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对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后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4-01—2017-01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160例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观察组80例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 h,对照组80例同法注射氯化钠注射液20 ml并夹闭引流管4 h。结果对照组输血例数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个月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术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 h可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下降幅度更小,同时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膝置换术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不同时限引流管夹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60例,分为A组(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2 h)、B组(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2 h)、C组(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和D组(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4组。记录血红蛋白含量、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血红蛋白丢失量、输血量、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皮下瘀斑面积,并对4组进行比较。结果:16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严重低氧血症以及有症状的肺栓塞等情况出现。术后1 d各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6,P=0.000),术后7 d各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4,P=0.000);术后各组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P=0.000);术后各组隐性红细胞丢失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1,P=0.000);术后各组总红细胞丢失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68,P=0.000)。术后7 d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总的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5/160),而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同时术后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结论: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联合引流管夹闭4 h的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骨关节炎需要行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氨甲环酸组即手术完成后松止血带前从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20 ml(1 000 mg)氨甲环酸。对照组采用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 ml,两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4 h,术后2 d拔出引流管。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与血液检测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氨甲环酸组术后24h和术后48 h的总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2 d的Hb、H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间术后2 d和2周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2周和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行彩超检查均未见有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能够显著减少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置换术后的出血量,不增加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术后出血量,评估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出血及降低输血率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因重度退变性骨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5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78例在手术松止血带前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0.5 g+50 m L生理盐水(氨甲环酸组),76例患者注射50 m L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当日引流管常规夹闭2 h,评估两组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不显性失血量、术后第1天及第3天血红蛋白降低程度、术后输血率、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术后1周内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氨甲环酸组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不显性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术后输血率、膝关节周围皮肤瘀斑的面积及下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但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并结合短期夹闭引流管,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引流量及降低输血率,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侧TKA手术中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对术后出血影响及安全评估。方法 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中因膝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0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的手术30例,没有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关节腔的手术3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在关闭关节腔后经引流管注射溶有1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关闭关节腔后经引流管灌注20mL生理盐水。手术后闭合引流4h,比较手术后两组患者24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同时评估手术后两组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24h引流量、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能减少出血,可能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给药方式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140例,年龄55~83岁,平均70.32岁,病程3~15年。随机分为试验组(联合给药)和对照组(单一给药)(n=70)。试验组在松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mg/kg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对照组在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总的失血量、需要输血患者人数、不同时间血红蛋白的变化、是否合并深静脉血栓及肺栓。结果对照组显性失血量(316.6±92.3)m L,大于试验组(210.8±94.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隐性血量(746.6±96.4)m L,大于试验组(596.4±92.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7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0 d内均未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松止血带前10 min按10 mg/kg静脉注入氨甲环酸并结合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临时夹闭引流管2 h,可安全、有效控制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使用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关节科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10)岁;病程4~19年,平均病程(12±7)年。随机分为空白组,鸡尾酒组,氨甲环酸组,试验组。空白组30例,于术中紧密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逆行注射生理盐水40 ml;鸡尾酒组30例,于术中注射"鸡尾酒"40 ml(生理盐水40 ml+罗哌卡因75 mg*3支+肾上腺素1 mg*1/4支+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1支);氨甲环酸组30例,术中在紧密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20 g/l(生理盐水40 ml+氨甲环酸0.5 g*2支10 ml);试验组30例,术中在紧密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20 g/l(生理盐水40 ml+氨甲环酸0.5 g*2支10 ml)+注射"鸡尾酒"40 ml。四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4 h。