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测量白内障患者眼部相关生物参数及术后屈光误差,并与IOL Master 700进行对比,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精确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07/2021-07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13例122眼,分别应用IOL Master 700、A超及角膜地形图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角膜曲率(Km),并分析术后3mo屈光误差情况。

结果:IOL Master 700和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测量的AL(24.09±1.65、23.81±1.62mm)、ACD(3.11±0.42、2.97±0.43mm)、Km(44.12±1.59、44.06±1.54D)均有差异(P<0.05),LT(4.34±0.46、4.30±0.59mm)无差异(P>0.05)。不同测量方法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计算公式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具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IOL Master 700测量仪自带的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MAE与 Holladay Ⅰ、Haigis、SRK/T公式比较均有差异(P<0.01),与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计算公式SRK/T、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比较亦均有差异(P<0.01),但IOL Master 700测量仪自带的Holladay Ⅰ、Haigis、SRK/T公式MAE与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计算公式SRK/T公式比较均无差异(P>0.05)。此外,IOL Master 700测量仪自带的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绝对屈光误差中值(MedAE)最小(0.260D),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计算公式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MedAE最大(0.765D)。

结论: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测量的AL、ACD、Km值均较IOL Master 700偏小,运用SRK/T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时,二者测算结果相近,而使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时A超联合角膜地形图屈光误差较大,易导致远视漂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变化,并探讨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选择。

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01/06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52例57眼。术前和术后3mo使用IOL Master 700完成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角膜曲率(Km)的测量并分析。对不同IOL公式计算时预留的目标屈光值与术后3mo全自动验光仪实际屈光值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

结果:手术前后测量的AL平均值分别为24.20±1.86、24.09±1.86mm,术后AL缩短了0.11mm; ACD值分别为3.08±0.44、4.55±0.36mm(P<0.001),术后ACD加深1.49mm; Km值分别为44.14±1.86、44.14±1.82D(P>0.05)。术前选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所测结果的屈光误差最小,其次是Holladay Ⅱ及SRK/T公式,Holladay Ⅰ公式所测结果的误差最大(P<0.05)。

结论:白内障术后AL缩短以及ACD加深,度数测算时可考虑增加0.1mm的校正因子。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预测性最佳,其次是Holladay Ⅱ及SRK/T公式。  相似文献   


3.
孙明  雷荣  周莉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0):1764-1768

目的:比较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和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在长眼轴白内障患者中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2018-01/2019-07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长眼轴白内障患者99例132眼。按眼轴长度(AL)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A组:26.030.0mm。所有患者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同时植入折叠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3mo,根据验光结果计算出各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PE)和绝对预测误差(AE)并分析眼轴、角膜曲率及前房深度与PE值的相关性。

结果: 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和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的平均预测屈光误差分别为0.37±0.78、0.77±0.88、0.36±0.82D。在A组和B组中,三种公式的PE和AE值均无差异(P>0.05)。但在C组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和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的PE值和AE值均明显低于Haigis公式(P<0.05)。在长眼轴白内障患者中,Haigis公式的PE值与眼轴和角膜曲率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Barrett Universal Ⅱ和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的PE值与眼轴没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在AL为26.0~30.0mm的患者中,三种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预测准确性均可; 而在AL>30.0mm的超长眼轴患者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和Wang-Koch优化眼轴SRK/T公式的准确性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Pentacam等效角膜屈光力(EKR)代入Holladay I公式联合双K法测算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既往有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史白内障患者32例(45眼),所有患者在白内障术前接受Pentacam、IOLMaster检查,分别采用Pentacam EKR法、临床病史法、Haigis-L公式法计算IOL度数。白内障术后1个月进行客观验光,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术后屈光度的中值绝对偏差(MedAE)、平均绝对偏差(MAE)。结果Pentacam EKR代入Holladay I公式联合双K法得出MedAE为0.32 D,MAE为0.39 D,术后71%眼屈光误差在±0.50 D范围内,93%眼在±1.00 D范围内,而Haigis-L公式法得出MedAE为0.51 D,临床病史法MedAE为1.48 D。结论Pentacam EKR代入Holladay I公式联合双K法测算角膜屈光手术后IOL屈光度数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Pentacam系统角膜净屈光力(TNP)模式3 mm环的角膜曲率值联合SRK/T公式\〖简写为TNP 3 mm(SRK/T)\〗预测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07/2021-12 LASIK或PRK术后行白内障手术患者35例50眼。术前使用TNP 3 mm(SRK/T)计算IOL度数50眼,使用Barrett True-K公式计算IOL度数34眼,使用Olsen 2公式计算IOL度数41眼,每例患者术前至少使用2种公式计算IOL度数,记录患者术后3 mo实际屈光度。比较三种测算方法下IOL度数的预测误差(PE),分析PE在±0.5、±1.0 D以内的患眼比例。

