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乌药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得到乌药产地鲜切加工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热风干燥温度,装载量,饮片切片厚度为考察因素,以浸出物得率,乌药醚内酯,乌药内酯、去甲异波尔定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对3个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初步优化范围,最后以响应面优化法进行优化,得到最后工艺优化参数。结果装载量的初步优化范围为6~10 kg/m~2,干燥温度的初步优化范围为55~75℃,切片厚度的初步优化范围为1~3 mm,经响应面优化法优化得到的加工工艺为装载量8 kg/m~2,干燥温度为65℃,切片厚度为2 mm。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乌药产地鲜切加工工艺稳定可行,可为乌药饮片的生产加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优化土茯苓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减少土茯苓加工炮制中的重复环节,以保证土茯苓饮片的质量。方法以总黄酮、落新妇苷、白藜芦醇、花旗松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土茯苓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加工工艺。结果优化工艺参数为切片厚度2mm、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8h。结论土茯苓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合理可行,可作为生产规范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延胡索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响应面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延胡索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得到延胡索产地鲜切加工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切片厚度、热风干燥温度、装载量为考察因素,以总生物碱含量、浸出物含量、干燥效率为考察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对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初步优化范围,最后以响应面优化法进行优化,得到最后工艺优化参数。结果确定最佳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切片厚度为4 mm,干燥装载量为7 kg/m~2,干燥温度为85℃,干燥总时间为(279.0±1.1)min,综合评分为0.860 6±0.010 0,此时延胡索总生物碱质量分数为(6.274±0.030)mg/g;浸出物质量分数为(17.86±0.22)%;干燥效率为(25.09±0.00)g/(m~2·min)。结论建立的干燥工艺能够较好地保留延胡索中生物碱成分和浸出物,保持较高的干燥效率,在保证较高的质量同时,降低企业能耗,可为延胡索饮片的生产加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三叶青热风干燥工艺。方法以干燥后药材中总黄酮、多糖、总多酚和β-谷甾醇为评价指标,采用CRITIC法计算权重系数,结合正交设计法,考察润软时间、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对干燥工艺的影响。结果 CRITIC法得出三叶青中总黄酮、多糖、总多酚和β-谷甾醇权重系数分别为0.21,0.34,0.19,0.26,正交设计法得出热风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润软3 h,切片厚度7 mm,干燥温度60℃,总黄酮、多糖、总多酚和β-谷甾醇含量分别为18.1,91.3,8.81,0.36mg·g~(-1)。结论 CRITIC法确定的权重系数客观、真实,可以反映三叶青药材中各活性成分信息;优选得到的热风干燥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适合产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曲面法优选绿丝郁金产地趁鲜加工工艺。方法 以切片前烘制温度、切片前烘制时间、切片方式、切片厚度、切片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绿丝郁金的产地趁鲜加工工艺。结果 筛选得到的绿丝郁金产地趁鲜加工最佳工艺为:将净制绿丝郁金鲜品蒸制15min,取出晾冷,切片前烘制温度45℃,切片前烘制时间5h,切片方式横切,切片厚度5mm,切片干燥温度65℃。结论 优选的趁鲜加工工艺与传统饮片加工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浸出物、挥发油、吉马酮含量分别提高了7.64%、50%、60%,且生产效能和环境兼容性等更强,可用于绿丝郁金产地趁鲜加工。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滇黄精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方法:采用蒽酮-硫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黄精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确定因素最低水平和最高水平,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对滇黄精蒸制时间、切片厚度、干燥温度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滇黄精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优化工艺为蒸制时间22 min、切片厚度3.6 mm、干燥温度61℃。优化工艺检测黄精多糖质量分数为12.12%,与预测值相接近,实验所建模型准确可靠。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滇黄精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工艺切实可行,为筛选适宜滇黄精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石典花  戴衍朋  孙立立 《中成药》2014,(3):657-659,664
目的优选山楂最佳切片工艺。方法以内在质量(有机酸量、金丝桃苷量、水浸出物)和传统外观质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优选的最佳切制工艺为:取鲜山楂,切成厚度为4 mm的片,置60℃烘箱,干燥4 h,取出,晾凉。结论优选得到的山楂切片工艺可用于规范山楂的切片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湖北麦冬真空微波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干燥温度、干燥时间、铺料厚度和真空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含量、总皂苷含量、总多糖含量及含水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真空微波干燥工艺。结果:优化后干燥温度为60℃,铺料厚度为80 mm,干燥时间为3 h,真空度为0.07 MPa。结论:该方法稳定、高效,采用真空微波法干燥湖北麦冬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生地干燥的工艺参数,得到使干制品品质最高的最佳参数组合。方法采用热泵干燥,以生地的有效成分梓醇的损失率为指标,选择干燥的温度、风速以及生地的切片厚度为因素,先做单因素试验,再做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结果最佳参数组合为:干燥温度Z1=49.8℃,风速Z2=2.67m/s,切片厚度Z3=3.5mm。结论在最佳参数组合下可得到高品质的生地干制品。  相似文献   

10.
