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技巧,提高疗效,减小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病例,其中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6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部分切除:星形细胞瘤3例。仅行活检:星形细胞瘤1例。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改善9例,无变化4例,加重4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手段,对于不能切除的恶性脊髓内肿瘤,手术不仅可以明确病理,也可以通过减压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脊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并分析和评价其疗效和预后。方法对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星形细胞瘤(56.52%)及10例室管膜瘤(43.48%),均于镜下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16例随访2~88个月。最近一次随访结束时(失访者按出院前的神经功能评定):肌力改善16例(69.57%),不变2例(8.70%),加重2例(8.70%),死亡3例(13.04%)。随访中复发5例。结论脊髓髓内胶质瘤宜早诊断并适宜尽早作显微全切除。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改善脊髓髓内胶质瘤的预后。星形细胞瘤应及时进行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3.
黄文跃  王勉 《安徽医学》2014,(12):1734-1735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治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9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对手术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肿瘤5例达到全切除,4例达到次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4例。8例患者手术后保留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术后随访1年症状没有加重,全切患者没有复发,次全切患者发展缓慢。结论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应尽早确诊并采用显微手术争取全切。  相似文献   

4.
脊髓髓内肿瘤17例显微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显微外科手术切除17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室管膜瘤8例均全切,术后均恢复正常工作。星形细胞瘤6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其中2例术后1年症状加重,生活不能自理。脂肪瘤2例次全切除,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海绵状血管瘤1例全切,术后症状改善。术后随访平均3.29年,好转12例,不变2例,恶化2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经验 ,探讨脊髓肿瘤的手术时机 ,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 39例脊髓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肿瘤的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手术切除程度、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上皮样及皮样囊肿 18例 ,室管膜瘤 6例 ,星形细胞瘤 10例。室管膜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可达到全切或近全切除 ,星形细胞瘤仅可部分切除。大部分病人术后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结论 对绝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应行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对室管膜瘤、皮样及上皮样囊肿多能做到肿瘤全切除 ,对星形细胞瘤可辅助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30例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显微手术入路.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平均随访24个月,依据术后MRI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30例患者,肿瘤于镜下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4例患者在随访两年内死亡,最短生存期为5个月,其余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严重新发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论 对于外侧裂岛叶星形细胞瘤,依据MRI表现,应用显微手术,选择个体化的手术进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中,全切除10例,包括8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次全切除2例,为星形细胞瘤。术后3月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8例患者比术前改善1级,4例患者保持不变。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8例全切除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积极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4年10月20例行显微切除术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辅助手术操作。结果:肿瘤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8例。术后病理诊断:脊膜瘤4例,表皮样囊肿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脂肪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Ⅰ级1例,Ⅱ级1例),囊性畸胎瘤2例。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稳定或改善18例,1例复发,1例加重,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及时预警术者,减少手术对脊髓功能的干扰,有效保护脊髓神经,避免术后脊髓功能进一步下降,提高肿瘤全切率及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附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和评价脊髓内胶质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42例的结果。结果:22例室管膜瘤中全切除19例(86.4%),20例星形细胞瘤全切除9例(45.0%),全组无手术死亡。32例随访3个月至5.5年(平均31个月)。最后一次随访结束时(失访按出院前的神经功能评定);肌力改善15例(35.7%),不变21例(50.0%),加重5例(11.9%)。结论:室管膜瘤应力争一期全切除,星形细胞瘤不应强调全切除而以手术减压为主。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改善脊髓髓内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髓内肿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11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髓内肿瘤病例,其中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神经鞘瘤1例,上皮样囊肿2例,脂肪瘤1例。均在moiler-300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结果:4例室管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星形细胞瘤近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1例神经鞘瘤全切除;2例上皮样囊肿近全切除;1例脂肪瘤大部分切除。术后随访病人3个月~21个月,疼痛加重1例,3例无明显变化,余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结论: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脊髓髓内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用荧光素钠标记的荧光模式下显微切除胶质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应用Zeiss Pentero 900显微镜,结合荧光素钠标记的荧光模式和普通光模式切除胶质瘤,根据术中黄荧光判断肿瘤组织范围及边界,留取黄荧光组织做病理检查,术后72 h内复查头颅MRI,判断切除程度.结果 11例胶质瘤患者接受荧光模式下手术切除,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4例,间变室管膜瘤1例,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星形细胞瘤2例,少突星形细胞瘤1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11例胶质瘤中3例为复发胶质瘤.随访18个月,复发2例.高级别胶质瘤的黄荧光染色组织对应的胶质瘤病理结果,其强荧光组织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3.3%.