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ASON)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在HBV前C/C基因区设计合成了16聚硫代和脂肪链-硫代两种修饰的ASON,用酶联免疫吸附和斑点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作用细胞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以及HBV DNA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ASON在浓度为10μmol/L时能特异性抑制细胞92% ̄95%HBsAg和84% ̄  相似文献   

2.
特异性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反义核酸体外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观察互补于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的三段硫代反义核酸(ASON)体外抗病毒作用,采用ELISA和PAP-ELISA法检测ASON作用前后2,2,15细胞上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及X抗原(HBsAg、HBeAg、HBxAg)含量变化及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细胞内HBVDN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三段ASON均可抑制HBsAg、HBeAg和HBxAg的表达,其抑制率分别为80.65%、62.76%和78.07%;细胞内HBVDNA也明显减少。据此认为,HBxAg表达量下降可能系ASON序列特异性封闭作用所致,而HB-sAg和HBeAg表达量以及HBVDNA含量降低,可能是通过HBxAg对HBVDNA启动子的反式激活功能降低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因区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N)特异性抗病毒作用。方法在HepG22.2.15细胞中观察了4段16聚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不同功能区的ASON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ASON能显著抑制HBV基因的抗原表达(P<0.001),在S基因区设计的ASON对HBsAg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C基因区的ASON(P<0.05)。反之,在C基因区设计的ASON对HBeAg的抑制作用又明显优于S和Pre-S2基因区的ASON(P<0.01)。4段ASON的联合用药并不能增强其对HBV的抑制作用。结论ASON可能成为一种有开发潜力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4.
反义乙肝病毒S基因真核载体构建及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反义RNA抗乙肝病毒(HBV)作用。方法:构建了正,反义HBVS基因重组EB病毒载体pMEP4s,pMEP4Sas,DNA-磷酸钙共沉淀法将重组载体DNA转染2.2.15细胞,潮霉素筛选1个月得到抗性细胞克隆,ELISA,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抗性细胞上清HBsAg,HBeAgHBVDNA水平,结果:转染后1,2月,反义载体HBsAg,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75%,51.6%,70%,46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S区编码产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为了进一步明确 HBV基因组 S区编码产物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 90份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HBsAg·PHSA-Re、Pre-S1和 Pre-S2,并与 HBVM及 HBVDNA PC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抗 HBc、HBsAg·PHSA-Re、HBVDNA(PCR)及 Pre-S2的阳性检出率为最高,分别为87.8%、73.3%、72.2%和64.4%,以HBVDNA作为HBV感染的金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HBsAg·PHSA-Re与 HBVDNA和HBeAg的符合率最高,分别为 76.7 %和 74.7 %;MBsAg·PHSA-Re与 HBVDNA具有高度相关性。HBsAg·PHSA-Re做为早期诊断HBV感染及判断是否具有传染性方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血清学指标,Pre-S2也可作为HBV复制活跃的标志之一,用于急慢性肝炎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在HBV S基因起始区设计了1段ASON,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作用细胞的HBV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ASON在每天给予2μmol/L的浓度情况下抑制88%的HBsAg产生,无关序列的寡核苷酸无明显抑制作用,同时未见ASON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藻硫酸多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材料与方法:海藻硫酸多糖(SPS)是自制的一种天然硫酸酯多糖。在HBV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 2.2.15细胞中,观察SPS在对HBeAg和HBsAg的抑制作用,以齐多夫定和灵芝多糖作为对照药物。选用鸭肝炎动物模型,以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观察SPS对DHBV感染鸭血清DHBV DNA水平的抑制作用。 2.结果:SPS在 2.2.15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SPS浓度的增高,对HBe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强,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0.1%±4.2%(IC5…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对171例肝病血清检测结果,HBVDNA阳性率59.1%,EliSA检测HBsAg阳性率43.2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BsAg(+)/HBeAg(+)组HBVDNA阳性率79.5%,而HBsAg(+)抗-HBe(+)组主57.9%,HBsAg(-)/抗-HBs(+)组,HBVDNA阳性率36.8%。  相似文献   

