS斑85个,12例增强扫描显示MS斑45个,4例采用Fatsat序列增强扫描显示病灶18个。T1WI显示MS斑为略低信号,T2WI显示MS斑为圆形或卵圆形高信号,见于皮层下白质内,增强扫描中,颅内病灶呈斑片状增强,脊髓病灶呈条索或片状增强,位于脊髓背及侧方,采用Fatsat序列扫描,MS斑呈斑块状增强,较T1WI及T2WI病灶大,边界清楚。结论 T2WI对静止及活动期MS斑均能较好的显示,T1WI仅能部分显示静止期MS斑,增强扫描能较好显示活动期病灶,Fatsat序列较SE序列能更好显示MS斑的形态。MS的临床症状尤其神经损害与MRI表现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杨蕊梦  许乙凯  冯婕 《广东医学》2006,27(12):1856-185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临床确诊M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 T1WI,T2WI,FLAIR增强扫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MR图像进行评估,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及强化特征。结果24例患者MRI显示:MS病变为多发,可见于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半球、颈段及胸段脊髓,主要位于侧脑室周围及其深部脑白质,颈髓较胸髓多见。病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或无占位效应,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强化程度不等。结论MRI对发现MS病灶十分敏感,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ipllesclerosis,MS)的MRI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临床诊断为M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31例共发现病灶184个,病灶于侧脑室旁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及皮层下区最多见,其次见于脊髓小脑、脑干及胼胝体,部分可见视神经受累,病灶呈卵圆形或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矢状位像见病灶与侧脑室垂直,急性病灶增强扫描有的可呈结节状、环状或斑点状强化。结论:在MRI图像上MS有特征性表现,MRI能反应MS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MS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多发性硬化(MS)的特征性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8例M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常规扫描T1WI,T2WI,FLAIR序列,其中10例进行了Gd-DTPA增强扫描。结果:28例MS患者脑部MRI均有阳性发现,均为多发病灶,共发现病灶193个,病灶主要位于侧脑室旁(30.57%),半卵圆中心(23.32%),皮质或皮质下(20.21%),胼胝体(16.06%)。病灶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形态多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典型病灶垂直于侧脑室。12个病灶出现强化,结节状强化5个,环状强化3个,弧形或开环状强化4个。15个病灶中心见到扩张小静脉。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脑内的MS病灶,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阳性特征,以帮助临床确诊。方法:17例脊髓型MS患者,均行MRI扫描。结果:MRI表现异常者13例。其临床表现为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病程中有缓解与复发,或呈慢性进展。MRI特点是TW1脊髓局限性增粗或信号不均匀,T2WI病变处伴有斑片状高信号,活动期病灶呈条状或斑片状增强,脊髓内病灶呈间断分布,与脊髓长轴一致,病灶呈偏心分布。结论;MRI的使用对脊髓型MS诊断有很大价值,结合临床表现不易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图像特点为白质内多发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晰的病灶。结果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斑T1WI呈中或低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慢性期为长T1长T2信号。脑室旁病灶其长轴多与侧脑室垂直分布及胼胝体信号异常有重要诊断作用。结论MRI可显示多发性硬化的特征表现,是目前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最好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MS)的磁共振(MRI)特征。方法对11例脊髓MS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加以分析。结果脊髓多发性硬化MRI表现特点为:病变区脊髓呈轻度增粗(5/11),有的无增粗(6/11),外缘光整。T2WI显示脊髓病变区的信号增高;病变范围不长,多为两个椎体高度以下(9/11);脊髓多发病灶3例;7例还有头颅MRI平扫,伴有脑部病变4例(4/7)。8例病人(8/11)同时还有增强MRI。增强MRI检查无明显强化(3/8),或仅有轻到中度斑片状强化(5/8)。结论MRI对脊髓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2.
桑银保 《当代医学》2011,17(25):53-53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MRI影像特征性表现,探讨MRI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的32例肝血管瘤进行分析。结果肝血管瘤病灶多为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T1WI上病灶多呈均匀低信号;T2WI上一般呈均匀高信号,并随回波时间的延长病灶信号强度随之增高,表现为特征性的"灯泡征"样高信号。结论肝血管瘤MRI检查有较典型及特征性表现,根据其MRI影像特征性表现,肝血管瘤的诊断可以确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常规MRI及DWI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MS的常规脑MRI及DWI图像66例,分析其MRI特点及T1WI低信号病灶于DWI图像信号特点。结果:(1)MS病人脑内病灶分布、形态、信号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还可见一些相对特异的MRI征象。(2)83个T1WI低信号病灶于DWI图像上呈32个高信号、25个等信号、17个低信号和9个环形高信号。结论:常规MRI和DWI可反映出MS空间和时间多发性的特点,结合其相对特异的征象,在诊断MS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多发性硬化MRI特征表现,提高对颅脑多发性硬化(MS)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02年2月~2008年3月间经南方医院收治的32例MS病例MRI检查资料.常规扫描TlWI、T2WI、Flair序列,26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分析MS斑块分布的部位、大小、形态、MR信号及强化特点、占位征象、胼胝体改变及脑萎缩.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结果 32例MS患者中,30例MRJ脑部有阳性病灶,敏感性为93.75%.全部为多发病灶,以皮层或皮层下白质、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胼胝体为其好发部位.MS斑块直径大小不等,以圆形、卵圆形占大多数.双侧病灶大部分对称分布.其中"直角脱髓鞘征"20例、"白质变脏征"12例,兼具此二征者11例.T1WI表现为等、稍低或低信号.T2WI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斑块无强化,强化斑块主要表现为结节状强化、环形强化.MS斑块无占位征象或轻度占位征象;矢状位胼胝体检查28例,17例信号异常,占60.71%(17/28),胼胝体萎缩5例.10例MS患者发生不同程度腩萎缩.结论 MS好发于皮层或皮层下白质区、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以圆形、卵圆形占大多数;MS斑块多发,双侧病灶大部分对称,"直角脱髓鞘征"及"白质变脏征"为MS较特异的征象;大多数MS斑块增强扫描可无强化.或出现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MS斑块无或有轻度占位征象;常侵犯胼胝体,表现为弥漫性、结节状、放射状信号异常及室管膜不规则形增厚,以矢状位Flair序列显示较好.  相似文献   

15.
