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气肿严重程度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331例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PFT)结果及胸部CT图像.依据2020年GOLD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4级,即GOLD 1~4级,并将所有患者胸部CT图像导入"数字肺"软件进行后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表现及形态分型与肺功能试验(PFT)参数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40例COPD患者的HRCT表现进行形态学分型,并将分型与肺功能之间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HRCT显示COPD形态为:正常型1例,支气管壁增厚型24例,气肿型8例,混合型7例.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在支气管壁增厚型和混合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混合型患者其肺功能异常改变的程度较重.结论 COPD的HRCT影像学表现和形态学分型与气流阻塞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李霁峰  黄慧俐  俞洋 《西南军医》2012,14(3):449-450
目的通过对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肾功能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肾功能不全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67例50~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肾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2)对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依据COPD分期进行比较;(3)对肾功能异常的COPD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1)在观察组67例COPD患者中,肾功能不全总发生率26.87%,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2)出现肾功能不全的COPD患者,随COPD分期不同,肾功能分期存在统计学差异;(3)治疗前后,肾功能异常患者的肾功能随COPD的病情得到控制而有所改善。结论调查病例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情况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肾功能不全发病风险大于正常人群,进一步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存在一些共同的致病因素、相互影响的机体病理变化,同时COPD患者长期接受相关治疗也成为导致该类病患肾功能受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 (HRCT)肺小血管面积与肺截面积比值(%CS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小气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入院的连续性COPD患者105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对照组100例.所有纳入者均接受胸部HR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分析所有纳入者的主要小气道肺功能指标(MMEF...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肺功能与CT肺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  龙莉玲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2):1707-170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指具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没有气流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不属于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继发于气道炎症和肺实质的肺气肿性改变。气道高反应性也是COPD的常见征象[1]。因此,对怀疑有COPD的患者,临床诊断常用肺功能试验(pulmonaryfunction test,PFT)测定第1秒用力肺活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1second,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volume,FVC)的比值(FEV1/FVC)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和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容积扫描获取的肺气肿容积比例与肺功能分级、RV(实际/预计%)、TLC(实际/预计%)、RV/TLC(%)、FEV1(实际/预测%)和FEV1/VC MAX(%)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分别为0.560,0.309,0.246,0.280,-0.522,-0.599,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右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和左肺肺气肿容积比例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22和0.917(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测量的肺气肿容积与肺总容积之比和肺功能分级相关,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s,COPD)是一类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空气滞留于肺泡腔内,从而发生呼气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残气量增多,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存在于中央气道、外周气道、肺实质和肺的血管系统,诊断和检测传统上多依赖于临床肺功能检查(PFT)。美国胸科协会(ATS)在2004年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相似文献   

8.
通过双源CT与肺功能检查(PFT)数据对照分析,探讨CT肺气肿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8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31例为对照组。进行PFT检查,根据结果将COPD患者严重程度分组,同时进行双源CT肺部扫描,运用肺功能分析软件测定肺气肿指数(LAV%,即肺低衰减区占肺总容积的百分比),分析LAV%与PFT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的LAV%对照组(P0.05),COP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组别LA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对于评价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重要意义,患者LAV%与CO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动态CT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和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动态CT扫描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34例COPD患者分别进行呼、吸气末动态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以呼、吸气末肺野密度变化、像素指数 (PI)值作为CT评价指标。观察上述指标在左、右侧肺 ,上、中、下肺区及前、后肺区的变化规律 ,并比较全肺和局部感兴趣区 (ROI)法对肺野密度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及以上CT分析参数值与肺功能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呼、吸气末CT值和CT值差值呈节段性差异。上肺区低于下肺区 ,前肺区低于后肺区 ,此差异在呼气末更显著 (P<0.05) ;左右肺之间各参数值无差异 (P>0.1)。呼气末PI值低于吸气末。全肺法测量结果与局部ROI法显著相关 (P<0.05)。呼、吸气末CT值差值及PI值与反映气流阻塞 (FEV1、FEV1/FVC)及气体潴留 (RV、RV/TLC)的肺功能参数均相关 ,且呼气末相关性大于吸气末 (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气体潴留 ,呼气末CT参数值与反映气流阻塞及气体潴留的相应肺功能参数有良好相关性 ,可应用于COPD等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肺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高可飞  许洪磊  张永 《武警医学》2021,32(10):847-85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对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并评估中重度COPD应用单孔胸腔镜进行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2020年1-9月1030例COPD患者行单孔胸腔镜的临床资料。