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颈淋巴结清除术改进术式100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64年设计颈淋巴结清除术改进术式,特点是切口在斜方肌前缘和下颌骨下缘,顺颈筋膜解剖,由深至浅,自外而内,自上而下。先结禁颈内,外静脉上端及肿瘤区供应血管,进行肿瘤包围性切除,术野层次清楚,清除于净,损伤少,出血少。自1966—1980年间,应用此术式对1000例头颈癌瘤病人作了1006次颈淋巴结清除术。本文对此1000例病人的病种、病理类型,术前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手术种类、麻醉、手术合并症和死亡率、疗效及生存率等作了临床分析。其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8%和53.4%,合并症为5.36%,死亡率仅为0.19%。实践证明,此术式具有省时,省血,安全,合并症少,疗效好,外形佳,技术较易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64年以来根据颈深筋膜结构设计的颈淋巴结清除术改进术式,是自上而下,由深至浅,先结扎颈内、外静脉上端和肿瘤区供应血管,从四周开始顺深筋膜表面解剖的原则进行切除,以减少术中出血和防止癌细胞扩散。至1982年12月,总结术后满五年的1000例头颈癌瘤的远期疗效,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8%和53.4%,证明改进术式具有安全、省时、省血、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外形佳,初学者易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颈淋巴结清除术系头颈癌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对手术合并症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从1956年6月至1962年8月共在70例头颈癌病人行73次颈淋巴结清除术(包括两侧分期手术1例和复发后第二次手术2例)。其中联合根治切除术33次,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25次,原发灶与部分颈淋巴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甲状腺乳头状癌241例。其中,追踪10年以上者137例。分颈淋巴结清除术、腺叶切除术和姑息治疗三组进行观察。本组病人主要死因是癌瘤局部浸润、复发和远处转移;临床无颈淋巴结肿大者而仅行腺叶切除后追踪10年以上,皆未发现颈淋巴结肿大。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组获96%10年生存率的疗效。据此,可认为此癌无必要施行预防性颈清除术。尤其本病以青年女性多见,更应使患者术后获得较理想的生存质量。影响预后因素:40岁以下组,局部无浸润,肿瘤小于5cm及Ⅰ、Ⅱ期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明显高于40岁以上组和局部有浸润者或肿瘤在5cm以上及Ⅲ期者。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551例外科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1952~1980年间共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551例,按手术术式将全部病例分为腺叶切除术组及腺叶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组。前组中包膜内型(64例)、腺内型(62例)及腺外型(54例)的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78.57%及47.05%;后组中合并选择性颈清术(193例)及治疗性颈清术(178例)的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70%及67.87%。作者建议,如原发癌为包膜内型,可仅作腺叶切除术;如临床触及颈淋巴结肿大且考虑为转移,或原发癌已侵出肿瘤包膜时,应作腺叶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在不影响彻底切除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功能性颈清术),因侵出包膜的原发癌,腺内型及腺外型病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9.53%及76.92%。  相似文献   

6.
