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营造法式》是研究宋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参考书,书中对宋代建筑的制度、做法、用工及图样等方面都作以详细介绍。作者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读,总结了其对室内环境设计的一些启示,从古建筑营造的空间、形态及规则制度等方面感悟古建筑营造的美学价值,体会《营造法式》中的室内环境艺术。宋代及《营造法式》的渊源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在文化、艺术、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很大  相似文献   

2.
《营造法式》文献编纂成就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其亨  刘江峰 《建筑师》2007,(5):78-82,90
把作为交流媒介的语言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使之规范化是文明社会的基本任务,对建筑技术语言的记录和整理是《营造法式》在语言文献学上的贡献。其中,李诫通过系统梳理经史群书中的名词概念和记录整理现实生活中"方俗语滞"的实践经验,进而建立起《营造法式》的建筑名词术语体系。经过九百年沧桑巨变,这部分建筑术语能够保存下来并被识读,即说明其编纂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继承中发展是中国古代的文献学传统,这也是《营造法式》编纂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克明 《华中建筑》2004,22(2):127-130,142
《营造法式》刊行已经整整900周年了,《营造法式》中的各种建筑图样反映了11-12世纪中国工程图学的科学成就,是足以值得纪念的古代建筑学专著。以此为题讨论了《营造法式》中的图学思想、古代建筑制图的规范化、建筑图样的绘制技术及其对现代工程图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营造法式》中的"材""栔"均在面积模度与长度模度两种不同意义下使用,后者实质上是"材广""栔广"的缩略语。在厘清歧义基础上,对《营造法式》中模度体系再认识,指出:《营造法式》中的模度体系的构成,包含基本模度、扩展模度和隐性模度;《营造法式》序中所言的"倍斗而取长",是"以材而定分"的延伸;斗的边长,是《营造法式》中存在的隐性模度;进而分析了栱、替木等模度构成。  相似文献   

5.
传统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建筑的营造离不开尺度。通过分析儒家文化的实用理性思想和礼制思想,以及《周礼·考工记》中的实物模数思想与《营造法式》中的营造模数思想,得出中国传统建筑模数思想的形成与儒家文化有内在的关联,给其他民族建筑模数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史箴  张宇 《建筑师》2013,(3):58-74
宋《营造法式》载录的材份制度,以中国古代建筑模数系统享誉学界,其数理内涵兼容了比例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具有数理美学的意义及审美价值,甚而同中国古代音律的律度惊人谐合。本文从中国古代数理音乐即律学的发展渊薮。以及律学对度量衡制度、数理哲学和数理美学的深刻影响等方面,系统分析论证了材份模数律度谐合的内在必然性,并指出律度谐合机理的核心——三分法的经典数理法则,其审美价值,正同于西方有关黄金比的数理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对宋代以后画作(尤其是建筑画)中有关钩阑形象的大量总结和分析,并在对《营造法式》(宋)的深度解读与认知的基础上,利用艺术史研究中的形象对照法,从钩阑中的直接亲人构件和基本组成构件——"寻杖"入手,通过对寻杖交接方式、寻杖与望柱、间柱的关系、寻杖与盆唇、地栿等平行水平构件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总结木钩阑这一重要的建筑围护构在做法上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探寻中国传统建筑中小木作在实用和审美上的内在考量,最终彰显一定社会背景下传统建筑隐含的设计原则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8.
建筑基础,宋《营造法式》称“基址”,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湮没地下不可目睹,宋代基础做法今人所知不多。本文通过对《营造法式》的解读,结合古代文献以及当今仍在使用传统营造方法,试图揭开宋代基础做法的神秘面纱。基础营造有三部分内容:放线、开基和筑基,下逐一说明。  相似文献   

9.
成丽 《华中建筑》2012,(12):24-26
由北宋官员李诫编修并于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全国的《营造法式》,是一部侧重估工算料的法规性建筑营造技术典籍,被学界尊为解读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文法课本”,也曾因“字句古奥”被视为其“天书”。该书开篇所载《进新修(营造法式〉序》一文,辞句精丽,典故麇集,但其价值意义至今亦未能被充分挖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逐句考释该《序》的用典出处,力图廓清其背后所映射的文化语境,进一步展现《序》文对于《营造法式》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裨益于对该书的解读乃至中国古代营造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建筑》2020,(4)
《新编鲁般营造正式》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书籍,是明清《鲁班经匠家境》的成书底本。书中的建筑内容是匠人对当时当地营造技艺的真实记录,包含了建筑技术体系的方方面面。由于历时久远,受编写及传承条件的限制,该书存在不少语词错讹和图样缺失。因此,文图校正、补遗及术语考证成为研究、保护与利用的首要任务。文章校对并解读《新编鲁般营造正式》中的大木作术语,以此为线索复原书中的"地盘图",通过探讨术语形成规律与内在逻辑,揭示宋元时期成书地区传统建筑技术特征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1.
台基,宋时称阶基,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存留甚少,今人因而较为陌生。又术书《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按十三个工种逐一记录,有关阶基内容分散在壕寨、石作、砖作等制度、功限和料例条文中,不甚明晰。本文试图通过对《法式》有关条文的挖掘、整理和分析,结合流传至今的传统营造方法,力求探明宋代阶基的类型、尺度和营造技术。一、阶基类别和尺度  相似文献   

