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超声微泡造影剂不仅可用于超声成像,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还可作为携带基因或药物的栽体,介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在超声监测下,造影剂微泡携带基因或药物进行治疗的整个过程变得可视化,并可定点释放基因或药物,增强治疗的靶向性,减少全身不良反应.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血栓性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一直是超声医学研究的热点.现对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的原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及该技术尚存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 (Myocardial 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在评价心肌血流灌注中的运用成为一项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MCE是指将含有微气泡的造影剂直接经冠状动脉或外周静脉注入 ,当微泡通过心肌微血管床时 ,应用二维或多普勒超声技术增强含血心肌的超声心动图显像 ,观察心肌血流灌注、冠脉血流储备。本文就近年来心肌声学造影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 声学造影剂的研究声学造影剂是 MCE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早年造影剂所产生的微泡直径大、不均匀、易破裂 ,无法通过肺循环进入左心室。故这项技术主要用于右心显影 ,认…  相似文献   

3.
左心超声造影在评估心功能,诊断心尖部血栓和心肌致密化不全,鉴别真、假室壁瘤等方面可提供重要的信息,其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好。心肌超声造影采用"微泡爆破技术"实时观测心肌区域内微泡的充填,可间接反映心肌灌注状态。微泡介导的靶向造影剂还可为基因或药物的靶向治疗提供重要载体。该文介绍微泡造影剂在左心超声显像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已经在诊断超声心动图中被证实。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不断发展,人们又着眼于将特异性配体连接到造影剂微泡表面使它到达感兴趣的组织和器官选择性地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达到局部靶向治疗的目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仍有许多病人未得到安全,高效的治疗,如何改善这些病人局部心肌缺血的状况引起广泛关注。超声微泡介导靶向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显示了很大的潜力,现就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超声微泡介导靶向传输基因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造影剂的临床应用已经在诊断超声心动图中被证实。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不断发展,人们又着眼于将特异性配体连接到造影剂微泡表面使它到达感兴趣的组织和器官选择性地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达到局部靶向治疗的目的。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仍有许多病人未得到安全,高效的治疗,如何改善这些病人局部心肌缺血的状况引起广泛关注。超声微泡介导靶向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显示了很大的潜力,现就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一个原发性或转移性兔肝癌模型并应用纳米微泡造影剂对肿瘤进行早期检测,探讨纳米材料在肝癌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肿瘤组织块接种法制备兔肝癌模型并利用门静脉插管注射微泡造影剂对比增强显影。结果模型建立后检测原位成瘤率为83.3%,采用5MHz的发射频率,肝内主要血管及瘤块1min内显影得到增强。结论靶向超声纳米对比剂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纳米级微泡造影剂用于超声造影增强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临床诊断能力,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FDA在2007年对超声微泡造影剂提出黑框警告,促使人们深入探讨造影剂的安全问题。最新的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超声造影剂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很低,总体上很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生死亡的个别病例均有严重基础心血管疾病,其死亡可能与超声造影无关。因此,超声图像质量低下的患者可考虑左心超声造影,获益远超过风险。  相似文献   

8.
心肌声学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声学造影(MCE)是指注射含有微气泡的声学造影剂后,应用二维或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心肌灌注的诊断技术.近年来,随着MCE基础理论、超声造影剂与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MCE已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有望成为临床上实时、安全、准确评价心肌灌注的诊断技术.本文就MCE在冠心病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评价输卵管是否通畅是不孕症诊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方法有多种,近年来随着造影剂的不断研制及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输卵管超声造影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重点介绍超声造影在诊断输卵管通畅性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检出率不断提高,常见的有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其中平滑肌瘤一般呈良性表现,而胃肠间质瘤具有恶性潜能。目前消化道黏膜下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内镜技术,因兼具普通内镜的直观性与超声的穿透性,能进行初步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但是有一定局限性,对于直径较小的低回声病灶并不理想。谐波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是一项新技术,将谐波超声内镜与微泡造影剂相结合,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的微循环灌注,并且不受病灶直径大小影响,可用于鉴别良恶性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并且有效评估胃肠间质瘤的侵袭危险度,对于治疗和改善预后都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造影检查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随着超声造影剂及其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成熟,为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新手段.目的:分析各种不同的肝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检查中的表现,探讨其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SonoVue造影剂对22例不同类型的肝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同时以视频影像同步记录造影剂进入肝内血管、肝实质和肝占位性病变的时间和形态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的肝占位性病变在超声造影检查中显示出不同的动脉相、门静脉相和延迟相的变化.原发性肝癌以造影剂"快进快出"为主要表现;转移性肝癌以延迟相造影剂充盈缺损为主要表现;肝血管瘤以延迟相有显著的造影剂摄取为主要表现;肝脓肿以快速增强持续整个门静脉相和延迟相为主要表现;肝硬化结节则以与肝实质无法区分的同步强化为主要表现.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明显优于普通超声检查,在显示肿瘤数目,尤其是发现微小病灶方面优于增强CT,提高了超声检查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声微泡造影观测钬激光心肌激光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心肌超声微泡造影探讨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部分钳闭犬的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钬激光在缺血区进行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并在缺血前、缺血后及激光打孔后取左室短轴切面进行超声微泡造影。结果:缺血后心肌超声微泡声学密度较缺血前明显降低(P<0.001),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声学密度较缺血时明显升高(P<0.001),接近正常心肌超声微泡声学密度(P>0.05),激光再血管化区心肌超声微泡较正常心肌提前显像。结论:心肌激光再血管化可即刻明显缓解心肌缺血,使缺血区血流灌注明显改善。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可作为观测和评价心肌激光再血管化的可靠手段,钬激光心肌再血管化的中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3.