结果:术后3 mo,TNP 3 mm(SRK/T)、Barrett True-K、Olsen 2 PE分别为-0.02±0.63、-0.54±0.80、0.25±0.80 D(P<0.001),PE在±0.5 D内患眼分别为66%(33/50)、44%(15/34)、37%(15/41)(P<0.05); PE在±1.0 D内患眼分别为88%(44/50)、71%(24/34)、80%(33/41)(P>0.05)。

结论:Pentacam TNP 3 mm(SRK/T)法操作简便,预测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IOL度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角膜曲率对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计算准确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06/2021-06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57例157眼,根据术前角膜曲率(K)分为3组,A组(53眼)K<42D,B组(55眼)42D≤K≤46D,C组(49眼)K>46D。术前分别采用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Kane、BarrettⅡ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术后1mo行主觉验光检查,计算并分析三组患者屈光预测误差(RPE)和平均绝对值误差(MAE)的差异。

结果:A、C组每个公式的RPE与0D比较均有差异(P<0.05),且BarrettⅡ公式与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公式比较均有差异(P<0.01),与Kane公式比较无差异(P>0.01); B组所有公式的RPE与0D比较均无差异(P>0.05)。A组BarrettⅡ公式MAE≤0.5D的比率显著高于SRK/T、Hoffer Q、Holladay 2、Haigis公式(均P<0.01),但与Kane公式比较无差异(P>0.01); B组BarrettⅡ公式的MAE≤0.5D和≤1.0D的比率与其他公式比较无差异(均P>0.01); C组Barrett Ⅱ公式MAE≤0.5D的比率高于SRK/T和Hoff Q公式(均P<0.01),但在MAE≤1.0D的比率与其他公式均无差异(P>0.01)。

结论:当术前K<42D或K>46D,常用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均会产生屈光误差,但Kane和BarrettⅡ公式的准确性依然高于其他公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Olsen公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10/2019-08-20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101眼,根据眼轴长度(AL)进行分组,A组(26mm30mm)22例31眼。采用IOL Master自带的SRK/T、Haigis和Olsen公式计算术后理论屈光度(即所植入IOL度数对应的各公式的预测屈光度),并记录术后3mo实际屈光度,计算绝对屈光误差(MAE)。

结果:三组患者采用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3mo MAE分别为0.15(0.04,0.22)、0.19(0.14,0.27)、0.26(0.115,0.455)D,无明显差异(P>0.05),且对于相同眼轴长度范围的患者,采用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3mo MAE最小。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采用三种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与术后3mo实际屈光度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术后3mo实际屈光度与Olsen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最为接近,与SRK/T公式对应的术后理论屈光度一致性最差。

结论:Olsen公式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力的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优于SRK/T、Haigis公式,且Olsen公式受眼轴长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比较SRK-T, SRK-Ⅱ,Haigis以及作者经验公式LSW1对高度近视长眼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的准确性。

方法:选择能够用IOL Master准确测量眼轴的、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72例97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1mo进行电脑验光。术前利用LSW1经验公式、SRK-T公式、SRK-Ⅱ公式以及Haigis公式算出每例患者达到正视状态所需IOL屈光度(IOL formula),综合参考合适的IOL度数。LSW1公式如下:P=P1+修正值,P1=(2xPSRK-T+PSRK-Ⅱ)÷3。修正值的确定方法为:P1计算结果为10~15D时,修正值=0.5D; P1值为5~10D时,修正值=1.0D; P1值为0~5D,修正值=1.5D; P1值≤0D时,修正值=3D。根据术后验光结果计算得出达到正视状态所需的IOL理论度数(IOL theory),四种公式的IOL formula与IOL theory的差异为IOL度数预测误差,再将该IOL预测误差换算成各公式的屈光预测误差(predicitive error,PE)和绝对误差。用SPSS 11.0软件对四种公式所得PE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研究所纳入的72例患者,年龄41~82(平均63.25±9.65)岁,平均K1=43.97±1.75,平均K2=45.14±1.98,中央前房深度(ACD)平均为3.59±0.38mm,平均眼轴长度(AL):28.67±2.00(26.07~33.98)mm。所置入眼内IOL度数为8.06±4.33(-3~-14.5)D。选择植入的IOL度数基本介于SRK-T和SRK-Ⅱ测算结果之间。(2)屈光预测误差值可以反应屈光预测的趋势。LSW1经验公式,SRK-T公式,SRK-Ⅱ公式以及Haigis公式所产生的预测误差平均值PE值分别为-0.60±0.66D,0.82±0.92D,-0.52±0.84D,0.55±0.74D。四种公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74±0.5D,0.94±0.79D,0.81±0.55D,0.73±0.55D。四种公式偏远视的比例分别是:LSW1 14.4%(14/97)、SRK-T82.5%(80/97)、SRK-Ⅱ 20.6%(20/97),Haigis 79.4%(77/97)。

