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骨折术中应用的临时复位、固定器械,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四肢管状骨折病人7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5例术中使用四爪持骨复位固定器复位临时固定(观察组),另35例手术复位固定应用常规器械(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75min;观察组手术时间30~85min,平均56min。对照组复位固定后,骨折端有轻微错位或成角现象,不满意率20%。观察组骨折端错位成角现象较少,不满意率3%。病例随访6个月~24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2.5~8个月,平均3.8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结论在四肢管状骨骨折术中,应用四爪持骨复位固定器临时复位固定,可良好复位骨折移位,节省有效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3月至2012年4月,采用单臂外固定器治疗内固定失败的无移位型胫骨干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4 ~55岁,中位数45岁.左侧7例,右侧5例.合并腓骨骨折4例.按照AO/OTA骨折脱位通用分类法分型,B3型6例、C1型4例、C2型2例.内固定失败类型,钢板断裂8例、螺钉松动3例、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1例.初次手术至本次手术时间3~6个月,中位数4.2个月.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 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8个月,中位数4.8个月.均无钉道感染、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参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10例、良2例.结论:单臂外固定器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胫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强度高、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推压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Smith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0月至2015年8月,采用推压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Smith骨折患者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23~78岁,中位数54岁。左侧10例,右侧17例。按照Smith骨折的分类,Ⅰ型12例、Ⅱ型3例、Ⅲ型1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0 min至3 d,中位数3 h。观察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整复固定前桡骨掌倾角27.18°±1.67°,骨折端短缩(5.12±0.31)mm,关节面分离(2.63±0.25)mm;整复固定后桡骨掌倾角15.43°±0.87°,骨折端短缩(1.12±0.17)mm,关节面分离(0.34±0.12)mm。2例整复固定后1周骨折再次移位,住院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2例失访;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中位数5个月,骨折均愈合。治疗后3个月,按照Anderson成人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标准评价疗效,优14例、良7例、不满意2例。结论:采用推压手法复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Smith骨折,骨折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骨折延迟愈合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并发症,常规处理是延长拆除固定时间,结果往往延长了愈合时间或转为骨不连。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16例骨延迟愈合的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5例;股骨干骨折7例,胫骨干骨折4例,肱骨干骨折3例,尺桡骨骨折2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例,手术切开复位作固定支架固定7例,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手法复位石膏固定2例;骨折后3个月以上,X线表现骨折间隙存在,骨痂形成少且稀疏。1.2 方法 去除外固定支架,改用夹板或石膏固定。骨折断端给予定时周期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固定结合髓腔内异体骨支撑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采用外固定架固定结合髓腔内异体骨支撑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15~66岁,中位数41岁。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9例。骨折按照AO分型,C1型15例、C3型23例。开放性骨折按照Gustilo分型,Ⅱ型12例、Ⅲ型17例。均合并皮肤软组织挫伤。合并颅脑损伤1例、胸部损伤5例、腹部损伤4例、脊柱损伤3例、骨盆及髋臼骨折5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2例。骨折线累及肱骨近端6例、股骨髁9例、胫骨近端或远端23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9个月,中位数18个月。12例达到解剖复位,26例接近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12个月,中位数5个月。1例患者因胫骨骨缺损严重,二期采用骨搬移术治疗。2例患者术后5个月去除外固定架后出现骨折再移位,经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后达到功能复位。1例患者下肢短缩约2 cm。所有患者肩关节及膝关节运动功能正常,5例患者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受限,其中3例活动范围小于10°、2例活动范围为10°~20°。结论:外固定架固定结合髓腔内异体骨支撑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JW单边外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伟 《中医正骨》2001,13(2):14
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有助于骨折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深受国内外许多学者重视 ,新的外固定器装置不断涌现 ,但现有外固定器在结构和性能方面还存在某些缺陷。作者自 1988年开始设计研制一种单边式球状关节外固定器 ,经应用及逐步完善 ,认为该外固定器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稳定性好。用于治疗四肢骨折 72例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临床应用 72例 ,男 5 4例 ,女 18例。年龄 8~ 6 8岁 ,平均 39岁。胫腓骨骨折 48例 (闭合性 31例 ,开放性 17例 ) ,肱骨骨折13例 (闭合性 9例 ,开放性 2例 ,骨不连 2例 ) ,股骨骨折 5例 ,粗隆部骨折 3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的闭合复位方法和微创外固定效果。方法:15例儿童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患儿行手法复位外固定器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5个月,全部病例达到临床愈合,部分出现前后及侧方成角,膝关节活动部分受限,后期经随访全部恢复正常,无跛行。结论:应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具有微创、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 1996年 6月~ 1998年 12月应用单侧多功能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 14例 ,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4~ 62岁 ,平均 38.5岁 ;病程 8个月~ 12年 ,平均 2年 4个月。其中股骨干骨折 4例 ,胫腓骨骨折 7例 ,肱骨干骨折 2例 ,尺桡骨骨折 1例 ,已行手术内固定 9例 ;非手术治疗 5例。感染性骨不连 10例 ;非感染性骨不连 4例。合并骨缺损 3例。1.2 手术方法 :一般上肢采用臂丛麻醉 ,下肢采用硬膜外麻醉。固定螺钉 ,肱骨、股骨从外侧穿入 ,桡骨从前侧穿入 ,胫骨从前内侧穿入…  相似文献   

