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桃仁红花煎治疗无症状性高脂血症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活血化淤理气通络经典方剂“桃仁红花煎”对无症状性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ShimadiuCL-72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使用Griess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使用邻苯三酚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使用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TC、TG、LDL、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poA、HDL、NO水平,及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APoB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给予洛伐它丁治疗后,TC、TG、LDL水平明显降低(P<0.05),ApoA、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MDA、NO、ApoB含量及SOD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活血化淤理气通络中药可以降低血脂,并有可能防治高脂血症对血管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2.
种属差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动物种属差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分别用老年小鼠、正常大鼠和正常家兔建立动物高脂血症模型,以动物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为指标,研究不同动物种属建立的高脂模型中,上述指标变化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实验发现老年小鼠血清LDL和TC升高,HDL变化不明显,而TG则下降;大鼠血清TC和LDL显著升高,HDL明显下降,而TG未见显著升高;家兔血清TG、TC和LDL显著升高,而HDL也明显升高.结论动物种属差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芝麻素对代谢综合征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硝基酪氨酸(NT)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肾一夹术伴高脂高糖饮食12周制备代谢综合征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芝麻素高、中、低剂量治疗组(120、60、30 mg·kg-1·d-1),另设假手术对照组;灌胃给药8周后,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iNOS和NT的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治疗组芝麻素可降低大鼠血清TC、TG、FFA及MDA(P<0.05),提高SOD活性(P<0.05);抑制大鼠肝组织中iNOS和NT的蛋白表达(P<0.05),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结论: 芝麻素对大鼠代谢综合征性脂肪肝病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除了调脂作用外,可能还与下调iNOS、NT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卵巢切除小鼠血脂四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胸主动脉的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 anion,ONO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C57小鼠经卵巢切除建立去势模型后,分为假手术组、单纯去势组、假手术高脂组、模型高脂组和RES组。单纯去势组和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给予高脂饲料。14周后,收集血清检测各组血清的CHOL、TG、LDL-C和HDL-C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血浆NO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情况,DAB染色测定血管ONOO-及iNOS水平,免疫印迹测定血管组织的iNOS表达。结果:模型高脂组血清CHOL、TG、LDL-C和NO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与模型高脂组相比,RES组可降低小鼠血清的TC、TG、LDL-C和NO(P0.05);14周后,AS模型成功建立,模型高脂组有明显的AS病理改变,单纯去势组无明显AS斑块,RES组AS病变明显减轻;高脂喂养14周后,模型高脂组血管组织的iNOS及ONOO–表达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与模型高脂组相比,RES组可降低小鼠胸主动脉的iNOS表达(P0.05),与此同时,血管ONOO-含量较模型高脂组降低。结论:RES可以抑制iNOS表达,减少NO生成,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探讨四逆汤抗急性失血性休克的肝脏机制。方法:复制急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休克模型组;休克+生理盐水复苏组;休克+四逆注射液复苏组。四逆注射液(浓度1000g生药/L), 剂量0.1mL/200g大鼠。用生理盐水或四逆注射液治疗3h后处死动物并取组织。测定各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 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肝细胞中的变化特点。RT-PCR观测肝细胞iNOS和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在休克1h后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四逆汤组复苏3h后肝组织SOD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MDA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NO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生理盐水组iNOS在肝细胞中染色阳性单位明显高于四逆汤组(P<0.05)。生理盐水组促进iNOSmRNA的表达。四逆汤组eNOS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四逆汤通过清除氧自由基, 升高NO, 改善肝组织微循环, 减少诱导型iNOS表达的各种因素, 理论上减轻了NO与氧自由基生成的ONOO的细胞毒作用和血管的低反应性, 并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参附实验组(SF组)和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SF组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10ml·kg-1),IR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Pringle's法阻断肝门缺血15min再灌注1h、3h,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NO水平,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iNOS表达。结果大鼠肝脏缺血15min再灌注1h和3h,SF组血清ALT、AST以及NO水平低于IR组(P<0.05),SF组肝组织iNOS阳性产物平均吸光度值、阳性面积百分率(%)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抑制iNOS的表达,减少过量NO的生成,可能是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PPAR-γ/cSki信号通路探究黄芩苷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大鼠肝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HBV组、HQL组、HQM组、HQH组、PT组,每组10只。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肝脂质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含量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含量;ELISA检测血清中一氧化碳合酶iNOS、IL-6、IL-10、IL-4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分析肝组织中病毒载量;蛋白质印迹检测肝组织中PPAR-γ和c-Ski蛋白表达。结果 和sham组相比,HBV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LDL、HA、LN、iNOS和IL-6含量均明显升高,HDL、IL-10和IL-4含量明显减少(P<0.05);和HBV组相比,HQL组、HQM组、HQH组和PT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LDL、HA、LN、iNOS和IL-6含量明显降低,HDL、IL-1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变化与脂质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化法检测血脂、尿蛋白、尿及肾皮质中一氧化氮含量,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多聚酶链法检测肾组织中iNOS的表达强度及水平。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结果:8周时高脂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及尿一氧化氮量、肾皮质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P<0.05)。肾皮质iNOSmRNA表达上调(P<0.01)。肾皮质一氧化氮量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肾皮质iNOS积分光度与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P<0.05)。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与24h尿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iNOS表达增强与脂质肾损害有关,可能通过引起细胞凋亡导致脂质肾损害。  相似文献   

9.
