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卵巢癌盆腔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经CD3单克隆抗体激活后的杀伤细胞CD3AK在体外的抗瘤作用.作者采用人卵巢癌病人盆腔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与CD3单抗和少量rIL-2诱导并激活后,在我所自建的两株人卵巢癌HO-891O、HO-89lOPM细胞系上进行了研究.两株细胞各随机分成6组:1)阴性对照组(A组):只加新鲜的全培养液 ; 2)低浓度CD3AK组(B组):5×10~5/ml CD3AK培养液;3)中浓度CD3AK组(C组):1×10~6/mlCD3AK培养液;4)高浓度CD3AK组(D组):2.5×10~6/mlCD3AK培养液;5)顺铂阳性对照组(E组):含10μg/ml顺铂的培养液;6)顺铂 CD3AK联合用药组(F组):含10μg/ml顺铂 1×10~6/mlCD3AK培养液,分别用LDH活性测定、自然杀伤率及台盼兰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结果.结果表明:CD3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两株细胞均以中浓度CD3AK细胞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我室有关LAK、TIL的体外诱导与活性调节研究及脐血CIK细胞诱导的初步研究.制备LAK-CM与PHA-CM(略)将TIL细胞(2×10~5/ml)分悬于含IL-2(500μ/ml)和/或PJ-CW(25μg/ml)的培液中置37℃,5%CO_2环境中培养,于培养后不同时间测定细胞扩增速度,并于第9天测定TIL细胞表型的变化(采用APAAP法与荧光检测法)及对自体肿瘤细胞与瘤靶细胞的杀伤活性(MIT显色法).将脐血淋巴细胞(1×10~6/ml)分别置含IL-2(2000μ/ml)和/或PJ-CW(25μg/ml)的环境中常规孵育,并于孵育后第5天进行表型分析(方法同前)及细胞毒活性测定.分离脐血淋巴细胞,于培养的不同时间分别加入rIFN-γ(1000U/ml),CD3MAB(20μl/ml),IL-2(300U/ml)及IL-1(100U/ml),测定其表型(方法同前).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IL-7与IL-2,PHA或/及αCD3联用诱生PHA-LAK,CD3Ak和PHA-αCD3LAK细胞,观察IL-7对上述三种细胞的激活作用,为肿瘤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活细胞计数的方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应用MTT法测定外源性IL-2的消耗和细胞毒活性;应用APAAP法检测mIL-2R的表达和效应细胞表型等指标.结果发现,1.IL-7对效应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各组效应细胞增殖曲线均于第6天达增殖的峰值,但以IL-7 PHA-LAK细胞为最高,达2.22×10~6/ml,IL-7 CD3AK也高于其IL-7~-对照组,而IL-7 PHA-αCD3LAK细胞则最低,仅有1.49×10~6/ml.IL-7~ PHA-LAK和IL-7 CD3AK细胞扩增倍数也高于各自的IL-7~-对照组(P<0.01),IL-7 PHA-αCD3LAK细胞的扩增  相似文献   

4.
采用抗小鼠CD3单抗(145-2Cll)和rIL-2共刺激小鼠脾细胞,可制备出具有增殖能力和体外抗瘤活性的抗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在本实验中我们以615系小鼠的自发乳腺癌Ca761为模型,研究了小鼠CD3AK对Ca761的免疫治疗作用和继承性化学免疫治疗作用.于第0天给小鼠接种1×10~6个Ca761细胞,第4天时局部已长出瘤结,第7天平均瘤体积达2.3±0.46cm~3,第10天达4.07±1.63cm~3,第14天活杀时平均瘤重为3.88±2.41g.如果于第4天起每日注射(ip)rIL-2(1000 U/只/日)达7天,无抑瘤作用,活杀时瘤重为4.4±2.59g;给同样大rIL-2的基础上,于第7天瘤内注射1×10~7CD3AK细胞,也无抑瘤作用,活杀时瘤重为4,81±1.57g,抑瘤率为-16.86%;如果注射2×10~7CD3AK细胞,则有一定抑瘤作用,活杀时瘤重为2.82±2.72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肿瘤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用CD3单克隆抗体激活(CD3AK)后在体内是否仍然具有抗肿瘤作用,作者采用人卵巢癌病人盆腔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用CD3单抗激活后输注载有高转移人卵巢癌裸鼠体内实验性治疗.实验共31只棵鼠分为4组:顺铂组、CD3AK组、联合治疗组各7只,对照组10只.治疗于接种移植瘤后10天开始,顺铂组以每只鼠给予顺铂7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0.5ml,在80天中共治疗6次,总剂量每只鼠为1.02mg.CD3AK组每只鼠各注射0.25ml含0.14×10~6~4.46×10~6细胞于腹腔和肿瘤周围,共治疗7次,每只鼠接受CD3AK细胞总量为10.76×10~6.观察到CD3AK细胞治疗组1只裸鼠移植瘤消退,2/7只裸鼠出现转移灶,与对照组8/10只裸鼠出现转移  相似文献   

6.