微波干燥丹参药材及其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波干燥方式、微波功率、切片厚度、药材载样量等因素对药材水分含量的影响,探讨微波干燥丹参药材水分含量变化和失水特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微波干燥丹参药材,并利用外观物理性状质量评定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干燥的质量进行评价,并与常规干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的阴干、晒干和热风干燥等干燥方式相比,微波干燥丹参药材外皮颜色鲜亮红艳,断面呈淡黄色,质硬,参味浓,且干燥时间短、效率高,有效成分丢失少。结论采用控温微波干燥方式干燥丹参药材,速度快,效率高,物理外观质量明显提高;可有效减少丹参有效成分的损失,提高药材干燥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板桥党参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工艺及干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6,(3)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条件对板桥党参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质量的影响,确定干燥工艺并建立干燥模型。方法:研究不同风温(40、50、60和70℃)、切片厚度(1、2、3和4 mm)和风速(8、10、12和14 m/s)对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及干燥曲线的影响,以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及干燥时间为指标,确定干燥工艺;并将干燥曲线试验数据与所选4个干燥模型进行拟合,以确定系数(R2)、卡方(χ2)及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筛选最适合干燥模型。结果:风温、切片厚度和风速的改变都会导致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和干燥曲线的变化,但风温的影响最为显著,在试验条件下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和干燥时间分别在20.33%~28.26%、2.65~3.25和180~510 min之间。所选4个干燥模型中Modified Page模型与干燥曲线数据拟合度最高,有最大的平均R2(0.9993)、最小的平均χ2(0.00022)及较小的RMSE(0.01066)。结论:综合考虑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及干燥时间,确定板桥党参片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工艺条件为风温60℃、切片厚度2 mm、风速12 m/s;在风温40~70℃、切片厚度1~4 mm、风速8~14 m/s条件下,板桥党参片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模型为Modified Page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可有效预测板桥党参片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茯苓丁真空干燥+倾斜式热风联合干燥过程中,真空温度、切换水分比、热风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的影响,以期得到干燥时间短、品质好、能耗低的茯苓丁干燥工艺参数。方法以茯苓丁为原料,当真空干燥到某一含水率时再进行倾斜式热风干燥;选取真空干燥温度(x_1,65~85℃)、切换水分比(x_2,70%~90%)、热风干燥温度(x_3,65~85℃)为因素,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分析影响各指标的主次因素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建立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的二次回归模型。构建适应度函数,分别用综合评分法、遗传算法、NSGA-Ⅱ法进行优化,通过比较3种优化方法的结果,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并加以验证。结果影响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的主次排序为x_2x_3x_1、x_2x_1x_3、x_3x_2x_1、x_2x_3x_1。建立的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用于对茯苓丁联合干燥评价指标的分析和预测。综合评分法优化结果为真空温度65.12℃、切换水分比70.07%、热风温度74.19℃,该条件下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分别为330.4 min、4.13 kJ·h/kg、3.52 mg/g、4.48%;遗传算法优化结果为:真空温度82.23℃、切换水分比81.10%、热风温度69.04℃,该条件下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分别为245.27 min、2.01 kJ·h/kg、3.32 mg/g、23.05%;NSGA-Ⅱ算法优化结果为真空温度65.04℃、切换水分比70%、热风温度70.96℃,该条件下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分别为340.86min、4.22 kJ·h/kg、3.87 mg/g、4.21%。以适应度为评价指标,可得出NSGA-Ⅱ算法优化结果最好。结论 NSGA-Ⅱ算法可用于茯苓丁真空干燥+倾斜式热风干燥工艺的多目标优化,从Pareto集合中选取的较佳工艺参数并进行修正;确定最佳条件为真空温度65℃、切换水分比70%、热风温度71℃,该工艺条件下的干燥时间、单位能耗、多糖含量、破碎率分别为(335±13) min、(4.28±0.32) kJ·h/kg、(3.82±0.31) mg/g、(4.33±0.35)%。优化后的联合干燥工艺总体上具有干燥时间短、单位能耗低、多糖含量高、破碎率低等优点,节能增效作用显著,可为茯苓丁的工业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李武强  万芳新  罗燕  韦博  黄晓鹏 《中草药》2019,50(18):4320-4328
目的以当归切片为研究对象,探索当归切片的远红外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为提高干制品品质,建立当归科学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远红外加热技术应用于当归切片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高度条件下,当归切片的远红外干燥特性和干制品品质的变化规律,并利用Weibull函数拟合干燥曲线,建立试验因素和模型参数的定量关系。结果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切片厚度和辐照高度的降低,水分比明显减小,干燥速率显著增加;当归切片的远红外干燥过程服从Weibull分布函数(R2=0.983 34~0.999 34,χ2=0.001 3~0.006 5),尺寸参数和形状参数均与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照高度有关;估算水分扩散系数(Dcal)的区间为4.698×10-11~2.084×10-10m2/s,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的区间为3.891×10-9~2.179 2×10-8 m2/s,均随着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的增加,辐照高度的减少,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与热风干燥的干制品相比,远红外干制品的色差值和水活度更小,更容易保留当归中的阿魏酸和挥发油;对不同干燥条件下干制品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远红外可以增加当归切片内部的微孔数量,细胞排列更加整齐,增加了干燥过程的热质迁移速率,缩短了干燥时间。