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多种复合方式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以来我科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多种复合方式移植修复63例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63例中,深Ⅱ度烧伤瘢痕37例,Ⅲ度烧伤功能部位创面26例,均为一次手术完成;其中49例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大张刃厚皮移植,7例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小皮片移植,7例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网状皮片移植。结果63例中术后复合皮全部成活,愈后植皮区及供皮区瘢痕增生不明显,功能恢复较好,色素沉着较轻,外观满意。结论异体脱细胞真皮加自体刃厚皮多种方式复合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是一种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功能部位深度烧伤的新手术方法。方法选择小儿深Ⅱ度和混合度烧伤患者,削痂手术时保留创面变性网状真皮,取大张薄自体刃厚皮片移植覆盖创面,加压包扎8~10d。结果10例(12部位)移植皮片成活良好,外形功能恢复满意,供皮区愈合快,不留瘢痕。结论保留变性网状真皮与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是治疗小儿深度烧伤的一种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改善皮肤移植的形态和功能,提高大面积烧伤后自体供皮来源困难患者的整形效果。方法 应用制备好的脱细胞真皮基质(ADM),植入松懈或切除瘢痕后的创面,5~10d后再行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后观察AMD和创面愈合,瘢增生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6例8次复合皮移植均成活,植皮后光滑平整,瘢痕增生不明显。结论 ADM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能改善创面愈合的质量,是较理想的整形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异体(种)脱细胞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可达到减轻瘢痕,促进创面愈合之目的。我院应用猪脱细胞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和瘢痕切除创面共19例,其中采用一步法11例。现将一步法复合皮移植的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本组624例特殊部位烧伤患者的救治回顾,探讨特殊部位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参照不同特殊烧伤部位采取相应积极治疗措施。结果本组特殊部位烧伤患者由于创面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创面修复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其中深度烧伤伤后7d内手术者,功能恢复良好在85.00%以上,除骨骼外露坏死、肌腱损伤外多数病例不需二次整复手术。采取大张自体皮移植、皮瓣移植及早期切削痂生物敷料或异体皮覆盖短时间内自体皮移植的特殊部位烧伤,术后外观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率均较高。结论烧伤创面早期清创,功能部位妥善固定在特殊部位烧伤早期治疗中尤为重要。深度烧伤屏弃以往保守换药治疗,早期手术采用大张自体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移植,毁损严重、肌腱、骨骼、关节囊暴露者应用皮瓣修复,愈后创面外观修复、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深度烧伤创面特别是手肘关节功能部位,一般常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来覆盖,但愈后常出现明显瘢痕、挛缩、牵拉,导致功能障碍,而取皮区更是后遗严重瘢痕,给患者、家属带来很大心理负担。脱细胞异体真皮,应用在深度烧伤创面后,解决了皮肤的真皮层,在其上移植自体薄皮片,成活率高,瘢痕少,而且取皮区无瘢痕。近几年来,我科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治疗烧伤深度创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皮复合植皮治疗烧伤瘢痕临床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改善烧伤瘢痕切除后移植皮片的外形和功能,并减轻供皮区瘢痕形成。方法应用J-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于切除瘢痕创面8例。结果6例复合皮完全成活,2例大部分成活。5例0.5~2年随访,未发现排异现象,外观平整,颜色近正常肤色,弹性好,挛缩轻,局部功能好,供皮区均无瘢痕形成。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于切除瘢痕创面为一种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功能部位严重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多通过中、刃厚大张皮或邮票状植皮修复,愈合后常继发严重的疤痕增生和疤痕挛缩(包括供皮区)。脱细胞异体真皮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材料,近年来运用于修复深度烧伤。我们于2002年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皮肤移植治疗功能部位深度烧伤2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形成的复合皮一次性手术移植作为一种新的创面覆盖方法 ,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深Ⅱ度烧伤及Ⅲ度烧伤经手术创面愈合后 ,常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形成 ,功能部位的瘢痕除影响外观、瘙痒难忍外 ,更重要的是影响功能并伴有畸形。以往常规手术治疗采用的大张中厚皮片移植 ,因切取皮片厚度的差异 ,不仅造成术后功能恢复不佳 ,而且容易造成供皮区新生瘢痕 ,并且大面积深度烧伤病员创面愈合后 ,需解除功能障碍的部位多 ,供皮区又极为有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于 1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10月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  相似文献   

10.
周洁松  郝平  张辉  徐凯  尚艳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2):1136-1137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简称复合皮)与自体大张全厚皮片用于修复功能部位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例功能部位创面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例,分别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薄皮片移植修复7个功能部位及自体大张全厚皮片移植修复8个功能部位。结果:两组皮片均成活良好;经随访观察6~24个月,第一组脱细胞异体真皮无排异反应,植皮处光滑平整,色泽及弹性良好,瘢痕增生轻,关节运动角度正常;第二组片皮成活率高,皮片有弹性,耐磨压,质感、色泽近似全厚皮瓣。关节运动角度较正常小。结论:两种方法对功能部位创面的修复均有明显疗效,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异体真皮支架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功能部位烧伤及整形中的应用经验与体会。方法本组18例。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54岁;烧伤早期切痂11例16个部位,后期整形7例11个部位;受皮面积为30~300cm2;复合皮移植手术方法分1步法和2步法两种。结果本组18例27个部位成活25处,2处因固定欠佳或感染失败,成活率92.6%。术后随访11例8~12个月,功能部位植皮区外观平整,柔软度和弹性可以满足功能需要,颜色接近正常皮肤。结论复合皮替代中厚皮成活率高,减少瘢痕畸形能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2.