基于CD3抗原广泛存在于成熟T细胞表面的理论基础,我们应用CD3单克隆抗体与IL-2在体外成功诱导出了具有较好增殖活性的CD3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并对其抗喉癌作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培养的LAK细胞相比,以健康人新鲜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为前体、经CD3单抗(4μg/ml)和IL-2(1000U/ml)诱导产生的CD3AK细胞具有集落形成率高、体外扩增能力强、存活时间长、抗瘤作用持久稳定等优势.在培养初期,CD3AK细胞的扩增情况与LAK细胞相似,但CD3AK细胞生长后劲明显,于培养8~10天达增殖高峰,平均扩增18.5倍,并可维持体外长期存活达两周之久,而同期培养的LAK细胞1周时平均仅增5.5倍,且多于1周后逐渐死亡,二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同时,CD3AK细胞在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动态观察IL-12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体外增殖,体内外的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种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扩增CIK细胞,即IL-2组:IFN-γ、CD3单抗、IL-1和IL-2;IL-2加IL-12组:IFN-γ、CD3单抗、IL-1、IL-2和IL-12;IL-12组:IFN-γ、CD3单抗、IL-1和IL-12.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的增殖.MTT法测定CIK体外细胞毒活性,并通过做扫描和透射电镜,对CIK细胞杀伤的肿瘤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CIK细胞对BGC-823荷瘤裸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三种方法均可使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加,对CD3+CD56+细胞的诱导作用也无明显差异,IL-12与IL-2联合作用组促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强于其他两组(P<0.05).被CIK细胞杀伤的肿瘤细胞的死亡形式是坏死和凋亡.动物实验证实CIK有较强的体内抗瘤活性,可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联合IL-12与IL-2诱导的CIK细胞疗效较好.结论 IL-12同样可以用于CIK细胞的诱导,而联合IL-12与IL-2诱导的CIK细胞其增殖能力和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均增强.  相似文献   

8.
榄香烯(Elemene)是从中药莪术中提取的抗癌新药,早期的实验研究表明它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是细胞毒类抗癌药;最近研究提示,它还有可能是一种免疫功能调节剂.本研究旨在阐明其在抗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加入含IL-2500U/ml的RPMI1640培养液,体外扩增4d,收集活化的HuPBL,尾静脉注射1.5×10~7·(0.5 ml)~(-1)/只鼠,第14天重复注射1次.取指数增殖期的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SHG-44细胞(1)1.5×10~5·(0.5ml)~(-1)/只鼠,于HuPBL 2次转输后次日,直接注射于SCID鼠右腋皮下.从接种日至皮下扪及微结节的时间为肿瘤增殖的潜伏期,尔后局部剃毛,用卡尺测肿瘤短径(a),长径(b),并根据公式计算肿瘤体积W=a~2 X b/2.取肿瘤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沿管壁加入到置有淋巴细胞分离液的试管内,常规收集淋巴细胞,按流式细胞计数仪和间接荧光原位杂交法鉴定.实验分组:(A)Lx BsAb(抗 CD3-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 IL-2 HuPBL;(B)BsAb IL-2 HuP-BL;(C)IL-2 HuPBL;(D)HuPBL;(E)RPMI 1940.Lx1.5mg/只鼠,IL-2 500 U/只鼠,BsAb 200μg/只鼠均从腹腔给药,每天1次,至宰杀前1d,共观察28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通过IL-6 诱导STAT3/IDO信号通路活化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 年11 月至2016 年2 月收治的20 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40 例健康供者的外周血样本。免疫磁珠技术分选肿瘤组织中的CD33+和健康供者外周血中的CD33+和CD14+细胞,CD33+体外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 共孵诱导MDSCs生成。