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章首先在分析访谈、观察、概念图、卡片分类法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卡片分类法最适于记录用户关于网站的认知信息,并探讨了卡片分类法在记录用户认知信息中的具体应用.在对比多维尺度、聚类及路径搜索法等主、客观测量用户心智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出路径搜索法最适于测量网站用户心智模型,并探讨了路径搜索法在网站用户心智模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用户在网站界面设计方面的心智模型以及用户职业背景的差异对其心智模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用户心智模型分析的政府网站设计优化的方法,从而为政府网站的可访问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琳 《情报科学》2018,36(6):9-12
【目的/意义】对信息行为理论进行分类归纳,提出统一的思想框架。【方法/过程】运用模型分析方法,对经 典信息行为理论进行了综述,指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提出集成模型。【结果/结论】将信息行为理论划分为个体和 社群两大维度,以德尔文的意义构建论隐喻模型为胚底集成个体与社群维度的各种理论,提出知识行动者的心智- 行为集成模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用户决策心智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心智模型角度分析用户检索资源决策行为的心理学机理,并组织实验进行验证,由此揭示用户使用检索资源的行为特征,最后给出了检索信息提示和修正传统培训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瑞红 《情报杂志》2005,24(1):110-111
在信息极度膨胀的网络时代 ,用户的注意力肯定会成为越来越宝贵的稀缺资源。网络信息想要实现它的价值 ,必须首先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在网络信息也具有商品性这个基础上 ,论述了网络信息价值通过获得的注意力来测度 ,用公式描述了网络环境下注意力和信息的关系、注意力和信息价值的关系 ,初步提出了一个信息价值测度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以引导用户跟随行为,达到控制虚假信息传播的目的。【方法/过 程】优化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构建完全信息博弈模型。通过博弈收益矩阵对该模型进行简化,用数学推导和 MATLAB软件进行仿真,还原虚假信息在用户层面上扩散传递的动态过程。【结果/结论】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网络虚 假信息的扩散规律,揭示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网络虚假信息的关系。并为网络监管部门对虚假信息的防控工作 提出了相应对策,为广大用户群体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鑫林  夏保华 《科学学研究》2023,(11):1958-1966
负责任创新透明性是一个基于信息的隐喻概念,旨在突出一种与以往创新实践完全不同的、理想的创新实践形态,即能够营造一种有利于实现创新实效和承担创新责任的对所有行动者可见、可参与的公共场域。负责任创新透明性具有内在的实践动机和外在的实践条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负责任创新透明性虽然面临着技术层面的黑箱挑战和社会层面的多手问题、隐私价值冲突、知识产权制度挑战等,但对这些挑战的应对仍然离不开透明性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8.
马费成  张斌  陈欢  苏小敏 《情报科学》2012,(12):1761-1766,1772
基于Pareto/NBD模型得到网络信息失效判据,对信息个体进行寿命预测,并根据马尔可夫链的理论构造了网络信息获得评论的马尔可夫模式,给出了一种测度余留价值的方法。同时,以人民网强国论坛帖子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讨论了测度模型的应用价值和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用户信息需求的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研究诊断用户信息需求的价值取向、需求内容和需求行为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用户信息需求模型、建立知识交流网络、营造信息供需交互的桥梁等诊断用户信息需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瑾 《科技风》2011,(1):21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的现象,不同语言之间在隐喻的使用上有很大差异,隐喻在不同的文化中既有共性又存在个性,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传递的等值。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本文以英汉的许多习语和名著中许多隐喻的运用为例,旨在探讨隐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DM方法的个性化推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微娜  马小琪  冯艳光 《现代情报》2011,31(4):20-22,25
个性化推荐服务可以帮助用户便捷高效地获取所需的商品,本文通过将语言标度引入到MADM方法中的模糊语言量词引导OWA算子方法中,利用Web用户反馈的不完全信息来分析具体信息用户偏好,向具体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2.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用户作为价值创造者的作用已经受到学者和企业家的重视,领先用户区别于普通用户是更具有创新性的个人或者组织,对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具有更大的价值.分析了领先用户的内涵及形成条件、识别路径和吸纳领先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方式,为企业有效利用领先用户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Search engines, such as Google, assign scores to news articles based on their relevance to a query. However, not all relevant articles for the query may be interesting to a user. For example, if the article is old or yields little new information, the article would be uninteresting. Relevance scores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what makes an article interesting, which would vary from user to user. Although methods such as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have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recommendation systems, in a limited user environment, there are not enough users that would make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4.
国外信息用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7年以来国外信息用户研究论文进行内容分析,认为其研究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用户角度和系统角度。用户角度方面,主要研究信息用户需求、信总用户安全、信息用户满意度、信息用户行为与心理和信息用户能力与学习;系统角度方面,主要探讨信息系统设计中的用户因素、用户对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使用等。对这些主题的研究论文进行综述,力图搴观反映近十年来国外信息用户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Google如何收集用户信息,黑客如何通过高级操作符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并通过Google搜索服务器漏洞信息进行攻击,为用户正确使用Google进行了警示。文章最后提出了通过提高用户防范意识,个人隐私技术手段保护,服务器保护,和政策法规保护等方面来防范Google黑客对用户信息的侵犯。  相似文献   

