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发性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属于原因不明的失眠类型,常常伴有多种日间功能损害和睡眠-觉醒紊乱。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学研究提示,原发性失眠患者可能存在默认网络功能损害,并与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觉醒紊乱密切相关。本文对原发性失眠的默认网络功能损害特点进行总结,并介绍在神经结构影像学、功能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及默认网络功能损害引发原发性失眠日间功能损伤和睡眠-觉醒紊乱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评价重症脑损害脑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对106例神经重症所致昏迷患者的脑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EEG异常率达100%。主要异常有中高幅慢波型、发作波型、α昏迷型、β昏迷型、纺锤昏迷型、三相波型、平坦波型及爆发-抑制型等8种类型。BAEP检查32例,异常率46%(15/32)。随访表明脑电图异常类型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联合应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神经重症患者的脑功能变化,对重症脑损害的病因诊断、抢救治疗及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脑功能和结构角度总结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发现抑郁症与海马、前额叶等脑区密切相关,海马及前额叶皮质面积、体积减小,神经元形态及超微结构损害是抑郁症的解剖和结构基础,血流减少、代谢降低、大脑网络连接异常、神经电生理活动失衡是抑郁症的脑功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失眠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目前失眠障碍的临床分型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描述, 缺乏客观检测依据, 治疗循证基础薄弱。近年来, 睡眠脑电对于观察患者睡眠结构和连续性的异常日益受到重视, 有助于探索失眠障碍的生物机制, 有利于临床精准分型并提升个性化治疗水平。本文着重综述失眠障碍的睡眠脑电亚型的五种分型, 包括基于客观睡眠时间、功率频谱特征、循环交替模式、纺锤波和微觉醒的分型并说明各亚型与临床转归关联的特点, 旨在为失眠障碍的临床分型和个性化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是指睡眠期间不自觉排尿的状态,多见于学龄儿童。NE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排尿或觉醒的控制能力不足可能是重要的潜在诱因,NE儿童往往伴随着认知功能缺陷或情绪加工异常。MRI技术能够从脑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为NE潜在脑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多模态MRI在NE发生机制及认知功能异常脑成像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早期精细动作技能发育促进脑认知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伴随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的成熟,早期精细运动技能发育与认知发展的关系引起了脑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心理学,行为学,神经解剖、功能学,神经电生理、分子生物学等多领域研究提示早期精细运动技能发育可能与脑认知发育进程存在时问和空间的重合,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顺利发育和有效发展可能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成熟,进而促进认知系统发展。本文综述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脑潜能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失眠症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患者常伴有严重的主观认知功能障碍,但客观认知功能测试显示他们并不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神经影像、神经生物化学和神经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示,失眠症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客观证据。本文对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进行阐述,并介绍在神经影像、神经生物化学和神经电生理学等方面潜在的认知功能损害的证据,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 TS)是由于X染色体的缺失或结构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 典型核型为45, X, 患者主要表现为身材矮小、原发性卵巢功能发育不全和脑与认知表型异常等。近年来研究发现, 在脑结构和脑功能方面, TS患者与同龄正常人群间存在差异, 主要包括顶枕区、杏仁核、前额叶皮质、颞叶等。在认知功能方面, TS患者表现为视觉空间能力、抽象推理和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认知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 且患认知与心理相关疾病风险增高。据报道, TS患者独特的脑结构、脑功能和认知表型可能与其X染色体部分区域单倍剂量不足或功能性二体、性激素异常状态、外源性补充雌激素或生长激素、基因印记等原因有关。本文围绕TS患者的脑结构、脑功能和认知表型及其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流动力学信号通常通过神经血管耦合机制与潜在的神经元活动紧密相关。不同脑通路激活过程中血流和神经元活动之间的关系潜在的机制不同。本文简要阐述了由谷氨酸、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驱动的感觉刺激等不同脑通路激活过程中血流和神经元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神经血管耦合机制与大脑状态改变的潜在联系。鉴于NVC是脑功能成像的基础,而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静态脑功能成像技术可能无法恰当地反映区域脑能量需求瞬间变化后神经活动迅速增加局部血流这一动态过程,因此,探索以NVC机制为基础的更为成熟的任务脑功能成像技术具有更深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屹  余刚  郑鹏  王昊天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9):1020-102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脑黑质致密部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在大脑之外(包括肠神经系统)也有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微生物-肠-脑轴是将大脑和肠道功能整合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肠道与大脑之间主要依靠神经通路、内分泌途径以及免疫途径进行信息交流。