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为CD45+CD13+CD33+CD14-CD15-的MDSCs 比例,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ling 1,SOCS1)、SOCS3、JAK1、JAK2、TYK2、STAT1、STAT3 及其磷酸化水平,qRT-PCR 检测IL-6、SOCS1-3 的表达水平,CCK-8 法检测T 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检测T 细胞凋亡,ELISA 检测T 细胞分泌的IL-10 和IFN-γ。结果:20 例乳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MDSCs浸润(15.3%~58.1%),平均为(29.82±11.46)%;IL-6high组MDSCs浸润比例明显高于IL-6low组[ (13.75±3.44)% vs(4.31±1.50)%,P<0.05],且IL-6 表达与MDSCs浸润呈正相关(R2=0.4399,P<0.01)。体外实验发现肿瘤源性IL-6 明显促进体外MDSCs的生成和免疫抑制活性,该过程可被IL-6 信号的阻断所逆转(P<0.05);同样发现在体外诱导的MDSCs中SOCS3 表达缺失,阻断IL-6 后,以上过程被明显抑制(P< 0.05)。结论:乳腺癌来源的IL-6 刺激MDSCs中JAK/STAT信号通路的持续活化和SOCS3 的表达缺失,进而促进MDSCs的浸润、生成和免疫活性。因此IL-6 信号通路可以作为削弱MDSCs生成和逆转MDSCs活性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此项研究旨在评价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和LAK细胞治疗Ⅳ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将26例Ⅳ期肝痛患者分为2组,LAK细胞治疗组(8例)和肿瘤特异性CTL治疗组(18例)。体外扩增的效应细胞均通过肝动脉回输给患者。LAK细胞输入细胞数为1.9×10~9~14.4×10~9,IL-2为1×10~6U,CTL输入细胞数为0.4×10~9~5.3×10~9,IL-2为0~28×10~6U,治疗期间患者未接受其它治疗。 应用超声显像和CT检查肿瘤大小,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评价。LAK细胞治疗组8例中有效4例,但均为轻度消退(肿瘤体积减少<50%),其中3例在治疗结束后8个月内死亡,仅1例在治疗后存活27个月。CTL治疗组18例中3例为完全  相似文献   

11.
CD3AK细胞的诱导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辅以少量的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IL-2)和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成功地研制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anti-CD3monoclonal antibody activated killer cells)简称CD3AK细胞.结果表明,微量的CD3McAb辅以少量的rIL-2和PHA就能诱导和大量扩增CD3AK细胞,30ng/ml的CD3McAb就能激活CD3AK细胞,而且激活作用为一次性完成,并能保持至少16天的增殖生长趋势;当CD3McAb浓度增加到100ng/ml时,细胞扩增倍数为27±3.67,与LAK细胞扩增倍数相接近;当CD3McAb浓度提高到300ng/ml时,CD3AK细胞的扩增倍数为192±9.36明显高于LAK细胞扩增倍数28±6.13(P<0.05);当CD3McAb浓度提高到500ng/ml时,CD3AK细胞扩增倍数可达864±9.31倍.CD3AK细胞是以CD3~ 、CD8~ 和CD4~ 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CD3~ 和CD8~ 细胞百分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培养至第4天的CD3AK细胞已开始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并逐渐增强,至第10天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其抗瘤效应最佳时期在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测定与意义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IL-6依赖细胞株MH60-BSF2检测12例患者血清与白血病细胞内IL-6活性。结果发现正常对照血清IL-6平均<10U/ml,白细胞内IL-6活性多数测不到(仅1例为5U/2×10~5)。APL患者治疗前期、中期(白细胞增殖期)及后期(缓解期)血清IL-6活性分别为36.06±15.72U/ml、41.5±/5.0U/ml和22.12±12.02U/ml:治疗中期似有升高(P>0.05),治疗后期下降(P<0.05);外周白细胞内IL-6活性分别为8.98±8.6U/2×10~5细胞、5.36±4.16U/2×10~5细胞和5.95±3.68U/2×19~5细胞,治疗前似较高(P>0.05),治疗后无明显变化。APL瘤细胞在体外比正常白细胞有更高的IL-6活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APL患者外周总白细胞数,骨髓L-CFU及GM-CFU均与IL-6活性变化不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3.
