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针对特高含水库姆克尔南油田采油速度的评价,采用类比国内外相似油田开发效果、采油速度模式,采油速度影响因素分析、合理的采油速度的确定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油田的高速开采效果较好;油田开发模式为渐进式模式;开发后期调整应主要考虑井网密度、油水井数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裂缝性油藏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如压差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酸处理对裂缝性储集层强化开采的影响,各种完井方法及开发层系的采油效果,开发过程对岩石变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DNA基因检测技术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微生物采油矿场试验效果波动性大,成功与失败要因不清,菌种油藏适应能力、增产效果及应用潜力难以确定等实际问题,开发建立了菌种DNA基因检测技术。为考察研究目的苗的属种、含量、纯度,油藏适应性、采油性能、矿场应用潜力等实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油井吞吐、清蜡、微生物驱等矿场试验,目的菌种基因跟踪检测的系统分析,说明了影响和制约矿场试验各环节的主要因素,为调整技术工艺、优化方案设计、把握试验进程提供了依据;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矿场大规模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提捞采油技术与抽油机开采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要在油藏工程方面探索配套的油田注水调整办法,以适应提捞采油生产.深入研究了周期注水采油机理及影响因素,在调研国内外同类油田周期注水矿场试验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提捞采油井区存在的主要矛盾,研究分析了周期注水在提捞采油生产过程中的适应性,并通过设计合理的注水周期、停注周期、阶段注水量、合理注采比等指标,搞好方案优化.同时在宋芳屯试验区进行了现场试验,初步见到较好效果.为进一步改善提捞采油井区开发效果,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和整体开发效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王凯龙 《石化技术》2023,(5):214-216
油田开发中后期需要面临含水量增加、气油比增加等各类问题,不仅采油效率降低,因此产生的能耗也大幅度增加,油田开发单位需要结合现场情况选择经济性最佳的解决方案,合理应用各类技术手段提升油田开采效率。通过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常用的人工举升技术方法进行论述,对不同采油方式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了影响中后期采油的主要问题,针对高能量、低能量、高气油比等不同抽油井条件提出了采油技术优化策略,为相关单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陆梁油田头屯河组复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陆梁油田头屯河组油藏幅度低、油层薄以及低孔、低渗等特点,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确定了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并针对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天然能量、注采比、采油速度、井网适应性等不同方案进行了指标预测和优选。该项研究对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底水油藏应用水平井及直井开采技术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采油速度,布井方式及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的效果远远优于直井,水平井在平面上的布局,在低采油速度下对开采效果影响较大,而在高采油速度下则影响不明显,地层的Kv/Kh值对水平井开采效果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8.
气举采油优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峰  王元胜等 《河南石油》2002,16(1):38-40,43
气举采油是将高压气体注入井下,把井中液体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式,它具有排量范围广、举升度深、抗腐蚀、井下测试简单、便于管理等优点。适应于高油气比、高产深井、出沙井、定向井、丛式井、海上采油平台等,是一种理想的提液手段。介绍了气举采油优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制约和影响气举采油的各种因素至今后挖潜方向,对进一步提高气举采油工艺水平,高效开发油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20年的开发,大庆外围“三低”油田已经形成了低渗透油阳酸化、压裂(包括CO2压裂)、葡扶合采、小井眼采油、提捞采油、微生物采油、吞吐采油、小排量螺杆泵采油、不热洗化学清防蜡等配套的采油工艺技术,为外围油田持续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压裂工艺是解决扶杨油层难采储量有效动用关键技术之一,开发整体压裂设计每一环节好坏直接影响压裂工艺成功率和效果,从采油工程方案设计角度出发,主要围绕井网优化和地应力平面分布规律两个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高套损井隔水采油效果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造成套损井隔水采油有效期短、检泵时水层倒灌污染油层、套管状况差等影响隔水采油效果的原因。针对套损井隔采措施未达到封隔器使用寿命、封隔器性能差、无防倒灌装置等影响因素,主要从改进封隔器性能及完井管柱组合方面提出了提高隔水采油效果的改进措施,对类似套损井隔水采油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孤岛油田渤89块块油藏是一个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储层物性差,粘土矿物含量偏高,出砂严重,开发难度大,属于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的“双低”单元。