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1999年7月~2003年12月,采用局部低温、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11例.肿瘤直径1.3~2.8cm,平均2.3cm.Roboson分期均为Ⅰ期.11例均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11例随访12~65个月,平均38个月.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3年2月-2003年2月共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侧肾癌3例,孤立肾癌5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2例,对侧肾正常肾癌1例;11例中6例行肿瘤剜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术后无外科并发症,平均随访4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对经选择的患者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48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向阳 《广西医学》2009,31(10):1498-1499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小肾癌的疗效。方法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48例,其中单侧肾癌42例,双侧肾癌2例,孤立肾肾癌4例,肿瘤直径1~4cm。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随访3—48个月,均为无瘤生存,无术后出血、肾衰竭、感染、漏尿等并发症。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局部性肾癌采用肾癌根治术与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局限性肾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肾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操作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1年随访观察组血清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率、远期复发率及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局限性肾癌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可较好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附2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小肾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癌5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1例,对侧肾正常肾癌19例;26例中7例行肿瘤剜除术,其余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术后无外科并发症,平均随访4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是治疗小肾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2例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32例肾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2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未发生肾创面出血、渗尿、感染等并发症,无明显肾缺血性损伤。结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肾单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当的手术切缘.是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治疗T1a期肾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T1a肾癌患者行双源CT检查,分别探查患侧肾脏血管解剖结构、肾肿瘤大小、位置、毗邻关系及对侧肾脏的相关情况等指标,并与LNSS术中所见及病理结果对比,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双源CT显示的患侧肾脏血管解剖结构、肿瘤大小、位置与LNSS术中所见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且显示的肿瘤侵入肾实质深度以及与周围血管、集合系统的毗邻关系与病理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值=0.949、0.872、0.936,均P<0.05)。结论双源CT对LNSS治疗T1a期肾癌能更好的进行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华才  贾莉 《海南医学》2010,21(4):72-73
目的加强对囊性肾癌(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CRC)的认识,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病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临床治疗资料及TNM分期与预后。结果囊性肾癌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线索,经病理确诊肾癌囊性变11例,多囊性肾癌3例,单纯性囊肿癌变1例。1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2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11例获得随访,生存时间平均38个月。与非囊性肾癌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囊性肾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大体病理上具有囊性改变的肾癌的统称,由3种病理学类型构成,术前正确鉴别各亚型是选择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局限性肾癌病例74例,其中36例行NSS治疗(NSS组),38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RN)治疗(RN组)。分别统计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NSS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大于RN组(P〈0.05);但两组间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及长期存活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NSS最大限度保留了功能肾单位,较RN更能够提高肾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早期肾癌的效果。【方法】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29例,其中双侧肾癌3例,孤立肾肾癌2例,单侧肾癌24例,其中对侧肾功能存在损害者14例,对侧肾功能正常者10例。【结果】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为T1期,其中透明细胞癌21例,乳头状肾癌5例,囊性肾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术后平均随访49.8个月,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为6.9%。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93.1%(27例)、82.8%(24例)。随访期间未出现因肾功能衰竭而需透析治疗者。【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对早期肾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尽可能保留肾功能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与根治性肾切除相似的疗效,是治疗肾癌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T1b期肾癌病理学特点,同时探讨该期肾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最佳手术切缘。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45例T1b期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结果  245例患者中男158例,女87例,平均年龄59.6岁,平均肿瘤大小5.3 cm。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174例,保留肾单位手术者7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为肾透明细胞癌209例(85.3%),219例(89.4%)患者瘤体周围可见明显假包膜,其中26例(10.6%)患者肿瘤细胞穿透假包膜并侵入周围肾实质,浸润深度在1 mm、1~2 mm和2~3 mm的肿瘤分别为7例(26.9%)、16例(61.5%)和3例(11.5%)。