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人类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好发处相近,是目前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理想的动物模型。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不同周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探讨不同饮食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方法:将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高脂饮食和普通饮食喂养8,12,16,20,24周。 结果与结论:血清学指标检测显示,不同周龄的高脂饮食组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P < 0.05),呈时间依赖性。大体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动脉粥样硬化管腔斑块面积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P < 0.05),呈时间依赖性,此时两组各周龄小鼠管腔斑块面积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小鼠在高脂饮食16周时主动脉可见明显的脂质斑块。结果表明,实验成功构建了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此模型形成脂质条纹和纤维增生病变的时间较普通饮食组更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是目前在动脉粥样硬化(AS)研究领域中应用最多的基因工程动物。参考国内外应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研究AS的有关文献,就其AS病灶形成的规律及形态学改变,有氧运动和饮食对该小鼠AS病灶的影响,关于调脂药物和其它药物研究情况,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对该种小鼠AS病灶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将这种基因工程小鼠动物模型更广泛地应用于中西医药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南蛇藤素对高脂饲养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CD40配体表达、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ApoE^-/-小鼠12只,随机分为南蛇藤素组或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对照组,每组各6只。均给以高脂饲养8周,在高脂饲养的后4周,分别给予南蛇藤素2mg&#183;kg^-1&#183;d^-1或相当剂量的DMSO腹腔注射(ip)4周。麻醉处死小鼠后,取小鼠主动脉,以石蜡包埋,行主动脉根部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CD40配体、CD68和平滑肌α-actin表达水平,以Image ProPlus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南蛇藤素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CD40配体表达显著减少(P〈0.05);巨噬细胞的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平滑肌细胞的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南蛇藤素可能通过减少ApoE^-/-小鼠粥样斑块内CD40配体的表达和巨噬细胞的聚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炎症反应,而发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是目前在动脉粥样硬化 (AS)研究领域中应用最多的基因工程动物。参考国内外应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研究AS的有关文献 ,就其AS病灶形成的规律及形态学改变 ,有氧运动和饮食对该小鼠AS病灶的影响 ,关于调脂药物和其它药物研究情况 ,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对该种小鼠AS病灶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 ,以期将这种基因工程小鼠动物模型更广泛地应用于中西医药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LA-4Ig融合蛋白抑制高脂饮食饲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apoE-/-)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理?方法30只10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高脂饮食饲养,分别采用CTLA-4Ig、IgG1、PBS腹腔注射(每周2次)。12周后取小鼠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AS病变相关指标,包括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斑块内脂质、胶原和平滑肌细胞含量;取血清检测总胆固醇浓度和CRP、sICAM-1、IFN-1、IL-10、TGF—β1浓度。结果高脂饮食饲养12周后,形成明显AS斑块,但CTLA-4Ig组病变最轻。CTLA-4Ig组、IgG1组和PBS组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斑块内脂质含量和胶原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Ig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和斑块内脂质含量均显著低于IgG1组和PBS组(P〈0.05),其斑块内胶原含量高于IgG1组和PBS组(P〈0.05),而后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斑块内平滑肌细胞含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Ig组、IgG1组和PBS组的血清总胆同醇浓度差异不具有计学意义(P〉0.05),3组的血清CRP、sICAM—1、IFN-γ、IL-10、TGF—β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A-4Ig组m清CRP、sICAM-1、IFN-1水平降低,血清IL-10、TGF-β1水平升高,而后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LA-4Ig融合蛋向抑制高脂饮食饲养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可能与阻断B7/CD28通路、抗炎作用、促进Th2檄化、及影响凋节性T细胞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 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中的表达并探究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8周龄ApoE-/-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与高脂+阿托伐他汀组,实验干预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油红O及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CXCR7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动脉eNOS和Akt的表达。结果: (1)动脉油红O及HE染色示高脂组可见有明显粥样核心及纤维帽的显著斑块,高脂+阿托伐他汀组也可见斑块,但斑块负荷较模型组减轻,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斑块形成;(2)免疫组化示高脂组动脉细胞着色浅,CXCR7表达量少,高脂+阿托伐他汀组与高脂组比较,细胞着色增加,CXCR7表达量增加,正常对照组颗粒呈深棕黄色,示CXCR7大量表达;(3)Western blot结果示高脂组CXCR7、eNOS和Akt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后CXCR7、eNOS和Akt的表达较高脂组增加,较正常对照组相比CXCR7、eNOS和Akt的表达下降,但磷酸化eNOS的水平未见差异。结论: 高脂血症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下调动脉CXCR7、eNOS和Akt的表达;阿托伐他汀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缓解ApoE-/-小鼠动脉CXCR7、eNOS和Akt蛋白表达的下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炎症免疫调节对秦皮素(FRA)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以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建立AS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AS组)、秦皮素低剂量组(AS+FRA-L组)、秦皮素高剂量组(AS+FRA-H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  相似文献   

8.
