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张冕  何文  李菁  代文兵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9):1475-1478
 目的研究不同季铵化程度的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chitosan,TMC)对药物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以判断季铵化程度对TMC发挥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壳聚糖及碘甲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不同取代度的TMC,即TMC40和TMC60,通过1H-NMR确定其季铵化程度。以睾酮为模型药物,分别以溶液法和凝胶法考察两种不同季铵化程度TMC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结果经1H-NMR确定合成得到的TMC40,TMC60季铵化程度分别为38.8%和67.2%。溶液法及凝胶法两种方法的体外透皮实验结果均表明TMC60组、TMC40组及空白组的累积透过率、稳态透皮速率的作用大小顺序为TMC60组>TMC40组>空白组。结论TMC60的透皮促进作用大于TMC40,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季铵化程度的增加,TMC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2.
何文  代文兵  吴燕  张冕  李菁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6):1240-1243
 目的研究不同季铵化程度及其不同浓度的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 chitosan,TMC)对胰岛素液体栓剂药物直肠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壳聚糖及碘甲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两种季铵化程度的TMC,即TMC40和TMC60。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15%∶20%)为基质,分别以浓度为0,0.1%和0.5%的TMC40或TMC60作为黏膜吸收促进剂制备胰岛素液体栓剂。以2 g·kg-1(相当于胰岛素200 U·kg-1)给药剂量直肠给糖尿病小鼠不同的胰岛素液体栓剂,用血糖试纸测定给药后糖尿病小鼠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计算出各制剂的AUC0→4,进行比较。结果未加TMC的胰岛素液体栓剂没有降血糖的作用;加入了TMC的液体栓剂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且随着TMC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而当浓度相同时,TMC60的作用大于TMC40,其中含有0.5%TMC60的胰岛素液体栓剂降血糖的作用最好,在1.5 h时血糖降至最低,为初始水平的(19.6±6.5)%,其AUC0→4为(108.2±4.6)。结论TMC可以促进胰岛素的直肠吸收,且随着其季铵化程度的增加,其促吸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N-三甲基壳聚糖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 chitosan,TMC)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做初步研究。方法用壳聚糖及碘甲烷为主要原料,合成季铵化程度为60%的TMC,即TMC60,通过1H-NMR确定其季铵化程度。应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探讨TMC60对角质层角蛋白的作用。以月桂氮酮为阳性对照,睾酮为模型药物,考察TMC60对离体皮肤的透皮作用。结果经1H-NMR确定合成得到的TMC60季铵化程度为67.2%。鼠角质层经TMC60处理后,角蛋白的酰胺吸收峰Ⅱ带的峰位从1 538.7 cm-1向低波数位移到1 536.8 cm-1。结合用去卷积方法对酰胺吸收峰Ⅱ进行处理,结果表明,TMC60可使部分角蛋白从α-螺旋型结构向β-折叠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型结构转变。体外透皮实验中,TMC60组的累积透过量、稳态渗透速率显著大于空白组和月桂氮酮组(P均小于0.05)。结论TMC60有较好的透皮吸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影响皮肤角质层角蛋白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4.
N-三甲基壳聚糖对睾酮凝胶在兔体内药动学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 chitosan,TMC)对睾酮凝胶在兔体内药动学的作用,考察TMC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效果。方法用壳聚糖及碘甲烷为主要原料,合成季铵化程度分别为40%和60%的TMC,即TMC40和TMC60,通过1H-NMR确定其季铵化程度。以泊洛沙姆P407为基质制备4份凝胶,以睾酮为模型药物,以月桂氮酮(2%)为阳性对照,以不加促渗剂为阴性对照,另两份凝胶分别含TMC40和TMC60各5%作为促渗剂。经皮给药后采用RP-HPLC测定兔血浆中的睾酮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对4种凝胶进行比较,考察TMC40,TMC60的促渗效果。结果经1H-NMR确定合成得到的TMC40,TMC60季铵化程度分别为38.8%和67.2%。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ρmax,Ka,AUC经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后,TMC60较空白组及月桂氮酮组各参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MC40较空白组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较月桂氮酮组除参数Ka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MC60具有显著的促进睾酮凝胶透皮吸收作用,TMC40较空白组促进吸收作用明显,但效果与2%月桂氮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模型,考察其对N-三甲基壳聚糖(TMC)包衣的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的摄取情况, 以评价TMC包衣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的体外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性。方法 采用pH梯度法制备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以不同取代度的TMC进行包衣,用DAPI定位细胞核,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TMC包衣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在HUVECs胞浆及胞核的转运及摄取情况。