深度烧伤创面的皮瓣修复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深度烧伤创面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对52例深度烧伤创面根据烧伤创面的深度、部位、创面条件及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修复。结果52例深度烧伤创面采用各种皮瓣修复后,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51例皮瓣均成活,术后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深度烧伤特别是难治性或晚期骨外露合并感染创面均考虑皮瓣移植,重视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深度烧伤创面采用皮瓣修复能达到创面和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入院的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采用切削痂微粒皮移植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休克期切痂组),另选择本院同期非休克期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采用切削痂微粒皮移植术治疗的30例患者(非休克期切痂组),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休克期切痂植皮组术后脓毒症、MODS等发生率、死亡率较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为低,P〈0.05。休克期切痂组愈合时间也较非休克期切痂组快,且差异明显,P〈0.05。休克期切痂植皮组患者3周内的IL-6、IL-8、TNF和LPS平均水平都明显低于非休克期切痂组(P〈0.05或〈0.01)。结论伤后及时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并寻求积极有效地覆盖物封闭创面,对减少创面侵袭性感染、减少并发症,加快创面愈合,缩短病程,提高大面积深度烧伤治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列疗法对特大面积烧伤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的治疗体会。方法30例特大面积烧伤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患者,均接受彻底清创、营养支持、浸浴疗法、应用抗生素、手术治疗、加强感染预防、康复治疗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残余创面被彻底封闭,且患者心理状态、营养状况、体力、功能均明显改善,均治愈出院,出院时均能站立行走。微信、电话随访6个月~1年,患者反映残余创面植皮效果好,且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系列疗法治疗特大面积烧伤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效果显著,可有效封闭残余创面,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Ⅲ°烧伤创面给予磨削痂等综合治疗后,采用生物敷料A覆盖包扎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烧伤患者非Ⅲ°创面(深Ⅱ°及偏浅的Ⅲ°创面),应用改良式磨痂并配合削痂加自体薄层皮片移植,创面覆盖生物敷料A包扎治疗28例(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削痂及切痂加自体皮移植治疗21例.结果 治疗组术后2~3周创面愈合,其中烧伤总面积40%~ 50% TBSA的患者治愈率为99%,并且治疗后,瘢痕增生明显减轻,自体供皮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对照组自体皮移植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愈合后,创面存在较多瘢痕.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4.8±1.8)d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9.4±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式磨削痂加生物敷料A覆盖包扎,操作简单,损伤轻,并发症少,需皮量少,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健康组织,使创面愈合加快,愈合后瘢痕相对减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表神经纤维瘤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4例神经纤维瘤,根据病灶部位和面积的大小、形状选择手术方法,其中采用瘤体切除后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覆盖8例,瘤体切除后取自体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25例,瘤体切除同时反鼓切取瘤体表面皮片回植8例,瘤体切除扩张后皮瓣带毛发移植修复3例。结果本组一次手术治愈31例,多次手术治愈13例。全部病例均恢复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外观和功能均明显恢复。随访6个月—2年,均未见反鼓切取皮片和病灶切除区复发。结论神经纤维瘤小而不影响功能者一般不需手术治疗,但对于巨大肿瘤采用手术分期切除或瘤体部分切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自体焦痂与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作覆盖物用于微粒皮肤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4例Ⅲ度烧伤患者于伤后3~7天内行切痂微粒皮肤移植术,采用自身同体对照法,术中一侧肢体用自体焦痂原位回植作覆盖(焦痂回植侧),而另一侧肢体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作覆盖(猪真皮侧),术后比较两种覆盖物的存留时间、自体微粒皮存活情况及创面愈合率。结果焦痂回植侧覆盖物术后第3~4周开始干燥分离,残留创面较少;猪真皮侧覆盖物术后第2周末开始溶解脱离,残留创面较多。回植焦痂完全脱离创面的时间[(43.66±3.03)天1长于猪真皮[(35.08±2.54)天],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回植焦痂组术后6周的创面愈合率[(85.23±5.13)%]高于猪真皮[(63.23±4.8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自体焦痂用于替代异体皮进行微粒皮肤移植可行,其效果优于异种(猪)脱细胞真皮,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亦果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03-1003,1005
目的 观察烫伤患儿在溶痂期时浸浴后创面愈合情况.方法 烫伤患儿756例,对其中深Ⅱ度烫伤95例行浸浴,观察效果.结果 61例瘢痕愈合,22例浸浴10~14d行刃厚植皮并存活;12例浸浴10~14d后行人工真皮覆盖术,术后7~10d行刃厚植皮并存活.结论 烧伤创面溶痂期采用合适的换药、浸浴方法,是保证创面早期愈合,后期植皮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J-1型异种脱细胞真皮和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深度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应用J-1型异种脱细胞真皮和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应用自体断层皮片修复深度创面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创面植皮存活率、术后6个月植皮皮肤色泽、皮肤厚度、血管分布情况、柔软度、瘢痕生长情况、功能部位活动情况,并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进行评分。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创面植皮存活率为(95±5)%,术后6个月植皮皮肤色泽评分为(1.64±0.38)分、厚度为(2.13±0.44)分、血管分布为(1.75±0.46)分、柔软度为(2.78±0.53)分,瘢痕增生不明显,功能部位活动正常。对照组创面植皮存活率为(74±7)%,术后6个月植皮皮肤色泽评分为(2.57±0.35)分、厚度为(2.92±0.48)分、血管分布为(2.69±0.56)分、柔软度为(4.36±0.68)分,瘢痕增生明显,3例患者功能部位活动受限。两组患者皮片存活率、VSS评分(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和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既可解决患者自体皮源不足的问题,促进创面愈合,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皮肤的外观及功能,又能解决中厚皮或全厚皮供区遗留瘢痕的问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