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全一 《中国公证》2008,(10):15-18
建设部新颁布的《房屋登记办法》于2008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物权法》实施后在不动产物权登记领域的一部重要规章。由于其在征求意见稿中曾多处涉及公证,公证界对这部规章期待有加,然而,正式颁布的《房屋登记办法》仍然秉承了《物权法》对物权设立与变动的意思自治原则,并未将物权变动的相关法律关系纳入法定公证的范畴。致使业内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实施,此前的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也开始正式实施。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物权法》和第一部《公证法》先后颂布施行,昭示着我国的民商事领域迎来了划时代的发展契机。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不难发现《物权法》并没有如很多人所期待的那样,把法定公证条款明确地写进去。虽则遗憾,但这并不意味着公证被排斥在物权领域之外,或公证在物权领域就无所作为。恰恰相反,《物权法》与《公证法》,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二者缺一不可,紧密相连。要贯彻落实好《物权法》,就必然要充分发挥公证的作用,让公证成为物权制度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施行后,赠与合同由法律作出了一些详细、具体的有关规定,且对赠与可以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施行,房屋赠与中办公证的越来越多,本文拟对办理房屋赠与公证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员规范办证。  相似文献   

4.
张志明 《中国司法》2001,(10):58-60
所谓“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就是公证机构办理公证时,赋予符合条件的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从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关于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有《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担保法》、《合同法》、《公证暂行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颁布的《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下称《联合通知》)等。然而由于我国尚未颁布《公证法》、《物权法》,对于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公证业务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无法可依,且由于这项业务与法院的执行业…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物权法》制定的过程中,公证实务界和部分法学界人士纷纷呼吁,将公证制度引入《物权法》,但这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没有在《物权法》中给公证制度以应有的地位。公证规则介入物权法领域,尚有一些理论上的问题存在争议。下面,笔者试以目前最具争议的强制公证方面的问题,阐述有关意见。  相似文献   

6.
刘博 《中国公证》2006,(7):12-13
2006年7月1日,新修订的《公证程序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正式施行,此次《规则》的修订与施行对于促进我国公证事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呢?就此,本刊记者对中国公证协会江晓亮秘书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晏洛莎 《中国公证》2010,(12):10-11
为树立公证行业良好形象.提升公证公信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增强民众的公证法律意识,中国公证防会于2010年8月《公证法》颁布五周年之际,组织全国公证行业围绕“8.28”《公证法》颁布日集中开展了一次公证宣传活动.各地方公证协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基层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积极响应.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疆 《中国司法》2007,33(10):60-62
一、《物权法》对公证业务发展的积极影响从宏观分析,《物权法》颁布后会激发人们创造财富、拥有财富和保护财富的活力。保护财富的法律程序有两种:诉讼程序和非讼程序。公证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讼程序,其社会需求随着人们保护财富的需求的增长而必然增长,如同我国住房改革使广大城市居民成为不动产所有者后,要求办理遗嘱公证的需求是逐年上涨。因此,《物权法》的颁布在客观上存在催生公证需求的作用,其主要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正式施行。《公证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公证工作的法律。认真贯彻实施《公证法》,依法推进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司法部出台了《提存公证规则》,以规范提存公证的办证要件与办证程序。《提存公证规则》以完整的框架、详尽的条款.体现了高超的立法水平.为公证机构办理提存公证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担保法、物权法、合同法、公证法等重要法律的相继出台,《提存公证规则》也开始存在一些与立法相冲突的地方和条款不当之处.需要加以适时修改.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疆 《中国公证》2007,(9):14-14
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公证法》颁布两周年座谈会,感到很荣幸。刚才,又看到有如此多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今天的座谈会。我很激动.切身感受到司法部党组对公证工作的重视,切身感受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公证事业的关心。我在公证行业已经工作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一直盼望《公证法》颁布,其中还数次参加过《公证法》的立法研讨和征求意见,现在《公证法》终于颁布实施了,实现了公证员二十多年的心愿。作为一名在基层第一线工作的公证员,对于《公证法》的颁布和实施,感触非常多,其中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已于2006年3月1日开始实施,新中国第一部《物权法(草案)》草案也正在修订中。物权法是十分重要的实体法。而公证法是一部程序法.实体法如果缺少好的程序法与之相匹配,贯彻过程中往往出现一统就死、一活即乱的情况.而一部再好的程序法,如果没有实体法的支持,也会处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或者是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关系。因此.在物权法中引入公证制度,是制订一部高质量的《物权法》必须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阎建明 《中国公证》2007,(11):17-17
一、《物权法》为公证调整物权民事关系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物权法》是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民事关系的一部法律。其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有关公证的内容,但物权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却与公证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从《公证法》第11条关于公证事项的规定可以看出,公证手段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依法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各种民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如何确保当事人真实、准确、完整、有效地表达真实意思,是物权法及相关民商事法律的重要职责,在《物权法》中明确规定公证机构以及公证文书的地位、公证文书的法律效力等,则是实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依法治国的脚步,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在经历了无数风波和国人的翘首企盼中,我国民商法律体系中一部重要的基础性法律一《物权法》终于浮出水面。《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使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调整纳入完整的法律体系。对于完善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也必将对以证明民事法律事实和调整民事法律关系为主要对象的公证制度带来重大的影响。如何依据《物权法》完善我国公证制度?如何按照《物权法》调整和规范公证工作?如何审视《物权法》后法律服务市场的格局变化?公证行业如何应对“物权法时代”的到来?是每一位公证业内人士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是摆在公证行业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笔者在认真研读《物权法》和总结公证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略书拙见.与业内人士其同探究。  相似文献   

