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足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31例健康同龄人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术前1 d、术后3d及5d的足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术后3d及5d的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d的检测结果差于术前1d及术后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足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明显,应重视术后对此方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及观察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微循环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2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20例老年糖尿病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血小板活化及血流变指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小板活化及血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微循环处于较差的状态,应重视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微循环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及研究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甲襞微循环指标的护理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于某院及县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31名健康同龄者为对照组,然后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1d、3d、7d、10d及14d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分别检测及护理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1d、3d、7d的血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术前、术后1d、3d、7d、10d及14d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均差于对照组,术后1d及3d的检测水平均差于其他时间段,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变化较大,尤其应重视其术后短时间内的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本院诊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组)35例和观察组(缬沙坦组)35例,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时的血管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功能相关指标ET-1、vWF及NO血清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2、4、8周时观察组的ET-1及vWF血清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血清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缬沙坦可显著地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微循环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5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治疗的不伴有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72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微循环指标及血流变指标。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管襻畸形率、红细胞聚集及白微栓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液流速、毛细血管流速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的管襻形态积分、血液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襻顶血管直径观察组为(13.25±1.24)μ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78±2.27)μm(P0.05);(3)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变指标较高,而微循环状态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产孕妇凝血系统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1月本院的26例临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26例健康临产孕妇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孕妇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FIB高于对照组,TT、APTT及PT均小于对照组,而MPV、PDW、PAC-1及GMP-140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患者变化大于中度与轻度患者,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产孕妇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应给予充分干预,以尽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尤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9):70-71,128
目的研究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组)35例和观察组(常规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加参麦注射液组)3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与2周时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及其他指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与2周时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而其他指标也均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与2周时统计结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微循环的影响较大,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同成人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选取我区200例成人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填写《高血压疾病临床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由高血压的并发症,家族史,生活方式以及目前用药等方面组成,观察组中1级高血压53例,2级73例,3级74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血浆中的Hcy,hs-CRP含量以及血压进行测定,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的Hcy和hs-CRP的水平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与高血压发生和发展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通过相关检测,在血浆中的Hcy和hs-CRP含量方面对2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随高血压分级上升,其血浆中的Hcy和hs-CRP含量随之提升.其中2级与3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的Hcv和hs-CRP含量明显高于1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级和3级患者的血浆中的Hcy和hs-CRP进行比较,3级患者明显高于2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中hs-CRP和Hcy水平与成人高血压呈现正相关,可对成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分析丹红注射液对上肢骨折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4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4例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上肢骨折治疗组)22例和观察组(常规骨折治疗加丹红注射液组)22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甲襞微循环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则显著好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的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上肢骨折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状态,对于骨折的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SBP、DBP、24 h微量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FBG、PBG、Hb Alc及BMI)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水平(P<0.05);2两组治疗后SBP、DBP及24 h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为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凝血酶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水平氐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指标纤维蛋白原、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且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剖宫产和胎心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凝血酶相关,且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至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高血压肾损害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一时间段内未出现肾损害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以及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损伤变化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 (1)观察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scr、24 h尿蛋白以及血常规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高血压肾损害和血管内皮损害以及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表明,高血压肾损害疾病中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指标均处于表达异常的状态,并且其和肾损害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联系,显示有很高的高血压肾损害疾病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进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41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3、7 d和对照组的机体应激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机体应激相关血清指标从术前1 d至术后1、3、7 d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术后1、3 d的检测结果均高于术前1 d及术后7 d,观察组术前至术后3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比较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应激指标的变化较为突出,应加强对患者术后早期的监测及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剖富产的7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术后未进行术后镇痛干预,观察组则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生产前后24、48 h的微循环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生产后24、48 h的甲襞微循环与血液黏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改善剖富产产妇微循环状态,有助于产妇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对宫腔手术患者围术期微循环及粘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于本院进行宫腔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透明质酸钠。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粘连率及手术前后的血清FN、LN、TGF-β、VEGF、宫颈微循环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粘连率为5.41%(2/37),对照组为13.51%(5/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周,观察组的血清FN、LN、TGF-β、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后4周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手术后2周(P均〈0.05);手术后2、4周,观察组的宫颈血流量与宫颈血管清晰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可有效预防宫腔手术术后粘连,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术期微循环及粘连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与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及红细胞免疫状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41例体检健康的同龄人员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的细胞及红细胞免疫状态指标,并比较观察组中急性型及慢性型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CD_3~+、CD_4~+及FEER、ATER均低于对照组,其他细胞及红细胞免疫状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型与慢性型患者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及红细胞免疫状态相对较差,且急性型及慢性型患者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应重视对此类患者进行上述免疫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尼群地平片治疗2级、3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2级、3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片控制血压治疗;对照组应用尼群地平片联合依那普利片控制血压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85.4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治疗2级、3级高血压方面较尼群地平片临床疗效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研究丹红注射液在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微循环状态中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围术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1d与术后1d、3d、5d的EAI及η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的EAI及ηb水平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而观察组术后1d、3d及5d的EAI及η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丹红注射液在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微循环状态中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的尽早康复及并发症的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长效单药与短效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长效单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短效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χ2=7.162,P=0.00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低于对照组,血压下降值和血压标准差均高于对照组,且血压标准差下降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长效单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更好,且血压变异性受到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胱抑素C测定对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在该院住院和门诊确诊为高血压肾病的66例患者为观察组,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血压分级标准分为Ⅰ级25例(Ⅰ级组)、Ⅱ级22例(Ⅱ级组)、Ⅲ级19例(Ⅲ级组)。选择同期到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各组人员均进行胱抑素C水平测定,同时测定肾功能相关常规指标(尿素、肌酐),比较测定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胱抑素C、尿素和肌酐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其3项指标水平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观察组各组患者胱抑素C测定结果显示的阳性率均在80.0%以上,Ⅰ级组患者的胱抑素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同组尿素和肌酐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Ⅱ级、Ⅲ级组中患者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C是一种诊断高血压肾病较为敏感的有效血清指标,对于该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