Rosenberg 等报道,他们研究发现直接从手术切除标本中分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杀伤活性比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化而来的淋巴因子激活细胞(LAK)要强50~100倍。然而从人结直肠癌中分离 TIL 的报道还不多。为了了解 TIL 活化的最佳培养与刺激条件,本文作者研究了从人结直肠癌中分离的 TIL,在体外培养时经 IL-2,及PHA 刺激后其表型与杀伤活性的动态变化。作者从5例结直肠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分离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培养,首先用植物血凝素(PHA-P,最终浓度0.1%)。这是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的诱导剂,同时加重组 IL-2(rIL-2 1000 U/ml)刺激3天,然后去除PHA,单独用 rIL-2培养,每三天换培养液,继续培养46~79天,同时观察实验结果。体外培养的 TIL 表型用双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来检测,得到以下实验结果:一、从每克肿瘤组织可分离得到1.0×10~6至1.6×10~6的 TIL 细胞。经过体外全程培养细胞数量可增加31~3700  相似文献   

14.
脐血CIK细胞的体外扩增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脐血CIK细胞体外扩增特性及其表面抗原变化,并对其细胞毒活性进行检测。方法提取健康足月产妇的胎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第0天加入rh-IFN-γ,第1天加入rhIL-2、抗CD3单克隆抗体来诱导培养CIK细胞,以后每3d更换培养液1次,并补加rhIL-2及抗CD3McAb。用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培养物的免疫表型变化,同时进行细胞计数,并使用MTT法检测各阶段脐血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脐血CIK细胞在培养2 ̄3周后大量增生,扩增约(64.4±16)倍,其中CD3+CD5+6细胞扩增约900倍,是CIK的主要效应细胞,且CD+3CD+8的T细胞达(74.7±10.42)%,CD2+5细胞比例也明显增加,而CD3+4细胞比例却减少。另外CD+3CD1+6CD5+6细胞比例升高最显著;脐血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及原代白血病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可以被培养为CIK细胞,且扩增潜能极大,扩增倍数极高,细胞毒活性强,脐血CIK细胞有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骨肉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OSS-CTL)的诱导方法及其抗瘤特性和杀伤机制.通过生化方法从HOS-8603人骨肉瘤细胞系中提取、纯化、鉴定骨肉瘤相关抗原(OSAA66),然后与低剂量IL-2(100U/ml),CD3(10μg/ml)单折协同刺激骨肉瘤致敏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产生OSS-CTL.检测其细胞表型、杀伤机制、体内外的增值能力及抗瘤活性,并与骨肉瘤TIL进行了比较.①流式细胞仪检测OSS-CTL的表型特征为CD3~ (87.6±6.3)%,CD4~ (21.7±4.1)%,CD8~ (94.7±5.3)%,CD11b~ (1.9±0.9)%,HLA-DR~ (79.3±8.7)%,即以CD3~ CD8~ CTL为主异质细胞群.②[3~H]-TdR释放法测定细胞毒性,结果OSS-CTL对HOS-8603和自体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97.3%和95.2%,而对K562和SHG-44细胞仅为11.2%和9.6%,两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OSS-CTL对OSAA66有关的骨肉瘤细胞具有高效的特异杀伤活性.杀伤机制研究表明,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到OSS-CTL通过接触溶解和诱导凋亡途径杀伤靶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效靶比为1:1,5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7(interleukin-27, IL-27)体外对人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增殖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的影响。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第0天加入IFN-γ、CD3单抗,之后根据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剂量随机分为六组进行CIK细胞培养:A组(IL-2:1 000 U/ml,正常对照组), B组(IL-2:1 000 U/ml,IL-27:20 ng/ml), C组(IL-2:1 000 U/ml,IL-27:10 ng/ml), D组(IL-2:500 U/ml,IL-27:10 ng/ml),E组(IL-2:1 000 U/ml,IL-27:5 ng/ml), F组(IL-2:1 000 U/ml,IL-27:40 ng/ml)。