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发展新型煤化工能源技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建业 《山西化工》2006,26(3):69-71
分析了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论述了煤化工能源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新型煤化工能源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黄瑞民  杨熙 《广东化工》2012,39(15):38+41-38,41
简述近些年煤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不足,依据国家能源及煤化工规划,从传统煤化工、新型煤化工、产业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新阶段我国煤化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中国能源结构的特点,阐述了煤化工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和对比了中国发展煤化工的优势和劣势;论述了发展煤化工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对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认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必然要顺应时势,以发展尖端煤化工技术为核心,将煤转化为新的洁净高效的能源,加速优化能源结构,将成为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大规模、技术先进的煤化工产业将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懈动力。  相似文献   

5.
生产动态     
我国新型煤化工将快速增长2007年是我国煤化工产业稳步推进的一年,在国际油价一度冲击百元大关、全球对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发迫切的背景下,中国的煤化工行业以其领先的产业化进度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势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本文概述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我国煤化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促进煤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山西化工产业面临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和挑战.根据省委、省政府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煤化工产业被列为最具山西优势的潜力行业,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是转变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保障能源安全、优化煤炭消费结构和建设煤炭强国的需要.面对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新型煤化工技术及经济性亟待提升、技术标准和市场体系不完善、投资过热及生态环境约束等挑战,必须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加强创新、深化示范.提出建设新疆、内蒙、陕西、宁夏及山西等五大国家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绿色、低碳、高效新型煤化工产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重要性,但煤化工产业受到煤炭资源、水资源、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须推行清洁生产,才能使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煤化工产业及清洁生产在煤化工企业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是现代煤化工产业最关注的技术之一,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改善能源使用结构、发展新型绿色化工产业有重要意义。在煤化工生产过程中,高盐废水及结晶盐处理利用是煤化工产业的技术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煤化工项目高盐废水零排放工艺技术进展,并对各种工艺的特点进行了点评,希望能给煤化工高盐废水处理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几种现代煤化工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现状,探讨了现代煤化工的资源消耗、CO2排放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能增长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结论认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对石油化工的有益补充,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取得快速发展,但总体来说产业发展之路仍在探索之中,需要深入研究、稳步试点、慎重推广。随着我国现代煤化工产能不断释放,其与石油化工的竞争逐渐凸显,石化企业应注重创新驱动,发挥产品差异化优势,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与现代煤化工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2.
闫国春  温亮  张华 《化工进展》2022,41(12):6201-6212
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拓宽石化原料渠道有着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从原料特性、工艺技术及产品特性、成本竞争力、项目布局和规模、水耗、能耗、“三废”排放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指出与炼油和石化产业相比,现阶段现代煤化工产业仍以单项技术示范为主,多数产品存在交叉和重叠,且同类产品的水耗、能耗、碳排放更高,但在生产特种燃料、高碳低氢化学品、高碳高氧化学品等更符合煤炭原料组成结构和煤化学反应特性产品方面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双碳”目标下,现代煤化工产业应加快从“替代石化产品”的高碳排放产业向“发挥煤炭原料特性”的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化差异化产品体系,坚持清洁低碳化生产,推进与清洁低碳能源、石油化工等多产业的耦合协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煤、油、化、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基地,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概述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面对全球油价的上涨和原油的紧缺以及传统煤化工的产能过剩,发展新型煤化工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我国能源消费方式。煤制油、MTO、MTP、煤制天然气以及煤制醇醚燃料等补充着石化行业的产品。新型煤化工在市场和成本上给石化行业带来很多的挑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机遇:提高炼油技术水平和重视环保;解决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和调整产业结构;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相似文献   

14.
炼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的集成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贲 《现代化工》2006,26(9):7-11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凸显资源和能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剖析了传统观念和机制所导致的石油化工资源配置问题:宝贵的氢气、轻烃资源用作燃料、液化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未能综合利用;并且在以石油为唯一原料的传统的“炼化一体化”的概念上提出了以煤、石油、天然气为资源和能源的新的“油气化一体化”概念,指出要继续加深以石油为原料的炼化一体化的深度,重视发展LNG产业链、碳一化工和煤炭多联产技术,实现炼化产业资源和能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化工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雍永祜 《煤化工》2007,35(5):1-8
中国煤化工是在缺油少气、煤炭相对丰富的资源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正在成为世界煤化工技术的工业示范基地。从技术发展、市场供需、国家政策等方面介绍了当前煤化工主要行业及产品的状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十一五"期间,许多大型煤气化炉、大型化甲醇、二甲醚、煤液化、MTO、MTP等工程示范项目初见成效,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但同时也要重视节能减排、供需矛盾等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毅烈 《广州化工》2014,(18):45-46
煤气化作为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是清洁煤技术转化的龙头,是发展煤基液体燃料合成,先进的IGCC发电,多联产系统,制氢,燃料电池,直接还原炼铁等过程工业的基础,被公认为最清洁的煤化工转化利用技术,在我国多煤少油的国情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我国已工业化的各种煤气化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得出气流床煤气化技术更适应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7.
低碳时代中国有机化工走势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华贲  王小伍 《化工学报》2010,61(9):2169-2176
气候变化约限下的低碳经济时代,2020~2025年可能是世界一次能源构成的转折点。未来40~50年内石油可能逐步退出交通燃料领域,从而可减缓价格上升趋势、延长使用年限,并主要用于化工原料,同时维持对于煤化工和生物质化工的竞争力。未来的有机化工原料将是石油、煤、生物质三者博弈的局面,发展格局主要取决于各自领域的科技进步。必须对三种原料路线相应的CCS的技术经济进展进行深入研究,以判断碳减排约束对三者博弈趋势的影响。我国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制订天然气和NGPL资源优化利用的总体战略,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机化工产业链全方位布局战略。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研究现代煤化工发展现状和有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煤制油品和煤制烯烃符合我国能源战略发展方向,并指出具体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9.
黄晟  何雨初  李振宇 《化工进展》2019,38(1):171-182
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储量,21世纪以来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带动了新疆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新疆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新欧亚大陆桥建设和欧亚铁路开通运输服务、中哈原油管道稳定运行、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发展,新疆在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交通、能源、贸易等领域合作中的作用不断突显。本文深入分析了新疆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中亚国家与我国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对新疆发展石油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产业进行了态势分析,明确提出在“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新疆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仍有较大优势,应继续拓宽资源来源,把重点放在向化工和材料转型,沿G30高速公路布局发展现代石油化工,利用新疆准东煤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煤化工,走出去利用中亚国家低价天然气资源发展甲醇化工,从而推动新疆石油化学工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