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瑞民  杨熙 《广东化工》2012,39(15):38+41-38,41
简述近些年煤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不足,依据国家能源及煤化工规划,从传统煤化工、新型煤化工、产业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新阶段我国煤化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樊平平 《河南化工》2021,38(11):5-9
分析了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我国的发展依然依靠煤化工.现代煤化工的高质量发展要从低碳、高效、清洁、安全等方面着手,利用能源大数据去统筹协调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加大创新技术投入,应用智慧管理,实现现代煤化工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煤的高效、洁净利用是21世纪我国能源和化工领域中的重大课题。新型煤化工能源技术,即以获得洁净能源、煤基代用液体燃料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气化发电等将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讨论了中国新型煤化工能源技术的发展、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方向等,旨在为提高煤化工技术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认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必然要顺应时势,以发展尖端煤化工技术为核心,将煤转化为新的洁净高效的能源,加速优化能源结构,将成为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大规模、技术先进的煤化工产业将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懈动力。  相似文献   

5.
从新型煤化工发展现状、竞争力分析、发展瓶颈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展新型煤化工要谨慎进行。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示范装置取得突破进展,"十二五"期间,应继续在技术、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更高水平的技术示范,有序、稳步发展新型煤化工,作为我国石化和能源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我国油气资源严重不足,非化石能源替代有限,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在近50年内仍是我国的主导能源资源,而煤化工产业成为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成为必然趋势。我国从十八世纪后叶开始发展煤化工产业,二十世纪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体系,到二十一世纪,该产业发展更为迅猛,经过"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的带动作用,当前中国煤化工尤其是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面在技术层面、规模层面均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技术在我国建成投产并产出合格产品。尽管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投资过热、煤气化技术创新不足、煤化设备设计制造技术相对落后、煤气化耦合其他工艺集成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的途径,从推进煤化工行业清洁转化技术创新升级、推动清洁能源产品技术创新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对我国煤化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纪鹏 《广东化工》2013,(8):70-71
我国的煤化工技术主要有煤炭焦化、煤气合成技术、煤炭液化、多联产技术等。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呈现能源转化为主、规模型和技术商品化等特点。煤化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煤炭的液化、气化、焦化等。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新型煤化工能源技术将越来越引起关注,并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发展新型煤化工能源技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建业 《山西化工》2006,26(3):69-71
分析了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论述了煤化工能源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新型煤化工能源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玉川 《化学工业》2014,32(10):7-10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特殊能源结构决定了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当前面临国际石油价格逐渐上涨和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升高的双重压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是加速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趋势.新型煤化工产业在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煤基能源化工品发展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以能源化工品为热点的现代煤化工,是我国实施石油替代能源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我国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及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作者认为,我国煤化工的发展现已呈现过热的态势,当务之急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速转变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式。文章对煤制油、甲醇/二甲醚、甲醇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煤基能源化工品的投资、成本、技术、市场、风险、环保、能源利用率等诸多方面提出若干探讨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供业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是煤炭深加工产业。我国的化学工业是以煤化工起家,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煤储量相对丰富,面对我国煤多油少的能源资源特点,煤化工是要发展的。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深思熟虑,认真研究我国煤化工发展的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途径。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有远见的、有利于化学工业满足国民经济需要,使化学工业加速现代化的明确的煤化工发展战略。谋求我国煤化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煤基能源化工品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以能源化工品为热点的现代煤化工,是我国实施石油代替能源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我国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及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作者认为,我国煤化工的发展现已呈现过热的态势,当务之急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速转变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式。文章对煤制油、甲醇/二甲醚、甲醇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煤基能源化工品的投资、成本、技术、市场、风险、环保、能源利用率等诸多方面提出若干探讨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供业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性,但煤化工产业受到煤炭资源、水资源、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须推行清洁生产,才能使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煤化工产业及清洁生产在煤化工企业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高实泰 《煤化工》2012,40(5):34-37
分析了我国能源存量、消费结构、石油短缺、国际油价上涨以及国家能源安全等问题,探讨了我国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煤制油)产业的必然性;从自主研发的现代煤化工(煤制油)技术建成投产的国家示范工程成果出发,分析了我国发展现代煤化工(煤制油)有利条件和优势;结合我国资源现状、环保压力以及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分析了发展现代煤化工(煤制油)产业的瓶颈制约因素;根据现代煤化工(煤制油)产业特点和国际发展趋势,提出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化工》2013,(13):3
煤是碳含量最高的化石能源,为了适应全球CO减排的潮流和应对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能源瓶颈,需要减少盲目性、以低碳理念科学发展煤化工。7月25~26日,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在青岛组织召开的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高端论坛上,专家提出了多联产、石油化工—煤化工联合、冶金—煤化工联合、煤直接拆解等低碳技术路线。专家在会上一致表示,煤化工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转化效率、高附加值、综合利用清洁利用。2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以煤为原料的特性,煤化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离不开碳排放的问题。结合我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和低碳经济的背景,考虑煤化工行业发展的碳排放强度及能源强度双重约束,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定量构建了基于碳基能源约束的煤化工发展模型,明确了煤化工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解决的相关问题及机遇。以该理论模型为基础,充分考虑煤化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煤化工的低碳发展路线图,为政策制定者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煤炭能源的相对紧缺,煤化工产业在不可再生能源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煤炭是许多化工品的原料,现如今对能源和化工品的需求每年都呈上升趋势,通过煤化工企业将煤炭转化为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产品迫在眉睫.煤化工企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煤化工企业实现了高速发展,我国诸多煤化工企业的...  相似文献   

18.
煤化工产业是为解决石油能源短缺问题而诞生的一类能源产业。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使其形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局面,通过对煤化工及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简要说明,进而针对当前煤化工产业的环保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煤化工的起源及不同时期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代煤化工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原因及煤制油、煤制气、煤制化学品的发展趋势;提出将煤作为化工原料置换石油、天然气,将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置换燃煤,以减轻大气污染和碳排放问题;建议发展以煤制化学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结合CO2捕集和地质封存技术,将置换出的石油、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助力能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煤炭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首选替代能源,随着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和能源、化学品需求的日益增长,煤化工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煤化工也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必须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我国煤化工行业的技术现状和产业格局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煤加工工艺的选择及优化、CO2的排放、回收与储存,水处理和循环利用新技术,以及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设备的优化和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煤化工行业顺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保持能源产业可持续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