结论 Weibull分布函数可预测当归切片干燥过程的水分迁移规律,对于当归切片干燥过程的预测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信息熵理论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结合正交试验优选人参片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考察预冻温度、时间、切片厚度、主干燥温度、时间、压力等因素;外观性状通过对人参粉末色度值(L*、a*、b*)进行测定,将冻干人参片的外观性状、失水率、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浸出物含量以信息熵计算权重系数并加权作为综合评分(M);再采用BP-ANN技术优化冻干工艺。结果 人参片的最佳冻干工艺为切片厚度2~4mm;主干燥温度-10℃、压力0.70mbar、时间≥8h。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得到的人参片外观优美,有效成分高,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指标成分分析川佛手不同干燥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对川佛手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橙皮苷、多糖、挥发油的含量为指标,通过优化烘箱干燥、微波干燥及热风干燥工艺,比较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对川佛手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烘箱干燥的最佳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8h,铺1层;微波干燥的最佳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75℃,干燥时间1h,功率500W,铺2层;热风干燥的最佳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75℃,干燥时间1h,风速1.0~1.2m·s~(-1),铺2层;采用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处理后川佛手橙皮苷、多糖和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烘箱干燥处理。结论: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适用于川佛手药材干燥。  相似文献   

16.
李起慧  段嫏环  吕冬  崔秀明 《中药材》2023,(6):1402-1407
目的:优化珠子参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并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珠子参体外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结合响应面进行分析,并对珠子参饮片进行质量评价。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考察其体外抗凝作用。结果:真空冷冻干燥珠子参的最佳工艺为切片厚度3 mm,隔板温度45.44℃、真空压强60.00 Pa;测得的皂苷含量之和平均值为8.5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阴干和晒干处理的珠子参外,真空冷冻干燥、蒸制、煮制、热风干燥珠子参干燥样品均能显著延长PT、APTT,其中只有真空冷冻干燥珠子参能显著降低FIB。结论:优选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易行,其体外抗凝作用优于传统干燥工艺,该结果可为珠子参的质量评价、炮制工艺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心宝丸肉桂浸膏带式干燥工艺,并将干燥效果与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热风循环干燥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输送带速度、浸膏进料速度、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肉桂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干燥的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和热风循环干燥的对比试验,采用HPLC测定干燥前后肉桂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肉桂浸膏最佳带式干燥条件为进料速度18 L·h~(-1),输送带速度为15 cm·min~(-1),一区温度为120℃,二区温度为70℃。在此最优条件下,肉桂收率为93.18%,肉桂酸含量为0.35%,明显高于其他干燥方法。结论:带式干燥所得提取物收率及含量都较高,适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及量化羌活饮片炮制工艺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切片情况、吸水增重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吸水量、闷润温度、闷润时间;以浸出物含量百分率、羌活醇、异欧前胡素、挥发油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饮片厚度、铺层厚度、鼓风干燥温度、翻动次数对羌活饮片质量的影响。首先将羌活原药材除去杂质泥沙,淋洗5min,沥干,再置30℃培养箱中闷润2h。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40℃干燥,切4mm厚片,堆放1cm厚,翻动2次。结论:羌活饮片与羌活原药材比较,其挥发油、浸出物、羌活醇、异欧前胡素评价指标的量值传递率均达到90%以上,表明优选出来的羌活饮片炮制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9,(2)
目的优化肉苁蓉饮片的切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饮片截面直径、厚度、软化时间、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休止角、浸出物、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异类叶升麻苷、含有量为评价指标,优化饮片切制工艺。结果最佳切制工艺为饮片截面直径3~4 mm,厚度1~2 mm,软化时间2 h,干燥温度70℃。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适用于肉苁蓉饮片的切制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下天麻干燥特性和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评价不同干燥条件下冻干天麻样品的质量。方法:分别以干燥速率、单位时间生产率及面积收缩率为干燥特性指标;以天麻素、天麻多糖、对羟基苯甲醇、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成分,考察真空压强、隔板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天麻干燥特性和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多层次分析结合正交设计优化干燥工艺;并从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色度三个方面对天麻冻干样品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天麻的干燥特性与真空压强、隔板温度和切片厚度均呈现显著变化规律;天麻的活性成分则无显著变化规律。在优化的工艺条件(真空压强45 Pa,隔板温度55℃,切片厚度5 mm)下,天麻素、天麻多糖、对羟基苯甲醇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0.472%、22.54%、0.292%和31.98%,且质量优于其他干燥样品。结论:天麻的干燥特性参数与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密切相关;成分指标随工艺参数改变无明显趋势;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的天麻样品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