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稠油油藏转蒸汽驱开采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陆相沉积储层蒸汽吞吐末期转蒸汽驱开发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总结出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驱动方式、介质相态变化、能量交换与转化、储层非均质与动用非均质、能量变化的时空性等特殊性,提出蒸汽驱油藏管理针对性措施,可以指导蒸汽驱方案设计及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2.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井网加密调整作用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低渗透油藏有效驱动体系理论,系统介绍了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井网加密调整技术和方法,确定了井网加密界限及不同类型油藏的加密方式。通过实际资料分析,证明了井网加密的作用和效果。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外围“三低”油藏或类似油藏注水开发综合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油藏基本矿产地质特征,对土库曼斯坦古姆达格油田油藏驱动方式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仔细研究了地层中决定各种混合驱变化的动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驱油机理、时间和空间上阐明了古姆达格油田大多数油藏为不同组合混合驱动方式开发,只有V层是水压驱动为主的驱动方式。通过对油藏主要层系驱动方式特点的分析和研究,认为油田早期采取的边外注水开发不适合古姆达格油田,没有达到油田二次开采效果。建议适时对油田开展不规则点状面积注水,将会取得一定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老油田经济有效持续开发。该研究成果适合在我国类似老油田开采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里木盆地缝洞型油藏驱动能量不明的问题,根据其地质特征及水体特征,简化底水处理,运用以原油地质储量为基数的油区综合压缩系数及以底水水体体积为基数的水区综合压缩系数,建立了物质平衡方程。提出了原油弹性驱动指数、底水弹性驱动指数和岩石弹塑性变形驱动指数的概念,实现了对缝洞型油藏不同驱动能量的量化评价。以塔河油田4区S48单元为例,对天然能量驱动类型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缝洞型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发生了塑性变形,岩石弹塑性驱动是其天然能量开发阶段的主要驱动方式。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缝洞型油藏天然能量分析及能量补充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油气开采是油藏能量驱动的结果。 油藏能量评价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工作。 传统的油藏 能量评价指标为无因次弹性产量比和采出 1% 地质储量的地层压降,但这 2 个指标均出现了逻辑反转的 评价结果,即油藏越开采能量反而越强。 为了科学评价油藏的驱动能量,提出了油藏能量指数法,即油藏 压力与井底极限压力的比值。 该方法与油井的举升方式密切相关,且能正确评价油藏的能量变化规律,即 油藏越开采能量越弱。 应用实例表明,能量指数法比传统方法更为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6.
原油采收率影响因素探讨及油藏综合分类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采油技术两大类。对于勘探阶段或开发初期新提交探明储量的油藏,影响采收率的因素主要是油藏地质特征。合理的综合油藏分类是采用类比法和经验值取值法的基础。单一因素的油藏分类方案很多,例如据圈闭类型、原油物性、岩石类型、岩石物性的分类以及根据油藏的原始驱动类型分类等等。这些单因素分类方案对于估算采收率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利用400多个已知油藏资料,在各类油藏地质特征与采收率的相关统计基础上,确定了油藏综合分类原则与依据。以估算采收率为目的,建立了一套新的综合油藏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7.
复杂断块油藏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类型之一,具有构造复杂、含油面积小和地层倾角大等特点,难以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结构,构造顶部滞留的"阁楼油"挖潜难度较大。吞吐式次生气顶驱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有效保持地层能量、改善驱油效率的方法,提出并应用于该类型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典型特征,分析吞吐方式下次生气顶驱的作用机理,结合油藏工程方法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确定次生气顶的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氮气吞吐过程中次生气顶的形成阶段。结果表明:氮气吞吐开发过程中,当复杂断块油藏中的气顶指数大于或等于0.5时,即可形成具备一定驱动能量的次生气顶;地层原油溶解气油比较低、地层压力较小且累积注气量和产油量较大的复杂断块油藏更有利于次生气顶的发育成形。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油藏差异化管理基础上,首次在低渗透油藏管理中引入注水井水驱动用程度目标产能管理的概念,通过对油藏精细地质认识以及开发动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制约注水井水驱动用程度提高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制定了不同的开发管理对策,并在油房庄油田D区C2油藏进行了矿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兴隆台潜山带变质岩油藏采收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兴隆台潜山带亿吨级新增探明储量申报过程中,从石油地质储量到可采储量计算的关键是要合理、准确地确定采收率,它是衡量油田开发效果和开发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油藏处在开发初期,受资料所限,采收率只能应用经验公式法、经验取值法、类比法和数值模拟法求取.取值合理与否的关键是明确影响采收率的主控因素.通过分析,明确了影响变质岩潜山油藏采收率的主控因素包括储集岩岩石类型、储层物性、油藏驱动类型、油藏类型和地层原油粘度等.通过类比主控参数,确定类比油藏为边台潜山,相对准确地确定了兴隆台潜山带石油技术可采储量,为亿吨级探明储量的申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计算的理论推导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储层孔喉细小,比表面大,渗流阻力大,存在启动压力梯度,这些因素增加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难度.因此,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必须克服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才能在注采井间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从渗流力学出发,采用2种方式对低渗透油藏极限注采井距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推导.根据我国部分已开发低渗透油藏建立的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经验公式,计算了在不同注采压差和渗透率条件下的极限注采井距.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克拉玛依特低渗砾岩油藏非线性渗流特点,采用极限渗透率法定义了有效驱动压力系统评价指标,结合油藏开发井网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五点压裂井网驱动压力系统评价模型,并根据建立的模型分析了有效压力系统的影响因素,即期望产能、注采压差、压裂规模和井距(排距);同时,提出建立有效压力系统的主要对策为加密井网、增大压裂规模、增加注采压差。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提出的对策为该类油藏建立有效压力驱动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有效驱动半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由于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如何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来确定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动半径,是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应用一源一汇的产量公式推导出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动半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在一定的注采条件下有效驱动半径与地层物性的变化关系.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动半径与压差、油藏厚度成正比,与启动压力梯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3.