随着超声造影剂的广泛应用以及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使得临床对心脏疾病的诊断研究进一步深入.本文从超声造影技术的概况、超声造影剂的分类、超声造影技术在观察心脏结构、评价心脏功能的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心脏超声造影对于心血管疾病具有明确临床诊断的作用,临床工作者要熟知心脏超声造影剂的种类及临床应用范围,以提高疾病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正>结核病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淋巴结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1]。常规超声检查能显示淋巴结部位、大小、包膜及内部回声,但显示微小血管的能力有限,因此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2]。超声造影(CEUS)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采用实时灰阶谐波成像使正常及病灶组织增强的新型超声诊断技术,能有效地评价组织内灌注及微循环情况。本研究通过CEUS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造影表现与淋巴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的超声造影剂及声学技术的发展,对肝脏病变的超声诊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超声造影已经提高了早期诊断肝硬化及肝硬化结节背景下小肝癌的准确性,本文就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超声造影剂和各种新超声造影增强技术的不断被研发,心脏超声造影增强已在临床疾病的精确诊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发布的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SE)关于超声心动图医师实施心脏超声造影增强检查的指南是对2001年指南及2008年专家共识的更新,其中有诸多亮点。新指南更新了心脏超声造影增强检查的超声仪器设置要点、操作管理流程、适应证及安全性,并详述了右心声学造影增强检查(振荡生理盐水法),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是诊断微循环水平心肌灌注的新技术,利用声学微气泡作为造影剂经冠状动脉或周围静脉注入,应用超声技术接收声学微气泡的背向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USCA)观察小腿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股总静脉造影剂微泡灌注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变化规律与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小腿急性DVT形成患者15例作为研究组,行经肘静脉超声造影,分析双侧股总静脉造影剂微泡灌注特征及TIC特点,并设立对照组12例。检测参数包括双侧股总静脉造影剂微泡出现时间、达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及达峰值后造影剂微泡与静脉管壁间低回声带宽度。结果研究组患侧造影剂出现时间及达峰时间为(56.76±11.24)s、(61.43±7.12)s,健侧造影剂出现时间及达峰时间为(42.46±7.28)s、(51.57±5.79)s,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低回声带宽度为(0.31±0.08)cm,健侧为(0.09±0.03)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双侧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肘静脉超声造影可显示双侧股总静脉微泡灌注情况,间接判断脑卒中后有无急性小腿DVT形成,即造影后发现一侧股总静脉的微泡灌注出现时间及达峰值时间较对侧明显延长、低回声带较对侧明显增宽则高度提示该侧小腿DVT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在检测肺动脉高压病人心内及肺内分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7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声学造影的肺动脉高压病人54例临床资料。对比经胸右心声学造影与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的诊断效能;将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结果分为3组:心内分流组(造影剂微泡经房间隔入左房)、肺内分流组(造影剂微泡经四支肺静脉入左房)和阴性组(左心腔未观察到造影剂微泡),比较各组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动脉血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数据以及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偏头痛、脑梗死)的差异。结果:共54例肺动脉高压病人完成经胸及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心内分流组22例(40.7%),肺内分流组22例(40.7%),阴性组10例(18.6%);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心内分流组24例(44.4%),肺内分流组21例(38.9%),阴性组9例(16.7%)。3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表面积、临床症状、P(A-a)O2、NT-p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