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急 ,进展快 ,不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病死率很高。本文通过对 6 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的疗效分析 ,旨在寻找影响抗感染效果的因素 ,提高本病治愈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6 7例 ,其中男 38例 ,女 2 9例 ,最小 15岁 ,最大 6 4岁 ,平均 45 .7岁。1.2 诊断标准 符合《实用内科学》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1 ] 。1.3 抗生素疗效判定 [2 ]  分痊愈 :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 ;显效 :病情明显好转 ,但上述 4项中 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 ;进…  相似文献   

2.
加混淆了瓣膜损害与杂音的关系[2]。如过分强调杂音变化这个特点,既可使无杂音的心内膜炎漏诊,也容易把其他一些疾病误诊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1·3未注意鉴别诊断: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两者经常同时存在,一般多不注意鉴别。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在败血症的基础上,由病原菌侵入心内膜而引起,可以说心内膜炎是败血症的一部分。但在心内膜受感染后,由于聚集在瓣叶赘生物上的大量细菌不断进入血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转向心内膜炎。这时,感染性心内膜炎就成了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后的关键所在。感染性心内膜…  相似文献   

3.
伍良  梁振贤 《临床荟萃》2000,15(3):109-110
金黄色葡萄球菌 (简称金葡菌 )是心内膜炎的重要致病菌。随着吸毒人员增多 ,特别是静脉药物成瘾者 ,金葡菌心内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科 1997年 8月至 1998年 10月收治的吸毒致金葡菌心内膜炎 8例 ,均予泰能治疗 ,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中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5~ 33岁 ,平均 2 7.2岁 ;病程 15~ 30天 ,平均 2 1天。均无基础心脏病 ,有静注海洛因史 5个月至 2年。1.2 临床表现  8例均表现为高热、咳嗽、胸痛症状 ,6例心悸、气促 ,5例咯血痰。体征 :均消瘦 ,中重度贫血貌 ,双肺可闻及散在中小水泡…  相似文献   

