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病因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颌中切牙在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方面均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中切牙埋伏阻生一直是口腔科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2 ] 。研究中切牙埋伏阻生的病因与诊断对开展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床角度对上颌中切牙阻生的病因及诊断进行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1 病例收集 收集近几年在我院正畸科及儿童牙科就诊 ,经病史询问、临床检查、X线片检查确诊为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病例 40例 ,年龄 7~ 13岁 ,男 2 2例 ,女 18例。2 诊断标准 健侧中切牙已萌出并与下切牙建立覆牙合、覆盖关系 ,或者X线片显示上颌恒中切牙牙根已发育完成但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对颅面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矫治方法。方法63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病例,按照其牙列发育情况分为混合牙列组(32例)和恒牙列组(31例)。描记所有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测量15项角度和6项线距,将其测量值与对应的正常牙合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上颌切牙埋伏病例的发病因素中,多生牙、含牙囊肿或牙瘤、外伤和不明原因各占6.3%、6.3%、12.4%和73%。头影测量显示上颌中切牙阻生病例SNA和ANB角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并伴有牙性变化即上颌切牙唇倾、下颌切牙舌倾(P<0.05)。在牙根发育早期( Nolla法第7期和第8期),13颗埋伏切牙中12颗正畸牵引成功;在牙根发育晚期(第9期和第10期),15颗埋伏切牙中7颗牵引成功。结论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后,上颌发育受限;早期矫治可以提高埋伏牙成功率,同时有利于牙根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的定位、牙齿的方向及阻生的原因等。方法对矫治的263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治疗前的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上颌咬合片、根尖片进行读片研究。结果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X线影像直观、立体定位准确。结论4类X线片单独或结合使用可满足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的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4.
替牙期上颌埋伏中切牙的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替牙期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临床诊断、分类和矫治。方法:选取28例替牙期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对其进行三维定位诊断分类后,采用不同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并总结其矫治效果。结果:20例患牙采取恰当的导萌、助萌方法,萌出到位,牙轴基本正常者达90.2%,牙髓活力正常、牙周健康、牙龈形态良好者达93%;8例患牙去除固定矫治后,均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矫治是矫治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倒置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的矫治时机和矫治方法.方法 选择10例患者共10颗上颌单侧倒置埋伏阻生中切牙为研究对象.矫治前常规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CT片,确定倒置埋伏牙的冠根形态及其与邻牙的关系.根据埋伏牙的翻转角度选择面弓式前方牵引器或主弓丝牵引.牵引结束测试牙髓活力.结果 通过7~14个月牵引,倒置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基本达到牙列的正常位置;埋伏牙牙髓活力测试结果为25.9±2.8,对侧同名牙为25.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159).结论 倒置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并非一定需要拔除,选择恰当的时机对倒置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给予有效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引流助萌的方法对伴囊肿的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早期治疗。方法:选取单侧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处于替牙早期伴囊肿的患者8例。外科囊肿切除同时对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引流助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CBCT,Dolphin11.0软件测量矫治前后阻生牙及对侧正常同名牙的冠根长度。结果:8例患者的埋伏阻生上颌中切牙平均矫治时间6.7个月。矫治后阻生牙和对侧正常同名牙的冠根长度均有生长。阻生牙冠根长度较对侧正常同名牙明显短(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引流助萌方法为埋伏阻生牙的矫治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埋伏中切牙可致牙列不齐、中线偏斜、咬合错乱等,严重影响儿童口腔的功能和美观。本文对1例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埋伏上颌中切牙进行正畸牵引萌出,应用牙科三维CT影像对牙根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上颌埋伏阻生的倒置弯曲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52颗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阻生倒置弯曲中切牙,分别经螺旋CT定位、拓展间隙后,行手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观察治疗后的萌出状况、破龈时间、牙髓活力等,以成功、有效和失败评判疗效.