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论自贝朗塔菲创立以来 ,发展极为迅速 ,不仅在应用领域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 ,系统论所提出的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已经完成了从经验到哲学的升华 ,即上升为系统哲学。系统论表明 :整个世界 ,任何事物 ,或大或小 ,或物质或精神 ,无不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世界是系统的世界 ,我们所涉及的对象 ,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而加以讨论和研究 ,找出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揭示一般规律 ,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这正是系统论的要求。因此 ,系统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因而具有普遍适用性。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  相似文献   

2.
"以毒攻毒"的思想与我国古代的五行论有共通之处。五行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而构成,因而事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有的是相互吸引、相互补充,有的则是相互排斥、相互克制。它反映了古人对世界认知的不足,却也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现代的天体物理学同样受"相生相克"  相似文献   

3.
A 还原思维和系统思维分别以还原论和系统论为其理论基础。从本质上区别,还原论认为一切事物都可以分解开来,并最终归结为组成该事物的要素;而系统论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组成该事物的要素的简单相加,都不能还原为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简要地说,还原思维是一种把对象最终归结为几个基本概念的思维方式。比如还原思维者面对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可以把它们还原为诸如“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形象的反映”之类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找到对象之间的共同特征,而舍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系统思维则不然,它是一种把对象视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而考察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组织关  相似文献   

4.
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联系作为哲学范畴,它包括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存在整体,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力求将信息的本质放到从物质到意识的辩证转比过程中去认识。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信息联系反映了四维世界中物质系统间的同构对应关系;信息过程在物质的不同形态(指无机界、植物和低等动物界、高等动物界、人类社会)有着不同的质,其决定性的区别在“反馈”;而意识的本质则是物质世界最高阶的信息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载和狄德罗的哲学思想在中西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们分别以气论和异质元素说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们的气论和异质元素说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人们进行学术研究必须注意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无论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是如此.如果不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得出的结论就不一定可靠,就缺乏说服力,就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现在以杜诗的注释为例,分析学术研究中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处于经验管理和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落后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除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以外,还应吸收现代科学,如系统论、信息论的一些基本原理.1.现代学校管理与系统论系统是相互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相对独立的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一个社会、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都可以视为一个系统.以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叫系统论.它主要研究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系统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总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客观世界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联系也非常复杂。一般说来,事物的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难以察觉,本质联系比外表联系难以认识,长远联系比短暂联系难以看清。如果人们犯了片面性的毛病,不去认识这种间接联系和本质联系,就会陷入极大的盲目性。如果只看到事物的这一步与下一步的联系,而看不到与下两步、下三步的联系,那么,也会出现意料不  相似文献   

10.
经脉、络脉简称为经络。经 ,原意为“纵丝”,即直行主线之意 ;络 ,则为网之意。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以营养周身、协调阴阳、防御病邪、反映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因为十二经脉“内属于府藏 ,外络支节”,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故经络系统中 ,以十二经脉为主 ,又称十二正经。十二经脉具有手足部位、阴阳属性、所属脏腑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十二经脉中的辨证观点1 .1 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法认为 :世界是一个相互对立的统一体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具有辩…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十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律是事物内部普遍的、稳定的、重复出现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办公自动化是新兴事物,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回顾我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十几年发展历程,个中滋味,相信凡是过来人都有不少切身 体会.这里不惮浅陋,推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十大关系”供诸君斧正,同时也希望能作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对今后的系统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周宾宇 《科技信息》2010,(1):101-102
通过对世界高水平篮球比赛及录像的观察、分析,结合系统论的观点,提出将篮球比赛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分析研究.探究其内部因素及其各因素、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将系统论的整体观思想应用于竞技篮球比赛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克里普克认为 ,个体的本质在于其起源和构成 ,因为作为个体的本质应该是个体在一切可能世界都具有的特征。我国学者冯棉、陈波等人提出 ,个体的本质应该是个体在现实世界所具有的特性 ,个体历史中的核心事件也是个体的本质。其实 ,事物的本质是多方面的 ,对个体本质的把握 ,主要取决于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4.
<正> 系统论是当代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和方法,它是研究不同层次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形成发展的科学。所谓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这个整体具有组成它的各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它集中体现了普遍联系的原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的各个领域。钢琴艺术是艺术科学的组成部分。它既受艺术科学大系统属性的制约,又具有本身独特的性质。作者在《钢琴教学中的“心练”与“手练”》一文中,已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目前正日益向社会科学渗透,对整个社会起着极积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三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出发,对师专教育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用动态观点制定计划万物都在变化和运动,社会也在前进和发展,好象一切都聚焦在一个“动”字上。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文艺研究领域出现了新方法论,或从自然科学移植,或从西方文论引进。其名目繁多,主要是系统分析方法(由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形成,三者相互联系,简称“三论”)、结构分析方法等。对任何新的科学领域,我们都应该探索。近三四十年来,世界上系统理论兴盛,对它的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环境是由许多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系统,按系统论的整体观,可将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大致分成两类: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许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对此都有深切的  相似文献   

18.
客观物质世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我国哲学界由于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因果性”札记中的思想存在着误解,因此将“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等同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前者作为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导致因果观陷入诸多理论误区。只有坚持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客观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新因果观念,才能走出我国传统因果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运用物理模型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教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在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中,它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1 物理模型的产生及其作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物质基本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学和其它科学理论一样,都是科学的抽象,在科学抽象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往往根据实验观察的材料,把复杂具体的事物用简单抽象的模型来代替,以便突出事物和  相似文献   

20.
(一) 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状况怎么样?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系统观问题。 与古代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使人类系统观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潜在性特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虽然没有使用现今系统论的一般概念和专门术语,“系统”一词尚未作为一个明确的认识论范畴提出来,然而辩证的系统观点却渗透于他们的整个哲学体系之中。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系统联系及其整体性的自然观。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