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解读(GOLD)分级标准将肺功能分为轻度、中重度两组,比较不同程度下患者术中失血量(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IBL)、麻醉时间(anesthesia time,AT)、手术时间(operation time,OT)及术后并发症(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PC)、术后住院天数(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days,POD)。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安全出院。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在术中IBL、AT、OT、POD、PC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重度COPD患者较轻度COPD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改变不明显,应用单孔胸腔镜行肺部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耗费很高的、可预防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早期干预对减缓患者肺功能下降、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渤海湾两家医院COPD患者与非COPD患者1∶1配对研究,探讨该地区COPD的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的人群防治COPD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肺血管定量参数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高危人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胸部CT检查和肺功能检测的1 12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肺功能将1 126例患者分为COPD组(471例)、COPD高危组(454例)、正常对照组(201例)。定量测量所有患者胸部CT的肺血管参数, 包括全肺距胸膜9、15、21 mm的肺血管数量(Ntotal)、横截面积小于5 mm2肺小血管数量(NCSA<5)、肺表面积(LSA)、肺血管数量与肺表面积比值(Ntotal/LSA)、肺血管总面积(VAtotal)以及总肺血管体积(TBV)、血管面积小于5 mm2体积(BV5)及血管面积小于10 mm2的体积(BV10)。使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3组肺血管定量参数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T肺血管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全肺距胸膜9、15、21 mm的Ntotal/LS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全肺距胸膜9 mm的NCSA<5、Ntotal总体比较差异具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时早期CT征象与肺功能各分级之间的对应关系.资料与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CT(HRCT)对50例COPD患者进行检查,选择8种常见的PTT CT征象,分别是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异常线影、磨玻璃样影、蜂窝状影、结节影、胸膜下线、细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以肺功能分级为参照,研究对应的CT特征,分析COPD合并PIF时,肺功能各分级所对应的CT征象.结果 在8种CT征象中,小叶间隔增生、肺内异常线影、结节影、支气管血管增粗有随肺功能分级从低到高增加的趋势.结论 COPD患者在肺功能分级为1和2级时绝大部分已经开始出现PIF,CT征象为小叶间隔增粗和肺内异常线影,而且这两种征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1999年至今,我科利用《慢阻肺康复期治疗指南》宣教片(已公开出版发行的VCD碟片) 〔1〕,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严密观察锻炼前后患者缺氧、呼吸疲劳等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检测指标改善情况。现对114例资料完整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14例患者,男6 8例,女4 4例;年龄5 2~79岁,平均(6 3 6 1±8 95 )岁,均为我科住院患者。经过临床、影象学及肺功能检查,根据专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确诊的COPD患者,经治疗处于康复期后,开始指导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同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护理,…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长期以来,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可使患者正常的肺功能发生衰退,进而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1].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由于病程较长且患者营养状况多较差,故常伴低蛋白血症.我们通过对6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低蛋白血症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规范管理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门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30例,全部符合2014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所有患者均给予规范管理12个月后,评估患者症状、肺功能。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规范管理有效。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需要严格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实质和小气道损伤而导致慢性不可逆的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以及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目前肺功能检查、肺核素灌注显像和MR灌注成像评估COPD均不能高分辨力显示肺解剖影像。而双源CT双能量肺实质灌注成像能够显示肺的解剖及灌注功能信息,可对肺气肿的部位与灌注缺损区精确配准,虚拟平扫影像可辨别COPD的类型及肺气肿的数量和大小,这对于COPD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就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3D动态增强MRI(3D DCEMRI)肺灌注成像的表现及与HRCT表现、肺功能检查(PFT)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对20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别进行PFT检查、3DHRCT扫描及3D DCEMRI灌注成像.评价不同HRCT表现型患者的3D DCEMRI灌注成像的表现特点,计算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组织的信号强度之比(RSI),在此基础上评价RSI与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MRI灌注成像主要表现为两肺广泛斑片状的灌注缺损;rSI分别与FEV1(r=0.468,P=0.037)、FEV1/FVC(r=0.578,P=0.008)及FEV1%(r=0.663,P=0.001)呈正相关.结论 3D DCEMRI可以评价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灌注情况,半定量分析指标RSI与肺功能指标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是一种以咳嗽咳痰、活动耐力下降、缺氧等症状为主的常见慢性疾病。相关研究表明,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因此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显示,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指标,改善缺氧,提高肺功能。本研究采用HBO综合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48例,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010年实施的COPD合并胆囊结石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2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COPD病史,全组行LC治疗,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0例,2例术后呼衰经呼吸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