16.
General recommenders and sequential recommenders are two modeling paradigms of recommender. The main focus of a general recommender is to identify long-term user preferences, while the user’s sequential behaviors are ignored and sequential recommenders try to capture short-term user preferences by exploring item-to-item relations, failing to consider general user preferences. Recently, bett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s reported by combining these two types of recommenders. However, most of the previous works typically treat each item separately and assume that each user–item interaction in a sequence is independent. This may be a too simplistic assumption, since there may be a particular purpose behind buying the successive item in a sequence. In fact, a user makes a decision through two sequential processes, i.e., start shopping with a particular intention and then select a specific item which satisfies her/his preferences under this intention. Moreover, different users usually have different purposes and preferences, and the same user may have various intentions. Thus, different users may click on the same items with an attention on a different purpose. Therefore, a user’s behavior pattern is not completely exploited in most of the current methods and they neglec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users’ purposes and their preferences. To alleviate those problems, we propose a novel method named, CAN, which takes both users’ purposes and preferences into account for the next-item recommendation. We propose to use Purpose-Specific Attention Unit (PSAU) in order to discriminately learn the representations of user purpose and prefere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real-world datasets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our approach over the state-of-the-art methods.  相似文献   

17.
基于语义网的网络智能导航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霞  田文强 《科技通报》2012,28(2):126-127,133
针对网络智能导航不能根据用户的真实需求,将用户快速、准确地引领到目的地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网的网络智能导航系统。通过建立网络信息语义模型和用户需求语义模型,在网络信息和用户之间构建导航语义网,将用户文字描述的具体需求准确理解并输入到导航语义网,在导航语义网中完整理解导航需求,准确实现用户对信息搜索的导航。  相似文献   

18.
移动应用程序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渠道。尽管APP市场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但也出现了不少绩效较低的现象:互联网创业夭折、成交转化率低下、APP卸载率较高等等。研究APP的绩效问题有助于发现影响APP绩效的关键因素,帮助企业找到提高APP绩效的新方法。本文从服务主导逻辑出发,识别出了影响APP绩效的两大关键策略--用户赋能和服务创新,论述了这两大策略对APP收入绩效的影响机理。本文使用自然观察法跟踪和分析中国(N=200)和美国(N=206)两个样本中的APP个体,发现两个样本产生出来的结果较为一致:APP若选择赋予用户更多的权力,让用户主导平台的价值创造活动,那么它的收入绩效往往比较好;企业如果较为注重服务创新,持续地为APP开发出新特征或新服务,APP的收入绩效一般较好。本研究也可以给APP企业带来实践上的启示:首先,企业应分析APP的定位和作用;其次,企业应重视用户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意识到用户不仅仅是APP的接受者和使用者,还是生产者和价值创造者;再次,企业应按照APP的定位,再决定是否将价值创造的主导权赋予广大用户;最后,企业应当重视APP的服务创新,持续地推出新功能和新特征,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易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王晨 《情报探索》2021,(3):61-68
[目的/意义]研究微信公众号在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中的作用和效果,对普及公众防骗意识、提高宣传效率,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根据微信使用群体广、消息易扩散、传播渠道多等特点,在“电诈可防”理念背景下,采用改进的SEIR模型分析甘肃省兰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微信公众号对涉疫情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效果。[结果/结论]本地政务微信的关注群体仍以本地微信用户为主,公众号新增“关注用户”和新增“取关用户”均在文章发布时段后达到峰值,且呈现正相关,较从文章读者中产生“关注用户”相比,直接吸引公众号本体“关注用户”方式将更为直接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申玉粉 《现代情报》2013,33(6):167-169
图书馆的用户教育能够推动图书馆的信息交流,促使读者在教育之下获取更多的信息,在吸收并用之下丰富自身知识。本文对图书馆体验式用户教育的内涵进行介绍,认为用户体验教育方式,可以较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教育效果,促进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