9.
翁东  徐国建  谢明华 《中医正骨》2014,(4):305-306,69
目的:评价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断裂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2-49岁,中位数29岁。左侧8例,右侧15例。均合并踝关节骨折,根据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Ⅱ度2例、Ⅲ度4例,旋前外旋型Ⅲ度1例、Ⅳ度6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0例。合并腓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中位数3 d。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复位及愈合、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0-95 min,中位数46 min。住院时间4-10 d,中位数6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9个月,中位数11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踝穴解剖关系良好。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3周。均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照改良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3例、良7例、可3例。结论: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断裂,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以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穿刺复位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意义,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择自2003年4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且应用固定器治疗胫腓骨开放性不稳定骨折的患者13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包括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每组各65例,术后对比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后定期随访观察4~30个月,其中正常骨愈合者120例,约占95%.延迟愈合者6例,有3例骨不连,有1例患者是畸形愈合.其中内固定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是50周,外固定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是23周.内固定组有5里出现不愈合现象,经治疗后有4例患者发生浅表感染,2例患者深部感染,未出现骨髓炎.结论:通过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地比较,表明了骨科穿刺复位外固定器疗法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使骨折和开放创面在同一时期治疗,实践性的将开放感染与骨折治疗原则合为一个整体,在同一时期的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治疗相对程度的增大了对开放不稳定骨折的治疗范围,使治疗更加简便,增快了骨折愈合的速度,提高了功能优良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患者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0 ~ 57岁,中位数37岁;左侧14例,右侧9例.骨折Mayo分型,IA型5例、ⅠB型7例、ⅡA型10例、ⅢA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h,中位数3.5h.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 10周,中位数8周.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4例、可l例.无感染、断针、内固定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闭合复位带孔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治疗闭合性尺骨鹰嘴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多平面交叉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多平面交叉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13例,男141例、女72例;年龄1岁7个月至12岁,中位数6岁。左侧122例、右侧91例。骨折Gartland分型,Ⅱ型61例、Ⅲ型15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36 h,中位数5 h。闭合复位骨折后,先从肱骨外髁前外侧缘和后外侧缘经皮向骨折近端内侧各打入1枚克氏针,两针于矢状面上在骨折线近端交叉。然后伸肘关节至30°~45°位,在肱骨内上髁下方经皮再置入1枚克氏针,3枚克氏针在冠状面上于骨折线近端交叉。记录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患儿住院时间,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3例,手术时间18~43 min,中位数32 min;术中X线透视4~21次,中位数10次;住院时间3~7 d,中位数5 d。213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周,中位数4周。术后1年,依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96例、良10例、一般7例。均未发生尺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骨化性肌炎及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多平面交叉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3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用可塑形跟骨钛钢板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结合一期植骨手术治疗。按Sander分型:其中Ⅲ型18足,Ⅳ型10足。采用Margland Foot Score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38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43个月,平均1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23足,良8足,可4足,差1足,优良率94.3%。术后并发症:切门延迟愈合3例,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结论一期植骨的原则是关节面不稳定骨缺损大于2立方厘米,开放复位可塑形跟骨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闭合性锁骨骨折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0~72岁,中位数39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横断或斜形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15例。合并肩胛骨骨折1例,肋骨骨折3例,股骨骨折1例,气胸l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至7d,中位数3d。治疗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术后2~3个月去除钢板,中位数2.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5~3个月,中位数2个月。均无神经血管损伤、螺钉断裂及钢板移位发生。2例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后轻微疼痛,指导其合理进行功能锻炼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切口渗出物较多,加强局部换药至骨折完全愈合后去除钢板。参照孙新宏等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18例、良6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组织创伤小、固定强度高、骨折愈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于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国内外已应用不同形式的外固定器进行治疗,使过去难以治疗甚至将要截肢的病例得以挽救[1]。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1年1月用首都医科大学骨外固定研究所的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分别为交通事故和机械伤所致,于伤后30min至2h入院,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18~51岁,平均31.5岁;均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胫骨髁部骨折除外),入院后急诊手术。伤后6个月临床愈合31例(88%),其余4例于7~12月临床愈合,无不愈合病例。1.2治疗方法手术…  相似文献   