结果:本组48例、52颗埋伏中切牙中,成功36颗,占69.23%;有效15颗,占28.85%;失败1颗,占1.9%.牙髓活力检测均正常;未见牙根吸收和黏连.结论:对替牙期儿童的上颌埋伏阻生倒置弯曲中切牙,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通过螺旋CT精确定位、恰当的间隙拓展以及活动牵引矫治器的合理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Wang XS  Hu RD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2):185-189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三维图像分类特征。方法:根据103例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螺旋CT的Dicom原始数据,应用Mimics10.0软件重建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三维图像,分析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阻生特点,并对其进行分类。结果:共有埋伏牙106颗。74颗牙为唇侧阻生,倒置阻生33颗,水平阻生28颗,倾斜阻生13颗;20颗为腭侧阻生,倾斜阻生11颗,水平阻生9颗;12颗为垂直阻生。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根据牙冠的位置在垂直向、冠状向、矢状向可分为3类,即①唇侧埋伏阻生型,包括唇侧倾斜埋伏阻生型、唇侧前后水平埋伏阻生型、唇侧倒置埋伏阻生型;②腭侧埋伏阻生型,包括腭侧倾斜埋伏阻生型、腭侧后前水平埋伏阻生型;③垂直埋伏阻生型。结论: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从三维方向上可分为3类,每一类又可分多个亚型,包括唇侧(倾斜、前后水平、倒置)埋伏阻生、腭侧(倾斜、后前水平)埋伏阻生和垂直埋伏阻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观察埋伏上颌中切牙牵引萌出前、后牙根形态的三维变化,探讨埋伏上颌中切牙牵引萌出的时机.方法:对10例经曲面体层片确诊的上颌埋伏中切牙拍摄CBCT进行精确定位,进行外科开窗和正畸牵引萌出,排齐牙列,治疗后拍摄CBCT图像对牵引效果和牙根发育进行评估.结果:10例埋伏上颌中切牙均成功牵引到位,牵引前牙根已发育完成的4例埋伏牙牙根形态未发生变化;而牵引前牙根未发育完成的6例埋伏牙在治疗过程中牙根继续发育,弯曲度和长度均有改善.结论:埋伏上颌中切牙在牙根尚未发育完成前进行牵引萌出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收治的3例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3例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病例主要表现为单侧上颌中切牙缺失、邻牙倾斜、缺牙间隙变小,锥形束CT(CBCT)检查均发现缺隙处有1颗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其中1例牙根根尖孔已闭合,另外2例牙根发育至根尖1/2 ~ 1/3,现有冠根比≥1∶1,牙根弯曲部分在根尖1/2 ~ 1/3。3例均采用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进行治疗,患牙均顺利进入牙列,无松动,咬合良好,未出现明显牙根吸收。 结论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的矫治难度较大,应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重视矫治时机的选择及矫治方法设计,提高患牙保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治疗前、后体积和表面积变化,探讨牙根吸收情况.方法:对10例上颌埋伏中切牙患者(12颗埋伏牙,8颗对侧同名牙),采用外科开窗、导杆式矫治器牵引、直丝弓技术治疗,治疗前、后拍摄CBCT.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分离上颌埋伏中切牙及对侧同名牙,其中8例单侧埋伏阻生患者的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组.计算牙体积和表面积,采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体积、表面积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埋伏牙治疗前后牙体积平均增加(9.67±10.86)mm3,表面积平均增加(28.97±14.36) mm2,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对侧同名牙治疗后牙体积平均增加(12.38±10.22)mm3,表面积平均增加(30.64±16.74) mm2.埋伏牙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体积及表面积增加量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对尚未完全发育完成的埋伏上颌中切牙,正畸结合外科治疗能促进牙根发育,不会引起牙根吸收,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幼新  雷磊 《广东牙病防治》2012,20(12):646-648
目的研究悬臂梁片段弓联合封闭式导萌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矫治中的效果。方法对8例9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使用封闭式导萌,悬臂梁片段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牵引。结果 8例患者9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均1次开窗并牵引成功,矫治后牙周附着良好,牙髓活力正常,无松动,无明显牙根吸收。结论悬臂梁片段弓联合封闭式导萌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是一种较好的埋伏阻生牙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联别针簧关闭恒中切牙间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三联别针簧用以矫正中切牙外翻。笔者在临床上利用其对称加力原理及控根移动 ,来关闭间隙矫治 12例上颌恒中切牙间隙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上颌中切牙间隙 3 .5~ 4.5mm ,其中两例牙片示其间有埋伏多生牙均予拔除 ,观察半年后间隙仍在 ,其余 10例牙片示无多生牙。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7~ 9岁。1.2 方法及结果依据方丝弓矫治技术常规粘结上颌中切牙方丝弓托槽。以 0 .42 5mm× 0 .5 5mm不锈钢方丝按三联别针簧的制作要求 ,弯制三联别针簧的横臂、纵臂、斜臂及三个簧圈。簧圈直径2 .5m…  相似文献   

15.