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有否转移及转移的程度,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合理而适当的淋巴结清除,应尽可能清除受侵的淋巴结。又尽量保持病人的生理及免疫功能不受过分损害,不增加手术死亡率而提高五年生存率。本文以胃癌根治切除62例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结合文献对清除范围进行讨论。材料和方法自1980年9月至1982年4月共作胃癌切除73例。手术切除范围按全国胃癌协作方案“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范围(暂定)”的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63年采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102例。术式包括(1)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付神经的颈淋巴结清除术38例,(2)保留付神经的颈淋巴结清除术64例。102例的5年健在率为94.4%,10年健在率为63.6%,术后患侧颈部复发仅1例,本文对手术步骤,重点描述:仿领状切口,标本分两块切除。初步认为能够作到清除肿瘤,并可达到保留功能和兼顾外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儿童甲状腺癌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特点、治疗及预后,回顾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1963年1月~2003年12月儿童甲状腺癌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乳头状癌46例,滤泡状癌14例,髓样癌4例,未分化癌1例,腺瘤癌变1例。单侧颈淋巴结清除26例,双侧颈淋巴结清除加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4例,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颈淋巴结清除5例,术后均予甲状腺素片口服。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5.3%,92.5%和92.1%。回顾分析结果提示,儿童甲状腺癌预后较好,死亡率低,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选择合理术式和术后辅助治疗可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外科或放疗是难于治愈食管癌的,大多数报告五年生存率小于5%,但是经严格选择的外科治疗五年生存率高达25%。颈和纵隔淋巴结的外科清扫术其价值有限,本文拟说明鳞状细胞食管癌切除术后继发颈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治疗。作者自61年10月至77年12月对132例食管癌作了切除术,病人年龄36~74岁,中位年龄为60。肿瘤分类以鳞癌为主120例,12例为不常见的类型如燕麦细胞癌和囊性腺癌。91例鳞癌作了食管根治切除术和29例姑息切除。91例中9例术后生存不到一个月。手术死亡率为10%,其余82例,仅5例接受术前放疗,34例发生了继发的颈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18例进行了放疗。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学者报道,他们曾对717例胸腔食管癌患者,淋巴扩散的部位与频率进行分析,并且评述了根治性淋巴结清除术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全部患者的肿瘤,手术时均已切除干净,并根据其TNM;冰床分期,将患者的5年生存率加以对比,发现进行三野淋巴结清除术者,5年生存率远比二野清除术者惯(分别为55%及38%),在T3、T4亚群中就更为明显。该组病人全部接受了淋巴结清除术,他们的总5年生存率为42%。淋巴结清除术大大提高食管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转移(cN+)喉癌颈清除术后颈部复发相关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1999年我院收治的cN+喉癌行颈清除术53例,对其颈部复发率、复发时间、淋巴结分布、局部治疗、复发影响因素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cN+喉癌颈清除术后颈部复发率为24.53%(13/53);3和5年生存率为39.62%和35.52%,颈部复发组生存率与无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7;复发主要位于清除侧颈部(9/13),复发淋巴结位于Ⅱ、Ⅲ和Ⅳ区84.62%(11/13);颈部复发多在18个月内(12/13);颈部复发行挽救手术者治疗效果好。病理分化程度(P=0.6717)、病变部位(P=0.966)、临床分期(P=0.244)、初治颈清除术式(P=0.579)、颈清除术后颈部是否放疗(P=0.457)不影响颈部复发率,N分期(P=0.042)影响颈部复发。结论:cN+喉癌颈清除术后颈部有无复发与生存率无关;复发多位于行颈清除术侧颈部(Ⅱ、Ⅲ和Ⅳ区);N分期影响颈部复发;出现颈部复发者行挽救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胸段食管癌切除颈部重建术的应用和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作者分析1979年4月~1994年12月3714例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疗的资料,以探讨食管颈部重建术的应用价值。资料表明,颈部重建术式早年仅占8.8%,近年增至94.1%,已成为该院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常规标准术式。该术式对彻底根治肿瘤、清除颈胸区域淋巴结、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与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有必要性和实用性。作者还对颈部重建手术指征、手术径路及疗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确定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人的特点及术后效果.方法总结了我院1954年至1992年间外科治疗的11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结果93例(7.7%)甲状腺肿瘤直径在1.0cm以下.其中49例因其它甲状腺疾患,手术时意外发现.41例行一侧腺叶切除术,其10年生存率为100%.44例以颈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病人,皆行一侧腺叶切除和颈淋巴结清除术,10年生存率为91.8%.所有病人平均随访11年,44例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有3例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分析结果提示,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一侧腺叶切除已足够.而伴有颈部转移的病人,一侧腺叶切除和颈淋巴结清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颈淋巴结清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胡承缨,喻贵梅,王锦萍,朱玲玲颈淋巴结清除术是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我们选自1991年以来,开展颈清术26例,对其术后并发症护理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6例中,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4式清扫术在提高进展期胃窦癌根治术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172例进展期胃窦癌D4式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2例进展期胃窦癌行D4式清扫术,无手术死亡。