肠神经系统可能作为α突触核蛋白播散的渠道,通过迷走神经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因此有学者认为PD发病最初可能起源于肠道。本文就近年来针对肠脑轴在P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PD的可能发病机制以及解释部分临床表现,并可能为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膏方属于中医八大剂型之一,在慢性疾病调治方面有独特优势。慢性失眠病程较长,病情演变复杂,难以根除,运用膏方分时施治,可全面兼顾。陈新宇教授认为失眠的发生与阳气状态异常关系密切,阳虚、阳郁、阳亢等状态均可引起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导致阴阳逆乱,诱发失眠。治疗上,陈教授擅长调整人体寤寐节律,使之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之道。于温阳之外,潜阳、固阳、通阳、升阳、泻火诸法随症参用;且不拘于治阳,以阳为主,以阴血为从,兼顾痰瘀湿热之累积;在解决患者睡眠障碍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整体调节,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脑电功率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ICD-10慢性失眠诊断标准并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患者的睡眠脑电资料.比较失眠组和对照组睡眠结构及不同睡眠分期相对脑电功率特征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脑电功率值与不同PSG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纳入45例研究对象,其中失眠患者25例(女性18例),年...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Several recent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suggested insomnia and anemia may share some common genetic components. We thus examined whether adults with anemia had higher odds of having insomnia relative to those without anemia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nd a meta-analysis.MethodsInclud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ere 12,614 Chinese adults who participated in an ongoing cohort, the Kailuan Study. Anemia was defined as hemoglobin levels below 12.0 g/dL in women and 13.0 g/dL in men. Insomnia was assessed us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 A total AIS score ≥6 was considered insomnia.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nemia and insomnia was assessed using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djust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ers such as age, sex, chronic disease status, and 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fixed effects model to pool results from our study and three previously published cross-sectional studies on this topic in adult populations.ResultsIndividuals with anemia had greater odds of having insomnia (adjusted odds ratio [OR]: 1.3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3–1.70) compared with individuals without anemia.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persisted after we excluded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 as suggested by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1 mg/L (adjusted OR: 1.68; 95% CI: 1.22–2.32). The meta-analysis results, including 22,134 participants, also identifi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nemia and insomnia (pooled OR: 1.39; 95% CI: 1.22–1.57).ConclusionsThe presence of anemia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likelihood of having insomnia in adults.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 results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疼痛科慢性疼痛初诊且尚未治疗者失眠现状,分析发生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2019年1月至6月对玉溪市人民医院疼痛科住院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并统计分析431例患者基本信息,用日本尼普洛知觉痛觉定量分析装置NIPRO Painvision(PS-2100)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了解疼痛程度,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了解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睡眠质量。  结果  431例慢性疼痛病人中226例最近1周失眠,失眠率52.44%(95%CI:47.72%~57.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失眠风险是男性的1.832倍;≥ 60岁的病人失眠风险是18~30岁的6.821倍;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病人分别是无抑郁病人的4.181、19.381和21.688倍;重度疼痛患者失眠风险是轻度疼痛病人的13.954倍;疼痛部位 > 1个的患者失眠风险是仅有1个疼痛部位病人的3.762倍;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内脏/头/面部神经疼痛、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性相关疼痛病人的失眠风险分别是慢性创伤和术后疼痛的2.150、2.670、25.067和38.052倍;相较于疼痛病程 < 1 a的患者,疼痛病程为1 a~和3 a~的患者失眠风险分别降低67.00%和69.70%。  结论  慢性疼痛患者常常伴发焦虑、抑郁,导致失眠,对易于出现失眠的人群,需特别加以关注和心理疏导,及时缓解、控制疼痛以减少失眠发生。  相似文献   

15.