利用蒸汽超覆作用提高注蒸汽开发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解析解方法及数值模拟方法,对辽河油田洼38块特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的热能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有效利用蒸汽及提高注热效果进行了研究。优选出了合理的注采井段,确定了蒸汽的注入方式。综合分析表明,连续注蒸汽的开采方式适合该油藏,下注上采的线性驱动开采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蒸汽超覆作用,提高蒸汽的波及体积,进而提高多轮次吞吐阶段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评价油田耗水率大小是评价水驱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内容。为了正确评价边底水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从耗水率基本概念出发,建立耗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并以此绘制出耗水率理论图版。分析了传统耗水率在边底水对驱动能量贡献较大的油藏中应用的局限性,通过广义耗水率的概念提出了利用驱动指数法正确计算注入水驱动作用下耗水率的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靠能较为客观的评价边底水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数学模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点,结合渗流和流体力学知识,建立了缝洞型油藏渗流、管流和平板径向流耦合数学模型,揭示了储集体内流体的流动规律。对一维流动、弹性开发和注水开发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弹性能是封闭性油藏主要的驱动方式,而注水开发油藏含水率会呈台阶式增长,模拟结果与实际开发效果相符。  相似文献   

16.
确定油藏驱动类型和注水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外油田开发设计文献中,确定油藏驱动类型和注水方式的方法各不相同,在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和分析油田调整效果时容易混淆,应用很不方便。本文论述了油藏驱动系统的分类依据。总结了不同驱动类型油藏的开发特点,研究了鉴别油藏驱动类型的方法,提出了注水系统的命名原则,明确了选择注水方式的条件,为优化油田开发设计方法提供科学理论和生产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外油田开发设计文献中,确定油藏驱动类型和注水方式的方法各不相同,在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和分析油田调整效果时容易混淆,应用很不方便。本文论述了油藏驱动系统的分类依据.总结了不同驱动类型油藏的开发特点,研究了鉴别油藏驱动类型的方法,提出了注水系统的命名原则,明确了选择注水方式的条件,为优化油田开发设计方法提供科学理论和生产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弹性产率是油田开发初期评价油藏弹性生产能力,分析驱动能量大小的重要指标。对于有边水作用的油藏,利用这一概念不仅能够分析边水驱动能量的大小,而且可以根据单井生产特征,判断边水的作用区域和推进方向,进而确定油藏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本文利用弹性生产率概念,分析了王徐庄油田五断块边水作用特征,并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巨厚块状砂砾岩底水油藏合理注采井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宁 《特种油气藏》2004,11(6):52-53
雷64断块为巨厚块状砂砾岩底水油藏,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转注顺序、注采井数比、合理注采井距和采油速度的研究,认为注采井距是影响该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采用分采分注方式,能够保证注采井距、注采井数比和采油速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CB油田现阶段水平井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等日益突出的问题,通过对该油田30口水平井出水特征的深入分析,建立以水平井含水率与无因次累计产油量变化曲线形态来判别出水规律,归纳出4种曲线类型,并结合油藏类型、驱动方式分析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水平井出水特征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包括油藏开采阶段、水平段位置、储层非均质性、采液强度和出砂状况,并提出针对性控水措施,为同类型油田水平井控水稳油对策的制定与水平井优选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