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设计合成新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并测定其体外活性。方法通过结构替换、分子对接技术设计一系列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以4-溴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胺解反应得到N-芳基-4-溴邻苯二甲酰亚胺Ⅰ1~Ⅰ8;Ⅰ1~Ⅰ8再与3-(4-氟苯磺酰胺基)苯硼酸经Suzuki偶联得到N-芳基-4-(3-对氟苯磺酰胺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Ⅲ1~Ⅲ8;以阿霉素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活性测定。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体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N-芳基-4-(3-对氟苯磺酰胺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具有潜在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中,化合物Ⅲ1对A549、MCF-7肿瘤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噁唑烷酮类抗菌剂雷得唑来的合成。方法以间氟苯胺为起始原料,依次经取代、碘代、环合、Suzuki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体(5S)-N-{[3-[4-(4-甲酰基苯基)-3-氟苯基]-2-氧代噁唑烷-5-基]甲基}乙酰胺(5);以对甲氧基氯苄为原料,经取代、Husigen-Click环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体[1-(4-甲氧基苄基)-1H-1,2,3-三氮唑-4-基]甲胺(8);中间体5和8经还原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5S)-N-{[3-[2-氟-4'-({[1-(4-甲氧基苄基)-1H-1,2,3-三氮唑-4-基甲基]氨基}甲基)联苯-4-基]-2-氧代噁唑烷-5-基]甲基}乙酰胺(10),再经脱保护得到雷得唑来。结果与结论雷得唑来的结构经MS、IR、~1H-NMR和~(13)C-NMR确证,纯度经HPLC测定。其收率为40.7%(以间氟苯胺计)。该路线未见文献报道,所用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可控,后处理简便,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18,(4):484-487
目的合成一系列含5-氟尿嘧啶(5-FU)结构的衍生物并对此类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5-FU为起始原料,通过加成、缩合,与邻硝基苯氧乙酸类载体通过酯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并用1H-NMR和MS确证其结构。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细胞A549、Hep G 2、He La和正常细胞WI-38的抑制作用。结果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是化合物9对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IC50=(3.04±0.48)μmol·L-1]明显优于阳性对照5-FU[IC50=(49.81±1.49)μmol·L-1],且对于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较小。结论该合成路线所需反应条件温和,便于操作,且目标化合物9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并合成了1,2,3-三氮唑类苦参碱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苦参碱为起始原料,通过水解反应、N-烷基化反应、click反应等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所合成目标化合物对HeLa、MCF-7和HepG2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合成了9个1,2,3-三氮唑类苦参碱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HR-MS确定,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5h对MCF-7肿瘤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且活性优于母体化合物苦参碱。结论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该类抗肿瘤化合物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并合成含1-苄基-1H-苯并咪唑的4-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环合、氯代、两次N-烃化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2-肼基喹唑啉-4-胺(5);苯并咪唑与各种取代的氯苄经N-烃化和酰化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1-取代苄基-1H-苯并咪唑-2-甲醛(8);最后8与5经缩合制得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KRAS突变的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H-460和A549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MS和1H-NMR谱确证。大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含有1-(4-甲基苄基)-1H-苯并咪唑片段的化合物(9l)活性最佳,其对H-460和A549的IC50值分别为0.51μmol·L-1和0.93μmol·L-1,分别是阳性对照药gefitinib的11.7倍和5.2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合成系列芳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并评价其辐射防护活性。方法以市售1,8-二萘甲酸酐为起始原料,通过胺化反应及两步霍夫曼烷基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人正常肝细胞(L-02)的毒性及辐射防护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得到6个结构全新的芳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HR-MS进行确认。其中,化合物7b对Huvecs和L-02两种细胞的毒性小(IC50值分别为197.8μmol·L~(-1)和195.1μmol·L~(-1)),且能显著改善两种辐射损伤细胞的增殖能力,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设计、合成薯蓣皂苷元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薯蓣皂苷元为原料,与不同的L-氨基酸缩合,合成了6个化合物(Ⅰ~Ⅵ);与1,2,3-三氮唑和1,2,4-三氮唑偶联合成了2个中间体(Ⅶ,Ⅷ);再分别与不同的苄溴化合物反应得到一系列的盐(Ⅸ~Ⅻ).结果 合成的化合物中,除化合物Ⅴ外,其余11个是新化合物.结论 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确证.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了部分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所测化合物都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Ⅵ的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1-(3β-薯蓣皂苷元)-3-苄基咪唑溴盐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前期合成的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模型、体内斑马鱼模型和C57BL/6荷瘤小鼠模型对化合物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进行考察.结果 N-苄基-4,6-二甲氧基邻苯二甲酰亚胺(7i)和N-苄基-4,6-二-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8i)能够显著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同时能够抑制斑马鱼体节间血管生成.两种化合物抑制Lewis肺腺癌移植瘤生长,并优于阳性对照药沙利度胺.结论 所合成的新型邻苯二甲酰亚胺类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具有进一步合成修饰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合成3-芳基-5-三氮唑基-噁二唑类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抑制剂。方法 以化合物8为先导,将吡唑基替换为1,2,3-三氮唑基,并对噁二唑和苯环取代基等进行改造,获得全新的3-芳基-5-三氮唑基-噁二唑衍生物。结果 所合成的大部分化合物均显示出较优的HIF-1抑制活性,化合物10n活性最强,IC50值为0.59 μmol·L-1,其作用机制是抑制HIF-1α蛋白表达,且能显著抑制SKOV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论 设计、合成的3-芳基-5-三氮唑基-噁二唑类衍生物是全新的HIF-1抑制剂,显示出抑制肿瘤迁移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一系列4-(N-芳基)胺基-6-烷氧基取代蝶啶类化合物,并测试其对A549、VX-2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3-氨基吡嗪-2-羧酸甲酯为起始底物,经氨化、卤代、合环、取代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系列波谱手段(IR、核磁共振氢谱、质谱)进行结构表征,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采用微波合成法进行芳胺化反应,合成16种目标化合物,其结构均未见文献报道。化合物7p对VX-2细胞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值14. 28μmol·L~(-1)),活性与阳性对照物吉非替尼和伊马替尼相当。结论目标化合物7p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