丹参多酚酸盐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丹参多酚酸盐(salvianolate)对C57BL/6J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给8周龄雄性C57BL/6J ApoE基因敲除小鼠喂食高脂饮食,腹腔注射丹参多酚酸盐,随机将其分为模型组(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60mg/kg)组、中剂量(120mg/kg)组、高剂量(240mg/kg)组,每组12只,共50只;正常对照组(即C57BL/6J野生型小鼠)10只.32周末时处死各组小鼠,留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结果:32周末时,随丹参多酚酸盐剂量的增加,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TNF-α浓度逐渐降低,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1);丹参多酚酸盐各浓度组之间亦有明显差异(P均<0.01).结论:各剂量组丹参多酚酸盐均能够降低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TNF-α水平,随剂量增加,减低越明显,说明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丹参多酚酸盐对ApoE-/-小鼠血清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丹参多酚酸盐(salvianolate)对C57BIM6J ApoE-/-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_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以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给4周龄雄性C57BIM6J ApoE-/-小鼠喂食高脂饮食,腹腔注射丹参多酚酸盐,随机将其分为模型组(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60mg/kg)组、中剂量(120mg/kg)组、高剂量(240mg/kg)组,每组6只,共24只;正常对照组(即C57BIM6J野生型小鼠)5只。24周末时处死各组小鼠,留取血清,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各组小鼠血清IL-6水平。结果:24周末,随丹参多酚酸盐剂量的增加,ApoE-/-小鼠血清浓度逐渐降低,丹参多酚酸盐各浓度组血清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丹参多酚酸盐120mg/kg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60mg/kg组(P〈0.05);丹参多酚酸盐240mg/kg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120mg/kg组和60mg/kg组(P〈0.05),丹参多酚酸盐240mg/kg组IL-6浓度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均能够降低ApoE-/-小鼠血清IL-6水平,随剂量增加,减低越明显,说明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尼古丁可以诱导动脉粥样硬化,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尼古丁刺激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关系。 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腹膜下注射2种不同剂量的尼古丁[2 mg/(kg•d)及0.5 mg/(kg•d)]1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动脉粥样斑块的病理变化。 结果与结论:尼古丁干预12周后,低剂量尼古丁组的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高剂量尼古丁组的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低于对照组及低剂量尼古丁组(P < 0.05)。高剂量尼古丁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最严重,低剂量尼古丁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低剂量尼古丁组及高剂量尼古丁组的斑块个数多于对照组(P < 0.05),高剂量尼古丁组的斑块个数与低剂量尼古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血管狭窄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呈负相关(r=-0.920,P =0.000)。结果提示尼古丁刺激增加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这种作用可能与尼古丁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降脂方对小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活血降脂方(由人参、三七、天麻组成,命名为GST)给小鼠灌胃2周,检测血脂、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并观察肝指数和肝脏病理变化,筛选出药物的最佳用药剂量。此外,小鼠分为正常对照(NC)组,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高脂饲料。12周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高脂(HF)组,正常饮食(ND)组和GST组。除HF组饲高脂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基础饲料;GST组给予GST灌胃2周,其余各组以同等容积蒸馏水灌胃。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肝组织TC、TG含量,观察肝指数、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的mRNA表达。结果:GST可显著降低血脂、肝脂和MDA水平,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肝指数并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增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抑制CYP2E1 mRNA的表达。结论:GST具有有效防治脂肪肝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肝组织PPARαmRNA的表达、降低血清和肝组织TG含量、下调CYP2E1 mRNA的表达以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山药决明子挂面对血脂异常大鼠模型血脂及抗氧化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大鼠经4周高脂饮食喂养后建立血脂异常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阳性对照组(10 mg/kg/d)、山药决明子挂面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干预5周后测定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体比、肝脏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山药决明子挂面组大鼠血清TC、肝脏TC、TG水平分别下降14.76%、23.75%、39.69%(P<0.05),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G、LDL-C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低剂量组肝脏SOD、GSH-Px、T-AOC分别升高24.09%、26.90%、290.24%(P<0.05)。结论山药决明子挂面能降低血脂异常大鼠血脂水平,提高抗氧化水平,对辅助治疗血脂异常及抗氧化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Naringenin (NAR) is a major flavanone in citrus fruits that has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attributes such as anticancer and antiatherogenic.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NAR in high-fat-diet (HFD)-induced atherosclerosis (AS) in apolipoprotein E-knockout (ApoE-/-) mice. A HFD-induced AS ApoE-/- mouse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mice were treated with HFD, different doses of NAR and simvastatin (Simv). After drug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malondialdehyde (MDA),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were determined.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6 (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was detected using qRT-PCR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plaque area of the aorta of AS mice was determined using oil red O staining. Western blo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autophagy-related proteins [protein 1 light chain 3B (LC3B), beclin 1, and p62]. The TC, TG, LDL-C, TNF-α, ALT, and MDA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the HDL-C, SOD, and GSH-Px levels were decreased in the HFD-induced AS ApoE-/- mice. NAR treatment revers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above indicators in mice. After they wer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NAR, the LC3B and beclin 1 levels were improved while the p62 protein level was decreased.