兔高脂血症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探讨高脂血症及AS与血管内皮功能和ICAM-1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饲养家兔建立高脂血症和AS动物模型,正常饮食组为对照组;两组动物于0、8和16周分别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NO和ICAM-1水平,并观察TC和LDL与NO和ICAM-1的相关性;16周后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和RT-PCR检测ICAM-1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结果 饲养8周时,高脂饮食组血清TC和LDL明显增加(P<0.01),NO和ICAM-1无明显变化;饲养16周时,NO水平明显下降(P<0.01),ICAM-1水平明显增高(P<0.01).TC和LDL与NO呈负相关,与ICAM-1呈正相关.结论 高脂血症及AS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导致NO和ICAM-1的异常表达;NO和ICAM-1参与了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Urantide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肝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AS大鼠脂肪肝中调控ERK1/2的分子机制。方法:维生素D3(VD3)腹腔注射及特制高脂饲料饮食建立大鼠A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AS组、辛伐他汀组、Urantide组。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肝的形态学改变;生化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尾加压素Ⅱ(UⅡ)、G蛋白偶联受体14(GPR14)、磷酸化ERK1/2(p-ERK1/2)、ERK1/2蛋白质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细胞中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S组大鼠胸主动脉出现典型的AS病理学改变,肝出现典型的脂肪变性;AS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含量显著升高,HDL含量显著降低;大鼠肝中UⅡ、GPR14、p-ERK1/2、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AS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及Urantide组大鼠肝的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肝中UⅡ、GPR14、p-ERK1/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ERK1/2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Urantide可通过抑制UⅡ/GPR14的生物学效应抑制ERK1/2的活化进而达到治疗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麻黄素对仔鼠肝脏组织结构和相关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麻黄素对仔鼠肝组织结构、Bax蛋白的表达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的影响。方法 对48只仔鼠采用递增剂量腹腔连续注射麻黄素溶液(2.0g/L、3.0g/L 和4.0g/L)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5d、10d和15d称量检测仔鼠肝重的变化,用比色法测定仔鼠肝组织中SOD、CAT活性、MDA含量及血清中GOT和GPT活性的变化,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注射麻黄素5d、10d、15d仔鼠的肝重低于对照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和药剂量的增加,SOD和CAT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实验组仔鼠5d时 SOD、CAT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10d、15d 时SOD、CAT的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 <0.05或P <0.01);MDA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实验组仔鼠5d 时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10d、15d时 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 <0.01)。注射麻黄素后仔鼠血清内GOT和GPT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 <0.05或P <0.01)。注射麻黄素后仔鼠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肝板萎缩,肝血窦扩张,细胞界限模糊,内皮细胞脱落;Bax蛋白阳性表达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 <0.05或P <0.01)。 结论 麻黄素影响发育期仔鼠肝脏的组织结构,这可能与肝组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猪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时肝动脉的结构重建.方法猪以四氯化碳、苯巴比妥、乙醇配合高脂、低蛋白、低胆碱饮食进行混合饲养.通过脾静脉插管测压,取肝动脉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用HE 法、Weigert 法、Aniline blue法,Organge G法分别染组织结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用计算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禁止交配对成年雌性大鼠乳腺组织雌二醇(E2)水平、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交配组)和禁止交配组,实验第61天终止实验后在间情期采集标本,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结构,透射电镜下观察乳腺组织超微结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及乳腺组织E2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乳腺组织ERα的表达变化. 