结论:对于长眼轴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Haigis公式误差最小,其次为LSW1经验公式、SRK-Ⅱ公式,而SRK- T公式误差最大。四种公式测得患者屈光状态LSW1,SRK-Ⅱ为轻度近视漂移; Haigis公式、SRK-T为远视漂移,SRK-T公式远视漂移更明显,不适合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的计算。LSW1公式变异最小,更适合于高度近视眼的IOL测算。  相似文献   


9.
朱珂珂  穆红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1967-1969

目的:评估Barrett True K公式应用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的屈光准确性。

方法:选取2017-02/2019-02在我院确诊为RK屈光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22例42眼,术前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1)选取术眼角膜中央直径3mm区域最小的前表面K值,应用SRK/T公式计算,目标屈光度设为-1.0D;(2)用Barrett True K在线计算公式,选择RK术后模式,目标屈光度设为-1.0D。术后3mo检查术眼屈光状态,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的屈光误差。

结果:术后3mo,Barrett公式法屈光误差为0.61(-0.37, 0.88)D,明显低于传统公式法的0.35(-0.25, 0.63)D(P<0.05); 屈光误差绝对值比较无差异(P>0.05)。传统公式法屈光误差在±0.5、±1.0、±2.0D的范围的分别占21%、45%、90%,Barrett公式法屈光误差在±0.5、±1.0、±2.0D的范围的分别占31%、74%、100%(P<0.05)。

结论:Barrett True K在线公式应用于R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可达到较满意的屈光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应用Pentacam AXL全景生物测量仪3 种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SRK/T、Haigis和 Barrett Universal Ⅱ)预测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3 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超高度近视[眼轴长度(AL)≥28 mm]白内障患者,应用Pentacam AXL全景生物测量仪进行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数据测量,个性化选择适宜的预留屈光度IOL,获取3 个公式理论预留屈光度,术 后3 个月随访时测量患者实际屈光状态,计算各个公式理论预留屈光度与术后实际屈光度的差值即平均屈光误差、差值的绝对值即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数据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或卡方检验;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眼轴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的相关性。结果:共32例(56 眼)患者纳入研究,SRK/T、Haigis和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平均屈光误差分别为-0.18(-0.53,0.23)、-0.18(-0.54,0.09)、-0.11(-0.49,0.15),MAE分别为0.40(0.20,0.61)、0.32(0.14,0.64)、0.27(0.12,0.55)。对于平均屈光误差,Barrett Universal Ⅱ与SRK/T公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7,P=0.012);Barrett Universal Ⅱ与Haigis公式、Haigis与SRK/T公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MAE,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与SRK/T公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3 种IOL计算公式,MAE与AL均相关,对于SRK/T公式,AL增加1 mm,MAE增加0.23 D;在Haigis公式中,AL增加1 mm,MAE增加0.04 D;但是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中,AL增加1 mm,MAE反而会减少0.01 D。结论:3 种IOL计算公式对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IOL度数的预测都是相对准确的,其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屈光手术为屈光不正患者视力的维持或改善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但术后也可发生视网膜脱离,尽管其发生原因尚不安全明了,但这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且视网膜手术复位率高。本文就角膜,晶状体屈光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刘毅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4):732-734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对不同IOL屈光度准确性进行比较。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160眼接受白内障手术并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治疗近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病史法对可获得角膜屈光手术前的角膜曲率数据K值进行计算,采用矫正角膜曲率数值法以及角膜地形图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资料记录不完整者K值,将K值代入公式,通过比较白内障术后实际屈光状态和预期屈光状态(-0.50D),比较三种计算方法IOL屈光度准确性。
  结果: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25±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80±0.05;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值( spherical equivalent,SE)为-1.98±1.75,患者手术后SE为+0.85±3.38(P<0.05);48眼临床病史调查法( CHM)计算K值;73例采用校正角膜曲率数值法( AKM)计算K值;39例采用角膜地形图法( CTM)计算K值。
  结论:对具有角膜屈光手术史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患者IOL,对于资料完整者采用CHM提供角膜K值;对于资料不完整者采用AKM和CHM计算K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透明晶状体屈光手术的有效性、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屈光不正患者 5 8例 87眼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年龄 2 5~ 73岁 ,平均 5 4 .32岁。将病例分为 3组 ,A组为高度近视共 6 1眼 ,眼轴长度 (2 9.5 7± 2 .10 )mm ,等效球镜度数 (- 11.93± 4 .6 4 )D ,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 9.0± 3.82 )D ;B组为远视共 17眼 ,眼轴长度 (2 2 .39± 0 .96 )mm ,等效球镜度数 ( 2 .2 9± 1.0 5 )D ,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 2 2 .70± 2 .0 8)D ;C组为屈光参差共 9眼 ,眼轴长度 (2 8.4 8± 1.77)mm ,屈光参差度数 (- 11.2 5± 5 .38)D ,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 10 .6 2±3.6 2 )D。随访 3~ 36个月。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87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在A、B、C组分别占 86 .89%、94 .12 %和88.89% ;术后裸眼视力 0 .5以上者分别为 5 4 .10 %、4 1.18%和 5 5 .5 6 % ;术中未发生后囊破裂。随访中 12眼发生后囊混浊 ,未发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透明晶状体屈光手术与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相比 ,可能更适宜于中年以上不愿戴镜和戴镜不能矫治的屈光不正患者 ,但其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贺婷  赵炜  惠延年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1912-1917

