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刊讯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日前在北京组织专家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地区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进行了验收。该课题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牵头,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完成。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首次跨行业、跨专业建立建材产品全生命期的能耗和碳排放数据库,并建立其统计数学模型和评价机制;首次建立了建材产品对建筑环境影响的定量表征,完成了建材产品清单数据库与建筑  相似文献   

2.
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化集成管理是低碳建筑碳排放管理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建筑材料碳排放信息化集成管理的功能需求,在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以BIM为技术核心,以B/S为网络,架构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信息化集成管理体系。研究表明,该体系能够完成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参与方信息交流、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3.
建设单位驱动模式的BIM实施项目是实现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完整实施的主要模式。在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应用BIM技术,有利于参建各方尤其是建设方极大地节约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使绿色建筑的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因此,分析了以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BLM理念为基础的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BIM实施的管理架构、管理流程及内容、文档管理等,并研究了项目全生命周期BIM实施目标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目标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绿色建筑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绿色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征,将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相结合,构建绿色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研究表明,BIM技术优势与建筑材料管理需要契合性良好,能实现绿色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和交流,有效促进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测算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分为建材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营使用和维护更新、废弃与拆除 5 个阶段,分别分析各阶段碳排放的来源,运用碳排放因子法确定各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结合广州市某高校办公楼改扩建工程案例,分析各阶段碳排放特点与强度,为建筑碳排放测算研究提供参考。测算结果表明,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运营维护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大的阶段,分别占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 30.03%和 68.00%。同时也是减排潜力最大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近年来,在建筑领域当中,绿色建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绿色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特征基础上,结合建筑信息模型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绿色建筑材料中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通过实践研究可以看出,在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当中,BIM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参与构建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的各方能够交流和共享信息,从而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绿色建筑材料现有的单因子及复合评价法、国际上通用的全生命周期(LCA)评价法,对比了他们的优势及不足。分析了全生命周期法在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从提高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简化评价流程、评价体系必须满足质量指标和环境指标等方面进行改进,并强调了评价体系应适应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动态性。使广大建材科技工作者从中有所裨益,为我国绿色建筑材料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BIM概述     
文章论述了BIM的含义和相关的支撑技术,分析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软件的技术特点及应用BIM的建筑设计的特点,介绍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及以"最小BIM"为评价指标的BIM能力成熟度模型。文章最后指出一体化项目交付(IPD)是实施BIM的理想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9.
苏州地区住宅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PAS2050规范》提供的使用指南,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方法,从住宅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角度剖析建筑材料准备、建造、使用、拆除、建材处置和回收利用等六个阶段的环境影响,并选取苏州地区统计数据计算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为建筑设计师提供指导,也能为评价开发单位、业主、建筑师提供了建筑绿色度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绿色建筑材料的管理特征,分析了BIM与绿色建筑材料管理的关系,提出了BIM技术在绿色建筑材料管理体系中的构成及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绿色建筑材料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生命周期评价通过对建筑产品从原材料挖掘到报废拆除整个生命期的分析,为全面衡量建筑的可持续能力提供了工具。在介绍生命周期评价概念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生命周期评价三种主要模型(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了总结。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了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材料与部品和整体建筑产品的应用,对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领域中的发展给予展望。研究深入了当前对于生命期评价理论的认识与了解,指明了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在建筑可持续能力评估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推动了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在我国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工程建设项目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运用BIM 技术及工具构建建设项目的多维信息模型,并进一步定义BIM 模型元素和建筑材料的关系,量化建筑物建筑材料的环境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库。以南京市某大学在建的科研用楼设计方案为例,建模并进行计算,分析建筑物对环境影响重要因素,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新思路,为建筑物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建筑工程在原材料开采、建筑材料生产、工程建造与安装、工程运行与使用、工程拆除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绿化在改善环境中具有很多正面效益(如吸收CO_2、SO_2,降噪,杀菌,调节气温等),所以工程要进行绿化设计。以绿色植物生态效益研究为基础,得出了建筑工程生命周期内绿化吸收CO_2、SO_2的定量评价模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绿化可一定程度减少建筑工程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任志涛  徐智勇 《建筑》2009,(19):37-40
建筑节能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十大节能工程”,足见其重要性。但是,我国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目标和价值被具有不同利益不同阶段的参与方和受益者所肢解和忽视,建设节能型建筑的推进步履艰难。本文通过建筑节能和全生命周期评价概念的介绍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的阐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比较成功的评价体系,在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全生命周期能耗(LCE)的评价方法,用LCE的方法针对建筑物使用和不使用节能技术时建筑物的能耗,得出建筑物应用建筑节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建筑工程,阐述了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内涵,分析了 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在建筑规划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的具体应用,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温室气体(GHG)排放导致气候异常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混凝土行业作为使用最多的基础建筑材料碳排放尤为严重.通过分析绿色混凝土全产业链的碳排放,提出基于LCA的绿色混凝土碳排放计算模型,并推导出单位立方米混凝土的碳排放计算公式,重点探讨了大掺量工业固废节能减排的量化方法,以诠释"绿色"的涵义.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绿色混凝土碳排放定额模型,并提出碳排放星级评价标准和绿色混凝土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对指导绿色混凝土低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门窗》2016,(9)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指从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来考虑建筑成本与造价的问题,目的是最小化建筑工程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成本。以往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过于重视建筑工程的建造成本,而轻视了项目工程的运营、拆除、维护的折现成本是否最优化,不能全面反映建筑项目的总造价。因此,文章简述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综合信息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1):27+29+36+38+42+44+46+48
电石渣制水泥规模化应用示范线投入运行由中材集团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电石渣制水泥规模化应用技术及装备研究"课题配套的示范生产线——"新疆米东天山2×2 000 t/d电石渣综合利用工程"全干法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BIM服务建筑工程设计的共性平台技术研究"科研管理的基础上,从人员、进度、成果、知识产权和财务等五个方面,按照申请前期、研究中期和验收后期三个阶段探讨国拨课题科研的管理措施,并提出相应预控建议,以期对该类课题的综合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全生命周期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BIM技术实现"一模多用"的可行性以及挑战,通过工程造价的计量工作和计价工作分别分析其与BIM技术的关联和阻碍,同时提出了一些基于标准化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