16.
撬拨复位加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撬拨复位加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Hohl分型为Ⅱ、Ⅲ、Ⅳ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17例 ,均以骨牵引、撬拨复位、外固定器固定等方法联合治疗。结果 优良率 88% ,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结论 以骨牵引、撬拨复位、外固定器等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可以克服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保守治疗的缺点 ,而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当。  相似文献   

17.
张俊忠 《中医正骨》2002,14(3):F003-F003
自1995~2001年,作者采用一种新的植骨方法治疗尺桡骨单骨骨不连7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8~54岁,平均28.7岁。右侧4例,左侧3例。桡骨干上段骨折1例,中段2例,中下1/3交界处1例;尺骨干上段骨折2例,中段1例。粉碎性骨折3例,斜形骨折2例,横断骨折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钢板固定3例,钢针固定4例。术后外固定时间最短20天,最长45天,平均32天。2次手术间隔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5年,平均8个月。X线表现骨断端硬化,髓腔封闭或骨断端萎缩疏松,存在较大的间隙。  相似文献   

18.
王晓冰  付晓野  王宇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305-2306
祖国医学很早就对胫骨骨折有所认识,并运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随着近代科学的进步。逐渐增加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对AO钢板内固定与手法整复加压外固定器固定配合中药在治疗胫骨骨折上进行了比较,其中用AO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2例,用手法整复加压外固定器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骨骨折16例。使用A0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并造成术后伤口感染1例,迟发感染1例,由迟发感染导致骨髓炎1例,钢板螺钉松动2例,以上病例需要进行第2手术2例。使用手法整复加压外固定器固定配合中药治疗,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造成针道感染4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是使用手法整复加压外固定器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骨骨折优于使用A0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相似文献   

19.
胫腓骨是人体的主要负重骨,骨折后容易发生骨延迟愈合、骨不连,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增加病残时间。我科自2002年1月至今收治胫腓骨骨折35例,延迟愈合4例,发生率11.4%,无1例发生骨不连,关键是由于注意预防和护理的密切配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5例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在25~50岁;胫腓骨下段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6例,其余均为胫腓骨中、上段骨折;住院天数10~80 d;钢板内固定20例,髓内针固定加石膏外固定2例,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11例,外固定器固定2例。随访6月~2 a,平均15月。正常愈合31例,延迟愈合4例,骨性愈合时间为32~80周,延迟愈合发生率11.4%,经保守治疗和护理后无1例发生骨不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胫骨平台压缩骨折(SchazkerⅡ、Ⅲ型)患者进行膝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无中转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者;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X线愈合时间12~17周,完全负重时间13~16周;膝关节Lysholm评分80.2~96.1(89.0±3.9)分;未见内固定失效、关节感染、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相较于患者术后即刻的胫骨平台的塌陷高度、增宽宽度、外倾角,随访12个月时的对应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切口较小、预后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