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运动训练,连续干预30 d。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 STEF)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 FM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 MBI)评价患者上肢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TEF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结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上肢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单纯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2.
王晓娜  顾莹  刘敏 《中国康复》2013,28(5):330-332
目的:观察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药物、运动及认知训练等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LOTCA及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在社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康复中的价值,为社区认知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92例符合人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认知干预组与对照组,2组均接受规范、系统的社区康复治疗与指导,认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2组患者在人组时及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综合功能量表(FCA)、改良的巴氏指数(MBI)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评定。结果认知干预组治疗后,NCSE各领域评分和总分、FC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社区认知干预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运动、语言、认知和其他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使其能适应精神、心理和社会的活动,以便恢复自主功能,尽可能恢复日常的生活能力。方法;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早期(脑梗死后3~4d,脑出血后6~7d)心理护理、肢体功能位的护理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过3周的康复护理,干预组康复有效率达96.2%,高于对照组(85.0%)。结论:重视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肢体功能位的放置,可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专科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并采用PHYSIOMED vocaSTIM—Master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增加综合康复专科护理,共治疗30d。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吞咽障碍明显好转(P〈0.05)。结论综合康复专科护理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并观察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功能训练的疗效。方法将80例伴有心理障碍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愉快因子刺激疗法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情绪状态(HAMD)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FIM)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16周治疗后,2组情绪状态(HAMD)评分和(FIM)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佃〈0.011。结论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可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和心理状态,愉快因子刺激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第30 d后进行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艳秋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196-1197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最大限度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方法:将社区16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训练患者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干预前后用Fug—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FMA和BI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赵凤春  冀秀芳 《护理研究》2002,16(4):194-196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将180例初发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康复护理包括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康复护理前后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 结果显示:两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所下降,但康复护理组FMA和BI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训练的康复指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雪兰  王惠清 《现代康复》2001,5(1):154-154
对12例脑卒中患早期实行康复护理训练,结果显示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显提高(P<0.01),提示训练脑卒中患庆采用现代护理训练方法,早期康复能促进脑卒中偏瘫肢体能力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日常生活(ADL)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认知康复训练对改善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睡眠质 量的效果。方法:60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虚拟组,每组30例。常规组行常规认知训练,虚拟组行虚 拟现实认知康复训练,疗程均为6周。在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COA)、简易智 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半结构式访谈来 评价2种认知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结果:康复后,2组的MoCA、MMSE和ADL评分均高于同组康复前,且 虚拟组高于常规组(P<0.05);2组的PSQI评分与同组康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访谈结果显示,虚拟组患者均认为虚拟现实技术能提高其认知功能,并愿意继续虚 拟现实技术下的认知康复训练;常规组部分患者表示训练后认知功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虚拟现实认知康 复训练改善MCI患者的认知系统功能的疗效优于传统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同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智力量表(HDS)、韦氏记忆量表(WMS)、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第4周时康复组MMSE、WMS、SCAG、HD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仅WMS和HDS评分有明显改善(均P〈0.05或0.01);治疗8周后,康复组CDR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MMSE、ADL、SCAG评分出现明显改善(P〈0.05或0.01),CDR则无改变。治疗后各时间段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康复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