梅晶  王琳 《重庆医学》2011,40(16):1614-1615,1618
目的探讨临床住院医师培养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方法以"失眠症"、"慢性失眠"、"焦虑-抑郁状态"、"躯体形式障碍"等作为关键词,从大坪医院病历数据库抽取2010年1月1日至6月30日出院的全部病历,采用自编表格分析病历质量。结果 31.5%病历将主诉写成睡眠障碍;42.4%~70.1%的现病史对睡眠质量未作详细记录;84.3%的病史特点复制现病史,拟诊讨论过于简单;46.3%的最后诊断术语不准确。结论住院医师缺乏有关失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应加强住院医师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运用中药汤剂助阳温胆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疼痛伴焦虑失眠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B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进行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精神状态、焦虑、失眠、性功能评分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治疗组)治疗后6周疼痛、抑郁、焦虑、失眠评分及总分下降幅度均明显好于B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功能状态A组与B组治疗均有效,但二者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起效时间A组与B组(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A组起效时间早于B组。以治疗后6周总分评价疗效:A组总显效率75%(48/64),总有效率89%(57/64),B组总显效率46.6%(28/60),总有效率80%(48/60)。两组总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药汤剂助阳温胆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疼痛伴焦虑失眠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多导睡眠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对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定量分析,对失眠症患者的主客观睡眠状况进行评估。方法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人各98例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症状自评量表问卷(SCL-90)进行评定,并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的整夜睡眠描记,次日晨起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结果失眠症组PSQI各成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SCL-90评定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各因子分[分别为(72.89±25.67)分,(2.13±0.49)分,(2.25±0.69)分]与对照组[分别为(31.28±12.73)分,(1.81±0.58)分,(0.73±0.5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失眠症组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睡眠效率降低、快眼动睡眠时间减少[分别为(43.69±11.54)分,(314.65±91.89)分,(9.89±9.07)分,(64.51±18.59)分,(33.26±15.61)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10.44)分,(446.41±77.81)分,(3.54±2.89)分,(91.32±3.58)分,(93.21±21.63)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失眠症组自我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减低、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较PSG检测值显著增高,自我评估与实际睡眠时间不一致。结论失眠症患者不仅睡眠质量差,且伴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失眠越严重,心身症状就越明显。失眠症患者的PSG各睡眠参数有特征性的改变,利用PSG定量分析可区分出主观性失眠和客观性失眠。失眠症患者对失眠情况的主观评估与客观检测结果不一致,存在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健脑调神针刺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脑调神针刺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实践及查阅大量文献,对慢性失眠病机重新认识.[结果]脑神失调是慢性失眠症的主要病机之一,健脑调神针刺法可缩短入睡时间、延长总睡眠时间及减轻日间疲乏感.[结论]健脑调神针刺法是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上海市职业人群工作时间、心理健康状况与失眠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抽取24家用人单位,再从用人单位中抽取2 000名职工进行自编问卷调查。采用WHO-5身心健康指标检测心理健康状况、Nakata失眠状况问卷检测失眠状况。同时调查人口学特征、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职业紧张情况、行为危险因素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结果  将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时间的交互作用纳入分析模型发现,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合并平均每周工作>40 h患有失眠的危险性最大,相对心理状况较好并且每周工作≤40 h 的OR为2.80 (95%CI:1.98~3.97),而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平均每周工作时间>40 h表现为与失眠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并且每周工作≤40 h的OR值为0.77 (95%CI:0.56~1.08)。结论  工作时间与睡眠的关系可能受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情况下,超时工作成为失眠的危险因素,在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超时工作与失眠无统计学关系。  相似文献   

20.
慢性失眠患者不同负性生活事件后的睡眠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319例慢性失眠患者就诊前1个月的睡眠质量;用杨德森等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调查患者病前1年内经历的可察觉的负性生活事件.结果 49.5%患者病前1年有可觉察负性事件;各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成分1、2、3、4和7评分均大于2;女性急性事件组成分4评分明显高于慢性事件组(P<0.05),成分7评分明显低于慢性事件组(P<0.05);女性工作事件组成分4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事件和无事件组(P<0.05),男性则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主要影响患者的睡眠行为和白日功能;工作性负性生活事件对男性睡眠影响大;急性负性生活事件对女性睡眠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