结论 荧光模式下的荧光素钠标记胶质瘤组织能帮助术者判断高级别胶质瘤的边界,强荧光组织对应的高级别胶质瘤有很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术中应尽量切除强荧光组织,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但是对于低级别胶质瘤荧光显影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近3年来我科手术治疗的11例资料完整的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方法 和MRI影像检查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5例星形细胞瘤,2例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4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5例,较术前神经功能加重2例.随访3个月-3年,6例室管膜瘤无1例复发,其中1例次全切除患者进行了放疗;5例星形细胞瘤术后均进行了放化疗,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2年后临床症状又进行性加重,MRI提示肿瘤复发. 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适时进行手术达到既能全切除肿瘤又能保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脊髓胶质瘤的外科治疗及其预后进行评价,探讨手术切除程度、放化疗使用及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相关问题.方法 选取在神经外科治疗的61例脊髓胶质瘤病例,其中儿童9例(<14岁),成人52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结果 ,综合分析其外科疗效及相关临床问题.结果病理证实室管膜瘤32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LGG)2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HGG)9例.本研究随访3~82个月,平均(29.3±23.6)个月,室管膜瘤均全切除,随访期复发6例;LGG全切12例,复发4例;而HGG全切5例,复发3例.采用椎板成形固定27例中,3例随访期间出现脊柱畸形;扩大成形术13例有3例畸形;未行脊柱固定病例中5例出现畸形;而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5例均无畸形.结论 脊髓胶质瘤治疗存在其特殊性,手术仍应尽可能全切肿瘤,尤其对室管膜瘤和LGG.而术后放疗为首选,HGG可辅用替莫唑胺化疗.切除肿瘤后,针对不同病例应使用相应的脊柱固定术,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与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25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通过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判定脊髓髓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结果 25例患者全部给予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其中全切16例,大部切除9例.病理结果诊断,室管膜瘤15例,星形细胞瘤8例,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术后感觉及运动障碍改善者21例,改善不明显者4例.结论 核磁共振是早期诊断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方法,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的35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病史资料。结果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3例,星形细胞瘤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脂肪瘤2例,骨髓瘤、转移瘤、血管瘤、角化物、神经鞘瘤各1例。24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全切除肿瘤16例(66.7%),其中显微镜下全切除14例(77.8%);大部分切除8例(33.3%)。出院时神经功能稳定或改善21例,加重3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最有效措施,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术中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及术中超声成像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在颅内星形细胞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颅内星形细胞瘤显微手术23例.肿瘤直径2.8~7.0cm,平均5.5cm.手术全过程在导航系统引导与监视下进行.结果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星形细胞瘤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定位准确,平均注册误差(1.38±0.45)mm.术后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肿瘤全切18例,占78%.近全切3例,大部切除2例.所有肿瘤全切病人术后增强CT或MRI检查未发现肿瘤残留病灶.结论神经导航定位准确,有助于手术计划的精确实施.实时导航颅内星形细胞瘤显微手术,有助于达到微侵袭效果和提高星形细胞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髓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应用SLT接触式激光器配合显微技术共完成各类脊髓髓内肿瘤手术 2 5例 ,包括室管膜瘤 8例 ,低恶度星形细胞瘤 7例 ,高恶度星形细胞瘤 1例 ,髓内脂肪瘤 3例 ,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3例 ,髓内畸胎瘤、神经鞘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各 1例。术中依据肿瘤性质和部位不同选用不同的激光刀头或联合使用。结果 肿瘤全切 15例 (6 0 % ) ;近全切除 8例 (32 % ) ,两者合计共 2 3例 (92 % ) ;大部切除 2例 (8%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 ,随访期 4~ 79个月 ,按功能标准判断 :痊愈 13例 (5 2 % ) ,好转 7例 (2 8% ) ,两项合计 2 0例 (80 % )。不变 3例 (12 % ) ,加重 1例(4 % ) ,复发 1例 (4 % )。结论 接触式激光可以精确地切除和汽化髓内肿瘤 ,减少副损伤 ,增加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率和术后功能好转率。术中显微手术技术的运用和激光刀头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潘德岳  彭林  漆松涛  庄之剑 《海南医学》2006,17(10):100-101
目的 总结侧卧位后正中入路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9例椎管内肿瘤的资料,其中神经鞘瘤17例(复发者2例),脊膜瘤2例,毛细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星形细胞瘤3例(复发者1例),室管膜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果 全切肿瘤24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至出院时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者26例,无改善者3例.结论 多数椎管内肿瘤手术采取后正中入路,同时选择侧卧位,有利于血液、脑脊液引流,术野清晰,暴露更好,更利于显微操作,进行肿瘤全切和避免脊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胶质瘤占脊髓内肿瘤的90%以上,其中95%为室管膜瘤及星形细胞瘤。MRI为目前诊断脊髓内肿瘤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钆喷酸二甲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对于术前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1]。由于室管膜瘤边界清楚,手术可完全切除,预后较好,而星形细胞瘤呈浸润生长,与脊髓组织分界不清,肿瘤全切困难,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术前对2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4]。作者回顾性分析13例室管膜瘤和9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岛叶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治疗的岛叶胶质瘤病例资料,术前依据肿瘤与豆纹动脉的关系分为侵入型和挤压型,均开颅手术,在充分暴露外侧裂基础上,肿瘤涉及额叶4例增加额叶暴露,涉及颞叶5例增加颞叶暴露,术中使用超声刀、神经导航减少血管损伤,沿解剖边界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肿瘤影像学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星形细胞瘤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4例,间变星形细胞瘤1例,间变少突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术后9例症状较术前好转,3例无变化,2例较术前加重.结论 术前设计手术方案,术中仔细辨析重要解剖标志,利用外侧裂提供的操作空间,使用超声刀和神经导航辅助肿瘤切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并减少术后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