16.
以稳定财产关系和家庭关系为己任的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的重要业务之一。其办证依据主要来自《婚姻法》、《继承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物权法》实施后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无疑也应成为办理继承公证所依据的重要法律。因此,正确认识《物权法》与《婚姻法》、《继承法》等在调整财产关系的分工和角色作用,正确认识《物权法》规定的物权登记、物权变动、物权优先效力等对判断被继承人遗产的影响和作用,必然也就成为继承公证实务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丁春霞 《中国公证》2013,(10):10-12
《中国公证》杂志2013年第9期刊发了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颁布八周年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文章。赵副部长对《公证法》颁布八年来全国的公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了要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改革完善公证制度。这为公证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公证员做好新形势下的公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基层公证工作人员.我们既深受鼓舞、又感到责任重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纠纷交织在一起,我们将结合新要求、适应新形势.贯彻落实赵副部长讲话精神,坚持服务、改革、建设并举,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证事业更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公证程序规则》是《公证法》的细化与解释,是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办理公证所必须依凭和遵循的基本规范。勿庸讳言,根据《公证法》新修订并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公证程序规则》相对于原《规则》而言,是一部结构完整,设计相对完善的公证程序规章,对指导办证实践和规范办证行为  相似文献   

19.
车昱 《中国司法》2005,(12):51-54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已经颁布,根据该法第十条的规定,法定公证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与此同时与《公证法》内在关联性最强的《物权法》目前我国也正在抓紧制定,然而从已发布的《物权法(草案)》的情况看,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对公证制度在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中应有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中引入法定公证制度采取了不应有的漠视和回避态度,而这一切正成为实现我国物权制度立法目标的重大隐患,笔者由此试对建立我国不动物权变动法定公证制度相关应然性问题作如下分析。一、法定公证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的内在需要物权…  相似文献   

20.
公证作为一项预防性的法律制度,我国在建国初期即已建立。1996年,我国颁布了《公证法》,取代了1982年的《公证暂行条例》。《公证法》构筑了我国公证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了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进行虚假公证行为的民事、行政制裁体系。与此相对,虚假公证的刑事制裁规范仍是目前缺失的一环,而西安“宝马”彩票案等虚假公证有关案件的发生,更凸显了深入思索此类行为人罪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