4.
L!ffler心内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又称弹力纤维壁性心内膜炎或吕弗硫氏病,病因未明,它的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伴有局部或广泛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心内膜受累,心肌内膜和心内膜下纤维化,引起心脏充盈受阻的舒张功能障碍,心脏扩大与心衰程度不成比例,顽固性进行慢性心衰,体温不高或增高[1]。此病例临床少见,我科2006年3月收治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心内膜炎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62岁,以全身乏力6月余,加重伴腹胀、尿少2 d于2006年3月2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乏力,与劳累和运动无关,休息后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4年4月至2007年6月,本院120例IE患者在接受内科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0.83%),远期IE复发死亡2例,其余患者经随访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报告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伴主动脉瓣破裂脱垂。均有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及/或有栓塞现象,2例经手术证实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主动脉瓣破裂脱垂。主动脉瓣破裂脱垂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其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特征为:1.主动脉瓣赘生物的征象。2.主动脉瓣破裂征象,受累瓣呈连枷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心内膜炎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 12 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及临床表现。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仍主要是风湿性心脏病 51.7% ,先天性心脏病 18.3% ,无基础心脏病 ( 15.0 % )和发热 ( 89.2 % ) ,这些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临床表现及首发症状 ,其次是贫血 ( 6 6 .9% )及脏器栓塞 ( 2 8.3% ) ,无一例患者有皮肤损害。血培养阳性率为 4 0 .2 % ,其中主要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 43.2 %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 2 9.7% )。 6 2例 ( 51.7% )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病死率 2 6 .7% ,死亡原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同以往无明显变化 ,但致病菌则以草绿色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系统的念珠菌病主要为念珠菌心内膜炎,其他尚有念珠菌心包炎、心肌炎、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念珠菌心内膜炎发生率低,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1.2%(33/2 749)[1],念珠菌心包炎等其他感染少见.念珠菌心内膜炎的病死率高,其发生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治疗措施包括抗真菌治疗以及瓣膜置换或其他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9.
俞丽云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2):939-939
伴有心内膜炎的心脏手术病人 ,一般情况差 ,术后易感染。因此我们就此类病人在手术期间对感染的心内膜和手术方式作了一些改良 ,以提高病人的术后恢复能力。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997年 1 0月~ 2 0 0 1年 5月心脏手术治疗合并心内膜炎病人 4 4例 ,瓣膜病变致换瓣者 33例 (合并房室缺 4例 ) ,单纯房室缺 6例 ,瓣周炎 1例 ,主动脉瓣膜穿孔 4例 ;其中主动脉瓣病变中有 8例带有赘生物 ;年龄 1 6~ 6 0岁 ,平均年龄 38 97岁。术后病人在用足量抗生素下病人恢复顺利 ,其中 2例再次换瓣伴心内膜炎病人在术后一周死于心力衰竭。2 术中处理2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年10月至2010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97例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明确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特点及手术时机与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手术治疗,6例死亡,91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痊愈出院.随访81例,复发2例,79例心功能(NYHA)恢复至Ⅰ或Ⅱ级.结论 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做到早期诊断,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原则,合理用药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脏外科治疗棘手的疾病,1997年8月~2002年8月治疗人工瓣膜心内膜炎8例,其中3例在外院行瓣膜置换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cti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IE)患者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 根据杜克诊断标准(Duke criteria)共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209例, 7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 选择其中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排除病例包括同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愈合期心内膜炎。  结果  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6±14.4)岁, 其中男性55例(77.5%)。链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2.8%)。平均随访时间(42.4±32.4)个月(1~126个月), 1、5和10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8.5±1.5)%、(92.6±4.5)%和(79.4±12.8)%。  结论  手术治疗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5例静脉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结果:5例均为右心内膜炎,单纯累及三尖瓣并形成赘生物,赘生物附着于前瓣者2例,隔瓣与前瓣、后瓣交界者3例。隔瓣破裂、穿孔、缺损各1例,腱索断裂3例。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者2例,重度关闭不全者3例。心功能Ⅲ级2例,Ⅳ级3例。术前5例作血培养,3例显示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溶血性链球菌1例。痰培养霉菌感染1例。5例均行三尖瓣置换术,全部康复出院。随访1~8年,复查彩超无新的赘生物及血栓形成。心功能Ⅰ~Ⅱ级。结论:静脉注射毒品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严重败血症、感染难以控制、心功能衰退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三尖瓣膜损毁严重者,采取人工瓣膜置换术,可以彻底清除坏死组织,预防复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HIE)主要是静脉注射毒品造成的一种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IE)累及右心者较为少见,1885年Oiser  相似文献   

15.
王鹤  王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426-1427,1429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其防治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据统计目前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病率为20/10万。陈灏珠先生于1996年,报道上海地区心脏住院病人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比率由20世纪40~50年代的0.02%升至80年代的0.49%,有增高趋势。近年虽无具体相关报道,但其患病率呈现升高态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置换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因感染性心内膜炎行三尖瓣置换17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干预及改善一般情况,术后给予抗感染、纠正心功能不全及抗凝治疗。结果:本组15例患者顺利出院,术后早期死亡2例,其中1例术后6 h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第4天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及时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和心脏瓣膜感染,常伴赘生物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原有心脏疾病的基础之上,当然也可见于正常瓣膜,是一类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本文系统回顾了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4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总结其治疗经验,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傅建军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058-1059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感染性心内膜炎62例患者,其中26例外科手术联合内科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仅经内科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短轴缩短率(FS)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为92.31%(24/26),对照组为72.22%(26/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膜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手术治疗采取积极态度,适时手术行内外科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前叶瘤形成并穿孔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种罕见并发症,以往该病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随后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该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2005-2006年间我科诊断了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前叶瘤形成并瘤样穿孔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吸毒人数增加,吸毒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也较过去增加。静脉药瘾性心内膜炎病人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使病人在以后生活中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院2003年8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8例静脉吸毒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现将手术后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