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角叉菜胶(卡拉胶)的致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从国产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中提取的角叉菜胶(Carrageenan)的致肿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从国产角叉菜中提取的角叉菜胶具有明显的致肿作用,可用于抗炎药物的筛选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石菖蒲微波水提液对小鼠的抗炎作用。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法。结果能明显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程度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程度(P均<0.01)。结论石菖蒲微波水提液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沙枣水提物抗炎、镇痛、解热及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枣水提物抗炎、镇痛、解热及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乙酸致腹腔毛细管炎性渗出,实验观察抗炎作用;用小鼠扭体实验观察镇痛作用;用2,4-二硝基苯酚及干酵母片致大鼠发热实验观察解热作用,用正常小鼠肠道水分吸收实验观察对肠道水分吸收功能的影响;用常见肠道菌的抗菌实验观察抗菌作用。结果沙枣水提物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P<0.05)、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P<0.05)和乙酸致腹腔毛细管炎性渗出(P<0.05);能减少乙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高剂量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有退热作用;对痢疾杆菌的MIC为23.75 g.L-1,MBC为47.5 g.L-1。其对小鼠肠道水分吸收功能没有影响。结论沙枣水提物具有抗炎、镇痛、解热及抗福氏痢疾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姜林  李晶 《中国药师》2011,14(7):989-992
目的:研究前列宁栓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实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细菌性(大肠杆菌)前列腺炎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和小鼠热板法实验观察了前列宁栓的镇痛作用。结果:前列宁栓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炎症;在多数时间降低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生成;明显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抑制大鼠细菌性前列腺炎;明显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数;明显升高小鼠痛阈值。结论:前列宁栓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典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独一味中苯乙醇苷类提取物(L-PhGs)的镇痛作用;用角叉菜胶和新鲜鸡蛋清致炎模型来观察其抗炎作用;用长期重复给药实验来考察其毒性.  相似文献   

6.
玄花颗粒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玄花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等常规抗炎实验法;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结果玄花颗粒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能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可明显延长热板引起小鼠疼痛反应的痛阈值。结论玄花颗粒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棘茎楤木皂苷提取工艺及抗炎镇痛作用药理实验。方法利用简便常用的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棘茎楤木根皮总皂苷提取工艺,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等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及疼痛模型,观察棘茎楤木皂苷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正交试验优选出棘茎楤木皂苷提取工艺为:10倍量9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0.5h;药理实验初步表明棘茎楤木皂苷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结论棘茎楤木皂苷含量较高,可以开发成治疗风湿疾病的医药中间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EE)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阿司匹林0.2g.kg-1组、丁香酚0.18 g.kg-1组、AEE 0.18和0.36 g.kg-1组小鼠按体重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3 d。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模型及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AEE的抗炎作用,并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足爪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模型组肿胀度为(7.0±1.2)mg,阿司匹林、丁香酚、AEE 0.18和0.36 g.kg-1明显抑制耳肿胀度,肿胀度分别为3.9±1.2,4.7±1.9,3.9±1.9和(3.8±1.1)mg(P<0.05,P<0.01)。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伊文思蓝的渗出(A590 nm)为0.56±0.11,阿司匹林、丁香酚、AEE 0.18和0.36 g.kg-1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均降低,伊文思蓝的渗出(A590 nm)分别为0.29±0.15,0.34±0.12和0.35±0.18(P<0.05,P<0.01)。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肉芽肿增生(12.5±2.4)mg,阿司匹林、丁香酚、AEE 0.18和0.36 g.kg-1组明显降低,分别为7.0±2.1,9.0±1.7,9.9±1.4和(8.8±1.8)mg(P<0.01);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实验结果表明,AEE 0.18 g.kg-1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炎小鼠足跖肿胀(P<0.05),降低致炎足组织中PGE2,5-HT和血清NO含量,作用与阿司匹林和丁香酚较强或相当。结论 AEE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与阿司匹林和丁香酚作用相当;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双花合剂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花合剂的解热抗炎作用。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等常规抗炎实验法;观察酵母发热实验对大鼠体温的影响。结果双花合剂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可显著抑制大鼠发热。结论双花合剂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探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方法复制一定数量的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测量并比较致炎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足容积,考察试验环境温度对该模型足肿胀度的影响,测定致炎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足组织中致炎因子的含量。结果大鼠足跖部注射角叉菜胶后足肿胀度变化呈一单峰曲线,致炎后约0.5h开始肿胀,2.5-3.0h达到高峰,8h后逐渐消退;环境温度21℃-23℃,湿度40%-70%,大鼠体质量约160 g是较适合复制该模型的实验条件;注射角叉菜胶后大鼠的足肿胀主要与注射部位前列腺素E2(PGE2)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咽舒宁颗粒的抗炎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阳性药和咽舒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8.25,4.12,2.06 g.kg-1),ig 7 d,采用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实验和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其对不同炎症模型的作用。结果咽舒宁颗粒能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5或P<0.01);显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程度(P<0.05或P<0.01)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P<0.05或P<0.01)。结论咽舒宁颗粒具有明显的抗急慢性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荆芥抗炎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世琼 《海峡药学》2010,22(10):24-25
