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预制拼装再生混凝土小型综合管廊特点,以碳排放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ttom-up模式进行了全生命周期评价。明确了碳排放控制边界,进行了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基于各阶段主要采用的机械设备类型及作业时间等参数,结合《2018年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及能源消耗与燃料碳排放标准,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模型;结合工程算例进行碳排放核算,得到了全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碳排放比例,明确了碳排放主要控制阶段,推荐了对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蒋正武  高文斌  杨巧  李晨  任强 《建筑材料学报》2023,26(11):1143-1150
从全球碳中和与可持续混凝土发展角度阐述了低碳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及全生命周期的减碳与碳汇核心技术理念.从原材料、混凝土设计、制备、施工、服役及再生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过程提出了低碳混凝土的三大技术途径——直接减碳、间接减碳及碳汇技术,并分析了每个技术途径下的具体减碳技术路线.综述了混凝土的碳排放评价方法和准则,阐释了混凝土碳排放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提出了低碳混凝土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开发新型胶凝材料以及碳汇技术.  相似文献   

3.
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这仅仅是建筑运行使用过程,若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比例将会更高。在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下,绿色建筑是否比普通建筑全生命周期更低碳,目前相关研究甚少。本项研究基于LCA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明确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并以天津生态城75栋绿色居住建筑为样本,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星级绿色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单位建筑面积年碳排放量为43-64kg CO2/m2·a,且碳排放水平与绿色建筑星级无明显关系。本项研究为建立天津地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库和评价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以厦门市学生宿舍、居民住宅及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总结三类建筑碳排放的共性,进而提出不同功能建筑的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从"摇篮"到"摇篮"的理论,对9组不同配合比的绿色混凝土(即由废混凝土回收利用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水泥的生产和运输是绿色混凝土碳排放的前两位贡献者。相比于普通混凝土,绿色混凝土能够减少3.5%~25.7%的碳排放。综合考虑强度和环境影响,30%的再生粉体能够最大化地减少绿色混凝土的碳排放。同时,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天然粗骨料的长距离运输为绿色混凝土在中国的应用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6.
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提出基于碳排放系数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理论计算方法;构建并分析建筑信息模型,并按照理论计算方法设计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平台,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在建筑设计、建造、运行及拆除阶段的应用优势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秋雁 《建筑经济》2014,(1):97-100
深入分析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建立一套全新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碳排放量纳入到考量范围之内,并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给出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同时将政府对碳排放量减排的奖励也作为绿色建筑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给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消耗的碳排放量减量的具体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典型地区建筑工程用建筑材料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的重要成果。基于国家绿色建筑发展及绿色建材推广的要求,由中国建材总院联合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完成。成果简介成果一:不同区域的建材产品全生命周期LCA清单数据库系统和碳排放数据库系统课题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化特点,完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以厦门市学生宿舍、居民住宅及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总结三类建筑碳排放的共性,进而提出不同功能建筑的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杭州低碳科技馆在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运营使用以及拆除废弃阶段的能耗与碳排放,并分析其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对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