角膜屈光手术是指通过角膜手术矫正近视、远视以及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方法,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术后屈光回退的现象,即手术后又发生了屈光不正。屈光不正以及手术导致的欠佳的视觉质量经常会给患者带来困扰。截止目前,不同种类以及方式的角膜屈光手术均存在屈光回退的问题。目前认为角膜屈光手术后发生的屈光回退主要和角膜上皮增厚以及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相关。屈光回退可以在术前通过患者的手术条件以及手术相关参数等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和规避,同时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药物方法进行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屈光回退可选择非手术方法以及增效手术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5.
张玙  杜之渝 《眼科新进展》2012,32(3):296-300
角膜屈光术后欠矫及回退是影响手术效果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本文从欠矫及回退的原因、治疗方法的选择这两个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角膜屈光术后欠矫及回退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屈光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77眼近视及近视散光并伴有不同程度斜视的病例进行PRK治疗,术后辅以遮盖疗法等非手术治疗训练,观察术前后斜视的变化.结果43例屈光性斜视中,38例正位,5例残存斜视.术前优势眼平均欠矫度数为1.78D±1.63D,劣势眼平均欠矫度数为4.08D±2.23D,术后,优势眼及非优势眼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和达到5.0的眼数相近.结论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屈光性斜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散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复合近视散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散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astigmatic-refractivekeratectomy,PARK)治疗复合性近视散光的效果,采用ker-atomⅠ型准分子激光机,利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浅表层的椭圆形切削,共对57例82只复合近视散光眼行治疗,随访1年以上。术前近视球镜平均为-6.23±2.50D,散光为-1.47±0.82D,角膜散光为1.21±0.48D,最佳矫正视力为0.97±0.15。结果:术后视力和屈光状态在3~6个月趋于稳定,术后1年随访,近视平均为-0.52±1.00D,散光为-0.43±0.43D,相比术前散光平均降低70.7%;在术前散光≤0.75D、1.00~1.75D及≥2.00D三组中,其术后散光分别比术前降低60.3%、70.0%和74.9%,术后角膜散光平均为0.72±0.27D,比术前降低40.5%;术后裸眼视力:90.2%达到0.5或以上,72%达到0.8或以上。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PARK是矫治散光的有效安全方法,主要用于矫正由规则对称角膜散光引起的复合近视散光  相似文献   

18.
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调节有关的内斜视矫正规律.方法随机选择56例有调节性因素的内斜视进行散瞳检影、戴镜和综合弱视治疗,首次、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检影验光1次,检查内斜矫正度.结果治疗6月后内斜度数基本稳定.结论与调节性有关的内斜视戴镜治疗6个月后,即可考虑手术矫正非调节部分内斜视.  相似文献   

19.
何剑  谭少健  梁皓  黎霞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255-1257
目的:通过对比人工晶状体眼传统验光和医学验光的异同,探讨人工晶状体眼科学规范的老视验光方法。方法: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的患者共30例60眼,术后3mo先后进行传统验光和医学验光,分别检测老视阅读近附加、调节幅度及在近矫正基础上测量的负相对调节(NRA)和正相对调节(PRA)、舒适阅读时间长度。结果:传统验光法所取得的近附加为1.50±0.42D,与年龄正相关(P<0.05),医学验光法所取得的近附加为1.28±0.19D,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验光法舒适阅读时间为30.13±5.10min,明显较传统验光法舒适阅读时间17.0±3.06min长(P<0.05)。结论:在进行人工晶状体眼老视验光时,医学验光可取得更有意义的屈光及调节参数,从而对验光处方进行更精确和个性化的调整,达到更舒适、持久用眼的老视验配目的。  相似文献   

20.
眼内屈光手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志华 《眼科研究》2010,28(8):791-795
屈光性手术是当前眼科界发展最快的前沿领域之一。其种类繁多,更新较快,而高度近视的屈光性手术对眼科医师来说一直是个挑战。由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等角膜屈光手术在高度近视上的应用受限,加之近年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技术和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的进步,使得眼内屈光手术在矫治高度近视、远视及老视等方面已逐步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就目前其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的种类、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手术技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