陈汉标 《口腔医学》2005,25(5):308-308
我科诊治1例上颌中切牙之间8颗多生牙病例,4颗埋伏,4颗萌出,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4岁.因上颌中切牙间多生畸形牙齿来我科就诊.专科检查:颌面部发育正常.上颌两中切牙间见4颗多生牙,呈圆锥状,牙冠短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替牙早期上颌阻生中切牙矫治过程中的支抗控制及矫治要点。方法选择常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替牙早期上颌中切牙阻生需进行牵引治疗的骨性Ⅰ类患者11例,治疗前拍摄CBCT以确定上颌阻生中切牙的位置、外形、牙根及周围组织等情况,根据情况进行治疗,牙齿位置基本正常即主动加力结束即视为矫治结束,分析矫治过程中的支抗控制及矫治效果。结果替牙早期上颌阻生中切牙矫治过程中,正常萌出的上切牙和第一磨牙或第二乳磨牙基本可以提供所需的支抗;阻生严重者,先采用活动矫治器牵引阻生牙后再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精细调整。结论替牙早期阻生中切牙的保留对面部美观至关重要,采用必要的支抗控制进行保存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采用CBCT对阻生中切牙进行精确分析也是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埋伏多生牙影响上中切牙萌出1例报告李新志儿童替牙期上切牙之间出现多生牙临床上较为多见,但正中同时有2个根尖间面倒生的多生牙引起一侧上中切牙阻生达1年半的病例,临床上未见报道,我们在门诊中诊治1例患儿,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0岁.因上颌乳中切牙脱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病例中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患病率、唇腭侧的比例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殆患者中,所有在放射科拍摄过螺旋CT的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的患者。统计其发病、治疗情况。结果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共有8763名患者,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者共103名。男性50名,女性53名。唇侧阻生71名(其中3名为双侧阻生),腭侧阻生20名,垂直阻生12名。其中76颗埋伏牙采用外科手术结合正畸牵引治疗,27颗采取外科拔除,3颗采用减阻助萌术。结论在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门诊患者中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约占1.18%,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唇侧阻生最常见,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治疗以外科手术结合正畸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3D)重建在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牵引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2例上颌尖牙(共26颗)腭侧埋伏阻生的青少年患者行CBCT检查。CBCT三维重建观察尖牙形态、腭侧埋伏状况,测量分析与邻近组织的位置关系及相邻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结果:CBCT能够真实再现颌骨内埋伏的上颌尖牙。埋伏尖牙均近中倾斜,与平面平均成角61.1°±18.1°,近中异位分别为Ⅰ类埋伏尖牙8颗、Ⅱ类5颗、Ⅲ类3颗、Ⅳ类10颗。3颗相邻侧切牙及2颗中切牙因严重牙根吸收而拔除;26颗上颌腭侧埋伏尖牙均成功牵引至平面排入牙弓并建立正常咬合。结论:CBCT能立体再现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特征及与邻近牙的关系等,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开窗牵引具有指导作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吴平  李琳  徐芳 《广东牙病防治》2014,(10):538-540
目的分析上颌中切牙与同侧尖牙同时阻生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上颌中切牙与同侧尖牙同时阻生病例21例,分析上颌中切牙阻生类型与尖牙阻生情况,测量阻生侧及对侧侧切牙发育或萌出异常情况。结果与中切牙阻生同时发生的尖牙76.2%为唇侧阻生,其中完全易位与不完全易位占唇侧阻生尖牙的68.8%,尖牙唇侧阻生病例中侧切牙根远中倾斜和伴牙冠近中倾斜者占87.5%,尖牙唇侧或腭侧阻生病例中,出现锥形或过小等畸形侧切牙的比例分别为31.25%和40.00%。上颌中切牙与尖牙不同阻生类型患者,前牙反牙合比例都超过40%,且多为牙型反牙合。结论与中切牙阻生同时发生的尖牙阻生多为唇侧阻生,与中切牙阻生类型无关,与侧切牙根远中倾斜高度相关,尖牙完全易位与过小或锥形等畸形侧切牙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