于术后24 h抽取CRP检查,比较四组术前、术后及各组间CRP的变化情况。 结果术前四组患者年龄、性别及BM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术前各组患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87,P<0.001),两两比较示,试验组患者CRP明显低于空白组、鸡尾酒组及氨甲环酸组,氨甲环酸组低于空白组,而氨甲环酸组与鸡尾酒组、鸡尾酒组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氨甲环酸与糖皮质激素均有抗炎、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氨甲环酸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使用可以进一步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减少关节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用药在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减少出血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医疗中心符合标准的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并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ml(含氨甲磺酸1 g)。对照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1 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但在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术后均夹闭引流管闭2 h,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置换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第2、3、5天的血红蛋白含量,术后3 h的凝血指标,术后输血人数,术后3个月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人数、有无膝关节感染发生。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的总失血量(t=-5.29,P<0.01)、术后引流量(t=-5.35,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的量都有下降,实验组的血红蛋白的含量术后第2天(t=2.19,P<0.05)、第3天(t=2.07,P<0.05)及第5天(t=2.23,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输血率(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输血率(27%)(χ2=4.356,P<0.05);置换3 h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PT(t=2.19,P<0.05)、APTT(t=-0.78,P<0.05)、TT(t=-1.69,P<0.05)及纤维蛋白原(t=-0.82,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3月随访时间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膝关节感染。 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能够显著地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减缓血红蛋白的降低,减少对输血的需求,同时不增加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于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情况的临床数据,探讨使用经验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骨性关节炎入院,且均为首次手术。依据使用氨甲环酸与否将选择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在关闭关节腔前在其关节囊内注射10 mL氨甲环酸,常规组注射10 mL生理盐水,两组均在注射后放置高负压引流瓶。对比两组术后血红蛋白(Hb)情况、引流量、输血情况以及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失血情况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红细胞比容(Hct)以及Hb指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量和输血率等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负压引流的基础上行氨甲环酸局部注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降低患者输血需求,同时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于2015年9月—2016年7月拟行单侧初次TKA的102例患者中,选取8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0 min组(B组)、60 min组(C组)和90 min组(D组),每组20例。4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患膝侧别、病因、病程以及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红细胞压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于松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100 m L(含1 g氨甲环酸)。关闭切口后,B、C、D组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相同浓度氨甲环酸氯化钠60 m L并夹闭引流管,A组同法注射60 m L生理盐水;A、B组于引流管夹闭后30 min、C组于60 min、D组于90 min后恢复引流。记录各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减少量,术后输血次数及输血量,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B、C、D组术后24 h引流量及总失血量均少于A组,其中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 h引流量高于C、D组,且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总失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减少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D组1例患者术后第3天白蛋白28 g/L,静脉输入人血白蛋白20 g;其余患者均未输血。结论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减少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引流管夹闭60 min后再恢复引流止血效果最佳,并且不增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患者年龄57~72岁,平均65.7岁。36例患者手术缝皮结束后于双膝关节腔内分别灌注氨甲环酸混合液(1.0g氨甲环酸溶入50mL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灌注氨甲环酸混合液的膝为观察组,灌注50mL生理盐水的膝为对照组,均夹闭引流管2h。比较两膝术后引流量,术后6周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引流量(256±213)mL均较对照组(489±265)mL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术后2d~2周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DVT形成,术后6周随访未发现下肢DVT及PE发生。结论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并且不会增加下肢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关节腔或者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显著降低人工膝关节出血量,两种方式同时应用还没有文献报道。作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实验组,30例),术前静脉应用1g氨甲环酸,手术切口缝合后将3 g氨甲环酸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注入关节腔;另一组为对照组(30例),术前静脉应用1 g氨甲环酸,手术切口缝合后将100 ml生理盐水注入关节腔。24 h失血量:实验组为466 ml ±313 ml,对照组为743 ml ±358 ml;第2天失血量:实验组为644 ml ±382 ml,对照组为1017±519 ml。两组术后90 d 内均未见血栓形成。因此作者认为,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比单纯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大约37%失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单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结合术后引流管临时夹闭降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前瞻性选择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松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注入15 mg/kg 氨甲环酸)和安慰剂组(松止血带前15 min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予引流管临时夹闭4 h。记录两组术后12 h引流量、总引流量、输血量、输血人数、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术后下肢淤斑发生率、术后24 h D-二聚体值、术后并发症及术后5~7 d下肢静脉超声筛查有无深静脉血栓(DVT),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77例患者进入统计学分析。氨甲环酸组39例,安慰剂组38例;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均匹配。术后12 h引流量为(142.6±202.1) ml(氨甲环酸组)和(257.4±245.3) ml(安慰剂组)、术后隐性失血量为(685.4±40.3) ml (氨甲环酸组)和(834.3±200.0) ml (安慰剂组)、总失血量为(962.2±286.2) ml (氨甲环酸组)和(1 168.4±455.4) ml (安慰剂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为(104.0±12.7) g/L(氨甲环酸组)和(96.0±13.4) g/L(安慰剂组)、术后24 h D-二聚体值为(11.8±1.5) mg/L(氨甲环酸组)和(22.1±3.4) mg/L(安慰剂组),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下肢淤斑发生率氨甲环酸组(2.6%,1/39)低于安慰剂组(18.4%,7/38)。