结果禁止交配60d后,成年雌性大鼠乳腺组织E2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同时乳腺组织上皮细胞、基质细胞细胞核ERα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P<0.05;光镜、电镜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禁止交配可下调雌性大鼠乳腺组织E2水平和ER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肠三叶因子(ITF)在下丘脑视上核(SON)、室旁核(PVN)的表达及其与实验性胃溃疡愈合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溃疡组(42只)和正常组(6只)大鼠下丘脑和血清及ITF的表达及含量变化,RT-PCR检测ITF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 ITF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视上核和室旁核大细胞部。溃疡1d视上核和室旁核ITF积分吸光度略增高,2d、4d和6d逐渐升高,6d达高峰(P0.01),10~23d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血清ITF的变化与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相似;溃疡组ITF/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吸光度比值在溃疡2~23d均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结论胃溃疡自愈期间可能通过下丘脑和血清ITF的高表达参与溃疡愈合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治疗脊髓损伤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雌激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80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构建大鼠急性脊髓挫伤模型后经17-β雌二醇治疗,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脊髓组织中丙二醛(MDA)和内源性巯醇抗氧化物(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17-β雌二醇治疗组与脊髓损伤组比较,BBB评分明显增加;在多个时间点MDA含量明显降低;巯醇抗氧化物(酶)GSH、SOD和GSH-Px含量显著增加;Caspase-3和Bax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cl2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 结论 大剂量的17-β雌二醇治疗可能通过调控内源性巯醇抗氧化物(酶),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脊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儿茶素对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脂饲料诱发鹌鹑动脉粥样硬化,观察了儿茶素对动物粥样硬化模型的影响。将30只雄性30天龄鹌鹑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N)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L)给予高脂饲料;儿茶素防治组(L+)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喂以儿茶素水制剂。以上各组均喂养3个月后全部处死,取血清、肝脏检测相关指标,并做冰冻切片及电镜切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儿茶素防治组与高脂组相比,鹌鹑血清TC、TG、LDL-C、MDA和Fru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清SOD活性、HDL-C、NO2^-/NO3^-含量和肝脏SOD、ALT、AST活性及NO2^-/NO3^-含量都显著升高(P<0.01)。说明儿茶素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抗脂质过氧化、减轻脂肪肝、降低果糖胺及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X射线辐射后仔鼠大脑枕叶皮层结构、大脑重量及大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X射线辐射对仔鼠大脑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60只仔鼠(出生6~7d)用不同吸收剂量(0Gy、1Gy、3Gy、5Gy和7Gy)X射线进行全身辐射,分别于辐射后1d、5d、10d和20d,用比色法检测仔鼠大脑中S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称量检测各期仔鼠大脑重量的变化,用显微技术观察仔鼠大脑枕叶皮层结构的变化。结果 X射线辐射影响仔鼠大脑的生长发育,辐射后1~20d,除1Gy辐射组在1~10d时仔鼠大脑重量高于对照组,其他辐射组仔鼠大脑重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1Gy辐射组在5~20d时,仔鼠大脑中SOD和CAT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3Gy辐射组仔鼠大脑中SOD、CAT活性先降低后又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5Gy、7Gy辐射组仔鼠大脑中SOD、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辐射组仔鼠大脑枕叶皮层厚度减小,皮层结构不清,除1Gy辐射组在1d时仔鼠大脑枕叶皮层第II、III、VI层的细胞面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及在20d时第III、V、VI层的细胞面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其他辐射组仔鼠大脑枕叶皮层各层细胞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X射线辐射影响仔鼠大脑的重量和皮层组织结构,这可能与大脑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心脏、主动脉和肝脏组织中热休克蛋白A12B(HSPA12B)的表达。方法模型组和对照组SD大鼠分别经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16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病理学观察心脏、主动脉和肝脏;用RT-PCR检测心脏、主动脉和肝脏中HSPA12BmRNA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分别达(15.46±4.66)mmol/L、(0.69±0.20)mmol/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模型组形成高脂性心脏病变及肝脏脂肪变性;模型组心脏、主动脉和肝脏组织中HSPA12B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HSPA12B呈较强阳性表达(P<0.05)。结论高脂饲料喂养能使大鼠形成高脂血症,并引起心脏、主动脉和肝脏中HSPA12B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