为改善开发效果,通过对油层机理及影响该区块油井正常生产因素的综合分析,结合该区块地层特征和储量动用状况,提出采用防砂、降粘、解堵、油层保护等配套技术进行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日增油55t,当年增油12608t,采油速度上升到1.24%,标定水驱采收率增加2.0%,增加可采产量43000t,使该区块的开发效果得到根本改善,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藏内部夹层影响SAGD开发效果的问题,运用分类分析、正交实验设计、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了夹层影响SAGD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夹层影响热连通,阻碍蒸汽腔的发育,进而降低了SAGD前期到中期采油速度;夹层与注采井的相对位置关系对SAGD生产效果影响显著;无泄流通道情况下,夹层影响SAGD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是夹层沿水平井方向发育的长度或者夹层所处位置离注汽井的距离;井间夹层长度达到水平井长度40%或注汽井上方夹层在注汽井上方3m以内,采油速度降低40%以上。可利用直井辅助注汽的方式扩大蒸汽腔发育体积,提高SAGD采油速度。研究成果对夹层发育的超稠油油藏实施SAGD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西油田裂缝性底水油藏排水采油开采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石西油田石炭系列缝性火山岩油藏由于底水锥进而造成含水上升加快的情况,应用VIP组分模型对排水采油开采机理和影响其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了排水采油开采有效控制水锥,改善油藏开发7效果的认识,并为高含水油藏提高原8油采收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合理井网密度的选择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先承 《石油学报》1985,6(3):113-120
本文以胜利油田的一个油田为实例,阐述了一个开发单元的合理井网密度的选择方法。应用油气田开发工程经济学原理,逐项分析采油速度、原油采收率、开发年限、采油成本、投资效果、采油企业纯收入、原油价格、劳动生产率等主要因素对合理井网密度的影响。在油田开发方案选择时,如何应用价值工程法,定量地综合各种地质、开发和经济因素,选择最佳方案。最后,以被选方案为例,说明了最高允许含水百分数、最低合理单井日产油量、开发年限和最终采收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孙明  杨银山  朱红宇  王莉 《特种油气藏》2012,19(2):62-65,138
采用鱼骨井技术采油能够有效增加生产井与油层接触面积,改善油藏开发效果,但受鱼骨井井型参数及注采井网等因素的影响,油井见水时间、含水变化与含水上升速度等开发指标难以预测。基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采用直井注水鱼骨井采油的注采井网模式对水驱开发动态指标的影响,描述了采用该种注采井网组合的水驱流线分布、压力场分布以及含水上升规律,对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稠油油田的水驱特征主要表现为:注入水指进推进,无水采油期短、无水采收率低;油井见水后迅速水淹,储量利用程度小;高含水期含水上升速度变缓,是稠油开采的主要阶段;水驱效率低,最终开发效果差。文中根据稳产年限、稳产期的采油速度、综合含水80%时的采出程度以及最终采收率等指标简述了稠油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渗透油藏沉积特点以及常规注水开发后的剩余油分布特点,对常规治理措施改善开发效果难的采油井实施周期采油试验。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精细地质研究、动态监测资料等,优化周期采油选井原则及制度,探索其改变液流方向、挖掘平面剩余油、改善水驱效果、促进油井见效的有效途径,周期采油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提高海上断块油田开发效果主要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上已发现许多断块油田,开发它们代价颇高,探讨提高其开发效果的主要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国内外陆海断块油田的开发经验,总结出提高我国海上断块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途径是:处理好高产与稳 产的关系;开采中进行必要的调整措施;依靠机械采油提高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采油工艺技术。同时还要注意提高中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发挥各类断块油藏的各自有利因素,提高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9.
塔中油田CⅢ1是上有凝析气顶、下有边底水的块状油气藏,从单井试采及上产,降压高产、全面注水开发等3个不同阶段的开发特征入手,分析影响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研究了该油藏的地层压力变化取决于采油速度;生产气油比受地层压力影响明显;地层能量消耗造成地层流压下降等特征,同时提出保持和恢复地层压力的合理注水量、合理的采油速度和合理开发的地层压力界限值。该项研究对同类型油气藏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窄薄砂体油藏微生物吞吐采油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花油田的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由于油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剩余油呈现“总体上分散,局部上集中”,的特点,针对这一剩余油分布特征,开展了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性能评价、进行了微生物吞吐采油的现场试验,对影响微生物吞吐采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现场实施,实现吞吐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1.3t,平均单井累积增油187t,投入产出比达到1:6.9的好效果。实践证明,利用微生物吞吐采油能够提高低渗透窄薄砂体的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