程祝忠  阳宁静  任静  王闽  肖燕  杨宇洁  许国辉 《西部医学》2012,24(12):2414-2416
目的探讨继发性肝脏淋巴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学或者临床治疗证实的肝脏继发性淋巴瘤患者的MRI资料,其中12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霍奇金淋巴瘤。所有病例在发病时或随访过程中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治疗后病灶均有缩小或消失,以此推断淋巴瘤肝脏浸润。所有患者均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15例肝脏继发性淋巴瘤中,单发结节(肿块)型4例,多发性结节(肿块)9例,弥漫性浸润型l例。MRI表现:T1WI肝脏所有病变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以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为表现,其中4例出现"血管漂浮征"。结论肝脏继发性淋巴瘤多数T1WI呈低信号,T2WI为稍高或高信号,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大多数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增强扫描出现"血管漂浮征"对诊断可能具有一定帮助。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病灶特点,继发性淋巴瘤可以被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型多发性硬化(MS)的MRI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8例脑型MS病人的MRI特征。结果本组48例脑型MS病人MRI表现为病灶多发、大小不一、多数位于侧脑室旁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和皮质下区,T1WI为低、稍低及等信号,T2WI和FLAIR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在急性期为略高信号,慢性期为等或低信号。33例行增强扫描病人18例呈中等或明显强化,5例轻微强化,10例无强化。本组胼胝体信号异常22例,胼胝体萎缩16例,脑萎缩25例。结论多种MRI检查技术综合分析是诊断脑型MS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征象,以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6例病理证实的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血管肉瘤4例。6例均进行了X线、CT平扫和MRI检查,其中1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X线、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X线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血管肉瘤中,位于骨盆者1例,单发位于长骨者2例,下肢骨广泛破坏者1例,X线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有硬化边。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髂骨病灶见硬化边,病灶内见高密度钙化影,6例病灶均无骨膜反应。磁共振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 肿块信号比肌肉高,磁共振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混杂,整体较高,磁共振T2压脂序列(fat suppreion-T2WI,T2-fs )呈高信号,大部分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影像表现多样化,多发、T2信号较高、无骨膜反应,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1.5T TWin Speed磁共振机对58例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明确的MS病例(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95岁),例行T1FLAIR、T2加权扫描(T2W1)及弥散加权成(DWI)像检查。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同时使用软件进行DWI的弥散系数(ADC)值及影像分析。结果(1)MS,病灶在MRI扫描中,T2WI像共发现病灶798个,T1FLAIR检见病灶673个,T1FLAIR显示的病灶数为T2WI的84%。采用DWI检查,可见病灶537个,检见病灶数为T2WI的67%。(2)T1FLAIR所检MS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影,在慢性期可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3)MS急性期病灶平均ADC值与急性脑梗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和慢性期平均A13(2值(0.00105)高于脑缺血的ADC值(0.000495)(P〈0.001),但低于脑肿瘤的ADC值(0.00174)(P〈0.05)。结论常规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判定脑内白质区的MS病灶是否急性期,同时应用DWI、ADC图检查对判别病灶的性质,尤其对脑缺血性或肿瘤性病灶有较大帮助,是诊断MS等脱髓鞘疾病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的MRI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3年1月—2014年5月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的病人50例,常规T1 T2WI序列及正反相位序列,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0例病人60个病灶,所有病灶均表现为T1WI高或稍高信号,T1WI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反相位序列病灶仍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加强病灶为低或稍低信号,该组60个病灶,其中55个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无强化,5个病灶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以很好显示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病灶,是诊断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首选的影像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谢红锋  陆健美  王小乐 《海南医学》2013,24(24):3647-3649
目的探讨低磁场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诊断的图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8例CA患者的MRI扫描资料,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提高MRI对C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8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部位主要位于幕上、幕下;MRI检查有19例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15例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13例病灶内部有"爆米花"样低信号,所有病例"铁环征"显示清晰,增强扫描有少数病灶有轻度强化;MRI检出脑外病灶2例,分别位于鞍旁及颅窝,T1表现椭梭状或哑铃状长信号,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有均匀强化。结论 CA的低磁场MRI图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可借助T1W1及T2W1信号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