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换血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贤  吕艳梅 《蛇志》2009,21(1):71-7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及排泄的正常途径改变,使血清内胆红素值超正常范围。临床主要是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致中枢神经损害。换血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近年来,由于换血法指征的放宽,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临床中应用更为广泛。不仅用于血型不合的溶血病,还用于重症感染,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药物中毒等。  相似文献   

2.
吴素明  卢颖  王秀娟 《蛇志》2012,24(1):71-72
目的探讨经皮黄疸仪对新生儿胆红素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JH20-1A型经皮黄疸仪对我院2009-2010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经皮黄疸测定,并与使用前的2005年及2006年比较。结果使用前的2005年、2006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使用后的2009年、2010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前后(2005-2006年与2009~2010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皮黄疸仪测定胆红素的方法简便易行,是筛查及动态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问:黄疸是怎么回事?答:黄疸是一种体征。胆色素代谢障碍时,血浆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渗入组织使之染黄叫黄疸。引起黄疸的病因有红细胞大量破坏、胆道梗阻胆汁逆流入血、肝细胞损伤伴有肝内毛细血管阻塞。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造成血中胆红素的浓度升高,渗入皮肤和粘膜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与非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差异,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6月出生后即在本院新生儿科治疗的早产儿(胎龄35+1~36+6周)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黄疸组)124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对照组)118例。采集两组对象出生后24 h内的首次胎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检测,分析肠道菌群组成情况。结果黄疸组早产儿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对照组在门水平上相似度较高。在属水平上,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均以Ralstonia、Rhodococcus、Enterococcus为主。对照组患儿肠道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黄疸组(t=-2.073 0,P=0.039 1)。黄疸组患儿肠道Ralstonia的相对丰度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0.314 8,P=0.000 3)。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与非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肠道菌群的种类和丰度存在差异。Lactobacillus可能是高胆红素血症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和高危腺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大大降低其死亡率。因而,在临床普及结直肠癌筛查有助于遏制该疾病的危害。目前,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需要肠道准备,且具有侵入性,易造成肠道穿孔等缺点,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不利于其作为大规模筛查技术推广实施。近年来非侵入性的结直肠癌诊断方法发展迅速,这类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粪便或血液样本中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结直肠癌的无创筛查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粪便、血液样本的成分复杂,对其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技术仍然在不断研究和完善中。本文分别从基于粪便样本和血液样本的检测技术两方面入手,探讨了近年来结直肠癌无创筛查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母乳性黄疸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母乳性黄疸可以导致小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一旦引起胆红素脑病,会给小儿带来致死、致残的代价,然而如果治疗、护理及时得当,黄疸最终可完全消退,预后良好。因此临床医师应对此病有充足的认识,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适当干预治疗和护理,保证小儿健康、聪明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TNF-α的水平,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共116例,根据黄疸原因分为感染性黄疸组、母乳性黄疸组等,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性黄疸组TNF-α最高,其次为早产低体重组。结论:感染和早产低体重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做好抗感染抗炎工作。  相似文献   

8.
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宁霞 《蛇志》2007,19(2):159-160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智力发育,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隐性杀手”。蓝光疗法使血中间接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中排出,是治疗该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对新生儿黄疸要注意“三早”  相似文献   

