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移动IP技术实现了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支持,但由于存在有防火墙和边界路由器的安全限制,以及移动主机和通信对端对移动性支持与否,存在有适合不同应用范围的路由方案.文中详细讨论了各种不同路由策略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Ad Hoc无线移动网络中存在的路由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路径路由的要求出发,讨论把动态源路由协议DSR改造成多源路径协议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算法.文中所提出的多径源路由协议为无线网络的路由协议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张爱霞  王喆  石蕊 《信息通信》2007,20(4):18-21
NEMO基本支持协议采用双向隧道,可以为移动网络中节点提供移动透明性支持,但是双向隧道技术存在明显的效率差的问题,尤其在嵌套移动网络(Nested NEMO)中更加明显.论文介绍了NEMO基本支持协议以及嵌套NEMO的模型.分析了NEMO路由优化问题现状,引入了路由优化概念,提出了一个针对嵌套NEMO的路由优化方案,并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鹏明  李洪烈  林成浴 《电讯技术》2012,52(9):1552-1560
移动自组网是自组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其关键技术在于路由协议的设计和选取.分析了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的基本设计原则和分类,总结了基于地理定位信息的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指明了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最后,对移动自组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引入一个增强型通信代理,与归属代理和外地代理合作,提出了基于WLAN的移动IP路由优化方法:支持子网优化和绑定优化的双向直通隧道,提高了移动IP的路由有效性和减少了移动节点的切换延时,最后分析了入口过滤机制对该路由优化技术的影响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杉  魏急波  庄钊文 《电讯技术》2006,46(5):105-108
全球移动信息系统仿真平台(CloMoSim)在移动自组织网络仿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网络路由以及MAC协议的建模支持。在对自组网路由方式特点及协议设计思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的自组网路由算法策略,重点介绍了GloMoSim仿真环境的特点及其目前所支持的路由层协议。通过多次仿真验证,分析比较了这些路由协议的相关性能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分析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特点,提出路由协议设计时所需具备的相关要求。根据当前路由协议发展及研究现状,从路由策略角度分四大类对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进行详细阐述。结合传统单路径路由协议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诸多不足,阐述多路径路由协议工作原理、分类及优势,提出未来移动自组网路由协议将向多路径路由协议发展。详细分析并对比当前常见几个多路径路由协议,指出还需对多路径路由协议进行有效研究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进而拓展并提升移动自组网在社会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移动Ad Hoc无需基础设施,可支持高动态的移动数据通信,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然而,其高动态特性导致互联网现有路由协议不再适用。近年来学者针对Ad HOC网络提出了大量的路由选择算法。给出了各种路由技术分类方法,简述了Ad Hoe网络的基本路由协议和路由选择算法,进而从预测模型、能量模型、位置信息、服务质量控制和安全支持等5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当前Ad Hoc。  相似文献   

9.
基于Merkle树的安全移动代理路由协议及其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毅  姜正涛  王育民 《电子学报》2005,33(7):1250-1253
本文对Domingo J.等人提出的一个高效的移动代理路由协议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具有一个很严重的安全缺陷:不能抵制路由主机间的共谋攻击.在此基础上,利用hash函数,提出了一个基于Merkle树的安全移动代理路由协议,并分析了其安全性、计算复杂度以及信息传输量.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弥补了原有协议的缺陷,而且保持了原协议高效的特点.最后,将该方案其推广至动态路由.  相似文献   

10.
移动IP路由优化性能分析及仿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裴珂  李建东  郭峰 《电子学报》2002,30(4):484-487
因特网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实现了网际通信和信息共享,但基于有线方式的Internet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无法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能够接入因特网的要求,这成为研究移动主机路由协议的驱动力.移动IP是一种简单、可扩展的全球IP移动性的解决方案,但三角路由问题的存在带来了网络花费问题和性能问题.路由优化移动IP协议是解决移动IP相关问题的侯选协议之一.本文对两种协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是否采用路由优化协议,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网络及业务到达特征决定.另外,两种协议都不能很好地支持将来的微小区带来的频繁切换,而解决该问题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