术后总引流量、围手术期输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远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3%(4/39),安慰剂为7.9%(3/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术后第7天出现1例症状性肺栓塞。结论 TKA术后松止血带前15 min按15 mg/kg单次静脉注入氨甲环酸并结合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4 h,可有效、安全控制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预防术后失血的效果。方法将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试验组缝皮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1 g溶于1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l。观察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少(P0.01),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和输血率均降低(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但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混合镇痛药物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9—2016-08行初次单侧TKA的6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于松开止血带前约20 min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1 g氨甲环酸以及混合镇痛药物;对照组仅于松开止血带前约20 min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 d的D-二聚体及术后3、4 d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3 d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术后1、2 d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 d内输血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感染发生。结论 TKA术中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混合镇痛药物与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同时不增加关节腔感染及血栓形成风险。但此方法要求术者手术操作熟练,尽量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局部注射对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40例和腔内注射组33例,静脉组在麻醉诱导期使用氨甲环酸10 mg/kg体重,最大剂量1 g;腔内组关节囊缝合完成且止血带未放松前,将氨甲环酸1 g注入关节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结果:腔内组患者术后引流量(252±63)m L低于静脉组(545±61)m L,隐性失血量(603±59)m L低于静脉组(882±114)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腔内组患者PT、APTT、INR与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有效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且相对安全,并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联合肾上腺素局部应用以减少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5-05—2017-05完成的50例单侧THA,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与肾上腺素混合液,对照组(25例)单纯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结果观察组3例输血,对照组5例输血。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症状性肺栓塞、血压骤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术后第1天Hb下降值、Hct下降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THA术中局部2 g氨甲环酸联合0.25 mg肾上腺素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减少患者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而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2):1096-110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方法]120例拟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A组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灌注溶于50ml生理盐水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1 g;B组术前0.5 h静滴TXA 20 mg/kg+100 ml生理盐水;C组关闭关节囊前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TXA 1 g+100 ml生理盐水;D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向关节腔内灌注50 ml生理盐水。记录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皮下瘀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膝周径变化率等指标。[结果]A、B、C三组和D组两两比较,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浓度A、B、C三组明显高于D组(P<0.05),A、B、C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皮下瘀斑率和患膝周径变化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梗塞、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血栓相关事件发生。[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TXA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尤其是关节腔内灌注TXA既可以减少失血又可以避免静脉给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氨甲环酸应用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引流量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75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各25例。A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1%氨甲环酸1 g+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5%氨甲环酸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5%氨甲环酸20 ml浸泡2 h,B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5%氨甲环酸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5%氨甲环酸20 ml浸泡2 h,C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生理盐水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生理盐水20 ml浸泡2 h。观察术后24 h三组患者伤口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 结果A组术后24 h引流量[(47±10)ml]、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10±4)g/L]均低于B组[(110±25)ml、(16±5)g/L]及C组[(131±22)ml、(18±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 h引流量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241,P<0.05),B组术后48 h血红蛋白变化值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关闭切口时静脉滴注1%氨甲环酸1 g+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5%氨甲环酸20 ml+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注射5%氨甲环酸20 ml浸泡2 h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值。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氨甲环酸+缝合伤口后经引流管推注氨甲环酸浸泡2 h可减少术后引流量,对血红蛋白变化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0):1847-1850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应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选取10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男28例,女72例;年龄552012年12月,选取10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男28例,女72例;年龄5578岁,平均65.5岁;骨性关节炎7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4例,病程178岁,平均65.5岁;骨性关节炎7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4例,病程115年,平均6.5年。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 g,溶于50 ml生理盐水;B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关节腔内注射。记录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为评价指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并于术后第7、14 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A、B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浓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并且避免了静脉内应用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