12.
12世纪华北各地区的地方建筑逐渐融合《营造法式》作法,在风格、样式、技术上都趋近于《营造法式》规定。选取晋中为典型地区,分析法式化进程中地方建筑的演变特点、构件样式的具体变化,并讨论法式化进程的阶段和历史原因、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宋代《营造法式》起,建筑设计与营造进入较为规范的设计模式,整个传统官式建筑的营造得到了约束。不同地区因其地域环境、材料工具等因素的影响,在当地传统建筑建造过程中也会因地制宜考虑自身特点来进行少量变形与改善。通枋就是天水地区在地域、材料、文化等因素的条件下,经过工匠创新的产物。其结构构造制式不同于北方官式建筑中常见的额枋形式,形成了具有天水地方特色的营造技艺和建筑景观。运用类型学和结构数理分析的方法对天水地区通枋结构构造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邹青 《新建筑》2013,(6):124-127
在木材的结构系统、构造措施和营造工艺等方面,新型木建筑已突破传统木建筑的技术和审美局限,蕴含着设计美学、结构功能和材料复合的巨大潜力。从结构表现的视角切入,展开对大跨度新型木构建筑的研究,探讨木材料结构、构造与形式表现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现代木构建筑涉及的结构技术与美学观念进行了分析,引发出对基于木材料特定属性的结构形式的思考,并分类型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建筑技术源远流长。商朝出现了以木结构为主的较成熟的宫殿组群建筑,基本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此之后,各朝代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创新,将建筑技术不断向前推进。隋、唐、宋三个朝代木结构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北宋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规定了做法制度及工料定额,其内容严密且有很强的科学性。宋《营造法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建筑工程规范巨著,奠定了我国古典建筑的规模及形式。本文对《营造法式》“举折之制”作粗浅分析,不仅是对抽象性的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探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设计及制作中蕴含的数学与力学观念,使之为古代建筑的修缮、设计及研究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高平开化寺大殿与《营造法式》 作为我国古代仅存的两部建筑专书之一的《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成书于北宋末年,图文详尽,兼具“系统性”和“典型性”,几乎成为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必由之径。关于《法式》的既往研究大多集中在建筑结构方面,对装饰问题涉及不多,其重要原因是实例缺少。在梁思成先生为《法式》作注,开创中国建筑史学的时代,“彩画作实例可以说没有”,或是被后世的重修“油饰一新”,或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而褪尽色彩。此后的数十年,我国在地上建筑和地下考古方面均有重大发现,然而关于《法式》彩画的实物资料仍然极其有限。  相似文献   

17.
宋李诫《营造法式》在很长时期内,是一部无人能懂的天书。中国营造学社为这部书的研究制定了计划, 梁思成等先生加盟学社后,先从清式营造法入手,撰写出版了《清式营造则例》,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之初步。进而探索宋式建筑,从辽、宋及唐代建筑遗例开始,经十数年实例考察与探究,完成《中国建筑史》。后进一步展开 《营造法式》研究,在十分艰难的外部条件下,梁思成先生仍在辞世之前基本完成《营造法式注释》上下册基础文本。上卷初版于 1982 年,全书出版于 2001 年,为世人学习古代典籍《营造法式》,奠定了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路珂 《建筑师》2009,(3):45-54
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与科技的高峰时期。成书于北宋末年的《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仅存的两部建筑专书之一.图文详尽,是我国古代建筑特征与成就的典型代表。该书虽然不是一部专门阐述建筑理论的著作.却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思想与建筑观念。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和实物两方面的考察.深入探究《营造法式》中关于装饰与材料的基本观念.包括“装饰”与“材料”的定义,以及材料对于形式或装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考工记》与《营造法式》是古代中国建筑技术的两部经典文本。《考工记》几千年以来被广泛阅读和研究,《营造法式》则流布惨淡影响甚微,直到当代被重新印刷与研究。两部经典传承的差异源于社会政治文化力量通过对阅读目标的引导,对文本写作的组织及其传播资源的控制限制了建筑技术以文本为媒介的传播,这是古代中国建筑技术典型的文本情境。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建筑理论的概念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一门学科,而这门学科认为,中国古代也有建筑理论的出现和存在,其中,宋《营造法式》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语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营造法式》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遗存的文献,为什么会被现代建筑理论的学人们认为是"建筑学著作"?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所应明确的历史问题,也是现代建筑理论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