结果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性质稳定,包封率均在80%以上,粒径在100~200 nm, 随着TMC季铵化程度的增大,TMC包衣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的Zeta电位显著增大(P<0.05),同时HUVECs对其摄取能力增强,多柔比星能较快释放到胞浆并转运至胞核。结论 TMC包衣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具有较强的体外内皮细胞靶向作用,且与TMC的季铵化程度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内靶向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TMC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季铵化程度和不同浓度的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TMC)对胰岛素脂质体的影响。方法用壳聚糖合成TMC;采用逆相蒸发制备胰岛素脂质体,用TMC对胰岛素脂质体进行包覆;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及激光多谱勒测定仪测定它们的形态、ζ电位和粒径;用HPLC和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溶液实验TMC包覆脂质体对胰岛素的保护作用;用酶-苯酚法测定小鼠血糖值结果TMC的产率和季铵化程度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用TMC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的ζ电位和粒径,随着季铵化程度的增加而有所下降;随浓度增加而增加。TMC的相对分子质量对ζ电位和粒径无明显影响。包封率与TMC的相对分子质量、季铵化程度和浓度相关性不大。形态均为球形或近球形。在胃蛋白酶溶液中,TMC对胰岛素溶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用TMC包覆胰岛素脂质体对胰岛素的保护作用有明显提高,且随TMC的相对分子质量、季铵化程度和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强。在胰蛋白酶溶液中,TMC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对胰岛素则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随TMC的相对分子质量、季铵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TMC对胰岛素溶液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季铵化程度和浓度TMC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中,以0.2%TMC1.51000K,0.2%和0.4%TMC2.01000 K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效果最佳。结论TMC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促进胰岛素口服吸收,TMC的相对分子质量、季铵化程度和浓度对其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作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炳华  吴清  崔巍  任天池  张玲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4):1056-1059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N-琥珀酰壳聚糖与肿瘤细胞的亲和性,筛选出最佳靶向制剂载体。方法用化学降解法制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以其为原料制备6种N-琥珀酰壳聚糖,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与成纤维细胞、肺癌、乳腺癌、肝癌等肿瘤细胞共孵育,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分析确定其与肿瘤细胞亲和性的强弱。结果N-琥珀酰壳聚糖样本6与肿瘤细胞亲和性最强,48h荧光强度为74.22;其他1~5样本荧光强度分别为62.61,21.87,47.11,62.63,23.89。在与正常细胞和其他肿瘤细胞的对照实验中发现,样本6与A549肺癌细胞的亲和性最强,相对荧光强度高达167.06。结论N-琥珀酰壳聚糖样本6与肺癌细胞亲和性强,可作为靶向抗肺癌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新型壳聚糖载体研究去甲斑蝥素的双重肝靶向制剂。方法以N-乳糖酰壳聚糖为载体,通过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考察多种制备条件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并研究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外释放特性、细胞毒性及其与肝肿瘤细胞的亲和性。结果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较小(118.68±3.37)nm,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与未经半乳糖修饰的壳聚糖纳米粒相比,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对肝肿瘤细胞SMMC-7721、HepG2更具亲和性,细胞毒作用更显著。结论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在体外可发挥双重靶向作用,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霉素高聚物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阿霉素高聚物胶束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制备阿霉素胶束,并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形态、粒径、表面电位(Zeta电位),及其对K562,HepG2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阿霉素高聚物胶束载药量为35.8%,包封率为75.3%,粒径控制在100~200nm,药物体外释放较缓慢,对K562肿瘤细胞及HepG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优于阿霉素。结论N-正辛基-N′-琥珀酰基壳聚糖不仅是阿霉素的优良载体,且可提高抗K562,HepG2肿瘤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眼用脂质体的制备及晶状体抗氧化作用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制备N-三甲基壳聚糖(TMC)包覆姜黄素眼用脂质体并考察其抑制大鼠硒性白内障晶状体氧化作用。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Cur-TCL),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脂质体处方工艺;采用过膜法、透射电镜、粒径电位测定仪测定Cur-TCL的理化性质;建立大鼠硒性白内障模型,考察Cur-TCL对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最佳处方为姜黄素1.41 mg,磷脂质量分数4%,胆固醇-磷脂(1:5.44)。