9.
脂质体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2.2.15细胞进行脂质体干扰素与干扰素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实验,用ELISA法测HBeAg,用反向血凝法及ELISA法测HBsAg,用斑 交法测HBV DNA,结果证实,脂质体IFN体外对HBeAg的抑制率较IFN高,能较好地抑制HBV DNA,但与IFN一样,对HBsAg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2抗原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PreS2抗原与乙型肝炎患者HBV标记的关系.方法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及健康献血者20例,血清用RIA法检测PreS2抗原及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血清HBsAg(+),HBeAg(+),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26例,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100%);血清HBsAg(+),HBeAb(+),HBcAb(+)的乙型肝炎患者47例,PreS2抗原30例阳性(638%),17例阴性(362%),HBVDNA32例阳性(681%),15例阴性(319%),PreS2抗原与HBVDNA均阳性28例(596%),均阴性14例(300%).健康献血者20例,PreS2抗原阳性1例(50%),阴性19例(950%),HBVDNA阳性2例(100%),阴性18例(800%),PreS2抗原及HBVDNA均阳性0例(0%),均阴性18例(800%).结论PreS2抗原可作为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活动与传染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以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对45例重型乙型肝炎(SHB)患者(其中急性10例,亚急性15例,慢性20例)检测了血浆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结果显示,各型SH一B患者血浆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均<O0l)。而不同类型SH一B之间,HBeAg与抗-HBe阳性组之间血浆slL-2R水平及SH-B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sIL-2R水平皆无显著性差异(P均>O.05)。提示不同类型SH一B患者都存在免疫效应细胞的过度活化而其PBMC体外释放sIL-2R的功能似乎无异常,血浆sJL-2R水平高低似乎与HBV复制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2.
反义寡核苷酸抗HBV作用的双峰现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HBV基因组含3-2kbDNA,有至少4个ORF,其中S区包含S基因,preS1基因和preS2基因,编码形成大、中、小3种蛋白,构成HBV的包膜蛋白(HBsAg,preS1Ag,preS2Ag).其中HBsAg在体内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是HBV感染中的重要致病机制,preS2Ag较HBsAg有更强的抗原性,并具有反式激活作用,在HBV感染及肝癌发生中关系密切.因而如何从基因水平抑制HBsAg和preS2Ag的表达,对抗HBV治疗有重要意义.我们设计了针对S基因翻译起始区和preS2基因翻译起…  相似文献   