31例的N016淋巴结发生转移,N016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8.0%。肿瘤直径≥5cm、肿瘤侵犯浆膜、N2淋巴结转移与N016淋巴结转移率显著相关(P〈0.05)。N016淋巴结的清扫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131例(76.2%)得到随访,失访者列入死亡病例。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7%(113/172)和34.3%(59/172)。结论 对进展期胃窦癌施行D4式清扫术是1种安全、合理、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自1989年1月至1994年12月对19例头颈部癌并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采取保留颈外静脉同期双侧颈淋巴结清除术(以下简称颈清术)治疗。包括喉癌、下咽癌、舌癌、口底癌、甲状腺癌及双侧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本文对其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作了简单介绍,并对其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方式对外阴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4 例经手术治疗的外阴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外阴广泛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除者35 例,外阴广泛切除或单纯外阴切除19例。结果:总1 、3 、5 、10 、15 年生存率分别为981 % 、706 % 、476 % 、389 % 、333 % ;外阴鳞癌Ⅱ期1 、3 、5 、10 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 % 、684 % 、667 % 、75 .0 % , Ⅲ期分别为1000 % 、727 % 、455 % 、200 % ;腹股沟淋巴结阳性者5 年生存率为154 % ,而腹股沟淋巴结阴性者5 年生存率为909 % 。结论:临床分期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影响明显,临床分期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亦有差别,Ⅱ期病人应选择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Ⅲ期病人则以外阴广泛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最适宜。  相似文献   

18.
舌癌662例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曾宗渊  赖国强 《癌症》1989,8(5):368-371
自1964年3月到1984年7日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舌癌662例。其中男415例(62.7%),女247例(37.3%)。男:女=18:1。年龄最小4岁,最大84岁。主要症状有舌肿块、舌痛、舌溃疡等。鳞状细胞癌632例(占95.5%)。主要治疗方法有:①计划性综合治疗组(即外放射治疗+镭针插植+颈淋巴结清除术)。②舌癌联合根治术组。③单纯镭针插植组。④单纯外放射治疗组。⑤其它治疗组。总的疗效: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7.1%、53.1%、43.8%。Ⅰ、Ⅱ、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3%、60.2%、47.3%和44.8%。计划性综合治疗组、联合根治组、镭针插植组、外放射治疗组和其它方法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3%、58%、44.7%、22.7%和29.4%。计划性综合治疗组的肿瘤放射量应7000~9000CGY为宜。本组病例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4.9%。有颈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30.6%,无颈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73.3%。笔者认为:①计划性综合治疗组的治疗方法是舌活动部分癌的首选治疗方式。②舌活动部分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而且对放射治疗不敏感,故应作选择性的颈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19.
刘翔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9):494-496
目的:观察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远期预后,并探讨其治疗。方法:1970—1987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9例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20岁),其中行腺叶切除术12例、患侧腺叶切除加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除术8倒、腺叶切除加颈淋巴结清除术39例术后均行内分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0年,20年生存率为91.53%,、34例患者(57.63%)发生颈淋巴结转移,12例(20.34%)术后肿瘤复发肿瘤侵犯被膜、双例腺体受累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术后肿瘤复发.年龄≤15岁者易发生术后肿瘤复发cN0患寺中甲状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除术相比、cN+患者中功能性与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相比,术后肿瘤复发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治疗应分层细化和注重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D2式淋巴结清除术对胃癌患者的预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17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108例胃癌患者进行D0/D1式淋巴结清除术)和实验组(109例胃癌患者进行D2式淋巴结清除术),术后病理确诊分期,对比两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不同分期的5年生存率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Ⅰ期90%(27/30):87.8%(29/33),P=0.878;Ⅱ期89.7%(35/39):47.2%(17/36),P=0.003;Ⅲ期52%(13/25):18.2%(4/22),P=0.008,Ⅳ期6.6%(1/15):5.8%(1/17),P=0.474。D2:DO/D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5%:21.3%,P=0.302,其中D0/D1、D2的手术死亡率均为0。结论:胃癌的D2式广泛性淋巴结清除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地改善Ⅱ~Ⅲ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