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开展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研究工作,对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研究的要点进行分析,认为中医药的传承研究工作应该把握学与术和传与承的辨证统一,学术因"承"而"传"才具有继承性。注重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见解在理论层面的原创性,经验技术在临床层面的实用性,以及在历史层面的科学性。在文化的氛围中理解中医药,在历史的语境下认识中医药,在科学的氛围里研究中医药,以推动中医学术传承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医妇科流派十余支,传承千年,名医荟萃,在经、带、胎、产、杂等妇科病症诊疗中各具特色,善用道地药材、注重调理气血、药用轻省醇正,著书立说,提出“中医周期调治法”“治崩三法”“经间期学说”等,名医名方辈出,创制“滋肾育胎丸”“百灵育阴汤”“百灵调肝汤”等,收录于国家规划教材,促进了中医妇科理论体系的完善、学术思想的传承和中医人才的培养。通过整理、分析中医妇科流派学术共性特点与个性专长、当代妇科流派代表名医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以期揭示当代中医妇科学的发展规律,探讨传承发扬妇科名家学术技艺的方法途径,共同提升中医药防治妇科疾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历经千年,流派众多。流派的传承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中医学术流派良性发展中,道、法、术作为传承的主要内容是保障传承质量的关键,也是保障中医学术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核心。通过对于流派传承的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试图挖掘、归纳、概括传承的共性规律,以期发展壮大流派传承,强化中医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医流派传承作为中医药师承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形态,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本文从中医流派学术传承教育的自身规律出发,引入知识管理方法,建构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隐化(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SECI)传承模型,并结合我国孟河医派学术传承中的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梳理总结浙江何氏妇科、杭州宣氏儿科、浙江陈木扇女科以及绍派伤寒的建设现状,为浙江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发展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研究,整理浙江何氏妇科、杭州宣氏儿科、浙江陈木扇女科以及绍派伤寒的传承脉络和发展历史,归纳其学术思想,探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情况。[结果]浙江何氏妇科、杭州宣氏儿科、浙江陈木扇女科以及绍派伤寒深入挖掘本流派的学术理论,形成了独有的诊疗思想。传承模式以家族传承为主,辅以师带徒模式,建立了研究室及多个学术流派工作站。四家学术流派研究室的建立不仅对其自身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更在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为浙江其他医学流派工作室的建立提供了研究经验和模式。[结论]浙江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中医流派学术思想,加强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促进学术流派的发展传承。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的产生背景和渊源及其传承脉络,探讨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主要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及技术特色。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由林应强创始,产生于民国岭南广佛一带。林应强崇尚医武同源,确立了"整体疗伤、筋骨并重,调和气血"的治疗筋伤原则,创立的多种手法如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运用以爆发力为特点,操作时注重快速扳动,发力要求沉实持重,力求整复一次到位。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第二代传人吴山全面总结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临床经验,确定了"筋骨力学平衡,调控动态压迫"的治伤原则,创立了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后伸定点踩跷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第三代传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传统正骨推拿技术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力学、功能影像学有机结合,推动中医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行宽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创建于2018年,工作室依托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本着“有教无类地加强全国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工作,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推广应用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的原则,着力于王行宽教授学术经验的发掘整理及学术思想的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建立黄老病历数据库与研究工作路径,对黄建业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与整理进行了探讨,更好地为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加快中医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传承海派中医流派徐氏儿科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儿科泰斗董廷瑶教授和上海市名中医朱瑞群教授等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的学术经验。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浙派妇科具体内涵,总结各流派的起源传承、著作文献、学术思想等。[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研究,结合实地田野调查,明确浙派妇科包含具体流派,整理其传承脉络、发展历史及相关著作文献,归纳其学术思想,探讨浙派妇科的传承。[结果]浙派妇科具体包括萧山竹林寺女科、宁波宋氏妇科、海宁陈木扇女科、绍兴钱氏妇科、杭州何氏女科以及其他妇科流派。这些妇科流派最早起源于五代,传承千百年,学术思想总体特色有历史悠久,学术著作众多;重视问诊,活用生化加减;用药轻灵,重视疏肝解郁;衷中参西,勇于开拓创新。同时各流派保留各自特色:竹林寺女科融合民间医学与佛教医学的特色;宋氏妇科和陈木扇女科继承宫廷医学辨证严谨、理法方药俱全的特色;钱氏妇科和何氏女科源于越地,其学自成一派。在传承方式上浙派妇科有传统传承方式之家传与师带徒,现代传承方式之学堂与高校教育。[结论]浙派妇科包含多个传承千百年的中医妇科学术流派,这些流派学术著作丰富,学术思想各具特色。在传承上,师带徒结合学校教育、组建学术流派工作室的方式更有利于浙派妇科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大力弘扬仲景学术思想,传承名老中医应用经方的临床经验,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经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由陕西中医学院主办的2012年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第二届经方临床运用与研究暨杜雨茂学术思想研讨会"(201203)定于2012年9~10月在陕西中医学院召开。现将研讨会有关事  相似文献   

12.
《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关于学生能力培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各家学说》是以阐明和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临床经验的一门中医理论提高课。学生在学习了中医学各科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中医各家学说》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主要医学流派对中  相似文献   

13.
梳理峨眉推拿流派渊源及其发展概况,总结峨眉推拿流派中独具特色的"畅气通络"推拿手法。通过创建广东郭氏传统保健研究所,联合广东省中医院这个医疗大平台,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解析临床研究结果,以探索峨眉推拿流派的传承模式,更好地推动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报》2013,(11):1652-1654
目的:认识与研究流派产生与传承的规律。方法:从构成中医流派的三个要素研究其对流派传承的价值。结果:"源""流""派"即是构成中医学术流派的基础框架,又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结论:流派加强了中医学术传统特色的传承,推动、促进了中医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当代中医的杰出代表。总结这些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对于传承中医学术、提高临证水平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鼓励大家积极撰写相关论文,本刊"国医传承"专栏拟加大栏目篇幅,优先刊发稿件,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有利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当前中医药学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联系现实情况分析同行评议的优缺点同时结合中医自身的学术特点提出有利于中医药发展与创新的相关建议。[结果]现存的以同行评议为主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有损中医的学术特性扼杀中医辨证精神,弱化学术成果实践转化影响中医临床疗效,阻碍中医药文化传承,不利于中医药特有的学术发展等方面。评价中医必须防止标准化,实现具体化走出象牙塔面向大众化立足临床,警惕常规化,实现中医药的多元化发展。创新中医应当珍视中医传承保持中医特色。[结论]中医药学术评价应以符合中医药独有的学术特点为标准制定有利于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实现中医药独具"中医特色"的医学创新,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国名中医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又被普称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的杰出代表。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对于传承中医学术、提高临证水平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鼓励大家积极撰写相关论文,本刊"国医传承"专栏拟加大栏目篇幅,优先刊发稿件,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8.
<正>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当代中医的杰出代表。总结这些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对于传承中医学术、提高临证水平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鼓励大家积极撰写相关论文,本刊"国医传承"专栏拟加大栏目篇幅,优先刊发稿件,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9.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又被普称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的杰出代表。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对于传承中医学术、提高临证水平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鼓励大家积极撰写相关论文,本刊"国医传承"专栏拟加大栏目篇幅,优先刊发稿件,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又被普称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是当代中医的杰出代表。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对于传承中医学术、提高临证水平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鼓励大家积极撰写相关论文,本刊"国医传承"专栏拟加大栏目篇幅,优先刊发稿件,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