13.
在H-1δ9细胞中观察反义寡核苷酸(ASODN)及其硫代修饰物(S-ASODN)对丁型肝炎病毒(HDV)基因复制与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分子水平证实互补于HDV基因链核酶自裂位点和Steml区的ASODN可抑制核酶自裂的基础上,进一步台成针对该区684-698位核苷酸的15聚ASODN及S-ASODN,在培养的HIδ细胞中加人不同寡核苷酸,分别采用ELISA和斑点杂交法检测上清中HDAg及细胞中的HDVcDNA。结果加人终浓度为6μmol/L的S-ASODN后24hH1δ9细胞中HDVRNA复制及HDAg分泌均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845%和76.14%。S-ASODN的终浓度为2、4、6μmol/L时,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同等剂量时,ASODN与S-ASODN抑制作用相近。结论提示所用ASODN及S-ASODN均能有效抑制转基因细胞中HDV基因的复制与表达,为进一步在动物体内研究S-ASODN抗HDV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ELISA法对2737例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各组HBV-DNA的检出率:①HBsAg(+)、HBeAg(+)和抗HBc(+)组为99.27%;②HBsAg(+)、抗HBe(+)和抗HBc(+)组为44.77%;③HBsAg(+)和抗HBc(+)组为42.86%;④HBV标志物均阴性为15.92%。结果表明HBV-DNAPCR检出先于其它乙肝病毒标志物,可早期发现乙肝。PCR法直接检测HBV-DNA更有利于临床对乙肝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HBeAg阴性(双抗体夹心法)与HBeAg/IC形成及HBV变异株A1896的关系,评价HBeAg/I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单克隆抗HBe固相ELISA检测血清中HBeAg/IC;套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HBVDNA;3'碱基特异多聚酶链反应判断A1896变异;ELISA检测HBeAg、抗HBe,研究对象为117例慢性HBV感染者,20例健康对照统计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HBeAg/IC阳性血清中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IC阴性血清,P<0001(913%vs362%);29份HBeAg阴性、HBVDNA阳性血清中仅5例(172%)检出A1896,而且其中2例与野毒株(G1896)混合感染并伴HBeAg/IC阳性.29份中17份(587%)为HBeAg/IC阳性的G1896感染;血清抗HBe阳性组A1896检出率高于抗HBe阴性组,P<005(25%vs32%).结论HBeAg/IC为HBV活跃复制指标;临床HBeAg阴性、HBVDNA阳性患者仍多数为G1896感染,HBeAg/IC形致双抗体夹心法不能检出HBeAg;抗HBe应答可能为促使前C变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 针对HBV核心启动子SP1位点,合成21mer硫代磷酸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及21mer无关对照寡核苷酸。采用LEISA,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了经寡核苷酸处理的HepG2.2.15细胞及空白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HBsAg,HBeAg及HBV DNA水平。结果 TFO21组2.2.15细胞HBsAg及HBV DNA分泌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TF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乙肝患者的血清HBV-DNA,商时用ELISA法检测HBV各抗原抗体指标。结果显示,904例乙肝患者的HBeAg阳性率为37.9%,而HBV-DNA阳性率达68.8%,血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P〈0.05)。在HBeAg阴性病例中,HBV-DNA阳性率达54.4%,其中有活动性肝病者阳性率为72.3%,肝病静止期仅19.9%,差异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HDV感染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患者,同时进行HDV感染的检测.供血员做正常对照.HDV感染和HBV血清标志物皆用相应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289例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患者中,有40例HDV感染阳性,阳性率为138%.在HBSAb(+)组,无HDV感染阳性者检出;在HBSAg(+)或HBCAb(+)或HBeAb(+)组患者中,HDV感染阳性率分别达176%,188%、252%,明显高于HBeAg(+)组(109%);并且HDV感染阳性率在HBSAg·HBCAb·HBeAb(+)患者中,高达262%,明显高于HBSAg·HBCAb·HBeAg(+)者(109%).结论①HDV感染性率在HBSAg·HBCAb·HBeAb(+)患者中高于HBSAg·HBCAb·HBeAg(+)患者.②HDV感染阳性率与HBV复制的速度和数量不全相关.  相似文献   

19.
HBV感染者血清HBeAg/IC和HBV DNA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料与方法:HBV感染者117例,正常对照20例,研究对象排除其它肝炎病毒感染,半年内未经抗病毒及免疫治疗。采用ELISA及Nasted-PCR方法分别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HBeAg/免疫复合物(IC)和HBV DNA。 结果:117例HBV感染者血清中共检出HBeAg/IC阳性23例,HBVDNA阳性 55例, HBeAg/IC阳性者中 HBVDNA阳性率为91.3%(21/23例),而HBeAg/IC阴性的94例中HBV DNA阳性34例,阳性率为36.2%,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8.15…  相似文献   

20.
肝舒胶囊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抗HBV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舒胶囊在2.2.15细胞培养中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用2.2.15细胞体外培养,对肝舒胶囊抗HBV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肝舒胶囊5g/L加药后4d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为51.16%和74.83%,在加药后第8天抑制作用达高峰,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75.72%和8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