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CIK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IK细胞CD3 +CD56 +T、CD8 +T细胞的表达,自动细胞计数仪计数各组CIK细胞增殖情况,MTS方法测定各组CIK细胞对淋巴瘤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 结果: 培养第11天,D组与A、B、C组比较,CIK细胞中CD3 +CD56 +T细胞的表达\[(6657±244)% vs(6003±175)%,(5551±003)%,(5607±083)%;均P<005\]、CD8 +T细胞的表达\[(8167±197)%  vs(7030±267)%,(7492±247)%,(7443±190)%;均P<005\]都明显增强;D组CIK细胞培养的扩增倍数明显高于A、B、C组\[(4 81187±2307)  vs  (3 25773±9197), (379092±6449), (4 00985±4308)倍;均P<005\];效靶比40 ∶1时; D组CIK细胞培养第11天时杀伤力为(7671±22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 结论: 细胞因子IL-27体外可显著提高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能力,最佳培养周期为11 d。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与抗原提呈细胞相作用的人CD8~ T细胞的特性及其机制.在GM-CSF和IL-4作用下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后获得树突状细胞(DC),DC经Mtb感染(MOI=100)过夜,再与去除CD4~ 的T淋巴细胞(3×10~6/ml)共孵育并加入10ng/ml的IL-7,第7天用新鲜的Mtb感染的DC再次刺激T细胞,第8天及以后每隔1天均加入0.2ng/ml的IL-2,第9天时对T细胞进行阳性克隆选择,2天后收集细胞进行CD4~ 、CD8~ 表达分析,并测定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培养至第12天时96%的T细胞为CD8~ ,Mtb感染的DC能触发CD8~ T细胞应答,IFN-γ的分泌依赖于抗原(Mtb)和DC的同时存在.为了证实这种应答具有回忆性或在体外起到触发作用,又用同样的方法对5个PPD~ 、6个PPD~-的个体进行观察,结果发现,PPD~ 的个体均能产生CD8~ T细胞应答.将CD8~ T细胞经有限稀释进行克隆,结果有两个克隆(23和29)对Mtb有特异性应答.这些CD8~ T细胞与对Mtb感染的靶细胞的识别被抗MHCⅠ类抗体抑制,但与来自所有个体的Mtb感染的DC共培养均可产生IFN-γ,提示两者之间的识别不受MHC-ⅠA、-B、-C及CD1的限制.在Mtb感染DC前1小时,分别将作用于抗原处理不同阶段的  相似文献   

18.
报告长期局部吸入IL-2治疗已有转移的肾癌6例,并配合小剂量静脉给予IL-2和皮下注射α-IFN,使转移癌缓解,尤其对肺部转移者效果明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男4例,女2例,年龄47~61岁,平均54岁。6例均已行肾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肾癌。采用Salvia Lifetec喷雾器,将人体IL-2100000U经喷雾法吸入,每天5次,长期应用;每2周给予IL-2 4.5×10~6U,分4天静滴,皮下注射α-IFN3×10~6U/天,每周5天。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双功能抗体有2个抗原结合臂,一方面具有肿瘤相关抗原,另一方面具有和免疫效应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结合的能力,并能有效地使效应细胞靶向杀火肿瘤细胞的作用.本实验探讨抗CD3/抗CD19双功能抗体介导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非放射性荧光染料Calcein-AM进行抗体介导的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榆测,Ficoll-Hypaque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流式细胞术从中分选T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首先以Raji细胞为靶细胞,按不同效靶比,不同抗体浓度分组,以PBS、抗CD3scFv+、抗CD3scFv抗体及非相关抗体抗CD3/抗PGP为对照,另设CD19-K562细胞为非相关靶细胞组,比较双功能抗体介导特异性体外杀伤活性.取上述杀伤实验效靶比25:1,抗体浓度500 ng/mL各组,ELISA法比较激活的T细胞分泌IL-2的量,Real-time PcR法检测T细胞因子IL-3、IFN-γ、TNF-α激活后的表达变化.结果:体外介导T细胞杀伤靶细胞Raji的效果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激活T细胞分泌IL-2、IL-3、IFN-γ及TNF-α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双功能抗体抗CD3/抗CD19在体外介导T细胞对靶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浸润肿瘤组织的活化淋巴细胞,能从小量肿瘤活检标本中分离,并在体外用白细胞介素-2(IL-2)扩增。这些细胞可能富含特异抗自身肿瘤活性,其活化所需 IL-2约为活化 LAK 细胞的1/100。本文报道非小细胞肺癌、恶性黑色素瘤或肾细胞癌患者应用 TIL 继承免疫疗法和持输注 IL-2的临床效果及免疫应答。对象为28例完成疗程的晚期癌症患者。用Kurnick 等报道的方法扩增 TIL,用~(111)铟标记静脉转输的 TIL(2.5×10~8)。患者在转输后4、24和48小时行 Gamma(γ)摄像机摄像,观察 TIL 在体内分布。在输注后每隔一定时间取外周血1 ml,用γ分光光度计检测放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