经0.5%TMC溶液包覆后脂质体呈球形,粒径增大,电位显著提高,药物包封率基本不变。与未包覆脂质体相比,Cur-TCL组大鼠晶状体中SOD活力提高30.3%,MDA摩尔浓度减少52.4%,GSH含量增加1.29倍。结论:Cur-TCL可显著抑制硒性白内障导致的晶状体氧化过程,为该制剂治疗白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HaCaT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HaCaT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合成不同取代度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和N-羧甲基壳聚糖(MCC);用纯水作对照,运用荧光分子探针DiBAC4(3)标记HaCaT细胞膜电位,流式细胞仪检测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处理之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纯水组比较,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都能显著降低细胞膜电位,其中,TMC20组作用最明显,TMC40组作用最微弱。结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降低细胞膜电位,可能是其具备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丹葛明目即型凝胶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制丹葛明目即型凝胶。方法:以泊洛沙姆407和188(P407,P488)为温敏材料,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处方,考察了凝胶的黏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药物的体外释放机制进行研究;对制剂的眼刺激性进行评价;采用荧光示踪法观察了凝胶在眼部的滞留时间。结果:眼用温度敏感型凝胶温度随P407浓度的增大,胶凝温度逐渐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188浓度的增加,胶凝温度逐渐升高,且P407对胶凝温度的影响大于P188。均匀设计法优化得最佳处方为19%P407与1%P188合用,在此基础上调整浓度制备的丹葛明目即型凝胶在26.9℃以下为自由流动的液体,同时被泪液稀释后在34.5℃能发生相变形成凝胶。药物的体外释放呈零级动力学特征,释放量取决于凝胶溶蚀量。眼部滞留时间表明凝胶在眼部可较长时间保留,同时动物试验表明凝胶眼部无刺激性。结论:均匀设计法可用于眼用温敏凝胶处方的优化,所制备的丹葛明目即型凝胶符合眼部用药的设计要求,有望在临床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丹皮酚温敏凝胶并进行体外初步性能的研究。方法:采用试管倒转法考察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8浓度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旋转式粘度计,考察凝胶的粘度;用无膜溶出法考察其体外溶蚀及释药特性。结果:泊洛沙姆407 的胶凝温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泊洛沙姆407的胶凝温度随着体系中加入的泊洛沙姆188的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丹皮酚温敏凝胶体外320min累积释药70%,凝胶溶蚀与药物释放同时进行,没有突释现象。结论:丹皮酚温敏凝胶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14.
张瑜  张昀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4):466-470
目的:制备κ-卡拉胶-壳聚糖聚电解质凝胶微丸,考察处方工艺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κ-卡拉胶-壳聚糖微丸;通过κ-卡拉胶与壳聚糖形成复合物条件研究,确定微丸中κ-卡拉胶与壳聚糖质量比;通过体外释放度测定,考察κ-卡拉胶浓度、药物与κ-卡拉胶比例、胶凝液氯化钾浓度、胶凝时间和干燥方式等处方工艺因素对微丸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κ-卡拉胶-壳聚糖凝胶微丸中κ-卡拉胶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4;微丸在0.1 mol.L-1盐酸溶液中2 h仅释放约10%,在PBS液中药物释放加快,具有缓慢释药特性;随κ-卡拉胶浓度、氯化钾浓度和药物与κ-卡拉胶比例提高,微丸释药速度减慢;随胶凝时间延长,微丸释药速度减慢,当胶凝时间延长至1 h后,影响不显著;冷冻干燥法制得微丸释药速度明显快于烘箱常压干燥和真空干燥,后两者对微丸释药速度影响不显著。结论:κ-卡拉胶-壳聚糖聚电解质凝胶微丸具有缓慢释药特性,通过其处方工艺可调节微丸释药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提高胰岛素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制备生物黏附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与PLGA普通纳米粒相比较,考察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体外释放、生物活性及活体动物的体内分布。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普通纳米粒,并经壳聚糖修饰制备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粒度及表面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 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HPLC测定体外释放特性,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评价口服纳米粒的降血糖水平,活动物成像系统观察口服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转运。结果 纳米粒粒径均一,PLGA普通纳米粒及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21.3±13)和(134.4±15)nm,Zeta电位分别为(-1.72±0.2) 和(43.1±0.3)mV,包封率分别为(46.87±2.23)%和(52.76±3.48)%。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由突释期和缓慢释放期组成,壳聚糖包裹的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减低了突释量,由(28.34±1.63)%降至(17.92±1.14)%;大鼠灌胃给予15 u·kg-1胰岛素,生物黏附性纳米粒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与普通纳米粒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8.3±0.7)%提高至(11.4±0.6)%。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具有生物黏附性且促吸收作用明显,口服给药后8 h仍在小鼠肠道中大量分布。结论 壳聚糖修饰的PLGA生物黏附性纳米粒是蛋白多肽类药物口服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