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为常用解表中药,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痒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表证、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痘疹等疾患,其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挥发油含量丰富,为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本专题采用小鼠角叉菜胶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对荆芥抗炎作用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荆芥不同提取部位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2)荆芥不同提取部位能降低小鼠炎足浸泡液中炎症介质PGE、组胺含量;(3)荆芥不同提取部位能显著降低小鼠炎症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实验结果提示荆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理与抑制炎症介质PGE、组织胺的生成和清除自由基有关,同时也表明荆芥挥发油是其抗炎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茶皂素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茶皂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检测大鼠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茶皂素抗炎作用;通过小鼠热板致痛实验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茶皂素能够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减轻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P〈0.01),使其局部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降低(P〈0.01),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重(P〈0.01),延长小鼠热板痛反应时间(P〈0.05和P〈0.01)。结论茶皂素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刺茎楤木根皮抗炎和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刺茎楤木根皮的抗炎和免疫作用。方法抗炎实验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等常规抗炎模型;免疫实验采用对小鼠体内碳粒廓清功能影响等的方法。结果刺茎楤木根皮提取物可明显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廊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能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重及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增强吞噬功能。结论刺茎楤木根皮有明显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刺茎楤木根皮的抗炎和免疫作用。方法抗炎实验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等常规抗炎模型;免疫实验采用对小鼠体内碳粒廓清功能影响等的方法。结果刺茎楤木根皮提取物可明显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廊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能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重及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增强吞噬功能。结论刺茎楤木根皮有明显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海拉尔生物化学制药厂为了开发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产品项目,从80年开始在菌蛋白胨的基础上进行了酪蛋白胨的试制工作,并在83年底开始了生产试验。酪蛋白胨是以干酪素为原料,用胰酶消化、活性炭脱色制成的浅黄色粉末。经过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研究所八个单位进行检定,认为本产品适于作为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金苓痛风舒微丸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致痛小鼠扭体实验、小鼠尾根部加压致痛实验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金苓痛风舒微丸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的炎症肿胀(P〈0.05);有效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程度(P〈0.05);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对抗作用(P〈0.05);显著升高小鼠痛阈值。结论金苓痛风舒微丸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榼藤水提液的镇痛抗炎作用,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方法采用醋酸致扭体反应、热板法测定痛阈,观察榼藤水提液的镇痛作用;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方法;采用Bliss法测定了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榼藤水提液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延长热板致痛的时间,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并增加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其LD50为85.4 g(生药)·kg-1,LD50的95%可信限为71.2~103.1 g(生药)·kg-1。结论榼藤水提液对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且具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山桔叶醇提物(GPE)对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0.6%冰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1%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及用小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GPE的抗炎作用;通过冰乙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热板致小鼠疼痛法观察GPE的镇痛作用.结果 GPE高、中、低剂量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肿胀度、1%角叉菜胶致小鼠的足肿胀、0.7%冰乙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GPE高、低剂量可显著抑制冰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GPE高、中剂量均可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中PGE2的渗出及小鼠棉球肉芽肿的重量,可增高热板致小鼠疼痛的痛阈值.结论 GPE对小鼠有抗炎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杠板归抗炎止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杠板归的抗炎止咳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实验观察杠板归消炎作用;采用SO2引咳法观察其止咳作用及大鼠毛玻璃管排痰法观察其化痰作用。结果杠板归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降低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大鼠血清和足爪局部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PGE2)、丙二醛(MDA)的含量;杠板归能延长SO2引咳的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促进大鼠排痰量。结论杠板归有抗炎、止咳化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