9.
整肠生、茵栀黄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整肠生和茵栀黄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方法82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整肠生和茵栀黄,连用5~7 d。2组每日测胆红素1次。结果干预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48.5±26.1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6.32±24.37)μmol/L,P<0.05。结论整肠生和茵栀黄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助于胆红素代谢排出,减少新生儿胆红素异常增高,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联合光疗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母乳性黄疸患儿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9例在光疗、补液等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对照组57例应用光疗、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中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并定期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比较胆红素日均下降速度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光疗治疗母乳性黄疸能够缩短光疗时间和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经皮胆红素监测下早期蓝光干预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6例出生体重≤2000 g,无出生窒息史的早产儿,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我国2000年制定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的干预标准进行光疗。观察组于出现黄疸和/或经皮胆红素85.50μmol/L,但尚未达方案的干预标准就进行光疗,监测经皮胆红素至黄疸消失。经皮胆红素值达187.5μmol/L以上时同时查静脉血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比较2组早产儿经皮胆红素峰值及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皮胆红素峰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两组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儿在经皮胆红素监测下进行早期蓝光干预有利于降低早产儿胆红素峰值,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有效预防早产儿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2.
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对母乳性黄疸的影响,对30例临床诊断的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妈咪爱”对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影响,对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影响,对胆汁和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影响。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值,减少十二指肠液和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量。对母乳性黄疸患儿继续母乳喂养具有退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燕 《蛇志》2005,17(1):56-5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指血液中胆红素量过多,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一种常见症状。蓝光床(也称冷蓝光)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新仪器.具有体积小、副作用少等优点。自2002年1月以来.用蓝光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经皮胆红素监测下早期蓝光干预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6例出生体重≤2000g,无出生窒息史的早产儿,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照我国2000年制定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的干预标准进行光疗。观察组于出现黄疸和/或经皮胆红素〉85.50μmol/L,但尚未达方案的干预标准就进行光疗,监测经皮胆红素至黄痘消失。经皮胆红素值达187.5μmol/L以上时同时查静脉血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比较2组早产儿经皮胆红素峰值及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皮胆红素峰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两组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儿在经皮胆红素监测下进行早期蓝光干预有利于降低早产儿胆红素峰值,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有效预防早产儿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5.
陈伟贤 《蛇志》2004,16(4):66-6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浓度增高为主要症状,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黄疸两种,若血清中间接胆红素过高,还可引起核黄疸而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微量血胆红素测定仪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微量血胆红素测定仪测定血胆红素的正确性。方法 :黄疸婴儿 5 0例 ,男 2 9例 ,女 2 1例 ,年龄平均为 2 1 6天。采用玻璃毛细管在患儿足跟采集少量血在微量血胆红素测定仪上测定 ,并与静脉采血测得的血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 :二种方法测得的血红素值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二者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 ,相关系数r=0 96 996 ,P <0 0 1。结论 :微量法测定血胆红素简便 ,迅速 ,减少对婴儿的损伤 ,为黄疸婴儿血胆红素的测定提供了较大方便 ,应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商品名:爽舒宝)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母乳性黄疸患儿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对照组35例应用蓝光、菌栀黄颗粒等常规治疗。治疗中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并定期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常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第5天血清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均降为正常值,血红蛋白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母乳性黄疸,可提高总有效率,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4例,对照组269例。观察组在蓝光治疗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0.5g/次,3次/d,服至黄疸消退;对照组只给予蓝光治疗。于治疗后48h、72h、96h检测血清胆红素值。结果治疗72h、96h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同时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胆红素异常的处理策略,以提高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134例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患者,按胆红素水平分为中、重度黄疸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前黄疸的处理方法、术后肝功能、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胆道引流后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引流前,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行术前胆道引流患者与未行胆道引流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行术前胆道引流患者与未行胆道引流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无论中度黄疸还是重度黄疸,原则上术前不必行胆道引流。对于伴有脏器功能不全、急性炎症或其他暂不宜手术的患者,可先行胆道引流处理,限期手术。若行术前胆道引流,采用PTCD方式,更为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对收集的16例未见血液雌激素水平升高的临床女孩性早熟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利用PCR-SSCP方法筛查了雌激素受体基因编码区的可能突变。结果在1例患者发现:其雌激素受体基因8号外显子编码精氨酸的548位密码子,1个C→T转换导致精氨酸残基被半胱氨酸所替代;这一突变使DNA序列中产生1个BtsⅠ酶切位点,通过PCR-RFLP实验证明此患者为Arg548/Cys548杂合体。为证明该突变在性早熟发生中的作用,构建了一个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报道质粒pGL3-promoter-ERE;成功将野生型ESR1基因定点突变,并克隆于PCR3.1真核表达质粒。报道质粒和表达质粒共转染CMF-7细胞,Cys548突变能够增加萤火虫荧光素酶的产生。结果证明该突变雌激素受体在体外具有高活性特征,因而推测在体内也可能具有相应的过高活性,从而导致女孩的性早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