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NAR could promote cell autophagy to improve HFD-induced AS in ApoE-/- mi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苯那普利是否具有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方法 血清TC、TG、LDL-C、HDL-C,定性定量分析主动脉病变面积。结果 高脂组(AS组)和给药组(L组)血脂水平比正常对照组(C组)明显升高(P<0.01),L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血管内膜面积、平均最大内膜厚度、平均最大内膜/中膜均明显低于AS组(P<0.01)。结论 苯那普利能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疗效。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给予灯盏花素联合缬沙坦治疗12 w,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脂(TG)、总胆固醇(T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水平;测定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肾脏肥大指数(KW/BW)和肾皮质钠钾-ATP酶活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FBG、TG、TC、MDA和KW/BW显著升高,SODI、SI和肾皮质钠钾-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 or P0.05);②与T2DM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FBG、TG、TC、MDA和KW/BW显著降低,SODI、SI和肾皮质钠钾-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灯盏花素联合缬沙坦对T2DM大鼠肾脏功能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改善肾脏局部血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归芪合剂联合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给予归芪合剂联合缬沙坦灌胃治疗12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脂(TG)、总胆固醇(T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水平;测定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肾脏肥大指数(KW/BW)和肾皮质钠钾-ATP酶活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FBG、TG、TC、MDA和KW/BW显著升高,SOD、IsI和肾皮质钠钾-ATP酶活性显著降低;②与T2DM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FBG、TG、TC、MDA和KW/BW显著降低,SOD、ISI和肾皮质钠钾-ATP酶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归芪合剂联合缬沙坦对T2DM大鼠肾脏功能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急能力和改善肾脏局部血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大多数人工合成的抗氧化药物长期应用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玉米黄质作为天然药物有其独特的生理效应。 目的:观察玉米黄质对高脂诱发血管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鹌鹑模型影响的量效关系。 方法:建立鹌鹑高脂模型,利用玉米黄质按30,60mg/kg灌胃7周后,取空腹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丙二醛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检测各组动物肝脏组织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主动脉血管病理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玉米黄质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降低,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肝脏总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的合成也受到强烈抑制;玉米黄质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提高,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下降、丙二醛水平减少。说明玉米黄质具有良好的降脂功效,对高脂诱导的血管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高剂量较低剂量作用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测定了48例AD和52例VD患者血清脂质代谢水平,并与10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 1AD组TC、TG、LDL-C、L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VD组TC、TG、LDL-C、L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VD组TC、TG高于AD组(P0.05),LDL-C、LDL-C/HDL-C显著高于AD组(P0.01);4ApoA1和ApoB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TC、TG、LDL-C的增高和HDL-C的下降可能和痴呆发病有关,降脂治疗可能有助于AD和VD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植物甾醇酯延缓大鼠主动脉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2只12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植物甾醇酯干预组,分别喂食基础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加2%植物甾醇酯(W/W)饲料6个月。采用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对主动脉横截面石蜡切片进行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对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的绝对面积进行图像分析。检测血浆脂质蛋白、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评估主动脉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植物甾醇酯干预组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相反(P0.05),甘油三酯的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主动脉内膜和中膜的增厚以及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均得到改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浆AGE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机体的抗氧化功能有所提升,血浆MDA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SOD和CAT活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PARγ的表达下调,SIRT1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植物甾醇酯能够延缓大鼠主动脉的衰老。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机体活性氧的生成有关。植物甾醇酯可能通过激活SIRT1或抑制PPARγ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Lira)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脂联素(ADP)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普通饮食(ND组)10只、高脂饮食(HFD组)10只和高脂饮食加利拉鲁肽腹腔注射(Lira组)10只。高脂饮食12周建立大鼠NAFLD模型,建模成功后Lira组予利拉鲁肽腹腔注射治疗4周。1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生物化学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分光光度计测定游离脂肪酸(FFAs),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胰岛素和ADP。结果:与HFD组比较,Lira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TG、TC、ALT、FBG及肝匀浆TG、TC、FFAs显著下降(均P<0.05),血清及肝组织ADP明显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少至恢复正常(P<0.05),肝组织ADP含量与肝脏FFAs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利拉鲁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肪变的可能机制之一与其升高血清及肝组织脂联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