24例(9.8%)患者可见多发性肿瘤。肾部分切除术的平均切缘为5 mm(3~7 mm)。  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可用于T1b期肾癌,为避免切缘阳性,切缘距肿瘤表面应至少3 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肾癌的体会。方法对32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肾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双侧肾癌8例,总肾功能受损的肾癌12例。12例行剜出术,2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随访14~48个月,平均31个月。无局部复发。术后无1例发生出血、尿漏,肾功能相对稳定。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有效地控制出血和保护肾脏功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差异.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诊治的8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分为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组(NSS组)和开放肾癌根治术组(ORN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疗效和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NSS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均显著高于ORN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血清肌酐无明显差异(P>0.05),NSS组术后1个月、1年、2年和3年的血清肌酐均显著低于OR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年提示两组患者在复发、远处转移、复发+转移、肿瘤致死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NSS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高于ORN组(P<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术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无明显差异,但保留肾单位手术能更好地保留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孤立肾、双肾肿瘤等是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禁忌症。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该文探讨用消融术治疗强迫性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6月-2004年2月,用WE7568巨能肿瘤消融刀消融治疗强迫性保留肾单位的原发性肾癌患者5例。术后随访6—46个月。平均27个月。定期复查血肌肝、血尿素氮、双肾ECT、B超和CT等。结果5例全部按期随访,1例术后3个月出现肾功能衰竭,采用透析治疗,现仍存活,余均正常。结论消融术是治疗强迫性保留肾单位肾癌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肾癌患者选择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对照组施行肾癌根治术。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的相关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过性SCr上升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疗效对比分析,局限性肾癌患者应用保留肾单位手术的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在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YAP在RCC组织及良性病变肾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R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YAP在良性病变肾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5.0%(7/20),明显低于RCC组织中的表达率78.7(5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4.196,P<0.05);YAP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及肾静脉是否受侵无明显关联(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AP在RCC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了RCC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术与保留肾单位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肾癌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选择性肾单位保留手术,对照组实施肾癌根治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期间,没有发现远处转移以及癌性死亡等.结论:保留肾单位术治疗早期肾癌可以获得与肾癌根治术类似临床效果,且手术安全有效,肿瘤局部复发率低,能够保留功能性肾单位.  相似文献   

18.
孙光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1):52-54
在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中,肾细胞癌(Renal Carcinoma,RCC)的发病率一直高居第二位,并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随着现代免疫学的出现和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RCC的外科手术治疗有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早期小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4月~2004年3月,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21例,其中孤立肾1例,对侧肾有病变或肾功能受损3例,对侧肾正常17例。肿瘤直径1.5~6.0 cm,平均直径2.8cm;其中对侧肾正常者直径均<4cm,平均2.5cm;对侧肾有病变或受损者平均直径为4.2cm。TNM分期:T1期16 例,T2期4 例,T3期1例。4例行肿瘤剜除术,10例行肾极切除术,7例行肿瘤楔形切除术。结果 21例随访7~66个月,平均随访40.8个月。1例3年后发现右肺及纵隔转移,1例术后27月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接受透析治疗。其余19例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癌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对侧肾正常直径<4cmT1~T2期局限性肾癌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0.
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根据全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肾肿瘤的发病率约为(3~5)/10万,死亡率约为1畅5/10万左右[1]。在过去的数十年中,RCC的诊疗方式已有很大改变,不再依赖于血尿、腰疼、腹部肿块“肾癌三联征”,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肾癌预后较之前明显好转,死亡率明显下降。由于肾肿瘤的发现时间提前,创伤较大的根治性肾脏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 ,RN )不能适应处于早期阶段的肾肿瘤,且根据大量询证医学证据证明,早期的RCC特别是肿瘤直径<4cm (T1a N0 M0)行保留肾单位肾脏部分切除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 ,NSS )能够取得与 RN 相当的效果[2‐4],并可以保留一部分肾功能。除了开放性手术以外,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 laparo scopic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LNSS)以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部分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c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RALPN)已成为主流的手术方式。但 LNSS手术难度相对较大,需要一个客观的肿瘤术前评价系统。本文主要对现有的3种主流NSS术前评价系统进行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